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關於網絡教育教學質量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1.74W

一、網絡教育質量監控的不足

關於網絡教育教學質量的論文

1.網絡教學資源缺乏監控

教學資源是網絡教學開展的前提所在。由於我國目前對教學資源的監控比較缺乏,辦學高校也承受着資源建設的經濟壓力,致使教學資源質量參差不齊,影響了網絡學生的學習質量。目前的網絡課件主要存在製作質量不高、使用效果不佳、內容陳舊,缺乏定期更新等問題上。

2.忽視自主學習的過程監控

網絡學習以個人學習爲主,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同時也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和自學能力,若不對學習過程適當加以指引、監控,容易引起網絡學習障礙,降低學習效率。人機對話的學習過程,不利於師生的情感交流,封閉的環境加劇了學習枯燥感,學習熱情大打折扣;再者,學生學習過程缺乏監督,自主學習能力不強,學與不學無人問津,容易滋生混文憑的念頭。

3.教師對教學過程的監控力度不足

現代網絡教育中,教師的角色發生了重大的轉變,由“教學”變爲“導學”,從“面授”變爲“遠距離”教學。“師生分離”降低了教師對教學活動的直接參與和控制程度,淡化了教師角色,難以及時獲知學生情況並指導教學。因此,教師在“導”學上下的功夫深與淺以及對教學過程的積極程度,直接影響着教育質量。

二、質量監控的`原則和內容

網絡教育開放性和師生分離的特點,決定了教學過程可能存在管理不到位的漏洞,如難以直面觀察學生學習狀態、學習進度、學習效果,難以及時解決學生問題等,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和質量,因此有必要對教學過程實施監控和督促。教學質量監控必須貫穿於教學全過程,堅持動態管理與定期檢查的原則,做到目標監控、過程監控和結果監控的三結合。透過對各個教學環節進行全程監控,及時檢測和糾正與教學質量目標的偏差,確保人才培養質量達到預期的效果。目標監控是根本,指辦學機構對人才培養目標、發展定位、專業建設等方面進行的監控管理。過程監控是重點,指從教學行爲、學習行爲以及影響教學效果的學習支援服務等有關因素進行監控管理。結果監控是關鍵,應從學習考覈、畢業論文(設計)、畢業生質量、社會滿意度等方面進行監控管理。

三、完善網絡教育質量監控的措施

1.建立校內兩級質量監控組織體系

網絡遠程教育是高校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其資源分配與使用、師資聘任、考覈制度等,都應列入學校整體發展規劃當中,建立起從學校到院系的雙重監管體系:一是建立校級宏觀監控機構,如設立教學指導委員會及各專業主任等,負責完成主要教學環節的監控工作,包括研討教學改革制度,審議制訂人才培養方案等;二是院級教學過程監控,對教學工作實行全方位、具體的監控與督促,包括教師的教學行爲與態度,學生參與學習的程度,以及學生學習效果的綜合評議等。

2.實施教學環節的過程監控措施

開展監控工作的措施包括:

(1)督導監控,聘請一些有豐富教學經驗和管理經驗的教師組成督導組,對各專業的培養方案、培養目標、課程標準等提出建議,參與面授課聽課或實時視頻答疑,抽查學生作業,參與論壇討論,檢查和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和教師教學工作,收集教師和學生有關教學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使學院能進一步瞭解實際辦學情況;

(2)校外專家監控,聘請其他高校有經驗的教師和企事業單位相同行業的進階職稱人員組成社會評審組,對專業課課程設定和人才培養質量進行研究和評價,開展畢業生跟蹤調查和社會需求調研,以獲取社會人才需求的最新動態,使專業學習更貼近社會工作需要;

(3)建立學生評教制度,每學期末透過教學平臺開展教師評教活動,制定教師獎勵制度,鼓勵教師提高教學熱情和重視程度;

(4)建立檢查制度,每學期由學院派出相關管理人員和督導員前往各校外學習中心進行教學檢查和考試巡考,學期中主要檢查教學執行和學生服務情況,學期末主要檢查考場的考風考紀情況,定期檢查有利於規範和督促校外中心的辦學行爲,及時解決辦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3.落實學習過程自控和外控相結合的教學思路

爲達到遠程學習的預期目標,學習過程需要自控和外控的有機結合。自控來自學習者明確的學習目的和積極的學習態度,外控則是透過一定方式或手段達到激發和促進學習的目的。戈登(on)在和諧溝通理論中曾提出,真正有效的課堂教學監控來源於學習者個人內心的自制,如果教師能積極參與到學習者的和諧溝通中,就能培養他們的自制力和責任感,使他們自己尋求答案來解決問題。首先,要激發網絡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培養自覺上網學習的習慣。根據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合理調整教學計劃,加強對實際運用的能力培養,使理論知識與職業實踐相聯繫,以滿足成人學習的需求,使其感受到學習的動力和快樂。其次,優化網絡課件設計,嵌入外部監控功能,完善教學平臺和課件模組功能。建立個人學習檔案功能,記錄網上學習時長,監控學習進度及狀態。實行學習支援服務人員課程責任制,以便教師全程及時跟蹤和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動態。再次,適當增加面授輔助教學,增進師生情感交流,美國遠距離教育專家More認爲,“網絡教育已與面授教育並稱爲‘教育活動的兩個家庭’,兩者的優勢和問題決定了二者的整合”。傳統面授教學仍是我國被廣泛認可和期待的教學方式,網絡教育可採取課堂集中上課或網絡視頻同步教學形式進行,面授教學應集中在實踐性較強的課程,以重點講解方式進行輔導。

4.建立網絡教育科學的評價體系

網絡教育評價的目的在於提高教學質量,透過評價的指引,對被評價對象的發展變化及構成變化的因素進行判斷,及時查找問題,糾正偏差。網絡教育評價的對象是多樣化的,不僅包括傳統教學系統的三要素:學生、教師、教學內容,同時也包括了先進的網絡教學手段,即學習支援和服務系統。對教學過程及學習效果進行評價,要遵循網絡教育的教學規律,依據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方式多樣化的原則進行,同時,注重過程性評價,強調對網絡教學的過程進行實時和非實時監控。結合我國目前網絡遠程教育的現狀和特點,本文從教學過程、學習評價、效果評價和支援服務四方面進行評價。質量是一切教育的核心,追求網絡教育規模的強大不利於我國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的鍛造,我們需要打造質量有保障的網絡高等教育。正因爲網絡教育對傳統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進行了變革,賦予了學習者相當大的學習自由度,因此,對其質量的監控和研究顯得特別重要,也是實施網絡教育質量工程的核心動力。各辦學高校要從內部質量監控做起,針對網絡教學環節的特點,從監控組織體系、教學過程、學習過程、評價體系四方面對網絡教育質量進行監控,與國家和社會密切配合,達到內外監控手段的相互作用、有效兼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