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鋼琴教學教育藝術論文

學問君 人氣:1.42W

一、學生紮實的基本功和嫺熟的演奏技巧的培養

鋼琴教學教育藝術論文

紮實的基本功和嫺熟的演奏技巧是提高音樂表現力的前提。要想使我們的鋼琴演奏真正具有美感,首先就要有紮實的基本功訓練,掌握正確的演奏技巧。

(一)正確的讀譜

培養正確的讀譜是鋼琴教學和學習十分重要的課題。正確讀譜是演奏一首作品的基礎。演奏者透過認真細緻地研究樂譜,對音樂作品的忠實理解進行二度創造和創作,在作曲家與廣大聽衆之間架起一座溝通心靈的橋樑,使靜止的樂譜轉化爲變化萬千、令人難忘、豐富多采的音樂語言。讀譜包含兩層涵義:第一,必須嚴格遵循作曲家在樂譜上的一切標記,以及標記所約束和決定的意思。這裏包括譜號、調號、拍號、節拍的律動、音高、指法、奏法、速度、力度、表情記號等等。因爲作曲家在樂譜上標寫每一個標記以及每一個音樂術語時都飽含深意。第二,要準確、科學的透過這些標記,進一步弄清樂譜的曲式結構、和聲、樂句、樂段;旋律與伴奏的關係;特別要注重復調因素、注意樂譜上音符的符幹朝向,弄清聲部的層次,做好保持音和不同層次、不同音色的對比,決不能忽視休止符。另外,還要從譜面上的各種符號中領會音樂的內容和本質,推測作曲家的意圖,以及作曲家字裏行間更深刻的涵義,揭示音樂的內容和精神。譬如:對作品的創作時代、風格、旋律、節奏、和聲佈局、句子段落、聲部、結構,音樂的性格特點,寫作手法和織體特點,有什麼對比,主題如何發展,有哪些高潮,最主要的高潮在哪裏,以及音響的想像,使之在樂思的奔流中,展現它們應有的生命力。在教學中,要嚴格要求學生對樂譜進行深入細緻的研究,不斷地挖掘探索其中的內涵,悉心領會作曲家的創作精神,加入時代感,以至完全正確地把樂譜中的精髓全部詮釋出來爲止。

(二)正確掌握節奏和速度

節奏是音樂中最重要的構成因素之一。節奏展示了音樂的生命和存在,它是音樂的脈搏,是音樂的骨架,也是音樂的靈魂,任何音樂都離不開節奏。沒有節奏的音樂就像人失去了脈搏,音樂可以不用樂音,但永遠離不開節奏。一首作品往往是透過一種特定的節奏韻律來表現出它的性質和風格。彈奏者只有把握樂曲節奏的均代、不同作曲家、不同體裁的作品勻、彈性、動力、慣性、重音、各種特性節奏,才能和諧有致的抒情達意。加強節奏教學,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節奏能力是提高學生音樂表現力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在概念上對之強調和固化,要特別強調它除了是穩定音樂的要素,更是把握音樂的運動趨勢的能力,是決定提示音樂主題、增強音樂表現的根本保證。一首樂曲的特殊節奏抽象地概括這首樂曲,能使聽衆在豐富的聯想中還原作品。如李斯特改編的《魔王》開篇便以其獨特的節奏揭示了音樂的內涵。在全曲的氣氛渲染中,出現的在同音上的三連音(表現疾奔的馬蹄聲)起着很大的作用,這時隱時現、時弱時強的三連音除了具有描繪的寫實作用外,也是造成侷促不安的心理的重要因素,低聲部的間息樂句則暗示不時掠過的林間陰風。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選取諸如此類的具有很強代表性的作品,作爲節奏的訓練,注重學生的體驗,並注意儘可能地體現作品的強弱、斷句和起伏,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直覺。所有的音樂作品,除了特有的節奏韻律外,還要憑藉不同的速度來表現其不同的性質和風格。樂曲的性質指樂曲內容、情緒、形象意境等所決定的樂曲的局部特性和總體風格,而音樂風格則是遏制音樂分享有些樣式或有某些元素共同興趣的類別。而用什麼樣的速度去彈奏樂曲呢?要根據樂曲的性質來確定。一般來說,歡快的情緒不可能採用緩慢的速度去表現,而悲傷的樂曲也不宜快速彈奏。進行曲、圓舞曲等體裁也都有它們各自特有的速度。在教學中重要的是,教師要指導學生從中體會演奏家對作品風格的表現、對音樂的處理,以進一步掌握其音樂性質和風格。另外,練琴方法上,教給學生難點部分要單獨抽出來反覆練習,直到彈得和較容易的部分一樣好才行。整首樂曲的速度要以難點部分所能達到的速度來確定。彈奏快速的樂曲要以慢速、中速練習爲基礎。

