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教育資訊活動及其技術研討

學問君 人氣:1.06W

一、教育資訊活動的內涵與外延

教育資訊活動及其技術研討

在教育過程中人們獲取、加工、儲存、表達和傳遞教育資訊的活動,就是教育資訊活動。施加教育影響的過程,主要是資訊表達和資訊傳遞的過程;接受教育影響的過程,主要是獲取、加工和儲存資訊的過程。任何教育資訊活動,均由資訊獲取、資訊加工、資訊儲存、資訊表達和資訊傳遞等基本活動組成。其中,資訊獲取是指認識主體獲知事物存在狀態及其變化的過程;資訊加工是指認識主體將從外界獲得資訊納入到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並在頭腦中加以整理,透過歸納或演繹而產生新資訊的過程;資訊儲存是指認識主體將從外界獲得資訊或經過自己加工後的資訊,儲存到外界資訊載體或自己頭腦中的過程;資訊表達是指認識主體有目的地將關於外界事物或自身狀態的資訊,透過言行或藉助於載體呈現出來;資訊傳遞是指一個認識主體有意識地將資訊發送到另外一個認識主體,以期對方獲知事物存在狀態及其變化的情況。

二、教育資訊活動的過程

教育資訊活動包含了相當複雜的過程,如下圖所示。首先,教育者、受教育者是資訊傳遞的兩個端點。在教育資訊活動中所傳遞的並不是資訊本身,而是代表資訊的符號。教育者只能用符號(如口語、肢體語言)去表徵事物的存在狀態及其變化,即進行編碼。受教育者直接接收到的也只是包含資訊的符號而已。其次,在教育者、受教育者這兩個端點中間,存在着中間環節——資訊的載體(如計算機及其網絡、廣播電視系統、錄音錄像系統、教具、板書等)。教育者將資訊(教育內容) 加以初級編碼生成資訊符號(文字、圖形、音頻、動畫、視頻等);資訊符號再經由載體二級編碼(即調製)變成信號(如磁信號、電信號、光信號等)在信道中傳送;信號被傳送到接受者附近,經由載體二級譯碼(即解調)還原成可直接被人理解的資訊符號;最後,這些資訊符號被受教育者所獲取和理解,即得到初級譯碼。再次,資訊的傳遞是雙向的。教育者要將資訊表達於載體從而影響受教育者;受教育者也將資訊表達於載體從而作用於教育者。最後,除了有意識地將資訊物化於載體而傳送資訊,也存在不經意的顯露資訊。

三、教育資訊技術

教育資訊技術是指在教育資訊活動中爲有效地獲取、加工、儲存、表達和傳遞教育資訊而採用的各種方法、工具和技術的總和。

1.教育資訊技術是在教育領域所運用的資訊技術人類資訊活動的有效進行和開展,離不開資訊技術。古人發明的“結繩記事”、“烽火告急”、“活字印刷”,是古代資訊技術;今人創造的廣播、電視、電話和計算機網絡,是現代資訊技術。人類資訊器官的功能是有限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資訊活動不可避免地受到時間、空間等因素的制約。因此,人們有必要利用當時社會條件下可能的方法、工具和技術,以延伸、擴展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資訊器官的功能。20世紀中葉以來,以計算機電子計算機及其網絡爲代表的現代資訊技術的興起,爲教育資訊的有效獲取、加工、儲存、表達和傳遞提供了新的工具與方法。這就是教育資訊技術。

2.教育資訊技術是教育媒體技術在資訊時代的新發展教育媒體是指承載教育資訊、並在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起資訊傳遞作用的中介物。人類史上文字的出現、造紙和印刷術的發明、電磁傳播媒體的運用都曾使教育媒體技術發生過革命性的變化。20世紀末人類社會從工業時代步入到了資訊時代。在這個時代裏,電子計算機及其網絡成爲教育媒體技術的主流和發展方向。由此教育媒體技術發生了又一次重大變革,從而進入到教育資訊技術的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