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大型主機彙編語言”生態課堂教學模式探索

學問君 人氣:1.77W

摘 要:本文討論瞭如何將生態和諧與可持續發展的觀點引入課堂教學,並結合大型主機彙編語言課程的特點和實際教學經驗,概括出幾種操作性較強的方法來構建大型主機彙編語言的生態課堂,將生態平衡的理念融入課堂教學。

“大型主機彙編語言”生態課堂教學模式探索

關鍵詞:生態課堂;大型主機彙編語言;教學質量

構建一種“以人爲本,以發展爲本”的生態課堂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方式。所謂的“生態課堂”就是在“動態的、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下,變革教師的教學行爲,營造一種自然、和諧的教育環境,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全面健康發展。將生態的理念引入課堂,構建一種教師和學生、師生和環境之間的動態平衡關係,創設一種富有生命氣息、寬鬆和諧的生態課堂,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根本目的。

1、傳統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大型主機彙編語言作爲大型主機專業方向的一門核心課程,在大型主機系列課程中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作爲一門語言課程,具有程序設計語言基本的程序設計結構,因此對於具有進階程序設計基礎和微機彙編程序設計基礎的學生來說不難理解。但是彙編語言本質上是機器語言,與進階語言相比又具有一些自身的特點。

第一,與硬件聯繫緊密。彙編語言屬於低級語言,每一條指令對應一個機器動作,掌握這些指令的前提是對系統的硬件有一定的認識。這就需要掌握涉及到的CPU內部寄存器的特性和使用方法以及內存的特點和管理方式。

第二,指令繁雜,編程繁瑣。大型主機彙編語言和微機彙編語言一樣,指令系統集複雜,由數據傳送指令、十進制操作指令、定點操作指令、循環和分支指令、程序控制指令、位操作指令、地址處理指令等七個功能組成。由於主機系統本身使用匯編語言提供了很多例程,並定義了相關的編程規範,用戶編寫的彙編程序必須遵循這些編程規範,因此,在編程中需要注意約定設定及隱含使用的寄存器等。編程不但要注意指令的正確使用,還要考慮寄存器、主存單元等硬件細節,所以比較繁瑣。

第三,調試困難。主機彙編語言調試時需要用專門的工具,採用的是命令交互方式,介面不友好,而且直接對內存地址和寄存器內容的二進制顯示,不易理解。

第四,課程中間才涉及程序設計和應用。彙編語言的課程體系中,只有到中間才涉及到程序設計和應用。因此,在學習前面的基礎知識和指令系統時,容易產生知識凌亂、支離破碎的感覺,產生爲什麼要學這些東西、有什麼用處的疑問。

正是由於大型主機彙編語言的這些特點,在“以教師爲中心,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在學習中普遍感覺內容不易理解和掌握,缺乏學習積極性。因此,如何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提高這門課的教學質量,就成爲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近二十年以來,國內外的許多教育工作者、教育學家、教育技術專家從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與探索,生態課堂正是這種努力所取得的主要理論研究成果。

2、生態課堂教學模式

生態課堂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有學習理論、教學理論、生態學理論、情感教學理論、系統論等,但影響最大的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情感教學理論、生態學理論。

依據建構主義、情感教學理論和生態學等理論,課堂教學過程既是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也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當我們運用生態學的觀點分析課堂教學過程時,課堂教學應處於一個動態、和諧、平衡、互動、相互聯繫的環境之中。從生態學的視角看,課堂就是一個微觀的生態系統,作爲生態因子的教師、學生和環境三者之間形成的一種動態平衡關係。課堂中的生態因素包括人的因素、物質因素和精神因素,這三者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呈多元互動的關係。知識是課堂教學的紐帶,如果沒有知識的傳遞和建立在其上的互動,課堂便成爲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教師作爲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需要掌握知識和不斷更新知識,這是保證教學順利進行的前提。對於學生,學習知識是根本任務,知識的獲取和整合是課堂活動的核心,在此基礎上來實現創新等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生態課堂就是從生態學的視角來關注課堂,重構課程理念、師生關係、實踐範式等,並在此基礎上構建的一種新型課堂。傳統課堂的本質是技術,所以傳統課堂本質上是一種技術課堂,它運用的方法是控制,追求的結果是知識與技能。而生態課堂的本質是聯繫、發展、和諧與共生,所以,生態課堂在方法上不強調控制,而重視作爲生態因子的教師與學生的投入,就是說彼此將生命融入到課堂中來。

