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精品】幼兒園說課稿4篇

學問君 人氣:7.11K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說課稿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品】幼兒園說課稿4篇

幼兒園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從孩子“呱呱”落地那一天起,他們就用好奇、搜尋的眼睛,欣賞着媽媽的笑臉,甜甜的布娃娃,悠悠的藍天和五顏六色的玩具,這些都給孩子帶來了無比愉悅的心理體驗。再長大些,他們就帶着這架“眼睛攝像機”到公園、到動物園、到祖國各地的名勝古蹟去遊覽,更是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陶冶了情操。眼睛引導孩子去發現美、感受美。可是,有時眼睛還會帶給我們錯覺。

如:旋轉的理髮店標誌燈、變幻莫測的霓虹燈,吸引了一雙雙驚奇的眼睛,難道燈也在長個子、霓虹燈也會跑步、做遊戲嗎?《新綱要》指出: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爲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我設計了中班的科學活動《眼睛變魔術》,本活動是根據北京教材中心“愛護我自己”之活動一“保護小眼睛”所設計的延伸活動,透過活動,使幼兒進一步瞭解、體會眼睛看到的錯覺現象。

活動目標: 1、體會眼睛看到的錯覺現象,體驗發現的樂趣。

2、初步培養幼兒對錯覺遊戲活動的興趣,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活動重難點:

體會眼睛看到的錯覺,並能說出自己觀察到的現象。

二、說教法

本次活動教師將以關懷、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把握時機,積極引導,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並運用遊戲、演示、提問、操作等方法,努力使每個幼兒在活動中都能有新奇的發現,獲得情感和探究的滿足,體驗成功的喜悅。

三、說學法

孩子是天生的發現家,生活環境中點點滴滴的變化都逃不過孩子敏銳的眼睛。活動中,幼兒透過看看、說說、玩玩,探索發現教師提供的錯覺遊戲材料,感受眼睛看到的錯覺現象,體驗發現的樂趣,激發探索的慾望。

四、說活動程序

在以往的活動中,幼兒已充分了解了眼睛的保護方法。本次活動將由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四個環節來組成第一環節:即活動的開始部分,我將以輕鬆、愉快的“指指點點”遊戲,引入課題,使孩子自然進入活動狀態。

第二環節:教師將以魔術師的身份出現,爲幼兒變魔術,在“變、變、變”的'神祕氣氛中,快速地變出一束色彩鮮豔的花來吸引幼兒。這時我適時引導並提問:我變出來的是什麼?你怎麼知道我變出來的是一束花呢?(引出眼睛),接着,我將進一步提問:我們的眼睛都有什麼用呢?你的眼睛看到過什麼?此環節重在使幼兒瞭解眼睛的作用併發散幼兒的思維,擴展幼兒的知識經驗,產生“放眼大自然,世界真精彩”的美妙感受和情感體驗。

第三環節:教師以詩一樣的語言,總結幼兒看到的現象,向幼兒提出疑問,順利向下一環節過渡,“看見花兒紅的是眼睛,看到葉兒綠的是眼睛,可是眼睛看到的一定沒錯嗎?請你睜大眼睛仔細看”(教師適時出示圖片)以疑問的語氣發問:這幅圖片上有兩組圓,這兩組中間的兩個圓是一樣大呢?還是一個大?一個小?這時,孩子可能說一個大,一個小,我就採取比比看的方法,引導幼兒觀察。喔!原來兩個圓是一樣大的,這時,教師將以肯定的語氣告訴幼兒,這就是眼睛給我們造成的錯覺,從而引出本次活動的重點:眼睛看到的錯覺。接着我繼續請幼兒觀察花瓶圖片和轉筒,請幼兒講講自己的發現,繼續體會錯覺現象。這時,孩子們的操作探索慾望已被充分調動起來,迫不及待地想玩一玩、試一試,難道眼睛真會看錯嗎?從而順利進入下一環節:操作、探索、發現。

幼兒園說課稿 篇2

一、說設計意圖:

各位老師,現在我就我本次選擇的這節課進行說課,我根據本班幼兒本學期語彙較豐富,但不懂得關心別人,爲了發揮孩子們的特長,使幼兒學會處理和同伴之間發生的矛盾,我設計了這節課。

二、說活動目的

1、使幼兒養成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自己看到的、想到的。

2、透過故事內容,使幼兒學會跟同伴友好相處,學會關心別人。

3、引導幼兒養成從小閱讀的好習慣。

三、說活動準備:

爲了達到目的,我準備了配套的課件,玩具。

四、說教法和學法:在本節課中我主要採用直觀演示法、情景法、設疑法和遊戲法。

五、說活動過程:

1、在活動中,我先用音樂帶幼兒進入活動室。

2、根據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特點,我先展示幾張圖片和幼兒共同觀察,並讓幼兒告訴我自己看到了什麼,發展幼兒的思維和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的好習慣。

