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思想政治教育與法學教育的融合問題研究論文

學問君 人氣:3.19W

摘要:我國當前的高校法學教育中仍然以法則專業知識的教授爲主,而對高校法科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則首要依託兩課教育,由於脫離了專業的專業領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效果並不理想,法學教育中出現顯着的“德智分離”現象。因此,重視並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向法學教育的滲透工作成爲燃眉之急。

思想政治教育與法學教育的融合問題研究論文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法學教育;融合問題

 一、高校法學構建的基本原則

(一)目標明晰

基層黨校法學實踐課程的設定應緊緊圍繞明晰的培訓目標:強調基層幹部法治理念、提升法治思維及法治方式的能力進行。科學劃定法學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比例,確定實踐課程體系設定。

(二)階梯提升

人的認識過程是具有反覆、上升及無限性的。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原理揭示人的認識是由感性認知逐步深化至理性認知,法學實踐課程的設定也應遵循人的認識規律,反映從基礎至提升再到創新的培養過程、從認知到模仿再到創新的提升過程。體現出培養的遞進及層級性。

(三)體系完整

實踐課程設定體系完整的原則要求實踐課程呈多元、有序、遞進,彼此密切銜接,課程結構完善、體系完整。法學實踐課程的設定應結合學科特點、人的認識規律以及新形勢對基層幹部的要求等多重因素,構建循序漸進的基礎技能、實踐認知、實踐仿真和實踐實戰四大實踐課程模組,形成層級分明、結構完整的法學實踐課程體系。

二、高校思想政構建

無論是大到自然界與宇宙的規律、國家政策的制定、社會經濟的執行與發展、國情社情人情,還是小到個人的心理、心情和修養,學生們在專業的學習中都能夠接觸到,可謂包羅萬象、紛繁複雜。只有把這些內容都學習和掌握了,大家才能把該專業學深學透、學得通曉明白,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就目前高校開設的該專業情況來看,一般分爲師範類和非師範類兩種。師範類畢業生一般進入各類學校從事思想政治學科的教學、研究、管理或者黨團組織等工作。非師範類畢業生的就業範圍則比較寬泛,可以進入相關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新聞媒體等單位從事思想理論宣傳、管理、編輯等工作。

三、思想政治教育向法學教育的滲透

(一)政治滲透

社會主義政治在法學教育中需求施行全方位的落實,並且在法令意識等方面體現黨的方針、道路等。經過方針的制定將法學教育具體化,規範法學教育內容,積極的調整教育方法。使法學教育具有政治性特色。特別是在憲法、國家制度、政體等方面問題上,要使法令與政治進行有用的結合,強化經濟基礎位置,使利益得到公正的分配。法學教育工作的開展要緊緊地環繞確保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明的昌盛開展,利用法令武器保護公民的根本利益。最大極限的發揮黨的功用,完成政治任務。法學教育存在意識形態化問題,法令要確保公民的根本利益就需求政治配合,不能夠單純進行學術研究。處理“法令的本質”是進行法學教育的要點。法令不能夠喪失社會主義性質,只要堅持社會主義開展才能夠不斷的進行教育的完善。

(二)價值觀滲透

價值觀能夠引導學生對事物實施正確的判斷,在法學教育中價值觀首要顯現在“法令爲誰服務”。針對法學的學習要承認“法令的實質”,要深刻的理解“學習法令是爲了什麼”。這是培育法令人才的要害。我國社會環境的多樣性關於學生的思維發生必定的影響,學生在工作的剖析上價值觀較爲含糊,信仰會發生不堅定,關於法令的學習的目的也存在問題。法令在價值觀上要表現公正的準則,發揮伸張正義的`基本功能。法學教育要注重培育學生“法令價值觀”的構成,將社會主義中心價值觀融入到法學教育中,在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思維意識。

(三)法學多元化實踐育人師資隊伍

該模式需由輔導員、班主任、學科競賽指導老師、社團指導老師、實習實踐指導老師、創新創業指導老師、管理幹部等共同參與並組成“法學多元化實踐育人師資隊伍”。其具體職責是:實習實踐指導老師負責指導暑期見習、法律實習等實習項目;學科競賽指導教師、創新創業教育指導老師負責指導大學生參加模擬法庭競賽、創新創業大賽等實踐創新項目;社團指導老師負責指導大學生社團開展法律援助、志願服務等實踐項目;輔導員、管理幹部主要服務大學生,確保各個實踐育人項目正確實施。

(四)實踐課程模組的構建

構建基礎技能、實踐認知、實踐仿真、實踐實戰三大法學課程模組:基礎技能模組。包括司法禮儀、法律文書寫作、法庭語言藝術、法律風險識別等課程。目的在於增強學員的法治精神、法律倫理、法律價值觀,具備獨特的法律氣質與人格;實踐認知模組。包括音像庭審、法庭紀錄影視、現場法庭觀摩等課程。引導學員瞭解司法部門的職能分工,法律職業的性質及特點,形成對法律的基本認知;實踐仿真模組。包括法律專項調查、法律公益項目、模擬仲裁、模擬法庭、模擬談判、法庭辯論、疑案評析等實踐課程。旨在實踐認知的基礎上,提升學員綜合運用法學知識解決工作生活中法律問題的能力。

(五)法學多元化實踐育人模式輔導員角色定位

輔導員具有教師和幹部的雙重身份,是高校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輔導員引領大大學生成長,無論是在時間上還是空間上,都要比任課教師多,具有實施實踐育人的最大優勢。因此,學工系統與教學系統聯動或學工系統成爲實踐育人的主導者或參與者,並組織大學生社團參與實踐育人,是該模式的最大特點:其一,輔導員全程引領大學生思想,把握實踐育人方向,確保教育事業沿着黨指引的方向前進。其二,輔導員扮演不同角色參與實踐育人,在“課內實踐教學模組”中作爲參與者,在“課外實踐活動模組”中充當組織者和教育者,在“校外法律實習模組”中成爲聯絡者、管理者。其三,輔導員促進學工系統、教學系統、法律實務部門互爲促進、協同推進,優化校外內實踐育人資源有效地服務人才培養。

四、結語

綜上所述,一定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法學專業的日常教學管理內,以對黨和國家負責的態度,建立全面的、全過程的法學人才培養機制,落實法學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爲全方位依法治國輸送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魏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難點與重點研究[J].教育觀察,2017,(3):29.

[2]綦林,宋歡.高校“大德育體系”構建的困境與突破路徑[J].高教學刊,2017,(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