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關於初中數學教學論文

學問君 人氣:2.37W

摘 要:目前在中考升學率的壓力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往往是“滿堂灌”,課後的課業負擔較重,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身心健康。根據20多年來親身的教學經歷,從五個方面就如何減輕學業負擔,規範教學和管理,提高課堂45分鐘的效率談了心得體會。

關於初中數學教學論文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特點;教學效率

當前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滿堂灌”、課後的課業負擔重、教學質量偏低已成爲教育界有關人士關注的焦點。傳統的教學方式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身心健康。要使學生輕鬆地學習數學,教師應當採取措施,精心備課,注重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爲主體,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思考,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從而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

我們還應當認識到“減負”不單純指減少課時、課本內容、作業量,它不僅是形式上的減少,更是一場關於全面提高教學質量,規範教學和管理的改革。

筆者在使用浙教版新教材的過程中,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從五方面就如何減輕學業負擔,提高數學課堂效率總結體會如下。

一、初中數學教學的特點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具有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尊重個體差異、面向全體學生,在基礎知識與創新能力、傳統與現代等各方面找到一個平衡點。

初中生正處青春期,自我表現欲突出,心理呈現出矛盾性和不穩定性。反映到數學課堂上,常出現注意力不集中、不願意主動學習等現象。因此,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至關重要。這就要求教師努力優化課堂結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二、具體措施

1.精心備好每一節課

減輕學業負擔的重點就在於教師如何有效地利用課堂45分鐘,提高教學質量。因此,教師在“減負”這場改革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課堂的45分鐘教學時間應當合理地利用,任何人都不能浪費,所以教師必須下工夫、花氣力去認真鑽研《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吃透教材,全面把握初中數學教學的重難點,找準每節課的關鍵,然後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因材施教,合理安排好課堂進程的快慢以及課堂教學的時間。

教師備好課,不僅要備教材,把握每節課的重難點,還要備好學生,瞭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其中包括學生的認知能力、基礎知識情況、接受能力等。()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做到因人施教,在課堂上有的放矢地把握學生。課堂知識有利於學生的接受和吸收,從而纔可以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提高學習的質量。

2.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動力的先導,也是成功的關鍵。如果教師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將枯燥的數學公式和定理以生動巧妙的方式向學生講解,把輕鬆和樂趣帶進數學課堂,課堂的效率也會大大提高。

在初中數學課堂的實際教學中,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可在講課前設定問題,引起學生注意和思考,從而使學生產生學習的願望和濃厚的興趣。比如,教學“概率”時,教師可以設定“摸獎遊戲”:箱子裏有10個白球,10個紅球,每個學生可以摸5次,連續摸到4個紅球就算中獎。透過對中獎概率的分析,學生更加明白“摸獎”的小概率和現實意義,同時也被概率的現實作用深深地吸引住了。

(2)教師可以進行情境創設,聯繫生活實例,或者利用情感式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

(3)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表現欲,適當設定問題進行課堂討論,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有不同的想法,並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結論。比如,教學“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動手將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學過的圖形,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拼成了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然後教師再引導學生思考拼成的圖形與原來三角形的底、高、面積的關係,從而得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4)教師可以利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爲教學內容增添直觀性和形象生動性。

總之,教師應當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同時,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注重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誘發學生的探究慾望,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能。

3.以學生爲本,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傳統的課堂上,課堂的內容、模式、形式都由教師決定,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高,課堂效率低。學生往往不會主動思考、不會分析、不能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樣極大程度地扼殺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興趣。由於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沒有啓發學生積極主動思考,雖然學生在課堂上“聽明白了”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卻沒有把課堂知識轉化爲自己的知識,遇到問題時還是一知半解。

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目前大力提倡的創新能力,而創新能力是以探究心理爲基礎的,所以學生探索精神的培養就至關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要直接給出數學公式或定理,而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發現和總結出規律。再比如,遇到難題時,教師不要直接幫學生解出來,而要適當地引導學生,讓學生以獨立思考或小組合作的方式想出解決方法,並引導學生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只有讓學生積極地思考,纔可以將課堂知識轉化爲學生自己的知識,從而做學習的主人。

4.尊重個體差異,面向全體學生

新課標倡導的目標是:“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瞭解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學時既要因材施教,又要面向全體學生。

在授課中,教師可以針對知識點設計不同難度的臺階,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有同等的參與機會,使基礎好的學生和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都可以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並獲得同樣的`成就感。例如,在“完全平方公式的因式分解”教學中,我設定了5個臺階:

①(x+3)2=x2+()x+()

②z2-10xz+25x2=()

③(x-y)2-8(x-y)+16=()

④x2y+6xy2+9y3=()

⑤若9x2+mx+16是一個完全平方式,則m=()

在教學過程中,要儘可能地使所有學生都能主動參與教學過程,鼓勵學生用多樣化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出各自解決問題的方法,積極與他人交流,吸取他人的經驗,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

5.重視知識的聯繫與整合,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透過聯想,可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整合起來,做到舉一反三,形成自己的能力。比如,九年級數學中反比例函數,教師可將其與前面學到的一次函數y=kx+b(k≠0)聯繫起來,討論當k分別爲正值和負值時兩函數圖像的關係,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深化對舊知識的理解。

知識的整合不僅指的是課本知識間的相互整合,更重要的是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其他學科的相整合。教學過程中所選的題材應儘量來源於實際生活,重視知識之間的聯繫,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可以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比如,教學“勾股定理”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從其發現歷史來講解,並從生活中找出這一定理的運用。教師也可以將勾股定理與其他領域的內容聯繫起來,在解決其他相關問題時使用到勾股定理。這樣透過知識的聯繫與整合,可以使一點一線的知識形成面,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之,要使學生真正輕鬆地學習數學,教師應精心備課,把握好課堂45分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探索精神,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真正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會學”而不僅僅是“學會”,從而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