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關係

學問君 人氣:6.58K

下面是一篇關於研究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關係的論文範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趕緊一起看看吧。

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關係

[摘要]全面認識和正確處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相互關係是關係21世紀世界和平穩定的最具現實性的重大問題。需要以馬克思主義爲指導,正確對待當代資本主義的發展,總結社會主義運動的歷史經驗和教訓,更好的促進世界和平,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爭取良好的國際環境。

[關鍵詞]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影響;共存

當今世界的特點就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共存,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相互關係是當今世界的基本關係。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在歷史上長期共存,不斷髮展,二者形成了統一與鬥爭的關係,並最終引導全世界的走向。只有準確的把握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關係,才能更好的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進而使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走的更加穩妥。

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作爲當今社會存在着的兩種社會形態,這兩種制度、兩類國家的關係,既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問題,又是一個重大的實踐問題。當今時代,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將長期共存,相互競爭。衚衕志曾指出:“我們要在新世紀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全面推向前進,既要研究社會主義的歷史和現狀,又要研究我們同世界的關係,特別是要研究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如何處理同資本主義的關係等一系列複雜問題。”

一、從歷史角度認識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長期共存

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開闢了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歷史時代,也開創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共處的世界新格局。從那時以來,“關係世界歷史發展進程的兩個最重大的問題,就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變化”。80多年的歷史,兩種制度關係的理論與實踐大體上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十月革命勝利到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這一時期,社會主義制度限於一國範圍,兩種制度的關係也就是社會主義蘇聯與資本主義各國的關係。這一期間,兩種制度的關係經歷了從武裝較量到和平共處、再到戰時同盟的發展。第二階段,從二戰結束到蘇東劇變。隨着二戰的勝利,社會主義由一國擴展到多國,兩種制度的關係表現爲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陣營的關係。在亞洲,朝鮮半島、臺灣海峽和越南,成爲兩制較量的戰場。總起來看,這一時期的兩種制度的關係經歷了從冷戰對峙到東西方緩和的轉變。第三階段,從蘇東劇變至今。這一時期,以蘇東社會主義國家的劇變爲標誌,持續了近半個世紀的東西方冷戰結束,兩種制度的力量對比發生了歷史性轉折,社會主義國家的數量銳減,而資本主義世界體系進一步擴大。

現存的社會主義國家,特別是作爲世界社會主義中流砥柱的中國,承受着來自西方發達國家的嚴重挑釁與挑戰。當今時代,兩種制度的關係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爲社會主義中國與資本主義國家的關係。就社會主義中國來說,兩種制度的關係的認識與處理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爲界分爲兩大時期。新中國成立後,儘管受社會主義陣營的影響,受我們黨“左”的錯誤的影響,毛澤東主席還是提出了一些正確的思想。他說,每個民族都有它的長處,也都有它的短處,對外國的東西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和對外國的東西不加分析地一概照搬,都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態度,都對我們的事業不利。他提出了“兩個一切”的思想:一切國家的長處都要學,一切真正好的東西都要學。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無論改革還是開放,都涉及對兩種制度關係的調整,都需要對兩種制度的關係重新認識和定位。這一時期,當代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深入闡述了兩種制度關係的問題,爲馬克思主義注入了新的活力。時代主題與兩種制度關係的相互作用,前者影響後者,後者也影響前者。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要求我們實行對外開放,中國的對外開放也必將推動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二、從理論角度辨析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在共存過程中的關係

(一)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統一關係

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問的統一關係,是指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這對矛盾在一定條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聯結、相互滲透、相互貫通的性質。具體表現爲相互依存關係、借鑑合作關係、相互轉化關係。社會主義的出現,使人類社會出現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大陣營的對立與鬥爭。作爲兩種不同的社會制度形態,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是一對矛盾統一體,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將長期並存共處。二者之間既有合作競爭又有對立鬥爭。它們之間的關係本質上是一種對立統一關係,在當代社會,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有着統一性的一面,這種統一性表現爲歷史繼承關係、互補合作關係。

首先,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是一種歷史繼承關係。人類社會歷史是各種社會形態辨證發展演進的過程,後一種社會形態對前一種社會形態都是既否定又繼承的關係,資本主義和資本主義這兩種社會形態的更替更是如此。資本主義在經濟、科技、教育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社會主義不能脫離資本主義的文明成果的基礎上發展自己。其次,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是一種互補合作的關係。早在150多年前,馬克思就指出:“資產階級,由於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爲世界性的了。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己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賴所代替了。物質的生產是如此,精神的生產也是如此。”今天,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爲時代的主題,在和平中謀發展是當今世界的頭等大事。隨着經濟全球化日益增強,各國間的經濟和科技交流與聯繫更爲密切,國際分工和專業化協作迅速發展,國與國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在這種形勢下,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必須加強合作,共同發展。鄧小平指出:西方國家“資本要找出路,貿易要找出路,市場要找出路”,而社會主義則是一個很大的市場。同時,社會主義要擺脫貧窮落後的面貌,就必須利用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和設備,雙方有很強的依賴性、互補性。