處理好力度力度就是音量,即聲音強弱、輕重、大小的程度。音樂是表現人的心情的,而人的心情變化和活動不像機器那樣呆板,必然有強、有弱、有急、有緩。因此力度處理對於音樂表現有着重大的意義。在古曲音樂中,一般從pp(很弱)到f(f很強)間就有p(弱)、mp(中弱)、mf(中強)、f(強)的六個不同層次。而浪漫樂派及後期作品從pppp(比弱還要弱)到ffff(比強還要強),幅度更寬,還有sf(個強)、sfz(突強)或crese(漸強)、dim(漸弱)等,這些具體的力度記號,同樣關係到樂曲演奏中音樂的表現。對於沒有力度標記的作品,我們可依據音的自然傾向和音樂發展的自然趨勢。如在彈奏音階時,根據音一級一級向上推動的原則,我們可以把音樂處理成漸強,反之,則可以彈成漸弱。另外,音樂本身的特性也會告訴我們應該如何運用力度。如進行曲是堅定有力的,舞曲是活潑歡快的。強弱在音樂中不是一種外部現象,也沒有無緣無故的強弱及變化,它同音樂表現的內容、形象及情感連在一起,在教學中還要指導從音樂表現的內容、形象去把握音樂的力度,從而提高學生音樂表現力。例如《雪絨花》主題音調在全曲中出現三次,讚頌祖國祝願祖國之情貫穿全曲。A段節奏舒緩,旋律起伏較小。B段節奏變化出現休止,與前段相比,情緒更加激動,力度加強,要表現出主人公熱愛祖國的感情。

(四)掌握良好的觸鍵方法

旋律在音樂語言中是最具感染力的,好的旋律是音樂表現的一個方面。要想彈奏出好的旋律就需要掌握適當的觸鍵方法。首先是指法的訓練。音階、琶音、和絃等都有它規律性的指法,如白鍵音階,右手上行除F大調外都是1231234指,左手上行除B大調外都是543213—21。但沒有絕對固定不變的指法。在一定的原則下,根據樂曲的要求、作曲家的風格,再結合每個彈奏者自身的生理特點、手的條件來靈活地選用指法。手有大、小,寬窄之分,指的距離有鬆緊之分,手指有長、短、粗、細、強、柔之分,不強能求一律。根據樂曲要求,對照各種不同版本,分析、考慮、確定指法,並賦予它一定的藝術處理,是鋼琴教學中提高學生音樂表現力的重要環節。正確的觸鍵猶如畫家的神筆,筆下生花,反之則是拙劣的塗鴉。此外,還需要正確運用踏板。踏板的學習和運用是音樂表現的重要內容。俄羅斯鋼琴家安東魯賓斯坦曾說“鋼琴的踏板是鋼琴的靈魂”,他甚至誇張地提到能運用好踏板,就是演奏成功的四分之三。鋼琴的踏板使用首先要以和聲、色彩效果的需要、以作品的不同風格爲依據。例如三個踏板,即強音踏板、柔音踏板和保留音踏板,作用各不相同,如強音踏板能產生很多泛音,使聲音更優美、更和諧,根據需要按踩踏板的深淺,可分爲全踏板、半踏板、四分之一踏板、三分之一踏板等。教師必須要求學生了解三個踏板的不同作用,分析樂曲和聲的進行與層次,按照不同色彩、不同風格來運用踏板,使其成爲音樂表現的重要手段。

