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精品】幼兒園說課稿範文合集七篇

學問君 人氣:1.57W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透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說課稿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幼兒園說課稿範文合集七篇

幼兒園說課稿 篇1

一、設計意圖:

《綱要》明確的指出: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就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要根據幼兒的特點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吸引幼兒主動參加。體育活動“小兔拔蘿蔔”就是根據我班幼兒的實際情況,透過兔媽媽教小兔子學本領這一主要遊戲環節完成的。

二、活動目標

1。幼兒練習雙腳向前跳。

2。初步培養幼兒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3。讓幼兒在活動中獲得愉悅身心的經驗。

活動準備:1。小兔子頭飾若干;

2。胡蘿蔔若干,四散在場地一端。

3。塑料圈若干。

透過拔蘿蔔吸引幼兒的興趣,因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前準備的時候,我們班的孩子就問我,老師我們今天要幹什麼啊?我讓他們看完活動準備的東西以後告訴她們我們今天要變成小兔子,並給他們帶上頭飾,他們就和我玩起兔媽媽和兔寶寶的遊戲了。孩子們對活動準備的內容很感興趣而且很快進入遊戲角色。

活動重點:初步掌握跳躍的基本動作。

活動難點:兩腳併攏向前跳。

在我組織活動的過程中,難點就是兩腳併攏向前跳,所以我在幼兒活動的時候特別注重,腳要併攏成正步位,注意到幼兒的個體差異,其中有個孩子並不能很好的進行雙腳向前跳,所以我在這個時候及時給他幫助,當孩子跳了幾個圈以後就可以雙腳向前跳。

三、說教法

本次活動我採用了:

遊戲法、提問法

首先創設環境、激發興趣,用起牀鍛鍊身體,念兒歌的形式引出小白兔的走路方式是“跳”。

重點和難點主要集中在兔媽媽教幼兒學習本領,及《小白兔拔蘿蔔》這個遊戲活動中進行,所以在這個部分主要看幼兒的動作是否正確,大多數幼兒是否已經掌握了。

在活動最後,孩子拔完蘿蔔以後,我發現班裏的很多孩子累了,所以這時,我沒有按教案上馬上結束活動而是讓他們休息放鬆了一會,再進行下一環節的遊戲。

幼兒園說課稿 篇2

活動目標

1.在拍照的遊戲情境中,能根據音樂的不同變化,大膽地展示肢體動作。

2.初步嘗試與同伴合作完成走臺,體驗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PPT課件,紅地毯。

活動過程

一、造型拍拍樂一欣賞音樂1

1.引出主題。

提問:你們拍過照片嗎?說說在哪裏拍過照片。

小結:原來拍照可以記錄下我們去過的地方,以及開心的瞬間。

2.欣賞音樂1.

(1)播放PPTI.

提問:來了一位照相精靈,帶來了一個音樂相機。聽一聽,哪裏很特別?

小結:原來這個音樂相機裏不僅有好聽的音樂,還有連續"咔嚓、咔嚓、咔嚓"的拍照聲,

是一段提醒我們拍照的音樂。

(2)分析音樂,了鋸何時開始變化動作。

提問:音樂相機想邀請你們聽着它的音樂一起來拍照,你們覺得聽到第幾聲"咔嚓"聲時擺Pose最合適?

小結:那就讓我們聽着音樂一起邊走邊拍,注意Pose要在聽到第一聲"咔嚓"時擺最合適。

(3)集體來拍照。(播放PPT2)

重點關注:幼兒能否在聽到相機鏡頭信號聲後及時變化造型。

(4)個別幼兒來拍照。

提問:找一找,爲什麼這張照片很成功?

鼓勵幼兒發現動作要做得大,每次都要有不同的變化。

(5)集體再次逐一拍照。

提問:現在給你們每個人都拍一張照片,你們可以跟着音樂走動,選一個風景。

關注:幼兒動作變化程度,幼兒在音樂出現時能否隨樂舞動。

二、造型拍拍樂——欣賞音樂2

1.欣賞音樂2.

提問:現在這個拍照的音樂和前面的音樂哪裏不一樣?什麼時候擺Pose比較適合?原來攝影師說了,現在來了很多遊客,我們拍照時腳上的步子要跟得快快的,聽到一聲"咔嚓"就馬上要換一個動作了。

2.幼兒集體嘗試跟着音樂拍照。

教師觀察幼兒能否跟隨音樂變換快一些的動作。

三、T臺秀一秀

1.欣賞音樂3(歡快的音樂)。

提問:快聽,發生什麼事情了呢?我們要去哪裏?

