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素質教育中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培養論文

學問君 人氣:4.57K

摘要: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教師的責任不在於教,而在於教學生學。”“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將開發文化寶庫的鑰匙盡我們知道的教給學生。”國外一些學者預言:“未來的文盲是那些沒有自學能力的人。”由此可見,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十分重要。

素質教育中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培養論文

關鍵詞:素質教育;實踐操作;知識遷移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根據數學學科特點,加大力度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這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下面談談我的幾點做法:

一、透過自己的實踐操作來獲取知識

實踐出真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時時都牽着學生的鼻子來教,使學生處於“接受”的被動地位,而要敢於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索,獨立思考,透過自己的實踐操作來主動地獲取知識。如有很多學生都認爲任意三根小棒一定能圍成一個三角形,但是如果讓學生自己去擺一擺就可以知道:任意三根小棒不一定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從而使學生知道在三角形中,任意兩邊長度之和必須大於第三邊的規律。又如在教學“圓柱體的表面積”時,要求學生在課前都用硬紙板自制一個圓柱體,透過自己的製作來完成上課時的“分”和“展”(“分”:把圓柱體表面分成上、下兩個底面和一個側面;“展”:把側面展開後就得到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學生自己操作後,就知道了:兩個底面是兩個大小相等的圓,展開後的“長方形”的長正好等於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正好與圓柱的高相等。透過具體操作,學生很快掌握了圓柱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又如在教學“圓錐體的體積”時,教師把課前準備好的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和圓錐體與底高不等的圓柱體和圓錐體容器,透過分組量沙或量水的實驗操作,使學生進行觀察、比較,掌握了圓錐體與圓柱體之間的關係,從而獲得了圓錐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就是等於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見,在教學時教師必須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條件,讓學生做到人人動腦、動手、動口去學習,透過自己的實踐、操作,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比較能力,從而不斷地獲取新知識。這樣既減輕了學生的負擔,使學生學得愉快、輕鬆,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展學生的智能。

二、運用知識的遷移性來獲取新知識

數學知識具有嚴密的系統性和循序漸進的階段性,學生每學習一個新知識,都是在已掌握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從學生已掌握的`基礎知識中,運用知識的遷移性,讓學生獲得新知識。如在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我先複習通分和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然後出示課本例題1/2+1/3,提出1/2與1/3是兩個分母不同的分數,能不能直接相加減?該怎麼辦?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獨立思考,再請學生說出他們的解題思路: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要先通分,把異分母的分數化成同分母的分數(找出了新舊知識的連接點——通分),然後按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法則進行計算。又如在教學“比的基本性質”時,先讓學生說除法、分數、比三者之間的關係,再讓學生說出商不變的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最後讓學生討論,推匯出比的基本性質。這樣,學生從已學過的知識出發,透過進一步的思考、討論、分析、比較,就掌握了應用舊知識來探索新知識的規律,這樣既能使學生獲取新知識,又能培養其分析、比較歸納和推理能力,從而溝通新舊知識,使所學的知識得到鞏固和發展。

三、根據教學內容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

古人云:“授人以魚,足飽一日之飢;授人以漁,足食終身之魚。”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要使學生能獨立地獲取知識,就要把學法指導融入課堂教學之中。一旦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就能享用終身,甚至能無師自通。

(一)指導學生認真讀

學會讀書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然而讀數學書有別於讀小說,要做到粗讀知大意,細讀明數理,精讀能整理。

(二)指導學生認真看

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有序且縝密的觀察。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的科學,根據某些數學知識的特點,藉助實物、圖形指導學生仔細觀察,使之形成感性認識。

(三)指導學生認真想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掌握思考方法是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知識的本質屬性指導學生抓住關鍵有理有據地想,我的主要做法是:1.用“轉化”的思想指導學生想。如對較複雜的數學問題,透過分析轉化成簡單的基本數學問題。2.用“類推”的方法指導學生想。對於知識的本質屬性不變,而數的範圍起變化的問題,可透過類推的方法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如分數的乘除法應用題的思考方法和解答方法可類推到百分數乘除法應用題中去。

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和毅力

要使學生能獨立地獲取知識,必須培養學生良好的獨立思考習慣和堅忍不拔的毅力。爲此,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做好四項工作。

(一)課前自學預習

小學高年級學生已具有初步的自學能力,在每上一節課之前,教師都應根據教材內容的知識結構、重點和難點,出示自學預習提綱,讓學生預習。

(二)課中議論

教師應圍繞着預習提綱組織學生議論新知識是以哪些舊知識作基礎的,舊知識是在什麼條件下發展成新知識等問題,談思考方法和解題思路,從中取得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反饋資訊,並進行關鍵性的點撥講解。

(三)課中歸納、總結和應用

透過對新知識的練習和應用,讓學生進行歸納、總結,把所學的新知識納入某一知識系統網絡之中。以上所述就是培養學生尋根問底,歸納、梳理和訓練應用的良好的獨立思考習慣。有了這樣的習慣,便能使學生逐步積累獨立思考的經驗,掌握獨立思考的方法。

(四)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毅力

根據數學學科思維的邏輯性和知識的嚴密性等特點,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重視對學生學習毅力的培養。做法是:在提問和訓練時,要保證學生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弄懂知識的本質屬性,絕不能似懂非懂地放走任何一個疑點;教育學生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切忌一遇到困難,未經認真思索就向老師或同學發問;及時表揚掌握了獨立思考方法的有毅力的學生,使他們享受到獲得成功的喜悅,激發他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進取精神。在教學實踐中,我運用上面的教學方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所任教的班級學生不但數學學習興趣濃,積極性高,而且其智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開發。

參考文獻:

[1]付小穎.在素質教育中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自學能力[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小學教研版),2009(6):55.

[2]劉小蓬.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7(9):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