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試析關於開展中國文化英語教學的研究探討教育論文

學問君 人氣:1.55W

論文關鍵詞:中國文化 英語教學 失語措施

試析關於開展中國文化英語教學的研究探討教育論文

論文摘要:中國文化在英語課堂上處於失語狀態,但是在大學英語課堂展開中國文化教育已經顯現其必要性,透過採取開展課堂活動,設立公共選修課程以及考試等措施可以改變這種狀態,從而使大學英語教學與中國文化教育融合,更好的促進跨文化交際。

一、現狀及原因

現在的大學校園裏,幾乎所有學生都知道KFC,ChristmasDay,但是在談及本國文化時,經常捉襟見肘或者是根本不會表達。事實上只有少數學生知道到孔子,武術等中國文化的代表如何用英語來表達。究其原因,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一直處於一種“失語”和“被殖民”的境地。其原因是上世紀初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否定及西方文化的強勢涌人。另外也源於英語教學中通常認爲中國文化對英語學習具有負遷移的認識一即中國知識的介人對英語學習起到了負面的影響。

中國文化的失語將使其在世界文化交流的背景下處於弱勢,若得不到青年一代的重視,這種失語症會越來越嚴重。隨着中國在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做爲英語教師,我們有責任與義務認識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是“爲了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從而促進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發展。”因此,我們的目標是在以西方文學文化教學的主旋律下增加中國英語(ChinaEnglish)的內容,在大學英語課堂開展中國文化教育。

二、幾點舉措

在大學英語課堂開展中國文化教育己經凸顯出其必要性,筆者認爲可以從以下兒個方面展開措施:

1.開展課堂活動

把中國文化的英語教學帶人課堂,展開相關的課堂活動。例如,課前準備3-5分鐘的presentation。教師可以擬定關於中國文化方面的相關話題,既可以包括中國的名勝古蹟,例如故宮,長城,兵馬俑等,也可以包括飲食文化,如餃子,火鍋等,當然也可以包括中國的傳統節日,如春節,龍舟節等。學生可以選擇其中感興趣的題目(也可以超出此範圍,自己選題),上課前提前準備好3-5分鐘的英語陳述,也可以自己做成PPt,在課堂上展示。爲了完成這個任務,學生必須在圖書館或網絡上查閱搜尋相關的內容。在準備的過程中,能很好的擴充學生的詞彙量,鍛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因爲學生選擇的是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他們的積極性也很高。例如,有位學生很喜歡劉謙表演的魔術,她不僅在自己的英語陳述中描述了劉謙的成長經歷,學習魔術的過程,取得的成績等,還用英語指導,教給大家一個小魔術。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們切身體會了用英語表達的樂趣。 在實施了一年的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的英文陳述實踐中,學生們涉及了中國的'旗袍,舞獅,泥塑等豐富多彩的話題。透過展開此類課堂活動,打破了中國文化在英語課堂的失語狀態,同時也體現了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學理念。

2.開展公共選修課程

目前,各高校廣泛開設了各專業的選修課程,進一步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和學科結構。例如,針對非英語專業的學生,開設了英美文學,西方文化等課程,同時也開設了大學語文,但是在用英文表達中國文化課程的領域仍然處於空白。究其原因,其一是設立此課程對英語教師的要求比較高:英語教師一方面需要具備過硬的英語能力,同時,也需要有淵博的文化知識,需要掌握相關的中西文化與文學比較的方法。但是隻要教師能夠意識到本領域教學的必要性,加上作爲中國文化使者的使命感就一定能在這方面有所成績。相關教材的有限性是另一方面的原因。關於西方文學,文化的教材資料很豐富,而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的教材則相對乏。幸運的是,近幾年來,傳播中國文化的呼聲越來越高,相關的著作也逐步面世,如廖華英教授的《中國文化概況》,張培基的《英譯中國現代散文選》;關於《老子》,《孔子》等的譯著也不斷與讀者見面。對這些資源的整合利用,爲開展公共選修課程提供了可能。

3.測試與考試

測試與考試具有較強的導向性。如果在考試中能加人中國文化的內容,會加深師生對用英語教授中國文化重要性的認識。例如,在英語閱讀理解的選材上,翻譯的測試中,或者是作文的選題中,都可以加人中國文化的因素。或者是透過一些選擇題,填空題的考察,促進學生對於中國文化英語表達的掌握。透過這樣的測試,在對學生聽說讀寫譯的語言能力的考察的同時,使學生能學習中國文化的英語表達。

三、結語

只有瞭解了自己的文化,在語言的實際交際表達與應用中,才能更好的實現跨文化交際。透過開展課堂活動,設立選修課程,安排考試等措施的應用,可以使大學英語教學與中國文化教育融合,從而改變中國文化的英語教學一直被忽略的狀態,使國人不僅熱衷於“西風頌”,也熱愛東方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