現在有一場兒童服裝發佈會正在舉行,想邀請你們一起去當小模特。

2.觀看視頻,並間接滲透遊戲規則。

提問:看一看,小模特是怎麼出場的?每次會擺幾個Pose?

小結:原來小模特是一個接着一個出場的。擺出三個Pose後下場。

3.幼兒分成兩組並協商出場的順序。

提問:你們想不想也來試一試?請你們以十人爲一組,分成兩組,商量一下你們小組中小演員出場的順序。

(1)邀請其中一組幼兒嘗試跟着音樂表現。

提問:他們這組中一個接一個先後出場的順序都接對了嗎?

你最喜歡哪個小演員的動作?爲什麼?活動21 .

鞏固規則:後一個出場的幼兒要等前一個幼兒走後再出來。

(2)再次邀請其中一組幼兒嘗試跟着音樂表現。

重點關注:幼兒表現與音樂之間的銜接,走步中的眼神與神情,出場動作的不同(走、跑等)。

教師反思及活動點評

教師反思

本次活動的音樂是中國舞蹈家協會二級舞蹈考試範圍中的一首歌曲。歌曲分三段:第一段音樂是慢的4拍加三下連拍聲,第二段音樂是慢的2拍加一下連拍聲,最後一段是歡快的音樂。希望透過活動,給予幼兒音樂的感受。

1.目標達成度

幼兒樂於表現,但最後一個環節由於時間短促、借班上課等因素,幼兒合作性不夠,因而第2個目標(幼兒與同伴合作完成走臺)的達成度欠缺。

2.環節設計

內容上的層次性比較明顯,特別是第二段音樂運用得比較成功,幼兒能夠準確發現第一段音樂和第二段音樂存在的不同,而教師也能採用集體和個別的形式與幼兒互動。此外,教師能及時發現幼兒的亮點和不足,將亮點在同伴間推廣,將不足化解在討論中,從而提高幼兒的自我修正能力。

3.存在的問題

首先,最大的問題是音樂的問題,尤其表現在對第一段音樂(慢的4拍加三下連拍聲)的聽辨上。對於問題"聽到第幾聲‘咔嚓’聲時擺Pose最合適",教師原先預想的答案是"聽到笫一聲‘咔嚓’聲",但實際活動中幼兒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且各種答案都有。雖然教師也採取了及時補救的措施,邀請三位分別選擇不同答案的幼兒上臺演示,但最後還是採取了直接告知準確答案的方式。教師設定這個問題,原本是想給予幼兒更多探索的空間,但這個問題的答案本身並不唯一,且爭議比較大。其次,對於最後一個環節——走臺步,幼兒比較感興趣,也樂於表現。不足的地方是,由於第一組出場的順序事先商量得比較好,所以在第二組出場之前,我沒有主動詢問和確認,以至於出現了一時空缺或沒有接上的情況,這是教疏忽的地方。此外,教師對於活動材料的準備仍有欠缺,活動現場出現了幼兒在地毯上走臺步時滑倒的情況。

活動點評

在"想拍就拍"音樂活動中,材料、幼兒、教師三者之間應該形成良性的、有生命力的互動,教師應把握幼兒的發展水平及已有的經驗和能力基礎,在幼兒享受音樂,自由表現生活經驗的開放性進程中,接納幼兒的創意,在集體探索和個體創造之間尋找到一個平衡點,給予幼兒適時的支援和提升,使幼兒在有目的探索中不斷獲得成長。下面從兩個方面來評析此次活動:

1.教師應在有效互動中引導幼兒探索、修正、提升。

本次活動的每個環節都需要體現出教師的引導性。教師需要有意識地營造有效互動的機會,在互動中爲幼兒搭建自主探索的平臺,引導幼兒自我調整、自我修正,使幼兒的經驗與能力不斷獲得提升。在本次活動中,透過傾聽活動需要探索的是拍照的"咔嚓"聲。幼兒需要將已有的生活經驗(平時的照相動作)與音樂經驗(音樂旋律中的"咔嚓"聲)相結合,綜合性地表現拍照動作。本次活動的三段音樂(從開始慢的4拍加三下連拍聲,到之後慢的2拍加一下連拍聲,到最後的連續完整的音樂)層次性明顯,但是活動過程中教師的引導性還需加強。當幼兒在探索的大路上遇到岔路口時,爲了讓他們掌握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應該選用迂迴的戰術,間接提示幼兒問題所在,支援幼幾進行自我修正。比如,在教師提問"爲什麼這張照片拍得比較成功"時,應該強調"停住".教師需要做的是觀察到幼兒的問題後,間接地點出問題的所在,透過有迴應的評價,讓幼兒及時調整自己的動作,一步步地接近教育活動目標。