3、大型主機彙編語言生態課堂的構建方法

(1) 生態課堂中教師和學生的地位

在傳統的課堂中,由於學生間的學業競爭和人際交往而帶來的行爲衝突以及由於要求及格率、優秀率、升學率而帶來的師生間的行爲衝突,使課堂教學充滿緊張的氣氛,教師和學生,特別是學生承受着更大的壓力。在生態課堂中,由於教育目的的改變,教師不再是爲教而教,學生也不再是爲學而學。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不再是相互對立的,而是相互統一的,教中有學,學中有教。創設這種行爲環境的關鍵是,要讓教師認識到課堂教學經歷就是自己生命歷程的一部分,就是自己生命價值的體現;同樣,也要讓學生懂得,課堂學習不僅是學習一種知識,更要學會如何做人,如何與別人合作,如何與別人相處。只有這樣,師生雙方纔能協調彼此的行爲,相互合作,共同融入到課堂中去。也只有這樣,一個和諧、共生的課堂才能真正構建起來。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是教學生態中的組織者,從教學活動的開始到教學活動的結束,教師總是要充分組織各種教學資源,組織教學對象進行各種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積極、能動的主體性因素,並協調多種因素之間的關係,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和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壟斷者、灌輸者,而是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啓發者。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對教師講授的內容進行主體性選擇,根據是否感興趣、聽得懂,來選擇積極主動的聽課方式還是消極被動的聽課方式。對於不熟悉的教學資訊,學生需要調動起自己的知識體系和認知結構,對教學資訊進行破譯、理解和吸收,最終將新的資訊和已有的知識體系及認知結構融合起來,形成新的知識體系和認知結構,達到資訊的真正同化。由此可見,教學效果最終是受學生學習狀態制約的。

在生態課堂中,師生關係是平等的.、互尊互敬的,而不是控制與被控制、支配與被支配的關係。教師的主導作用隨學生的發展而變化,隨着學生水平的提高,指導日益增強,控制日益減弱,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水平和狀態不斷改變生態角色,發揮教學的多種功能,促進師生的和諧發展。

(2) 大型主機彙編語言生態課堂的構建

在大型主機彙編語言的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考慮該課程的特點,另一方面要考慮教師和學生在生態課堂中的關係和地位,將兩者充分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構建一個健康的課堂生態系統。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我們總結了幾種操作性較強的方法:

第一,強調以學生爲中心,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性。

明確“以學生爲中心”,這一點對於教學設計有至關重要的指導意義,因爲“以學生爲中心”還是“以教師爲中心”,將得出兩種全然不同的設計結果。至於如何體現以學生爲中心,可以從三個方面努力:

(1) 要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要能體現出學生的首創精神。要求學生預習,鼓勵學生在課程開始前提問,教師帶着學生的問題來講解知識。例如在講授主機彙編語言時,很多同學就會提出主機彙編語言和微機彙編語言有何不同。老師在授課過程中,就會有意識地貫穿該問題。

(2) 要讓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下有多種機會去應用他們所學的知識,也就是將知識“外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意設計情景教學,儘量讓學生在情景下解決問題,把所學知識能靈活使用於實際生活中。例如在講授十進制編輯指令時,首先設計一個銀行賬務打印需求的情景,然後針對該情景需求,講授如何透過編輯指令實現客戶要求。透過這樣的講授,學生對各類指令能解決什麼實際應用問題有了較深刻的認識,增強了對繁複指令的掌握和運用的能力。

(3) 要讓學生能根據自身行動的反饋資訊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實現自我反饋。例如在講授如何調試程序時,首先讓學生自己在實驗課上嘗試調試程序。學生自己調試程序後,通常會提出大量的疑問,教師在後續的課程中再詳細講授如何調試,解決程序中的問題,學生課下再去實踐對程序的調試環節。透過這樣一種自我反饋的方法,學生快速掌握了調試技能,提高了學習積極性。

發揮首創精神、將知識外化和實現自我反饋可以說是體現以學生爲中心的三個要素。教師在教學當中注意穿插一些有趣的事情,以幽默的方式激活學生的興奮中樞,不但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有時還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第二,學會運用讚賞,營造和諧的生態課堂。

