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總結>

我的信念教學反思

學問君 人氣:1.86W

寫好教學反思能夠快速提高老師個人的教學水平。下面是由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的關於我的信念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到您!

我的信念教學反思

  我的信念教學反思一

《我的信念》是一篇自讀課文,仍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依照語文教學的3個步驟,從整體感知出發,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要透過“讀”來完成的。無論是誰,閱讀感悟總是由淺入深,這就需要我們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放手讓學生閱讀。學生讀到一定程度,必有頓悟。原來的設計安排了朗讀和細讀課文各一遍,但是兩遍閱讀目標不明確,略顯粗糙。整體感知要遵循閱讀漸悟,先學後教,可以就課文設計一些自讀思考題:1.生字詞。2.課文寫了誰?講了一件什麼事?讓學生課前先閱讀自學。這樣讓學生透過閱讀對課文有初步印象,掃清一些閱讀障礙,自行解決一些學習問題。學生也能從中發現一些疑難問題,上課時就能聚精會神,提高聽課效率。先讓學生自學,而後老師來教,那樣學生上課有針對性,老師也教得輕鬆。

教與學的和諧配合。上課是教與學的配合,離不老師的教,同樣也離不開學生的學,但是上課時往往偏重於教師的“教”(或叫“導”),而忽視了學生的“學”。比如步驟四是分析課文,我將“劃分層次,寫出大意”的程序方法和盤托出,可見用心之苦。但是學生閱讀感悟的情況會怎樣?學生採取什麼樣的學習方法感知、記憶、理解教材內容?師生之間如何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如何相互作用?教師如何使學生思維迸發出創造性火花?這些問題卻並未講清。完反思後,覺得應該根據《我的信念》的內容,從初一學生的實際出發,對上述內容作出比較具體的構想。

拓展遷移觸類旁通。“教是爲了達到不需要教。”如果我們在教學設計中經常安排帶有規律性的學法指導,學生就能形成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在“自讀思考”環節中“側重於對文意的理解,並作適當延伸。”可是這種“延伸”仍然拘囿於課文。日後可以找一篇“偉人自述”的`文章,讓學生作比較閱讀,分析兩篇文章的異同點,讓學生找到閱讀這類文章的規律,從而提高閱讀欣賞能力,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使之終生受益。還可以安排“凡人自述”的小作文訓練,使“讀”與“寫”結合起來,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最後,《我的信念》用點撥教學法教授效果可能會更好。教者可引導學生利用書上註釋和工具書獨立學習,培養自學能力。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互相啓發,讓學生感知語言,揣摩居里夫人性格特點和人格美。至於文章結構上、內容上的疑難點,教師要點撥到位。

綜上,我認爲日後在上《我的信念》時應注重“讀”,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自主拓展,注重自讀程序安排的優化。可採用“匯入-示標-初讀(整體感知課文、質疑)-再讀(討論、答疑)-遷移-小結、模仿寫作”的自讀程序,以使“設計”更加優化

  我的信念教學反思二

首先,在教學方法上改變了以往“問答式”統治着課堂,師生問答貌似啓發,實際“請君入甕”,似以教師爲軸心的自行車輪在運轉,學生依舊是被動者的模式,教學目標上不僅定位於知識、技能,更立足於發展學生健全的人格,語文的人文性得到應有的關注,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得到了落實。

其次,跳出教材學語文,走出課堂用語文。在本課中,教材不再是語文教學的全部,課堂不再是語文學習的唯一場所。我們將有限的文字教材與無限的的生活載體連結起來,使語文課堂有了更多的生成性和發展性。在這裏,教育不再是一種簡單的告訴,而是發生在真實的情境中,發生在無言的感動中,發生在心靈的深處。從一個角度看學生,可能只有百分之一的天才;從多個角度看學生,也許就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天才,正如每一個波浪都是風和水的傑作。對於學生,“給我一次機會,還你一個精彩”,這節課,學生確實把自己的積極性與主動調動起來了。

其次,在這節課中,也有不少的缺點。表現在:第一,字詞落實不到位,字應在範讀課文之後正音,詞語應指導學生放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理解。第二,本文語言質樸、真誠,應多讓學生感悟賞讀,這點在課堂上落實不到位。賞析時可讓學生談談選段落練讀的原因,即談爲什麼喜歡這個段落,進而上升到思想感悟。第三,“訪談”環節同桌演練時間過長,可引進競爭機制,每排推薦兩人,問有自己風格的問題,這樣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第四,可拓展延伸,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理想、信念、價值觀,說說自己將來想做什麼,如何達到目標。第五,常規訓練可讓學生提前兩週準備,最好背下來。“美文推薦”講明推薦的原因。

透過這次講課,我又發現了自己許多有待改進的地方,如授課的靈活性、知識的豐富、見識的廣博。的確,做好教師不容易,講好課不容易。

改進措施

第一、作爲自讀課文,今後可把課型搞活,讓學生在活動中受到思想、心靈的感悟。像《我的信念》一文主要就是讓學生感受居里夫人的成功與其性格特點的聯繫,從中汲取人格的力量。

第二、語文學科教學應該用生命啓迪生命,儘可能尋找合適的切入點,能觸動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學語文不僅學知識,更能學做人,學合作。

第三、語文老師上課語言應豐富,給學生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學生多讀書,語文教師孤陋寡聞不行,所以要加強自身建設,提高自身素質,因爲語文教師本身就是一種資源。

對於學生的發言,我注意傾聽。充分保護學生獨特的視角,個性化的體驗,不以老師的經驗和所謂的“標準答案”來扼殺學生思維的火花。尊重學生的發言,從中發現閃光點並予以肯定。對於回答得非常出色的同學,還有一定的加分鼓勵。所以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和質量都非常高。有的時候,兩個小組的意見起了衝突,形成了激烈的辯論,我並沒有對哪一方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評價,而是讓學生充分發表各自的看法,訓練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的敏銳度。

我在課堂上一再強調,除了字有標準讀音和寫法,詞有固定的意思之外,很多問題都是沒有標準和固定的答案。每個學生都能從自己的發言中獲得信心,有了信心又促使他更有勇氣而且更善於思考,形成良性循環。

在課後的反思中,我也意識到了自己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例如,如何結合學生基礎普遍較差的實際情況來體現新課程的全新理念。是否真正所到了讓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思考。課堂上教師講授與學生小組合作的時間分配比例是否合適。如何使學生的小組合作探究更有效率和價值等等。

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繼續摸索,虛心向前輩們學習教學經驗,努力提高自己上課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