2教師如何挖掘幼兒的思維火花,進行有效的資訊傳遞…

教師要發揮引導性,將個人經驗化爲集體經驗,在互動中挖掘幼兒的思維火花,進行有效的資訊傳遞,使每個幼兒能夠在借鑑他人的經驗後,有更高層次的創造。本次活動有點走過場,如果深入挖掘,還可以做得更好。但是,值得肯定的是,從動作不自然、不協調、沒感覺,到最後自然、協調、自信,幼兒透過本次活動獲得了提高。

綜上,本次活動需要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改進:

第一,建議對音樂進行進一步編輯。教師應透過適當的音樂,引導幼兒進行原生態的創造。本次活動的音樂沒有設計好,沒有結合幼兒的年齡和發展特點,與其平時的生活經驗有點脫離。音樂"咔嚓"聲的出現要有規律,要精心設計,要與幼兒的動作吻合,可以是:一個樂句,停頓一下,加一個"咔嚓"聲;然後兩個樂句,停頓一下,再加一個"咔嚓"聲;接着兩個樂句,中間不停頓,直接加一個"咔嚓"聲…,.

第二,一些細節之處還需精小設計。比如,在走臺步的環節,一共有二十個幼兒,分爲十個幼兒一組進行。教師此時不應該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商量出場順序,試想,十個孩子進行小組討論,不混亂纔怪。另一方面,教師透過何種方式提升幼兒的表現非常重要。比如,教師在本次活動中歸納出了四個走臺規則,小結得很好,但是在具體操作時卻忽視掉了。

幼兒園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小兔採蘑菇》是一篇充滿童趣的兒歌,語言符合幼兒朗誦特點:內容淺顯易懂、精練有趣、形象生動、琅琅上口。幼兒一聽就明白很容易理解。不需要老師過多的解釋,這樣孩子在接受它時不用可以的去記憶,就能背誦下來。孩子從中獲得了成就感,學習自然就有了積極性。另外小兔子是孩子們比較熟悉和喜歡的小動物,在日常活動中我們經常玩關於兔子的遊戲,孩子們的積極性都比較高。考慮到孩子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選擇了此教材,《綱要》中不也說:一個活動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基於以上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本次活動的目標爲:

1)體驗在情景表演中學習兒歌的興趣。

2)理解兒歌內容,能有節奏的朗誦。

3)能根據兒歌內容表現吃驚、害怕、高興的情緒,大膽進行朗誦表演。(重點)

2、活動準備:場地佈置(小樹、花草、狼、草帽、蘑菇若干)兔媽媽頭飾、籃子若干

二、說教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援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我主要採用了以下教學法:

1、情景教學法:“情景教學”對培養孩子情感,啓迪思維,發展想象,開發智力等方面有獨到之處。在本次活動中我按兒歌所描繪的情景,在教室裏做了簡單佈置,再現兒歌所描繪的情景表象,利用這種方法進行教學不但能喚起耗子對學習的興趣,能提高他們的積極性,而且能讓孩子們如臨其境,彷彿置身於其中,更好的融入自己的角色之中;

2、示範法:幼兒喜歡模仿並且他們的模仿能力很強,在日常生活中我就發現許多孩子模仿老師的動作、口吻,可以說惟妙惟肖,所以在本次活動中我就採取了示範法,讓孩子們模仿老師的表情、動作、語氣來學習兒歌;

3、遊戲法:整個活動我們就是以遊戲的方式開展的,寓教育於遊戲中,讓孩子們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

