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高職院校科研定位和教師科研能力建設分析論文

學問君 人氣:5.19K

[論文摘要]高職院校的科研定位一般應以應用型研究爲主。當前高職院校教師科研能力存在理論基礎差、精力不足、缺乏科研方法的問題,爲了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一方面,教師要苦練內功,結合自己的專業所長,選準研究方向,樹立學術規範意識;另一方面,高職院校應該透過建立“科研導師制”,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校外橫向課題的合作研究,參加社會實踐與服務活動,強化科研激勵機制建設等措施來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

高職院校科研定位和教師科研能力建設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高職院校 科研定位 教師科研能力

高職院校作爲高等學校的一種類型,同樣承擔着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三大職能,教師是履行這三大職能的主體。科學研究是高等學校的三大職能之一,並且與其他兩個職能的實現密切相關,具有重要的基礎性和保障性作用。爲此,要準確把握高職院校科研工作的定位,不斷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以更好地履行高職院校的三大職能。

一、對高職院校科研工作定位的認識

高職院校的生存與發展需要在明確的發展戰略指導下,建設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持續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實際上,這些目標的實現都離不開科研工作的支援,科研工作始終貫穿於高職院校“教”與“學”的過程中。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他們非常重視職業教育及其科學研究,例如,瑞士的自然資源極度匱乏,卻成爲世界上最富有的發達國家,依靠的就是科學研究。由此可見,科研能夠讓職業院校辦出特色;科研過程可以提高師資隊伍的素質,加快教師專業化成長;科研能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與教育效果;科研能提升職業院校的社會服務能力。也就是說,科研水平的高低是衡量高校辦學水平和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之一。我國職業教育的先驅黃炎培先生的“用科學解決,百業有進步;不用科學解決,便無進步”這句話很好地詮釋了職業教育與科技、科研的關係。高職院校的科研工作是學校持續發展、創新發展的動力和源泉,是學校發展的靈魂,不論是人才培養還是社會服務都離不開科研工作的支援。

但應當明確的是,高職院校和普通高校在科研工作的定位上應該是不同的。只有對高職院校的科研工作進行準確定位,纔能有針對性地加強高職教師科研能力的培養,促進其科研水平的提高。普通高校的發展定位和職能要求需要其科研側重理論研究,並以基礎性研究爲主。雖然高職院校的教師也應從事一些理論研究,但和普通高校教師相比,理論研究不是高職院校教師科研的主攻方向。職業教育是“使無業者有業,有業者樂業”的教育。職業教育的屬性決定了高職院校的科研定位應以應用型研究爲主,其原因有二:一方面,高職教育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特性,決定了高職院校的科研必須與生產實踐緊密聯繫,注重應用型研究,注重對科學技術成果的開發和應用,應主要以科技開發、成果推廣爲主,而非“高、精、尖”的創造性研究,也不是進行基礎性研究,而是將新知識、新理論用於特定目標的研究,以解決生產中存在的實際問題,並透過對研究成果的推廣,使之轉化爲現實生產力,既爲地方的經濟發展做貢獻,又促進和帶動學校的人才培養工作,達到“雙贏”的效果;另一方面,結合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高職教師的科研應有利於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和師資隊伍建設。

具體來說,高職院校的應用型研究定位應體現在:一是科研課題要來源於實踐,即從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中出現的管理和技術難題入手尋找課題,找準研究目標和研究內容;二是研究過程要與實踐密切結合,着重參與式的行動性研究,即“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動,而且是爲了行動而進行研究”;三是研究結果要運用於社會服務和教學實踐。高職院校的科學研究結果一方面要爲社會服務;另一方面要把研究成果引入職業教育課堂,利用新的科技成果充實教學內容,從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做貢獻。

二、教師科研能力的內涵和體現

1.高職院校教師科研能力的內涵。科研能力是指一個人在其所從事的專業中,以科學的思維和適當的方法,對未知領域進行科學探索的能力。它是一個人專業知識的深度和廣度的綜合體現,可反映其發現問題、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職院校教師的科研能力,簡言之,就是教師從事並完成科研活動的能力,綜合起來應包括髮現新問題的能力、文獻資訊檢索能力、資訊提煉加工能力、科研方法運用能力、科技創新能力、協調組織和團隊合作能力、成果的文字撰寫和成果推介能力等。

2.教師科研能力的體現。教師不同於專職的研究人員,因此不能用研究人員的標準來衡量教師的科研能力,特別是高職院校的教師,其科研能力更多地應體現出高職教育的特色,而不僅僅是撰寫論文和專著數量的多少。結合高職院校承擔的三大職能,科研能力強的教師應該既是學院的科研骨幹和優秀教師,同時也應該是社會服務的行家裏手,是“懂科研、善教學、能服務”的“三位一體”專家。2005年,時任教育部副部長的袁貴仁同志在一次高校工作會上說:“沒有科研,就沒有高質量的教學。合格的高校教師,要有合格的科研能力,優秀的大學教師要有優秀的科研能力。科研能力是學校質量、教師水平的一個重要標誌。任何大學,都要鼓勵教師從事科學研究。任何情況,都不應放鬆對大學教師科研的要求”。這對於高職院校也同樣重要。

三、當前高職院校教師的科研素質狀況

當前高職院校教師的科研素質和研究能力仍不盡人意,且存在着地區之間、學校之間發展不平衡的現象,主要體現在:

1.科研基礎差。目前由於多數高職院校是從中等職業學校升格或是從成人院校轉型而來的,其大部分教師的學歷相對較低,理論基礎有待進一步提高,而且由於教師們以前接觸科研活動較少,有些教師甚至不知道科研項目應該怎樣做。

2.教師的精力有限。目前高職院校的學生較多,且不斷增設新的專業,再加上教師的引進相對滯後以及師生比的限制,致使任課教師特別是骨幹教師的課程門數與課時數過多,他們用於科研的時間和精力很少,導致教學和科研之間產生了衝突。

3.缺乏正確的科研方法。做科研是要講究方法的,有的教師雖然課講得很好,但卻不知如何做科研,對撰寫論文的基本要求不瞭解;在申報課題的時候,存在着課題設計思路不清、研究內容與題目不符、調研方法的闡述不到位等問題。

4.引進人才的科研素質和能力難以適應職業教育的要求。近些年,高職院校爲了加快自身的發展,從其他高校和生產一線引進了一些人才,他們雖然充實了高職院校的'師資隊伍,但是也引發了一些問題:一是來自普通高校的畢業生,他們雖然學歷高、科研能力強,但由於在求學階段多從事基礎研究,缺乏對生產實踐的瞭解,更缺乏開發與應用推廣科技成果的能力;二是來自生產一線的人員,他們雖然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但其理論功底較差,在課題研究設計、論文寫作等方面較爲薄弱。

四、高職院校提高教師科研能力的措施

1.挖掘內在因素。一是促進教師結合自己的專業所長以及學院發展和專業建設的要求,選準研究方向。只有選準研究方向,才能逐漸積累研究成果、增加研究深度。以項目申報爲例,在申報項目時,前期相關研究成果是項目評審的一項重要內容,這是課題研究的基礎,前期成果越多,審批立項的可能性就越大。項目主管部門出資立項的目的是申報者要在一定時間內產出成果、解決問題。因此,高職院校應該積極引導教師找準自己的科研定位,促進其科研能力的增強。

二是苦練內功。科研能力的提高取決於教師自身的狀況,這在客觀上包括人的智商和情商,這是從事科研的基礎;在主觀上包括教師對科研的興趣和付出,只有教師把科研當做一件快樂的事,纔會自覺地投入精力,也纔會產生科研成果,這是從事科研的關鍵。一個人的科研能力是逐步積累形成的,只有不斷地付出,科研能力纔會逐漸提高。因此,高職院校應該鼓勵教師將精力集中於科研工作,促進其科研能力的提高。

三是強化學術規範意識。學術規範是每一個研究者必須遵守的學術道德。科學研究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必須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借鑑他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形成自己對事物的獨特認識,這樣纔能有助於自身科研水平的提高。但是,由於受到急功近利思想的影響及考覈評價等壓力,當前在學術界也存在學術不端的不良風氣。教育部下發的《教育部關於嚴肅處理高等學校學術不端行爲的通知》對包括抄襲、剽竊、侵吞他人學術成果在內的七種學術不端行爲進行了明確界定和查處規定,高職院校應強化制度建設,採取強有力的措施對學術不端行爲進行查處,引導教師透過正當途徑和手段創造科研成果,從而促進教師科研能力的切實提高。

2.創造外在條件。一是搭建科研平臺。作爲學校的科研管理部門,科研處掌握着豐富的科研資訊,承擔着爲教師提供科研服務的職能。爲此,首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結合教師的實際情況爲其爭取更多的科研課題立項,或邀請專家爲教師開展學術講座等。其次要積極加強與其他院校和科研部門的聯繫,鼓勵教師參與院外橫向課題的合作研究。透過參與院外課題的研究,特別是一些高層次的課題,使教師接觸到更多的資訊,同時向高水平的專家學習科研精神、方法和技巧。最後要建立“科研導師制”,鼓勵學校的科研骨幹以“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帶領年輕教師從事科研活動,向其傳授科研方法和經驗,以此來提升年輕教師的科研能力。

二是鼓勵教師積極投身社會實踐和服務活動。高職院校的科研定位決定了教師科研活動和社會實踐的緊密相關。在社會實踐中,教師能找到研究的問題和方向。北京農業職業學院近幾年開展的選派優秀教師去鄉鎮科技掛職,取得了“雙贏”的效果。教師在鄉鎮掛職期間,利用自己的專業所長,爲京郊農民和農業企業開展科技服務,而且還在實踐中找到了自己所要研究的問題,突出了研究的實用性。高職院校還應不斷創新,探索行之有效的辦法,促使教師在社會實踐中進一步提升科研能力。

三是建立合理的科研激勵機制。如果說興趣是科研的內在動力,那麼合理的科研激勵機制則是激發內在動力的外在因子。合理的激勵機制對教師科研發展起着積極的引導和促進作用。目前,很多高職院校都建立了科研激勵機制,例如把科研工作量納入到教師的工作量考覈之中、加大科研項目的配套支援、加強科研團隊活動扶持、強化科研成果獎勵等,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因此,高職院校應堅持不懈地激發教師從事科研工作的積極性,使其科研能力不斷得以提高。另外,高職院校還應繼續探索建立科研評價體系,做到客觀公正地衡量和評價教師的科研水平和能力,切實促進教師科研能力的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