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初中數學教學論文

學問君 人氣:8.79K

國家教委93年的課改計劃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在課程安排中,除學科類課程這一板塊外,增加了活動類課程的板塊,強調“課程包括學科類、活動類兩部分”。小學數學也不例外,包括數學學科課與數學活動課。新的課改計劃實施不久,難免有的數學教師對數學活動課概念模糊,認識不清,將數學學科課與數學活動課的教學要求、教學特點混爲一談。針對以上問題,筆者對數學學科課與數學活動課的聯繫與區別進行探討,求教於同行。

初中數學教學論文

一、從教學特點來看

由於數學活動課具有內容廣泛,形式多樣、實施靈活,強調學生自主參與獲得直接經驗等特點。上好數學活動課必須注意保持“活動”的特點,防止把活動課搞成第二“學科”。主要特點有:

1.突出“靈活”。數學活動課的內容不是象學科課那樣“照本宣科”,而要根據學生年齡的特點,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給他們選擇的機會。活動的方式必須擺脫學科課教師慣用的複習、新授、練習、小結、作業的模式,根據不同的活動內容,採用不同的活動方式,如低年級可採用遊戲的形式,開展小製作活動;中高年級可開設數學講座,微機操作、數學病院,舉辦數學學習園地,數學競賽等。

2.強調“自主”。學生是活動的主人,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要求給予具體指導。在活動中,尊重學生獨特的思維方式和活動方式,着重引導、啓發學生去感受、去理解、去應用,廣泛地接觸事物,儘量地感知事物,從中發現問題,自己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並透過實踐解決問題,獲得親身體驗和直接經驗。

3.鼓勵“創新”。數學活動課爲發展兒童的創造能力開闢了數學學科所不能代替的“新天地”。在活動中,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例如:下圖是一個長方形,不用計算,你能用幾種方法知道陰影部分面積佔長方形面積的幾分之幾?

(E、F、G是長方形ABCD爲上的任意點)

在活動中,學生討論激烈,思路各異。有的用割補法,也有的用代數法推出結論,即陰影部分三角形底的和(BE+EC)與空白三角形底的和(AG+GF+FD)相等,它們的高都與長方形的寬AB相等,根據三角形面積公式可推出陰影部分的面積佔長方形面積的二分之一。這種思路就具有一定的獨創性,教師要給予肯定和鼓勵。

4.提倡“愉悅”。數學活動課是具體、形象、生動、活潑的,課題的引進要有趣,使學生在心理上得到滿足。活動內容要符合兒童心理特點和需求,讓學生在活動中有所樂、有所得,活動中要創設歡樂的情境,形成和諧民主的氣氛,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在這種愉快的情境中求知、求樂,享受成功的喜悅。

5.保留“異步”。數學活動課不象數學學科課一樣,要求學生考試成績至少“及格”,最好“優秀”,師生都背上了一個沉重的“分數”包袱。活動課從思想上師生均可完全“放開”,同一年級同一內容,在培養層次上可以不同,效果上允許差異,發展上不受限制,根據學生的個性差別,允許學生在活動中興趣轉移,以滿足學生多種興趣愛好的需求。

二、從教學內容來看

現行課程的小學數學學科的內容,是依據教學大綱透過精選的.學科基礎知識,它以算術知識爲主,代數、幾何、統計等方面的知識爲輔,選材規範,並相對穩定,科學性、系統性較強,是學生進一步學習和發展數學理論和數學基礎知識不可缺少的條件。而數學活動課內容的選取,可說是依於大綱,源於教材,但寬於教材。它範圍廣,靈活性大,不要求有嚴密的知識體系,又注重實踐,可不斷更新,便於吸取新資訊、新思想。在激發學習興趣、動手動腦、擴大視野、增長才幹、發展特長、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等方面又有學科課所無法比擬的優勢。

數學活動課在選取和編擬內容時,除了按其教學目的考慮內容的教育意義、知識的聯繫和可接受的程度外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注重趣味性。

一是課題。數學活動課的課題是開展活動的先導,編擬的課題應依據內容,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年齡特徵編寫對學生具有吸引力的課題,起到以題激趣、帶趣參與的效果。如《神奇的七巧板》、《擊鼓傳花》、《撲克牌遊戲》、《你會一筆畫嗎》、《抽屜與蘋果》等。