4、此外我還採用了提問法、表演法、常識激勵法等對活動加以整合,是幼兒獲得對特徵的餓理解,達到科學性、健康性、愉悅性、藝術性的和諧統一。

三、說學法

以幼兒爲主體,創造環境讓幼兒主動的參加到活動中來,在遊戲中學會兒歌。

四、說教學程序

活動過程爲:遊戲激趣(小兔採蘑菇)――體驗表現兒歌情緒――朗誦表演兒歌――總結

(一)遊戲匯入,激發興趣(小兔採蘑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我就以‘兔媽媽帶小兔採蘑菇’的遊戲引發幼兒的興趣,孩子本來對遊戲就有極大的興趣,再加上教室裏的情景,以及實物教具(籃子、蘑菇…)相信他們會被深深的吸引,很快進入了遊戲角色。

(二)分段欣賞、表演,幫助幼兒體驗、表現兒歌的情緒

在這個環節我讓孩子們在情景表演中分段來學習兒歌,以兔媽媽的形象來引導孩子,孩子們容易進入角色,對媽媽所說的一切都非常感興趣,不用刻意的去記憶,學起來也非常輕鬆,從而跟着老師的引導順利的進入下個環節。

(三)朗誦表演兒歌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孩子們來朗誦表演兒歌,對剛纔所學的做個鞏固,讓孩子們回家把剛纔發生的事情透過兒歌的方式告訴兔爸爸,人物的變化,場景的轉換又讓孩子們覺得新鮮,不枯燥,所以他們又會興致勃勃的表演起來,從而達到鞏固的效果。

(四)總結

簡短的幾句話對孩子的表演進行肯定,給予他們自信,讓他們體驗成功的感覺。

幼兒園說課稿 篇4

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爲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由此可見,社區及家庭中蘊涵着豐富的學習資源,它的開發利用有利於拓展教育的空間,豐富教育的方法、形式和手段。基於以上認識,我園進行了《社區、家庭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的課題研究,如何充分開發利用好家庭、社區資源,讓資源“活”起來,讓資源在我們的.主題活動中發揮其最大作用,是我們一直努力的方向,在學習、嘗試、思考的過程中,我們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現實反應等各方面因素設計了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充分利用社區、家庭這一教育媒介,將之有效的結合利用,突顯教育成效。

在當今物質條件比較優越的時代,孩子們更多的感受着來自家庭及各方面的寵愛,成爲家中的“小太陽”物質需要有了不同程度的滿足,從而也使孩子更以自我爲中心,習慣於接受別人的關心與愛護,而不知道積極主動地用愛心去對待別人,雖然在幼兒園教育中,我們也無時不在對孩子們進行着苦口婆心的德育教育,但是更多的是流於口頭教育、書面示範,形式單調而枯燥,並不能激發幼兒內在的動力。那麼怎樣使我們的孩子發自內心的、真誠地學會關愛別人呢?我們想到了利用我們的社區基地——聾啞學校的孩子們,這是身邊的實例、鮮活的感受、生動的體驗。將這些社會弱勢羣體請到我們孩子中間來,讓我們的孩子對“愛”有更深的體驗與認知,它震撼孩子們的心靈,滌盪他們的情感,爲此我們設計了本活動動《感恩的心》透過一系列的互動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到愛與被愛都是幸福的,培養幼兒有關愛別人的情感。

一、說活動目標

孩子學東西很直觀,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注重在點滴事

物中,用行動和語言讓孩子感受到別人對他的關愛,同時也希望透過老師的引導能表達自己對別人的關愛。《綱要》中也指出:“…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養成對他人、社會親近、合作的態度,學習初步的人際交往技能。”因此在本活動中我制定了以下目標:

1.學習“我喜歡你們”、“我們是朋友”等簡單的手語,

初步瞭解手語的表達方式。

2.培養幼兒喜歡和關愛聾啞人的情感。

二、說活動重難點

要與聾啞孩子交流語言上不通,勢必得學會一些手語才行,因此我們在活動中將請幼兒學習“我喜歡你們。”“我們是朋友。”等一些簡單的手語動作,並透過送禮物共同表演“感恩的心”這個節目來進一步提升幼兒對聾啞人的關愛之情。

三、說活動準備

爲了使活動進行更爲順利我做了如下準備。

1.拍攝了聾啞人活動錄像。

2.《千手觀音》片段及手語版歌曲《感恩的心》。

3.老師學會一些簡單的手語

四、說教法

遵循“幼兒是透過自由觀察,積極探索進行學習的”這一認知發展規律,本次活動運用的方法有:傾聽表述法、視聽講演結合法、與聾啞人互動法,將不同教學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補充,使幼兒真正的切身感受到要去關心別人,並能將感恩的心紮根在自己的心底。

