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高職院校技術創新教育實踐論文

學問君 人氣:2.41W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國家科技部、教育部近年來重點面向企業、科研機構、教育系統三個羣體大力推廣技術創新方法。《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要求探索各級各類教育的創新人才培養途徑。[1]教育部發布的《關於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提出,高等職業院校要“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科技部、國家發改委、教育部、中國科協聯合發佈的《關於加強創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了TRIZ理論的推廣應用與培訓。[3]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學院”)貫徹落實上級檔案精神,規劃了具體的技術創新教育實施計劃,並決定以TRIZ理論作爲實施大學生技術創新教育的切入點,建設技術創新教育與服務平臺,將技術創新教育工作納入學院教師培訓規劃、人才培養方案和學生素質教育的框架中,使教師與學生在學習TRIZ理論的同時,培養創新意識和科學精神,提高創新素質與創新能力及人才培養質量與就業競爭力,使其成爲適應國家、社會與行業需求的創新型人才。學院圍繞TRIZ理論的學習、宣傳、培訓和推廣應用等方面,積極探索、努力實踐,開展了一系列的實踐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並探索出一條技術創新教育的有效路徑。

高職院校技術創新教育實踐論文

一、高職院校技術創新教育的實施理念

大學生的實踐能力不強,創新精神薄弱是當前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最爲突出的問題。[4]針對大學生創新教育偏重理念灌輸、缺乏實施路徑的現狀,高職院校實施以TRIZ創新理論爲核心內容的技術創新方法的普及教育,全面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並形成具有實踐推廣意義的針對在校大學生的技術創新教育模式;培養和建立一支具有較高水平的創新教育師資隊伍,開發一系列較爲完整的大學生創新教育課程以及配套的分學制管理體系,並取得一批顯性的物化成果,使創新教育與技術創新服務工作成爲高職院校發展的制高點;建設科學效應庫,爲創新教育與技術創新服務提供資源保障;建設創新教育指導工作室與學生創新實踐工作室,爲師生提高創新能力提供學習與實踐平臺;爲企業提供技術創新諮詢與培訓服務,對外推廣技術創新教育成果。創新教育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人格、創新思維和創新技能。[5]高職院校應積極引進TRIZ理論推進高職院校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工作,以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與創新水平爲根本目標,以傳授創新方法與技能爲途徑,以創新教育與素質教育的緊密結合爲依託,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就業能力、職業素質與綜合素質。[6]將TRIZ理論與方法傳授給學生並內化爲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與職業素質。在培養學生的同時,提高教師的創新能力及面向企業的技術創新諮詢與服務能力,爲推進自主創新、服務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高職院校運用TRIZ理論與方法拓展與豐富高職院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理論,在實踐中探索與建設技術創新教育與服務平臺,從根本上改觀以往創新教育只注重創新理念的灌輸而忽視創新能力(方法與技能)培養的現狀與瓶頸,在高職院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實踐層面尋求突破,增加創新教育的可操作性,使高職院校創新教育理論傳授與實踐訓練真正地結合起來。高職院校將創新教育與TRIZ理論相結合,必將大大拓展創新教育的空間,提高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7]

二、高職院校技術創新教育的要素分析與實踐成效

(一)技術創新教育組織體系與制度保障

在江蘇省教育廳、科技廳與江蘇省生產力促進中心的指導和支援下,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緊密圍繞自主創新戰略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需求,大力推進技術創新方法(TRIZ)試點工作,深入開展TRIZ理論的研究、宣傳、推廣和應用工作。學院高度重視大學生創新教育工作,由院領導擔任大學生創新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組長,主抓大學生創新教育工作。學院科技處、教務處、圖文資訊中心、院團委、高職教育研究所等部門積極參與,TRIZ團隊成員與系部專業骨幹教師作爲創新實踐指導教師負責具體工作。學院成立大學生創新教育研究中心與TRIZ創新理論教學研究中心,積極開展TRIZ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進行教師技術創新能力與創新教育能力培訓;與江蘇省生產力促進中心聯合申報大學生創新教育實驗基地,獲得江蘇省教育廳的立項資助,成爲江蘇省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基地;成功申報常州市技術創新方法研究中心,獲得常州市科技局的立項資助;牽頭成立了常州市技術創新方法研究會,聯合在常高校,共同推動TRIZ理論的研究與實踐。學院出臺《關於開展大學生創新教育的實施意見》,並制訂《創新教育學分制實施辦法(試行)》等相關檔案。對大學生創新教育的重要意義、總體要求、組織領導、具體任務、保障機制等作了詳細的闡釋與規劃;對大學生創新教育學分的界定與分類、申請與認定、程序與記錄、檢查與評估等作了明確的說明與要求。