二、學生把握音樂作品內涵能力的培養

分析和理解鋼琴作品,啓發學生把握好作品的風格和情感,是學生能夠充分表現鋼琴作品的重要前提之一。只有讓演奏者與表現作品之間產生共鳴,情意交融,演奏者才能進入忘我的境界,完全沉浸在作品的意境之中,演奏出來的音樂纔會有感染力,演奏技巧也往往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如果對作品的內涵沒有把握好,把活潑的作品彈成了抒情的,或者是把舞曲彈成了進行曲,那就會變得一塌糊塗,更不要說去表現音樂了。作品內涵的把握離不開作品創作意圖的認識。任何藝術背後都隱藏着創作者的心聲。而創作者必定則生活在當時社會大環境中的人,因而對時代背景的瞭解也有助於更好認識作品創作意圖。首先,教師幫助並要求學生理解作者及其創作意圖。一首音樂作品往往是作曲家內心體驗的再現,只有理解和掌握了作品所內含的感情,並用熟練的技巧來表現,這樣彈奏出來的音樂纔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我們在教學中,瞭解作者的有關情況和他的創作意圖,要善於從理解入手,啓發、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細心體會作品的內容。採用恰如其分的方法,把一部作品經過徹底地消化,有血有肉並富有感染力地再創造出來並展現在我們面前,使我們透過譜面上的音符,深入體會到作品的潛在含義和音樂語言特點,掌握作者所要表達的形象和感覺。使我們不至於“就事論事”地、“完成任務式”地演奏,既“站得高看得遠”又“設身處地”地“進入角色”,對作品從“泛泛的瞭解”變成“切身感受”,並透過自身的演奏“言之有物”地表達出來。正如一個“讀不懂”貝多芬的人,就無法把握他那大智大仁大勇《命運》的靈魂,也就無法把它的藝術魅力淋漓盡致地演奏來。其次,要把握作者的時代背景。音樂是以感悟的形式出現的,但是在這個形式內部都凝聚着深厚的文化內涵,每一部音樂作品都產生於特定的時代和環境,它同創作者的世界觀、人生觀、美學觀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例如:中世紀的音樂創作是嚴格遵照已定的法則來寫作,古典時期的音樂創作主要是爲滿足一些人或機構對音樂的需要而創作,浪漫時期作曲家們從不同的角度來考慮自身在社會中所起的作用,並探索個自作品的社會作用和美學,因而這時期的音樂創作過程是與作曲家強有力的內心衝動相聯繫的。等等……只有演奏者對當時的生活具有深刻的感受和見解以及良好的素養,才能真正領會創作者在作品中要表達的內容。多瞭解熟悉而同時代的美術、舞蹈、戲劇、電影、文學、詩歌等多種藝術爲我們開啓了理解時代的視窗,只有學生廣泛涉獵這些姊妹藝術作品,並逐漸融會貫通,才能使學生對音樂作品的內涵有着更爲深刻的理解。

三、培養學生對音樂敏銳的聽覺和想象力

音樂是透過聲音來塑造形象、表達情感的藝術形式。無論演奏者還是聽衆都需要通欣賞音樂,鑑別其藝術效果的優劣。大凡優秀的演奏者都是有敏銳的聽覺和內心歌唱性的這種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培養出一雙有着高度審美力和鑑賞力的敏銳“耳朵”是至關重要的。鋼琴演奏都必須具備敏銳的音樂聽覺能力,使之能勝任鋼琴音樂的演奏要求。培養學生的敏銳聽覺,一方面要讓學生學會“聆聽”自己的琴聲。啓發學生善於聆聽自己演奏的“音質”,聽時要充滿對音樂的追求與想象,努力分辨自己彈奏的聲音是否符合作品的要求,是否能恰如其分地表現音樂內容,使他們逐漸對悅耳動聽的聲音充滿追求與想象。透過讓學生對鋼琴音色、音質的辨聽與理解,以及對旋律感、節奏感和多聲部和聲聽覺感的把握。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在鋼琴演奏中音樂表現力的目的。另一方面,還應該讓學生多欣賞一些經典的音樂作品。不僅要聽鋼琴音樂,還要涉及到優秀的聲樂、器樂作品,並對歌劇、交響樂等音樂形式有所瞭解。從廣博的音樂世界裏汲取營養、開闊視野、提高修養,才能增強對音樂的感受力。我們在教學中就有這樣的體會,如果教學生一首他曾經聽過的樂曲,那麼他對音樂的領悟就會快得多,教學也變得較爲順利。因此,應該鼓勵學生抓住一切機會欣賞音樂,尤其要多聽名家的演奏。聽後可談談自己的感受,大膽地進行評論,並與教師或其他人交流。這也是加強聽力訓練和提高音樂表現力的有效方法。另外,提高學生音樂表現力還要注重對其音樂想象力的培養。透過教師生動的語言,把學生帶入到藝術情境中,放飛學生而對音樂想象力。教師的語言越生動,學生的藝術想象就越豐富。需要指出的是,除了課堂教學外,藝術實踐也是高師鋼琴教學不可缺少的部分。課堂教學是系統地學習技術、作品,而實踐則是進一步把課堂上學到的東西加以鞏固和深化,不管是以上培養學生紮實的基本功和嫺熟的演奏技巧還是靈敏的聽覺感受和音樂想象力,都需要在實踐中鞏固、提高。作爲教師我們也可以帶着學生到藝術中專院校舉辦鋼琴普及講座,讓他們上臺演奏,讓他們能到藝術院校教孩子們彈琴,讓他們在藝術實踐和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音樂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