五、說過程

本次活動,我能以新《綱要》爲指導,從播放錄像,匯入活動——學習瞭解手語,激發孩子喜歡和關愛聾啞人的情感——手語表演《感恩的心》一步步將幼兒的情緒調動起來,使孩子們受到了一次以往教學中從未有過的情感體驗。

(一)不露痕跡引課題

美的事物總能吸引更多的人的眼球,也會記憶的更深刻,我在活動的第一環節用了春節晚會上聾啞人表演的舞蹈“千手觀音”進行匯入,由於這個舞蹈十分的優美孩子們一下就被帶入到活動中來了。提問時老師也給了個懸念請小朋友們說說:這兒的演員與我們有不同嗎?從而很自然引出了聾啞人。使幼兒知道社會上還有和自己不一樣的、特殊的人羣。

(二)精彩互動露真情

有了前面的鋪墊老師就順勢請上了特邀的五個聾啞孩子,進入到了活動的第二環節,這會兒我們的孩子正式近距離的與聾啞孩子們面對面了,由於平時的生活中很少接觸聾啞人幼兒會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孩子們都急切的想和他們交流,但是由於雙方的勾通方式不一樣,學習手語就很重要了,於是老師教孩子們學習了“我喜歡你們。”“我們是朋友”一些手語動作,而且學會後馬上與聾啞孩子進行交流互動,增進了他們之間的情感。在互動中,小朋友們知道了不少有關聾啞的情況也從而使自己對聾啞人有了發自內心的關愛之情。

(三)小小禮物表心意

孩子們透過互動後於聾啞哥哥姐姐間的距離已有了很大的拉近,在第三環節的贈送禮物也是讓幼兒充分表達自己對聾啞人關愛之情的一個方法。這時聾啞孩子也對我們的小朋友給予了積極的迴應,就這樣在雙方無聲的互動中,孩子們感受到了關心、喜歡別人的快樂。小朋友透過邊送邊說邊做手語,一方面對學的手語有個鞏固,另一方面也滿足了他們想關心別人的心情。我們能在說說、做做、抱抱的過程中,感受到濃濃的情義。

雙方的情感表達在此時有了個昇華,聾啞人也被小朋友的情感所感動他們有代表來“發言”用手語表達自己的心聲,雖然小朋友不知道他說的是什麼,但有了老師的翻譯後,孩子們也能理解。緊接着我們就進入了第四個一個環節,看聾啞孩子的學習生活錄像,能過一個個畫面在銀幕上滑過,讓我們的小朋友更清楚的瞭解到聾啞孩子其實也和我們正常的孩子一樣,他們也需要得到關心幫助,從而進一步的激發了小朋友想去關愛他們的願望。透過這個錄像又讓我們的小朋友與聾啞人一起體驗關愛與被關愛的快樂。

(四)無聲表演再體驗

一曲《感恩的心》結束了整個活動,大家一起用着特殊的語言——手語進行表演,互相表達着自己的心情與祝願。整個活動讓我們孩子的心靈受到了巨大的衝擊。讓孩子們瞭解到在社會上有很多需要自己去關心,幫助的人。

培養孩子關心愛護別人的能力,方法很多,我們要以愛滋潤孩子的心靈,使他們能乘着“愛”快樂、健康的成長。本次活動是我們利用了人文資源來對幼兒進行教育。結合課題在今後的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薰陶下,我也將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一起成長!

幼兒園說課稿 篇5

一、說內容:人教版教材七年級《雪絨花》,主要教學內容是唱《雪絨花》,欣賞《Do-Re-Mi》、《孤獨的牧羊人》

二、說教材:歌曲介紹:《雪絨花》是美國電影《音樂之聲》中的一首插曲,隨着電影的播放而傳遍全球,成爲全世界人民喜愛的歌曲之一。歌曲爲帶再現的單二部曲式,採用四三拍子和中等的速度,就決定了它的格調優雅恬靜,情緒沒有較大的起伏,歌曲透過對雪絨花的讚美,抒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寄託了主人公對親人、對家鄉深深的懷念和祝福。我設定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指導學生用優美的聲音唱好歌曲,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在本課中,還有兩首情緒歡快活潑、演唱形式多樣的欣賞歌曲,因此本課第二個教學目標設定爲透過欣賞電影《音樂之聲》插曲,感受歌曲形象和情緒,擴大音樂視野。

