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新課程下政治課帶給我們的困惑論文

學問君 人氣:3.22W

我從事新課程教學已經有三年了。從初一的思品到現在初三的思品與社會課教學,或多或少積累了一些教學經驗。以下是我的一些粗淺的想法,以拋磚引玉。

新課程下政治課帶給我們的困惑論文

新課程教學改革以來,的確有了很大的好處。比如學生喜歡上思想品德課了,覺得課本里講的就是身邊的同學和發生在身邊的事,貼近生活現實。新的教材可讀性強,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所以在教學中老師體會到政治課長期以來未有過的學生積極、熱烈的場面。這些好處大家都很清楚。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新的思想品德課在教學中我也同樣感覺到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教學資料的缺乏

新課程的教學與過去老教材的最大區別是不能照本宣科了,特別是在課堂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後,學生產文祕站-中國最強免費!生了強烈的興趣,必定會提出大量的問題。但作爲一個農村學校和老師來說,就深感到教學資料的缺乏。有時爲了準備一堂課或者某些資料往往要花費非常多的時間,而且有不少資料是很難找到的。特別是我們工作量都非常大,要準備每個課時的課件資料就成了我們的難題。所以我們強烈需要解決這方面的問題。雖然網上有一些,但常常要支付費用。教育部門能不能給我們提供更多免費的`服務,提供更多配套的備課資料呢?

二、新的教學方法的改進與學生成績的問題

新課程非常強調新的教學方法,現在新的教學方法也確實蔚然成風。但是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尷尬的場面,我們的課堂教學改革搞得轟轟烈烈、繪聲繪色,而一些老教師卻不以爲然,他們大多還是“穿新鞋走老路”、“新課程老教法”。可是學生考出來的成績也不比我們差,甚至比我們還要好。這就使我們常常處於兩難的境地,繼續改革卻面臨非常的壓力,不改革卻又於心不甘了。可又如何使我們的學生能樂學、善學、巧學,且又能考出好成績呢?教學評價機制是否也要更快地跟上改革的步伐呢?這是非常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

三、教材中的理想化教育與現實的關係問題

這是一個老問題。我覺得新的教材雖然很成功,提出的理念也很有時代感,但是有許多東西畢竟和現實還是有一定的距離。最簡單的如尊敬師長、自我負責等知識,學生大多是說到而做不到,好象這已經成了習慣。如果都這樣,那我們的教育不是很失敗嗎?在這方面我在思考也作了一些嘗試,一是用算清賬的辦法,學生平時往往看不帶一些責任的長遠利害關係和間接利害關係,我就給學生算清賬,讓學生更容易理解。二是多講方法少說空話,如上網的危害中重要的一點是上當受騙。我就講清楚如何避免的方法,又如何面對壞人怎樣鬥爭的問題,我就講一些保護自己進行巧妙鬥爭的方法。我想這樣效果會好一些,但是其餘的我就感到無能爲力了。在這裏我想聽聽大家是否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四、新課程中歷史與社會這門功課與思想品德中的部分內容有重複教學的現象

如一國兩制,人口,資源,環境問題及可持續發展問題和科教興國等基本國策的內容。這些該如何處理才能使兩門功課的教學資源優化配置,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特別是有個別中學是兩門功課分別由兩位不同的教師任教,這個問題就更加嚴重了。而且在以後的總複習中變成是一遍一遍的在炒,這樣教學效果會不會適得其反呢?

五、中考試題與教材案例的城市化,農村學生被邊緣化問題

像我們浙西南山區、尤其是慶元,有一些城市裏的學生司空見慣的情況,對於我們山區學生來說就覺得很不可思議。比如05年中考有一道讀圖題,是重複利用水資源的問題。我參加了中考閱卷。我們有不少學生就答出如此重複利用水:洗菜了—拖地—衝馬桶,太不講衛生、太不科學了,不利於生活環境的美化。你能說他不對嗎?因爲就我們這裏而言,水資源確實十分豐富,節約用水、重複利用水對於農村學生還比較遙遠。又比如關於“社區”這個教學,不少學生是一臉的茫然。因爲我們的農村學生沒聽說過“社區”,只知道自己住在某個鄉(鎮)某個村。我們的教育主管部門在教材內容的設定上應該綜合考慮到農村與城市的區別。還有一些類似的問題我就不一一舉例了。

以上是我從事新課程教學實踐的一些困惑和一些粗淺的看法,在座的各位同事是否有同感?如果有共鳴的老師,我們可以一起探討,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