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問題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學問君 人氣:1.93W

歷史新課程標準指出: 歷史教學改革應有利於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 樹立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觀念, 鼓勵教師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 爲學生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問題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這爲高中階段的歷史教學指明瞭改革的方向。 在新形勢下, 歷史教學不能再是照本宣科,只是讓學生機械而被動地記憶歷史史實,而是要爲學生創造開放而活躍的教學氛圍,激起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熱情, 引導學生展開主動探究。 問題教學法改變以教師爲中心,以教材爲中心的機械灌輸,實現了以學生爲中心的自主探究, 這樣更加利於學生知識的獲取與能力的提高。 筆者現結合具體的教學對高中歷史中問題教學法的運用淺談如下幾點見解。

一、以學生爲中心,科學設計問題

學生是學習的中心, 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切實做到以學生爲中心,以學定教,這樣才能使整個教學圍繞着學生來有效展開, 激起全體學生參與探究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1.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學生的認知過程是從已知到最近發展區再到未知的過程,教師在提問時如果着眼於學生的已知,無法過渡未知的學習;而如果着眼於未知,會造成知識的斷層,學生同樣無法學習新知;只有着眼於已知與未知之間的最近發展區,才能引導學生運用已知來展開思考與思維, 進而習得新知。爲此,教師要把握新授課的重難點,瞭解學生的歷史基礎, 這樣才能找到新舊知識的聯點處,巧妙設問,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展開主動探究。

2.着眼於學生素質的發展。 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是素質教育下的重要教學目標。 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着眼於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不要爲了趕進度而追求快節奏而忽視問題的價值性與學生的思考性。教師的提問要具有開放性, 不要只是拘泥於教材與標準答案,而是要將學生的'思考引向更寬廣的空間,讓學生將歷史的學習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並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來思考問題,不僅要讓學生知其然,還要讓學生知其所以然。 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掌握基本歷史史實的同時促進學生方法的掌握與思維的培養

二、發揮教師主導性,確立學生主體性

學生是探究的主體,因此,教師要充分放權, 讓學生以主體身份參與到探究活動中來。

這就需要改變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爲中心的機械灌輸,當教師提出問題後,引導學生展開主動的思考與積極的探究。 那麼,教師在學生主體參與探究的過程中又處於什麼樣的地位,發揮着什麼樣的作用呢?不是傳統教學中的事事包辦代替,那麼是不是要全權放手,不管不問呢? 我們要明確放權並不是完全放手,而是要發揮教師在學生探究中的主導作用,成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與合作者,與學生一起參與到探究中來。 簡而言之,就是教師要扶放有度,爲學生的主體探究保駕護航。放,即教師不要對學生管得過死,按照教師的主觀意願來開展教學活動,而是要充分放手,讓學生有更多自主選擇的空間與權利,給予學生更多自由的空間,讓學生以學習主體身份來展開主動而積極的探究活動。扶,即教師不是不管不問,而要在學生遇到困難時給予必要的啓發與指導,以引導學生完成探究。這樣才能在教師的啓發與指導下確立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全面發展與提高。

三、創設民主氛圍,實現學生的全面參與

教師要尊重每一位學生, 不能以個人的喜好與學生成績的優劣區別對待, 成爲凌駕於學生之上、不可置疑的教者,而是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 讓學生感受到師生之間的平等性。 這樣,學生的思維才能更活躍,教學參與度更高,參與面更廣,面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才能勇敢地發表個人不同見解。 這樣才能形成人人蔘與,人人發言的良好局面,這樣的教學才能取得成功。 首先, 教師要面帶微笑,傳遞出積極的情感。 教學並不是單純的知識互動,情感的溝通伴隨於教學的始末,同時推動着學生認知活動的開展。 單純的智力活動會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 而教師積極的情感傳遞會換來學生對教師、 對學科積極的情感, 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才能傳遞出積極的情感,使得學生的探究多了幾許快樂與自由。 其次,學會傾聽與鼓勵。 教師要成爲學生的傾聽者,要善於運用語言激勵、情感激勵等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與勇氣, 從而讓學生能夠更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

四、鼓勵學生質疑,引導學生自主提問

在歷史教學中採用問題教學法並不只是單純地讓學生來解決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更爲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勇於質疑, 敢於挑戰, 善於發表個人不同見解,勇敢地提出各類問題。 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批判意識的培養, 要引導學生不要迷信書本與教師, 要能夠結合實際來展開深入的思考,鼓勵學生勇敢地提出問題。 同時對於學生所提問題,不論是過於簡單的問題,還是超出課標與教材的問題, 教師都不能簡單而直接的回絕。 這樣只會打擊學生提問的積極性,扼殺學生的求知慾, 而使學生失去提問的信心與動力。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來採用不同的方式, 要在肯定學生勇於提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展開認真而深入的分析, 讓學生認識到問題本身是否具有價值, 讓學生自行修正, 完善問題。 這樣才能讓學生學會提問,掌握學習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