(二)技術創新教育師資隊伍學院成立

TRIZ創新理論教學研究中心,組建了以TRIZ理論爲教學內容的教學團隊,由來自各專業的教師組成,院長擔任團隊負責人。學院先後組織團隊數十名教師分赴廈門、黑河、南京、成都等地參加各種類型的TRIZ理論培訓班,並邀請國內外知名專業諮詢公司到學校進行封閉式集中培訓,首批28位教師獲得了培訓合格證書(人均培訓時數超過130學時),其中部分教師取得國際TRIZ協會LEVEL-2講師資格證書。5名骨幹教師已作爲江蘇省技術創新講師團主要成員承擔了2010—2012年由省科技廳組織的江蘇省技術創新方法千名研發骨幹培訓的授課任務。

(三)技術創新教育理論研究

學院積極開展基於TRIZ創新理論的教育教學研究,以指導技術創新教育教學的實踐工作,成功申報了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TRIZ理論在高職院校創新型人才培養中的教學實踐研究》與江蘇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項研究課題《高職院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探索》,2011年底課題研究成果順利透過驗收。目前仍然在研的課題有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基於TRIZ理論的大學生創新教育模式實踐研究》,以及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高職院校學生創新能力評價方法研究》。學院科研專項資金每年資助若干項院級創新教育研究課題與技術創新科技應用開發項目及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學院申報的TRIZ創新教育研究成果《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3T”模式的實踐與探索》,榮獲2013年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研究成果特等獎與2014年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四)學生技術創新能力

TRIZ創新理論和方法目前只有國內少數本科高校中個別教師作爲選修課或講座開展教學活動,其他高職院校內尚未開展這方面的教學改革。學院的TRIZ教學團隊透過開展創新教研活動,研究技術創新教育的教學模式、課程大綱、組織教學內容、設計教學課件、交流教學心得、探索教學規律。已開設了《TRIZ理論與技術創新方法》課程,並編寫了配套的系列教材,每學期選課學生人數達300人以上,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學院採用靈活多樣的組織形式開展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主要途徑和方式包括:開設創新教育課程、在項目化課程教學中透過組織學生的自主項目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學生科技社團活動、組織參加省教育廳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各級各類大學生科技作品競賽活動、科普宣傳活動、科技文化節活動等。近三年來,學院共獲得省教育廳批准立項的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60餘項,在各類科技競賽活動中累計獲得一、二等獎43項,學生自主創新獲得授權的實用新型專利4項,師生合作申報實用新型專利8項。

(五)技術創新服務與諮詢

自學院TRIZ創新理論教學研究中心成立以來,TRIZ教學團隊爲本市企業開展技術服務和諮詢項目40餘項,培訓企業技術人員500餘名,以我院教師爲骨幹力量參與培訓江蘇省各級各類科技骨幹1000餘人,有效地提高了部分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及其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術創新水平。

三、高職院校技術創新教育的實踐路徑

(一)以“三個結合”爲主線,構建技術創新教育體系

創新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透過從課內教學到課外實踐、從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體系的構建到科研訓練,從營造創新氛圍到構建創新平臺,來實現從啓迪創新意識、激發創造熱情、訓練創新思維到培養創新能力的過程。[8]高職院校技術創新教育必須堅持“公共選修課、專業選修課、專業必修課”相結合、“知識普及、能力提高、項目實戰”相結合、“課堂教學、理論研究、技術服務”相結合的發展思路,構建以技術創新教育的課程載體、自主學習的網絡載體、真實項目的實踐載體爲核心的技術創新教育與服務平臺。創新教育課程建設主要包括教學大綱、教材、教案(PPT)等,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目標分爲知識普及(基礎知識)、能力提高(高階知識)、項目實戰(項目演練與軟件使用)等三個層次。以實踐項目、科技作品、畢業設計等多種形式將學生創新課程的學習成果物化爲專利。以省級教育研究課題與企業技術服務項目爲支撐,積極開展創新教育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在指導與完善學生創新教育課程的'同時,提高教師團隊的創新理論水平,增強學院面向企業的技術創新服務能力。配套建設TRIZ創新教育網絡平臺,主要包括三大功能模組:課程教學模組、理論研究模組、技術服務模組,具體功能有:計算機輔助創新工具軟件的應用、技術創新教育輔助軟件的應用、學習經驗與心得交流、在線答疑和創新指導、學生創新作品提交與驗收和就業後的創新能力跟蹤分析、課題研究成果的發佈與交流、企業研發項目的技術難題徵集與發佈(同時作爲實踐項目與教學案例)等。

