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關於職校生心理問題解析及消除策略論文

學問君 人氣:2.68W

論文摘要:職校生有很多“苦惱”,有自由不夠之苦、交往不暢之苦、信心不足之苦、機會不多之苦。本文解析了職校生的“苦惱”,並從學生的內心世界、提高學生的交往技能、培養學生的廣泛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以及提升學生的自我調節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消除策略。

關於職校生心理問題解析及消除策略論文

論文關鍵詞:職校生;心理;苦惱;解析;策略

現在的職校生確實難管難教,教師說輕了,他們無動於衷;說重了,可能會當面頂撞,甚至出走,使教師無計可施、無可奈何甚至提心吊膽。於是,一些教師常常抱怨,痛苦不堪。對學生的不良行爲乾脆放任不管,熟視無睹。其實,一旦深入到學生中去,我們就會發現,學生心中的苦惱並不比老師少。只要教師去關注學生,關心學生,關愛學生,讓學生遠離苦惱,就能從容舒緩、遊刃有餘,享受教育的樂趣。

職校學生心裏苦惱解析

封閉的管理使學生自由不夠很多職校對封閉式管理津津樂道,推崇備至。確實,這種管理模式有效地預防了職校生外出上網、打架、抽菸、喝酒等不良行爲的發生。但是,這種“卡、壓、堵”的管理模式,治標不治本。不利於學生個性的培養,使學生覺得壓抑,缺乏幸福感。可以說這是職業學校的一種無奈之舉,也是逃避教育責任的消極行爲。在這種管理模式下,學生在週六、週日時就會變本加厲、肆無忌憚。在這種發泄的背後,隱藏着學生的空虛、無聊與苦悶。

個性的缺陷使學生交往不暢毋庸諱言,職校生在學習能力、行爲習慣上確實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學生衝動、任性、自我中心,喜歡我行我素,不顧別人感受。在和同學交往時容易發生衝突和矛盾,也不會有效地加以解決,從而使得人際關係僵化。很多職校生缺乏知心朋友,有困惑無人傾訴,有喜悅無人分享,倍感孤獨。

社會的偏見使學生信心不足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而且在表現上也有差異。職校生和普通中學學生確實存在差異,但差異主要在於類型而非層次。但是,社會上普遍認爲職校生幾乎就等於差生。在這種偏見下,上職校是家長和學生本人無奈的選擇。學生即使上了,也沒有學習動力。整天無精打采,無所事事。從表面上看似乎活得“瀟灑”,其實學生內心充滿痛苦。

興趣的匱乏使學生機會不多職校開展的活動不能說不多,但參與的學生永遠是那些熟臉。大部分學生不願參與也不敢參與,既沒有發展的機遇,也根本抓不住機遇。熬一天,算一天,於是離快樂的生活越來越遠。

職校學生苦惱的消除策略

瞭解了學生的痛苦,我們就應該少些抱怨,多些寬容;少些訓斥,多些表揚;少些急躁,多些耐心;少些說教,多些引導。真誠地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努力幫助學生提高交往技能,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增強學習的自信心,提升自我調節水平,讓學生學得輕鬆,活得快樂。

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學生究竟在想什麼?爲什麼這麼想?想了會怎樣?只有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學會換位思考,教師纔會覺得一切是那麼的平常,也是那麼的正常。不知道學生想什麼,就無法和學生溝通;不知道學生爲什麼這麼想,就不能理解學生;不知道學生想了會怎樣,就很難有效引導學生。因此,首先,教師要關注學生的需求,並加以合理引導;其次,教師要有同理心,多傾聽學生,深刻體驗學生的情緒和想法;再次,教師要多和學生交流,幫助學生梳理思緒;最後,教師要善於發現職校生的閃光點,多讚美學生。要堅持“優點不說不得了,缺點少說逐漸少”的原則,讓學生懂得,萬物各有所長,彼此不同,每個人都是最好的自己。 提高學生的交往技能學生的發展需要客觀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和人際環境。和諧的人際關係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準,成爲當代人立足社會的根基。職校生心中鬱積着苦悶和孤獨,他們渴望交往,又不會或不敢交往。這就需要教師真心地去愛職校生,幫助他們提高人際交往的能力,在集體生活中體驗尊嚴、快樂和幸福。爲此,職校教師一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交往觀念,交往絕不是吃吃喝喝、打打鬧鬧,而是爲了促進彼此的發展,增進心理健康水平;二要幫助學生實踐交往的原則,在平等、尊重、信任、互惠的基礎上交往;三要幫助學生克服人際交往的偏見,正確對待首因效應、近因效應、光環效應、刻板效應、投射效應等,學會用發展的眼光,客觀、公平、全面地去看待同學和老師;四要幫助學生做情緒的主人,消除憤怒、悲傷、恐懼、煩躁、自卑、自傲等不良情緒;五要幫助學生提高溝通技巧,比如談心、微笑、傾聽、讚美、距離的把握等。

