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造船企業質量成本管理的改善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1.76W

船舶建造的定製性使造船企業面臨諸多風險,大批量生產產品的成本控制理論難以發揮作用。本文對如何管理質量風險,確保利潤目標,從質量成本管理角度進行了有益的探討。質量成本管理要聚焦於質量問題,是定量管理,動態管理,改善的策略,首先要從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控制、策略應對上層層遞進地做好質量風險管理;其次要從質量意識、質量規範教育入手,發揮體系的保證作用,實實在在做好自主管理和精益質量管理;此外,更需要從售後、外購品、內部不合格等方面建立健全再發生防止對策體制。

造船企業質量成本管理的改善的論文

當前,我國的造船企業普遍存在內在功力不厚,生產經營成本居高不下的情況。加快船舶資訊化建設,降低造船企業的成本,可以加快我國從“造船大國”邁向“造船強國”的步伐。船舶建造的定製性使造船企業面臨諸多風險,制約了造船企業的效益,大批量生產產品的成本控制理論在造船企業中難以發揮作用。如何管理質量風險,控制質量成本,確保在承接訂單時的利潤目標,對造船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有着重大意義。

對於造船企業來講,如果沒有或缺乏系統的質量保證,即使提升研發設計能力、增加營銷手段、控制物品採購價格等方面下了功夫,但是還不能確保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質量保證應貫穿造船的營業、設計、生產、質量管理、售後服務、資訊溝通等生產經營全過程。

有很多質量問題常常被我們輕視,從而造成質量損失。質量成本管理正是爲了系統解決各種質量問題以減少質量損失。一般而言,質量成本就是與產品和服務是否合格相關聯的成本:一是預防不符合要求而開展的調查工作所產生的成本;二是鑑定產品和服務是否符合要求所產生的成本;三是產品和服務因不符合要求所產生的成本。

造船企業應鮮明提出降本增效的成本控制理念,逐步建立並不斷完善質量成本定量、動態監測系統,持續改善公司質量成本,從而真正實現降本增效。

一、質量風險管理

質量風險分佈在造船生產的全過程,屬於造船企業的管理不善成本,是非增值作業,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從源頭抓起控制風險源。對質量風險管理應從風險識別、評估、控制、策略對應等四個方面依次展開。

1.風險識別。船舶建造過程和生產環境的風險管理需要廣大員工全面參與,系統收集各種質量建議並分類整理,融入風險因素的識別之中。另外,應召集與質量直接相關的各部門人員,成立風險管理小組,應用頭腦風暴法識別工作中的風險源。

2.風險評估依據各部門提供的風險源識別清單,召集各部門領導及相關主管人員,根據以往在生產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及同行業曾經發生的一些質量事故進行評估,按照風險源影響程度分爲三類,一類是重大質量風險源;二類是質量風險源;三類是輕微質量風險源。形成造船企業總的質量風險源清單,在後續的生產過程中不斷完善、更新。

3.風險控制。對風險源資訊及時通報,提示相關部門在生產過程中予以注意避免。重點針對一類、二類風險源進行風險控制,將風險控制類型分爲三類,一類是外部輸入風險;二類是製造輸入風險;三類是設計輸入風險。針對三類輸入風險制定詳細的預防體系,主要實現途徑爲自主管理,建立風險控制數據庫,實施風險資訊共享。

4.策略應對。在船舶生產過程中,各相關部門根據風險控制數據庫,將相關對策細化到作業基準、作業要領等生產指導性檔案中,並實施對策效果評價,將質量風險管理按照PDCA管理手法實施閉環管理,以實現預期的目標。

二、重視質量管理基礎和體系管理

鑑定產品和服務是否符合要求是質量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爲了減少因鑑定產品和服務是否符合要求產生的質量成本,關鍵在於對產品生產過程的控制。

(一)質量行爲意識教育

質量意識是指一個造船企業及其員工重視質量的程度,質量在其心目中的地位,是造船企業員工在工作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並支配其行爲的關於產品或工作優劣程度的態度和信念,它對員工工作過程的質量行爲起到引導和規範的作用。造船企業要發展,就離不開人,就離不開指導人進行行爲活動的質量意識。

造船企業應提煉在長期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形成其特有的質量理念、行爲準則、價值觀等,從而形成其特有的質量文化。造船企業透過質量文化的建設,透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凝聚員工的質量意識,將質量目標、質量觀念、質量行爲根植於內心,引導全員爲實現質量改進目標而共同努力。

(二)質量行爲規範

衆所周知,降低鑑定產品和服務是否符合要求所需的質量成本,取決於從市場調研、產品設計、採購、生產製造、售後服務等若干環節,即質量職能落實和發揮的好壞。而落實與發揮又是透過一系列質量行爲才能得以實現,所以只有透過建立適宜的、充分的、有效的管理模式才能從本質上確保質量行爲得以實現。