(二)以建設高水平創新團隊爲目標,建設創新教育師資隊伍

教師的創新教育觀念及教學方法都是透過其工作態度和行爲表現出來,如果學生能夠看到老師這些積極的行爲,他們便能切實的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期待,他們會覺得自己在生活學習上的一些具有新意的做法得到了認可,自己對自己創新能力的評價也會不斷的提升。[9]一支能夠勝任創新教育與技術創新服務工作的創新教育師資隊伍是開展大學生創新教育的有效保障。以建設優秀創新教學團隊、優秀創新研究團隊、優秀創新服務團隊爲目標,選派優秀骨幹教師參加創新理論(TRIZ、六西格瑪等)師資培訓,組建一支能夠勝任創新教育與技術創新服務工作的理論水平與實踐能力兼備的師資隊伍。在建設高水平創新團隊的同時,實施創新教學師資分層次、分步驟建設的規劃,對專業帶頭人、骨幹教師開展TRIZ創新理論的普及培訓,擇優吸收到創新教學團隊中,將創新理論與人才培養中的創新教學及面向企業的創新研發有機融合起來。

(三)以實踐工作室爲保障,完善創新教育條件

建設大學生創新教育指導工作室,添置有關創新理論與方法、創新思維訓練、創新與發明案例的圖書資料,購置CAI系列創新工具軟件及相關硬件設備。在系部建設學生創新實踐工作室,爲學生開展創新實踐提供場所與設施。建設完成大學生創新教育實驗基地(江蘇省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基地),爲師生開展創新理論學習與創新實踐演練提供良好的平臺。

(四)以教研課題與技術項目爲依託,加強創新教育理論研究

加強TRIZ創新理論的教育教學研究,積極探索高職院校技術創新教育實踐模式,努力爭取並完成一些比較重要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項目,如: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江蘇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項研究課題、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常州市科技支撐項目、常州科教城院校基金重點項目與院級創新教育研究課題與技術創新科技應用開發項目,及一批省級、院級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

(五)以數據庫與資源庫爲平臺,建設科學效應庫

科學效應庫是透過實物或計算機模擬的手段向公衆展示自然現象及實際產品中所蘊含的科學原理的知識庫,是一切發明創造的源泉。以Win-dowsXP作爲開發平臺、VisualC++6.0作爲開發工具、Access數據庫作爲技術支撐,VistmlC++6.0透過ADO方式對數據庫進行訪問,重點完成若干科學效應的計算機建模或實物製作,建設一個基於WEB的集知識性、趣味性和研究性於一體可重複使用的技術創新研究平臺。

(六)以技術創新諮詢機構爲載體,開展企業技術創新諮詢服務

成立TRIZ技術創新諮詢機構,組織創新教學團隊成員開展面向企業的TRIZ技術創新方法培訓與技術創新諮詢服務,承擔企業的科研與技術創新項目。有效激活校企合作的體制機制,充分發揮服務社會的技術創新能力。以TRIZ創新方法爲指導,與企業合作完成技術創新服務項目,爲企業提供技術創新諮詢與培訓,提高辦學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七)以學術講座與報告爲形式,開展創新教育學術交流

TRIZ理論教學團隊成員分批開設學術講座,以學習模組的形式講授TRIZ理論的主要內容與應用案例。邀請省市科技管理部門的領導與專家來學院做TRIZ理論學術報告,介紹國內外TRIZ理論的研究進展與發展趨勢以及在工程實踐中的應用前景。充分發揮互聯網的教育傳播作用,開設網絡視頻講座與學術報告。不定期召開校內研討會,討論TRIZ理論的教學設計與課題研究,開展骨幹教師的示範教學,交流TRIZ理論的學習體會和應用案例,轉變創新教育的新理念,尋求提高創新技能的有效方法,營造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氛圍。參加省內外的TRIZ研討會與培訓班,在同類院校之間開展學術交流,向其他高職院校宣傳推廣TRIZ理論的教學經驗與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