二是內容。內容的新穎性是數學活動課激趣的保證。選取和編擬內容時,儘量是學生沒有見過的或沒有聽到過的內容,就是較熟悉的內容也要變化形式,變化問題角度,儘可能做到新奇,有趣。

三是形式。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數學活動課形式的設計依內容力求靈活多樣,富於變幻,使學生感到活潑有趣。如:數學遊戲、數學故事會、數學遊藝宮、數學實地考察(收集標本,收集資料)等。

2.增強思考性。

兒童學習數學,不僅要提高他們的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要發展他們的思維。爲實現這一目的,其內容要儘可能地選擇、設計出最能揭示數學本質和滲透數學方法,且有一定梯度和坡度的內容。如,請每個組的同學照老師這樣,畫出等距離的16個點。以每4個點爲頂點,你能畫出多少個正方形?

3.強化實踐性。

活動課程強調動手動腦,強調“做”,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動”中學,在“玩”中學。數學活動課也不例外,在內容的選擇和編擬時要突出實踐,在理論聯繫實際方面,可以安排一些數學學科難以安排的實踐應用活動的內容,這些內容應當反映現實的需要,應當切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與實際問題聯繫起來,在應用有關知識經驗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又使學生的聰明才智得到了較充分的發揮。

例如,(1)同學們,我這裏有12塊大小一樣的正方體,要求用它們拼成一個表面積最小的長方體,大家想想,應怎樣拼呢?

(2)一列長180米的火車透過一座長140米的橋,火車的速度是每秒16米,那麼,火車需要多少秒才能透過大橋?

要求:請拿出一支鉛筆當做火車,把鉛筆盒做爲一座橋,演示演示,在演示過程中觀察:火車怎樣纔算過橋?從火車上橋到離開橋走的路程是哪段?

透過這些與生活實際聯繫較密切的內容組織數學活動,能拓寬學生的思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並滲透現代數學思想。

三、從組織形式來看

數學學科課多數屬靜態學習方式,它的教學活動基本上是在教室進行的。數學活動課多數屬動態學習方式,活動時不一定按上課的形式進行,活動的組織形式可同桌,可分組,可按班級,也可按年級,還可走出教室,走出校園,給學生更多的“自由”。學生透過眼看、耳聽、心想、手做,從多方面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活動,促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有時還可透過競賽,遊戲,強化學生的求知慾,增加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到玩中學,學中玩的樂趣。主要做法有:

1.專題講座。根據學生年齡特徵和知識水平,配合已學過的數學基礎知識,介紹中外數學史、數學家的故事、有趣的數學知識,介紹好的學習經驗,指導學法。如“數字的由來”、“圓周率的產生”、“華羅庚、陳景潤的故事”、“常用速算法“、”怎樣預習“、”怎樣複習和做作業“等。

2.實際操作。指導學生製作數學教具、模型、活動課簡單教具,進行一些實際測量,收集數據的活動等。如一年級可安排製作小計數棒、計數器、動物、植物計數小卡片等。學習幾何形體時,可安排製作簡單幾何形體。也可安排製作鐘面、應用題中相遇問題演示器等。

3.數學遊戲。如猜數學迷語,做數字遊戲,玩數學撲克牌,遊數學王宮等。

4.數學園地。以校或班辦數學園地,發動學生考察、蒐集有關數據、素材,要求撰寫數學園地稿,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摘錄數學園地資料,逐步培養學生獨立辦數學園地的能力。主要內容有數學故事、趣味數學題、數學迷語、數學病院等。

5.數學競賽。競賽的內容可深可淺,參賽的範圍可大可小,不求規模,力求實效。

6.微機操作。具備條件的學校高年級可開設計算機課,主要講授計算機的一些基本常識、基本操作和計算機輔助教育軟件的初步使用,使學生初步掌握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培養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發展學生的智力與能力。

綜上所述,數學學科與數學活動課的聯繫是密切的,都是傳授數學知識,落實培養目標的必要課程,但目的意義、教學特點、教學內容和組織形式等又有各自的特點和明顯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