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鋼結構識圖與施工》項目教學探索與實踐論文

學問君 人氣:2.65W

摘要:《鋼結構識圖與施工》課程教學應根據學生未來崗位工作需要,遵循工程建設基本規律,以學生爲本,創造性地設計並實施系列項目教學模組,複合專業相關知識。項目教學可將圖紙識讀與房屋施工技術融於一體,培養學生的技能,爲學生適應崗位工作奠定相應的課程基礎。

《鋼結構識圖與施工》項目教學探索與實踐論文

關鍵詞:鋼結構識圖與施工;項目教學;識圖;模型;施工場景

高職建築工程技術專業培養的是面向工程一線,會管理、懂施工的應用型技術人才。爲此,高職建築工程技術專業教學需要全面施行項目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養成紮實的崗位職業能力。我院《鋼結構識圖與施工》課程項目教學設計爲學生有效、有序地形成崗位競爭力做了鋪墊。

課程項目教學設計瞄準崗位需要

課程項目教學改革設計的目標是培養適應崗位需要的應用型技術人才。高職建築工程技術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崗位涵蓋施工員、質檢員、造價員等諸多崗位。這些崗位的基本職業要求是按圖能施工、按圖能質檢、按圖能預算。解決了識圖的問題就解決了崗位的基本能力需求。調查發現,鋼結構工程現場房屋結構的主要形式是門式剛架和網架。鋼結構課程教學項目設計正是瞄準這些結構形式的房屋展開的。

課程項目教學設計的關鍵在教師。教師深入工程一線,瞭解崗位最細緻的需要,熟知崗位工作需要掌握的難點和盲點知識,從而可編制出有層次的項目教學設計案例。開展課程項目教學設計,有長期一線工作背景的教師是主體,他們是有效的項目教學案例的創造者。

課程項目教學設計貫穿工程建設基本規律

課程項目教學設計應服從和服務於工程建設基本需要。工程建設基本規律必須在項目教學設計中得到尊重和體現。在日常識圖教學中,不少學生識圖不夠靈活,這與他們平時對工作方向、未來的工作場景感知不多有關係。按照工程建設規律辦事就是按圖施工。一套完整的工程圖紙是項目教學的有效載體。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以“鋼結構房屋基礎→主體結構→圍護結構”的順序,按照房屋建設程序逐一展開項目教學。模組教學將平面的圖紙轉化爲實實在在的空間房屋結構。《鋼結構識讀與施工》課程教學過程遵循工程建設的基本規律,精心設計的教學案例營造出了學生可感知的崗位工作場景。

課程項目教學設計紮根“生本”理念

教學項目因崗位需求而設計,更應因人而設計。項目教學設計是爲了能挖掘學生學習潛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重拾學生學習職業技能的信心。項目教學設計要把握學生心理特點,在推動學生羣體進步時應充分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在項目執行中,做到人人能動手,成果有實物,前後有關聯。實訓質量有高低,操作小組有比拼,競爭也就有了氛圍。項目教學設計體現按圖施工的基本規律,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消除人人皆有的惰性。同時項目設計的操作成果能彌補學生識圖不足的缺陷,促使學生識圖關注細節,提升層次,由此提升學生的崗位競爭力。

課程項目教學設計思路

《鋼結構識圖與施工》課程項目教學設計圍繞門式剛架和鋼網架兩種主要的結構形式展開。現以門式剛架爲例說明。門式剛架項目設計包括五大模組:鋼柱柱腳、鋼柱牛腿、樑柱節點、鋼樑中間節點和門剛總拼。模組設計應遵循如下教學規律:圖紙識讀→模型下料→模型製作、施工工藝→圖紙復讀。

圖紙識讀選取典型工程案例圖紙識讀。以模組涉及的細部節點確定項目圖紙識讀重點。模組圖紙識讀難點在於鋼結構門式剛架的圖紙識讀顯著區別於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圖紙識讀。門式剛架柱中,樑、柱構件截面多爲H型,大多由板件焊接形成。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樑柱截面多爲矩形,在長期課程項目教學的薰陶下,學生對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印象深刻。厚實的'框架結構施工圖的識讀功底,給門式剛架這種不同的結構圖識讀帶來了思維轉換上的不利。因此,在教學中,應選取一些鋼結構實體構件給學生,先按實物描圖,教師引導教學,學生在描圖的過程中,能夠動手又動腦。透過手工實物描圖,爲學生轉換思維識讀門剛施工圖做必要準備。爲更好地引領學生讀圖,在教師指導下,部分學生按圖紙先製作案例模型效果圖(見圖1),其餘學生按效果圖識讀施工圖,豐富瞭解決圖紙識讀難題的形式。