三、說教法、學法:1、爲了讓學生更好的體驗作品的意境、領略音樂的無窮魅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熱情,本課教學環節進行如下設計:介紹電影劇情--聽《Do-Re-Mi》--猜謎雪絨花--學唱歌曲--用英語演唱--欣賞片段《孤獨的牧羊人》。

2、本課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以欣賞電影片斷爲手段,引導學生在欣賞過程中注重對歌曲的表現形式、演唱形式以及歌曲風格方面進行對比,拓展學生思維。

2、在學習歌曲時,以教師語言啓發爲主,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透過操作、歌唱比較分析歌曲旋律,使學生能夠唱準相似樂句,解決歌曲難點。並透過演唱歌曲,再從歌詞中感受旋律,以表達歌曲的情緒。

3、始終注意引導學生的思維,在欣賞電影片斷和聽老師演唱前,都先向學生提出的要求和問題,讓他們明確欣賞目的,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

四、說教學過程:1.創設情境: 《雪絨花》這首歌曲的旋律許多學生都很熟悉,。七年級的學生由於年齡大了一些,音樂課的氣氛已不像小一點的孩子上課好調動,我安排了由教師抑揚頓挫的語氣講故事,70多年前的奧地利薩爾斯堡。在一座古老的修道院裏,有一位叫瑪麗亞的年輕修女,她性格活潑、美麗善良,喜歡唱歌,會彈吉它。一天瑪麗亞來到一位退役的海軍上校家當家庭教師,上校的七個孩子很調皮、每次家庭老師都會被他們氣走,瑪麗亞是他們的第十二爲老師,她用愛心與音樂和七個失去母親的孩子建立了良好的關係,瑪麗亞教會了孩子許多歌曲,使孩子們受到良好的教育,並得到慈母般的溫暖。介紹《音樂之聲》的劇情入手,講到這裏一下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影片產生好奇感,自然過渡到聽電影中瑪麗亞教孩子們的一首歌曲《Do-Re-Mi》。

2、猜謎匯入歌曲:一說到猜謎,學生積極性一下子提高了,出示圖片,讓學生猜植物,我再介紹雪絨花的得名。《雪絨花》的歌聲隨着影片的放映受到廣大人民的喜愛。我們看歌詞(多媒體出示歌詞)你能試着把歌詞中人們對雪絨花的喜愛之情讀出來嗎?學生帶着自己對歌詞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

3、學唱歌曲: (1)首先聽老師演唱歌曲,再帶問題聽錄音,回答老師的問題看看這首歌的調號和拍號,幾拍子的?強弱規律是什麼?學生透過反覆聆聽熟悉歌曲旋律,很快能解決剛纔的問題,再透過用“lu”哼唱旋律後,讓學生提出節奏有不太順的地方,老師拿節奏卡片指導練習八分休止符用“噠”演唱節奏,再讓學生唱準相似樂句,解決歌曲難點。

(2)在進行歌曲處理時,也是從歌曲所表達的主題,歌曲的旋律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啓發,以使他們從內心感受到歌曲的魅力,更好地表達歌曲的情緒。學生唱好歌曲後我提問:“我們怎樣才能將這首歌唱得更富有感染力呢?歌聲很動人!老師還要告訴你們一個歌唱的好方法:那就是“要想把歌唱好,情感的表現很重要”。指導學生把三拍子的強弱關係唱得明顯一點。

4、拓展感受:學生唱好歌曲後我發給學生英語歌詞,我用英語演唱歌曲,讓學生欣賞後說說英文發音和中文不同感受,使學生產生也想用英語學唱歌曲的願望,我給學生介紹漢語、英語發音的不同,英語裏有些音要連讀。教讀Edelweiss,evry,greet,Blossom,bloom,grow,Bless等英文單詞後。讓我們帶上對祖國的熱愛之情跟着音樂伴奏分別用中文和英語演唱《雪絨花》。

5、欣賞電影歌曲片段:學生已經學唱好歌曲後,我繼續介紹在一次家庭音樂會上,瑪麗亞和孩子們一起表演了一出木偶戲,把歌曲《孤獨的牧羊人》表演得非常有趣,我們一起看一看這個電影片斷。(播放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透過分析比較,對歌曲的表現形式、演唱形式以及歌曲風格有一定的瞭解,正是有了這三首優美動聽的歌曲貫穿於整部電影,才使《音樂之聲》更加吸引人。音樂課帶給我們快樂、歡笑、願同學們都能唱出歌曲中對祖國的愛。最後回到本課的重點《雪絨花》,學生演唱歌曲走出教室,使他們能夠領略到音樂的無窮魅力,同時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