(二)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鬥爭關係

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作爲兩種社會經濟形態,既具有共性,又具有各自的特殊性。對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研究既要看到兩者的共性,更要重視使兩者相區別的特殊性,不能偏廢。要警惕只看到共性而忽視特殊性的“趨同論”。要正確把握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共性和特殊性,不能把性質不同的兩種社會制度混爲一談。唯物辯證法認爲,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矛盾的雙方既統一又鬥爭,形成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是一對矛盾,它們既統一又鬥爭,構成了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當代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除了具有統一的一面,還具有對立的一面,二者是有着本質區別的兩種社會制度。首先,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是對抗的。當代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在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意識形態上都是對抗的,二者在本質上是根本對立的兩種社會制度,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對抗關係。只要這兩種制度同時存在,二者之間的對抗就不會停止。自20世紀50年代時開始,又推行‘和平演變’戰略,企圖透過內部瓦解的辦法消滅社會主義。其次,社會主義最終會取代資本主義。社會主義最終取代資本主義,是人類社會發展不可抗拒的客觀規律。馬克思很早就指出過,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不可避免的。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運動的必然結果和必然產物。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的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是資本主義本身無法克服的基本矛盾。這樣,資產階級除非使生產工具、生產關係、全部社會關係不斷地革命化。否則就不能生存下去,而當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經過最大限度的調整再也不能容納生產力的發展時,資本主義的喪鐘就要敲響了。至二戰以來,資本主義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資本主義世界出現了一系列新變化,國有經濟、合作經濟的發展,股份制的空前普及等。戰後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表明資本主義還有自我調節、改良的能力,資本主義不會很快滅亡。但這不過是在爲社會主義最終取代資本主義準備越來越充分的客觀物質條件。

三、在當前國際環境下對兩者關係的認識和把握

資訊時代和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將使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種制度的實踐、理論和觀念,互相滲透,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更爲明顯。特別是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在獲得新的物質手段後進一步擴張和深入到世界每一角落的條件下,更是如此。一方面,社會主義的`發展中國家的社會主義繼續發展和完善,創造出具有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體制,使社會主義日益走向發達走向成熟。同時,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則將在高科技生產力的推動趨使下不斷改良。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物質手段和精神條件,將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的發達國家和社會主義制度下的發展中國家同時發展、壯大。另一方面,在這種條件下,社會主義政黨和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將長期面臨資本主義的強大壓力和意識形態的挑戰。既能充分汲取世界文明也包括資本主義所創造的人類文明的最新成果,又堅持社會主義發展的獨立道路和方向,始終是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面臨的重大課題。

看到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關係,不能侷限於某一個時代,亦不可拘泥於一事一物,用戰略的眼光站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高度來理解。當社會主義建設面臨嚴峻挑戰和困難時,需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透過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社會主義必然會創造出比資本主義更快的發展速度,展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中國的發展不能閉門造車也不能亦步亦趨,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與融入全球一體化並重的原則。全球化對於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是一個難得的機遇,我們要抓住這一有利時機,進一步實行改革、擴大開放,大膽吸收和借鑑資本主義發展中所取得的一切優秀成果,爲社會主義事業服務。另一方面,全球化也意味着挑戰,我們要堅持獨立自主原則,堅持社會主義制度,自覺防禦“和平演變”的異化。清楚認識目前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發展現狀,社會主義誕生以來,雖然經過不懈努力以後,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與人民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升,不過與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相比仍然存在不小差距。一者資本主義出現已經經過了幾百年的歷史,而社會主義的實踐不過幾十年;資本主義是隨着生產力的發展自然而然發生的,而社會主義國家未經過資本主義階段直接強行步入社會主義階段,存有“先天不足”。因此,社會主義的建設主體一方面在成績面前不可妄自尊大,另一方面在差距面前不可妄自菲薄。

在經濟全球化持續發展的條件下,社會主義改革的市場化取向不會改變,不可逆轉,但隨着經濟全球化兩重性特別是其弊端的顯露,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部分學者對自由放任市場經濟進行重新批判性審視,主張在全球建立新的秩序、加強國家和國際範圍內的有效干預和調控的潮流將進一步加強,這也將在一定程度上遏制80年代以來自由主義思潮在社會主義國家影響的擴張,全盤西化和私有化和絕對崇拜自由貿易的主張的市場將會有所縮小,這將會有利於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結合的嘗試沿着正確的方向繼續發展,並可望取得新的突破,創造出多樣性的富有生機與活力的社會主義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