教師儘量多用鼓勵、讚賞的手法來營造課堂氣氛,因爲對學生行爲的讚賞和肯定,會使學生產生一種成就感,激發學生進一步努力來獲得更多的讚賞。學生從情感上接受一個老師後,更容易接受這位老師所講授的課程。在課堂中,對於能正確完成練習,按時完成作業並積極配合老師的學生,給予表揚;對於沒有特別突出表現的同學,肯定他們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紀律性。總之,讓每個同學都能感覺到自己處於一個優秀的班集體,有一個喜歡他們的老師,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將自己美好的一面表現出來,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例如在實驗課中,同學們交實驗有一個先後次序,在下一次授課中,宣讀前十名交實驗的同學名單。這樣,入前十名的同學就會感受到被肯定,更加積極地參與課程。而這次實驗排在後面的同學就會在下一次實驗中努力,爭取排到前面的名次中。這樣不斷循環,就營造了一個好的學習氛圍。

第三,透過協作學習,加強難點知識的學習。

在個人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小組討論、協商,以進一步完善和深化對大型主機彙編語言難點和關鍵點的學習,在討論中加強理解。整個協作學習過程均由教師組織引導,討論的問題由教師提出,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難題也可以作爲討論的內容。爲了構造和諧的協作學習環境,教師應該注意思考以下問題:

(1) 能引起爭論的初始問題;

(2) 能將討論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後續問題;

(3) 考慮如何站在稍稍超前於學生智力發展的邊界上, 透過提問來引導討論,禁止直接告訴學生應該做什麼(即不能代替學生思維);

(4) 對於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的表現,教師要適時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進行鼓勵。

第四,用生產實例,實行情景教學。

學習總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和生產實際即“情境”相聯繫的,在實際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和索引當前學習到的新知識,從而賦予新知識以實際問題的意義;如果原有經驗不能同化新知識,則要引起“順應”過程,即對原有認知結構進行改造與重組。總之,透過“同化”與“順應”才能達到對新知識意義的建構。在傳統的課堂講授中,由於不具備實際情境的生動性、豐富性,同化與順應過程較難發生,使學生對知識的意義建構發生困難。

大型主機彙編語言教材中的程序例題多爲計算、移位、邏輯處理、輸入輸出處理、調用子程序,編寫宏指令等,單純講授這些內容會使學生覺得枯燥無味,而且會錯誤地認爲彙編語言沒有什麼用處,只能做這些事情。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引入一些有趣的實例,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授輸入輸出處理時,就針對一個記錄了用戶購買商品資訊的檔案,要求編程實現對該檔案記錄資訊的讀入,並對數據進行處理,最後編輯成一定的格式打印輸出。該實例給出了輸入檔案的記錄格式和含義以及要求輸出的格式,教師然後講授如何透過指令實現對數據的讀入、編輯、輸出,這樣學生會帶着問題去思考和學習,課堂聽課效率顯著提高。

第五,提供豐富的環境資源,調動課上課下的學習熱情。

課堂生態環境中較爲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現代教育技術,已有研究表明現代化教學手段的總體效果優於傳統教學手段,但在具體指標上略有差異。因此在大型主機彙編語言的教學中,我們同時採用多媒體設備和黑板兩種教學方式,把多媒體教學的直觀形象和黑板教學中更多的互動與溝通結合起來,充分發揮二者的優勢。在講解指令的尋址方式時,利用投影動態顯示尋址過程,複雜的過程變得一目瞭然;每學一個新的指令時,都在主機系統中編程執行,並檢視結果,使得繁複的講解過程變得簡單清晰;在課堂上對程序的講評和現場的調試,使學生找到發現問題的途徑並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在教學生如何編寫程序時,更多的是採用黑板,透過一條一條指令的編寫,講解編程的思路,學生能更好地領悟編程方法。在課堂下,爲了支援學生的主動探索學習,教師提供大量豐富的資訊資源,包括各種類型的教學媒體和教學資料,主要是用於支援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協作式探索。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對於如何獲取以及有效地利用資訊資源等問題作出明確指導。

4、結束語

針對大型主機彙編語言的課程特點,將生態學的觀念引入課堂,使課堂不僅成爲知識傳遞的場所,更是促進學生完善和發展自我的舞臺,使師生兩個重要的課堂生態因子能平等的、和諧的共同發展,實現真正的生態課堂平衡,提高了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李森. 論課堂的生態特徵、本質及功能[J]. 教育研究,2005,(10).

[2] 張海燕.“計算機組成與彙編語言”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 計算機教育,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