模型下料按照建造房屋的要求下料。識圖的目的就是爲了建造房屋。爲了營造相應的崗位工作場景,在項目實訓中引進模型製作環節。在工程實踐中,鋼結構板件的連接較多使用焊接,因此,項目教學中用鋼板做模型很不現實。爲此,項目設計中,採用膠合板代替鋼板,解決了材料使用上的難題,同時也給學生按圖紙下料預留了空間。製作實物模型,必須理清圖紙節點、要點,解決學生識圖的難點、關鍵點。在教學活動中,參考施工驗收規範精度要求,按圖紙下料。透過下料,使學生在“做”中提升對圖紙的認識。

模型製作模型與鋼結構實物節點極爲相似。它的製作過程也是模擬鋼結構企業實物構件的製造過程。模型製作使學生在施工工藝上對鋼結構施工有了相應的認識。模型製作中板件透過“膠結”、“釘結”形成樑、柱實體。爲了彌補“膠結”的不足,安排學生完成適量的課後作業,使其在比較中領會鋼結構構件焊接的工藝與質量要求(見圖2)。

圖紙復讀有了模型,圖紙識讀檢查就有了參照物。學生透過對模型質量的檢查,進一步消化識圖要求,區別鋼、鋼筋混凝土結構在圖紙表達上的異同。教師面對模型,對照圖紙,抽查學生的圖紙識讀水平,提升教學中的層次教學要求。以查促學,有效地促進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互助友愛的精神。

課程項目教學設計案例效果

課程項目教學使學生感受了《鋼結構識圖與施工》的真實。改革效果透過課程調查可見一斑。

筆者隨機對161位參與《鋼結構識圖與施工》課程項目教學的學生進行了調查。

透過“先識讀圖紙,後製作局部模型”的方式進行教學,87%的學生認爲對認知鋼結構施工圖很有幫助(見圖3)。

利用其他實訓小組製作好的模型,交叉檢查不同模型的質量,然後再系統識讀施工圖,80%的學生認爲效果良好(見圖4)。

按照“結構施工圖識讀→模型製作→模型檢查”的認知規律進行課程改革項目設計,參加鋼結構項目模組教學的學生對此做出了肯定的評價(如圖5)。

按照“節點”帶動“構件”、局部帶動整體的原則進行項目教學總體設計,學生可以以小見大,循序漸進地進行由圖紙到施工技術的學習,較好地抓住識圖的切入點,評價效果見圖6。

製作一個好的教學模型,大多數學生認爲應具備五項關鍵能力:識圖基本功、空間想象力、對工程實景有一定的認識、成員間的團隊合作能力、基於施工圖認識下的動手能力等。

好的項目教學方案的設計、好的項目教學模組的實施,在建築工程技術專業相關課程的教學中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鋼結構模型製作實訓操作對後續《鋼結構施工驗收規範》、《施工組織與管理》的自主學習,認爲作用較大、一般、很小的學生比例分別佔57%、42%、1%。

我院《鋼結構識圖與施工》課程項目教學設計,以提高學生的崗位能力爲落腳點,以增強學生的就業、擇業競爭力爲宗旨,探索出了一條資源較爲節約、操作較爲可行、實踐效果可靠的課改路徑。它將識圖與施工技術融於一體,使學生對識圖目的有了清晰的認識;它複合了《建築材料》、《建築製圖與識圖》、《鋼結構設計與製造》等多學科知識,在操作訓練中完成了理論到實踐的有效轉換,使學生在項目模擬中進入了職業崗位工作狀態,爲學生繼續深化專業學習和畢業後上崗就業指明瞭方向。

參考文獻:

[1]楊建林.高職建築工程技術專業項目綜合實訓改革探討[J].高等建築教育,2009,(1):120-122.

[2]嚴中華.職業教育課程開發與實施[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220-221.

[3]胡清,等.高技能人才創業能力培養對策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08,(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