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興趣是最好的教師,興趣缺乏或單一,人就會把心志過分專注於某一事物,容易造成偏執。偏執的人很難與人交流,只能與孤獨和痛苦爲友。職校生往往是想幹的幹不了,乾的'了的又不想幹,渾渾噩噩,度日如年,心中備受煎熬。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不但可以豐富學生的業餘生活,使學生有事可做,不至於無事生非,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將來的就業競爭力。學生興趣多了,痛苦也就少了;愛好廣了,痛苦也就輕了。要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可以透過三條途徑。第一,要營造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使學生有更多的精神追求與求知慾望;第二,要開展形式多樣、雅俗共賞的各種活動,組建創業、文化、藝術、科技、體育等社團,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第三,要積極推進教學改革,打造精品課程,實行校企合作、工學交替,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是靈魂,它可以帶動學生其他興趣的發展。

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學習信心是學生對自己能否完成學習任務,實現學習目標的一種自我肯定的心態,是學習成功的有力保證。學業成就和學習信心是成正比的,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充滿信心,就會以一種積極健康的心態對待學習和生活。這樣不但學得輕鬆,而且學有成效。遺憾的是,職校生學習信心不足,總認爲自己不是學習的料。覺得不行,當然學不好,學不好則更認爲自己不行。於是,職校生的學習信心每況愈下。信心的培養並非一日之功,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學生本人共同努力,特別是教師責無旁貸。一是要對學生充滿信心。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要善於在每個學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發展上最感困難的學生面前都向他開啟他精神發展的領域,使他能在這個領域裏達到一個高度,使他感到自己並不低人一等。”二是創造成功機會。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與學生共同制定恰當的學習目標,讓學生不斷有成功的體驗。三是教會學生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古人云:“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四是教會學生正確的學習歸因。影響學習成敗的因素很多,如果學生把原因歸結爲內部的因素,如自己學習能力強、學習好是自己努力的結果,就會增強或保持自身的信心;如歸結爲外部的因素,如任務難度低、運氣好,學生就不會增加信心。因此,要儘量讓學生多進行學習的內歸因。

提升學生的調節水平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職校生面對着社會偏見、遭遇着學習困難,空虛、無聊、困惑以及痛苦在所難免。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心理醫生,職校生完全可以透過自我調節,使3~5年的職校生活過得快樂、充實與幸福。首先,要讓學生學會運動與休閒。適度的體育運動與必要的勞動,不但可以充實時間,強健身心,而且也可提高學生的“學習力”。休閒方式要多樣,特別要學會閱讀。古人說:“腹有詩書氣自華”。當煩惱、憂愁和不快樂的時候,去讀一讀或翻一翻喜歡的書籍和雜誌,可以有效地分散注意、改變心態、穩定情緒、減少痛苦。其次,要讓學生學會傾訴,並且成爲他們最好的傾訴對象。有苦惱的事把它說(寫)出來,就會釋放痛苦、減緩壓力。再次,要善於轉移。很多情況下產生的緊張情緒是由於學生過分注意那些令人擔心的事物或情境上造成的。這時,注意與緊張構成了一個相互強化的系統,越注意,越緊張、越緊張,越注意,於是形成惡性循環,心理壓力不斷增大。所以,轉移注意不失爲消除緊張情緒的一種高效方法。最後,要讓學生學會放棄。放棄實際是心靈的放生,是一種豁達與智慧。在放棄的同時,獲得對自我的尊重,懂得放棄,纔會更好地選擇。“天涯何處無芳草”,“條條大路通羅馬”,生活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某個人、某件事,有太多美好的東西等我們去領略,去開發。只有學會放棄,纔會擁有精彩的生活,擁有海闊天空的心靈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