3、我採用設疑法,將幼兒帶入到《謙讓》這個故事中來。讓幼兒大膽想想,小貓爲什麼會掉進河裏。

4、爲了吸引幼兒注意力,我將展示一幅遊樂場的圖片,幼兒共同討論,如何跟小朋友一起玩。

5、歌曲再次帶幼兒感受讓着別人所帶給自己的快樂。

六、課後反思:

透過着節課的學習,我想我班幼兒將學會和同伴友好相處。

幼兒園說課稿 篇3

一、結合實際,介紹教材

本節課選自省編幼兒主題活動,大班教材《動物的祕密》一書。是教師和幼兒運用觀察、比較、分析、綜合、判斷和推理等方法進行的探索活動。本活動淺顯易懂,寓科學知識於社會、語言諸領域的活動中,讓幼兒既學習了科學知識,又發展了幼兒的綜合能力,同時也獲得了與同伴交往的方式、方法和幫助別人體驗快樂等情感體驗。是幼兒園課程整合目標的一個粗淺的嘗試。

二、明確活動目標,設計教學方法

結合《大綱》,教學內容,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認知水平,透過本課的教學要實現的教學目標有三個:

1、透過觀察各種蛋,讓幼兒知道除了雞、鴨、鵝等會生蛋外,鳥、蛇、烏龜也會生蛋,初步瞭解卵生動物。

2、引導幼兒觀察、比較蛋有大小、顏色的不同特點,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3、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讓幼兒獲得幫助他人的情感體驗。

由於本節課的課型爲綜合活動,所以,根據教學內容及目標,幼兒的年齡特點,確定本課的重點是瞭解各種各樣蛋的相同、不同的特點,知道生蛋的動物是卵生動物。難點是完整、連貫地講述圖片知識。

爲了充分利用幼兒的有意注意,達到教學目標,在教學中貫徹了實踐性、直觀性、發展性、遊戲性及鞏固性原則。同時運用了啓發式談話法、遊戲發現法、觀察法、講解演示法等教學方法。本節課將遊戲貫穿於始終,讓幼兒透過看一看、聽一聽、擺一擺、想一想、說一說、畫一畫等方式,輕鬆愉快地瞭解了卵生動物的特點。發展綜合能力,使每個幼兒都能生動活潑地、主動地發展。

三、安排活動過程,巧用教學方法

教與學是主導與主體的完整統一。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四個大環節,重點在第二環節,難點在第三環節,在每一個環節中,我都巧妙地運用了教學方法和教具,使整個活動過程能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第一環節:大約要2分鐘,我運用了手指操《小雞出殼》吸引幼兒的好奇心與注意力,自然地引入本課的情境。

第二環節:大約15分鐘,透過與幼兒進行生活經驗談話引入本課內容:那些小動物會生蛋?接下來,運用比較發現法充分發揮幼兒的潛力,培養幼兒的好奇心,提高幼兒積極主動的探索精神和思考能力,親自發現事物間的規律。加之教師的小結,幼兒對卵生動物的卵(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幼兒不斷的觀察比較判斷中突出了本課的重點。

第三環節:大約10分鐘。學前班幼兒已有了一定的社會交往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和豐富的想象能力。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運用了看圖創編講述《一個奇怪的蛋》激發幼兒幫助他人的情感和探究的興趣,最終獲取知識及情感體驗。

在指導幼兒觀察圖片時,我堅持啓發式教學,注重發展幼兒的綜合能力,進而提高幼兒獨立觀察、思考、想象、講述的能力。既面向全體,又照顧了個別,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幼兒的主體作用,輕鬆愉快地使教學接近了尾聲。

第四環節:大約需3分鐘,透過教師的小結,佈置第二課時的

活動任務。

在活動的延伸部分,讓幼兒繪畫出自己喜歡的一種卵生動物送給好朋友,並講一講卵生動物的故事,激發幼兒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幼兒有一種餘興未盡的感覺。

以上是我對本次教學活動的粗淺認識,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請各位領導,老師多加指正。

  20xx年4月20日

幼兒園說課稿 篇4

各位評委老師:

我今天要說的內容是幼兒園《黃豆的故事》。

1、活動目標

2、激發幼兒探究黃豆與豆製品關係的慾望和興趣。

3、引導幼兒初步認識黃豆及其製品,並瞭解其營養價值。

4、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辨別黃豆,區分豆製品。

之所以確定這樣的活動目標,首先是以《幼兒園指導綱要》中健康領域和科學領域的目標爲依據,以中班幼兒年齡特徵爲出發點來設計,是基於豆製品對人體的營養價值而定的。在目標裏,我把培養孩子情感、態度放在第一位,也就是說:在教學中,力求透過爲幼兒創設一個寬鬆、和諧的環境。在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及探索求知慾望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學習知識和技能。

根據我對教材的理解,我認爲教材重點是:幫助幼兒瞭解黃豆及其製品具有豐富營養,有益人體健康。

教材難點: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方式辨別黃豆、區分豆製品。

根據幼兒認識事物的規律,這一活動,我設計了三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