要充分認識到質量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在充分分析造船企業質量成本的基礎上,在管理模式上進行創新。不斷完善基於ISO9001國際標準要求,建立的嚴格實施的全員、全過程、全造船企業參與,充分運用自主管理和精益質量管理等方式的全面質量管理體系。

1.採用質量自主管理

質量自主管理要求自己做、自己檢查、操作者控制工作質量。對產品而言,在向顧客提交前,造船企業內部應做到不設專門檢查員進行檢查,製造環節透過自檢、互檢、自檢小組實施自主檢查,質量部門的職能應是質量保證而不是質量控制。由於自主檢查體制減少了專職檢查環節,不僅減少專檢時間,也大幅度減少專職檢查員配置,從而極大地降低質量成本。

2.追求精益質量管理

精益質量管理是六西格瑪關於作業系統相關理論方法和精益生產相結合的基礎上,對作業系統質量、效率、成本綜合改善的管理模式。隨着近年來中國造船技術和管理能力的長足發展,造船企業應努力追求員工多能化、製造智能化、作業標準化、度量精細化、改進持續化。

(1)員工多能化

熟練是技術員工是造船企業最寶貴的財富,應努力培養員工“一專多能”,它是生產線上流水作業高效率的基礎:第一,掌握員工的各種技能,培養員工的特長技能和其它配套技能;第二、根據需求合理進行人員配備與調整,實施動態管理;第三、改革配套的分配制度,能者多勞,多勞多得,保護好“一專多能” 員工的積極性,引領其他員工的看齊意識。

(2)製造智能化

造船企業作爲典型的製造企業,需要以資訊化和工業化融合爲主線、以智能製造爲發展方向,加快向製造智能化轉型,以提供足夠的質量保證。

具體地講,就是要將擴大機器人應用和實施生產線改造等智能製造手段作爲深度融合的切入點,以大幅度降低人工成本、降低作業難度、降低勞動強度、改善作業環境、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從而持續提升造船企業核心競爭力。

(3)作業標準化

作業標準化是把作業進行整理,使可能重複或經常重複的作業不致改變,這種做法本身就是一種改善。透過標準作業,物品流程的方式、作業方法以及作業動作等均能得以極大改善。最大程度上消除了作業者技能上的.差距,以實現無論誰作業,幾次作業,在同等條件下均能夠以同樣的作業順序,達到同樣的作業效果。

(4)度量精細化

一個精細的度量可確保測量設備和測量過程適應企業質量管理的預期用途,它對實現產品質量目標,防控由不正確測量而造成測量結果不合格的風險是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不可或缺。

(5)改進持續化

持續改進是質量管理永恆的目標。造船企業應透過對持續改進方法的不斷探索,開展針對質量相關的改善活動,包括QC小組活動、KPS活動、TQC活動、質量合理化建議徵集等。

三、健全再發生防止對策體制

造船企業透過自身積累逐步建立、健全再發生防止對策體系,十分必要。

如果缺陷產品是由於船東發現的,那麼處理成本就最高。如給船東賠償並進行售後服務維修等,並且船東的負面宣傳效應會損害造船企業的質量信譽;

如果造船企業內部自己發現缺陷並改善,那麼成本損失的影響就會相對較小,但質量損失往往無法挽回;

如果造船企業自身建立再發生防止對策體制並對問題持續改善,那麼因缺陷造成的質量成本將會最小化。

1.售後事項再發生防止對策

針對售後事項,結合造船行業特點,制定對應的改善方法,對售後事項按等級分爲重大報修事項、指定擔當部門事項、一般通報事項。對於重大報修事項及指定擔當部門事項必須制定再發生防止對策,並在在建的船舶上進行水平展開;對於一般通報事項,需要責任部門經過再判斷,判斷是否需要制定再發生防止對策。

2.外購品再發生防止對策

根據外購品造成的經濟損失、發生頻次及對建造工程的影響程度等作爲判斷基準,制定再發生防止對策。

3.內部不合格再發生防止對策

一般地講,內部質量損失在造船企業的質量成本中佔比較大,但不像外部損失那樣引起足夠重視,有些造船企業甚至沒有量化統計。造船企業應下決心打破職能部門間的壁壘,對內部不合格品進行全面監測,實施系統管理。透過建立內部不合格品處理系統,對內部不合格品監測,尋求改進的機會。同時,建立對應的評價機制,制定再發生防止對策,水平展開再發生防止對策。

透過再發生防止對策體制的建立與執行,可以避免類似問題的重複發生,大幅削減質量成本。

在目前造船行業持續低迷的現狀下,造船企業爲了生存和發展,都在致力於降本成本以提高效益,但認識上、方式上各異,相當一部分造船企業沒有真正發揮質量保證的作用。造船企業爲了防止在激烈的質量和價格競爭中被淘汰,在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必須積極地改進質量和成本環境,將所有對利潤產生影響的因素都應劃在質量成本中,用全方位的新的視角審視質量成本管理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