幼兒園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男孩女孩大不同》出自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多元整合幼小銜接課程》幼兒閱讀語言下冊的""單元,在這個單元不單是讓幼兒瞭解自己,更讓幼兒學會欣賞他人,學會比較。而男孩女孩的不同,是要基於幼兒對於自己及他人的瞭解才能得出結論。

另外結合大大班的年齡特點,讓幼兒能夠暢所欲言,引導幼兒說完整話,說話時瞭解因果關係。培養幼兒在集體面前說話,態度自然大方,聲音響亮。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及大大班孩子的特點,我就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教育目標,活動目標如下:

1、初步瞭解男孩女孩在外貌、性格、愛好上的不同。

2、能夠發現異性的優點,並能相互欣賞。

分析:

從兩條目標來看,第一條就是認知與能力目標,意想透過圖片、提問等方式讓幼兒初步瞭解男孩與女孩的不同,從而使幼兒能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說完整的話;第二條是情感目標,讓幼兒在瞭解到男孩女孩不同的同時也能相互欣賞。

三、說活動準備

1、活動前準備

在日常生活中,讓幼兒逐步形成男女有別的意識,例如男生女生分開上廁所。

2、活動中準備

(1)、男孩女孩圖片各一幅

(2)、禮物圖片八幅四、說教法、學法

1、教法

爲了有效的掌握重點,突出難點,我採用的是一種"試聽講結合的方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

所謂"試聽講做結合的方法","視"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圖片,"聽"就是傾聽教師的語言啓發、引導、暗示、示範,"講"就是幼兒的講,滿足幼兒說的願望。

2、學法

主要採用了"興趣導學法""綜合活動法"吸引幼兒積極主動學習,讓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全體活動-全面活動-全程活動-主動活動"提高學習能力。

五、說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找出男孩和女孩在外貌上的不同透過觀察圖片讓幼兒感知男孩女孩在外貌上的不同,讓幼兒完整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2、引導幼兒說出男孩和女孩在愛好上的不同透過送禮物的小環節,讓幼兒知道男孩女孩在愛好上的不同,並且會說出"因爲他是男孩,所以我送飛機給他"這樣完整的話。

3、引導幼兒說出男孩和女孩在性格上的不同透過提問的方式,讓幼兒說出男孩女孩在性格上的不同,並且能清晰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4、引導幼兒發現男孩與女孩的優點、並能互相欣賞讓幼兒能夠說出自己好的地方,能知道別人身上好的地方並表達出來,並且能學習別人身上好的地方,能夠欣賞他人。

幼兒園說課稿 篇7

各位評委,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要說課的課題是___________。首先,介紹下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一、說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

本節內容在全書及章節的地位:《____________》是初中數學新教材第___冊(__)第___章第____節。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__________________,這爲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着鋪墊作用。本節內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部分,因此,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佔據_______的地位。

數學思想方法分析:作爲一名數學老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給學生數學思想、數學意識,因此本節課在教學中力圖向學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的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

2、能力訓練目標:

3、創新素質目標:

4、個性品質目標: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本着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透過______________突出重點

難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透過______________突破難點

關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爲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說教法

數學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爲主體,又爲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知識和方法的思維過程。基於本節課的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應着重採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教學方法。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 指導。

1、理論:

2、實踐

3、能力:

最後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程序及設想

1、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入:把教學內容轉化爲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成爲“猜想”,繼而緊張地沉思,期待尋找理由和證明過程。

在實際情況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與經驗,同化和索引出當前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的知識,不但易於保持,而且易於遷移到陌生的問題情境中。

對於本題:

2、由實例得出本課新的知識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講解例題。

我們在講解例題時,不僅在於怎樣解,更在於爲什麼這樣解,而及時對解題方法和規律進行概括,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 維能力。在題中:

4、能力訓練。

課後練習______

使學生能鞏固羨慕自覺運用所學知識與解題思想的方法。

5、總結結論,強化認識。

知識性內容的小結,可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儘快化爲學生的素質;數學思想方法的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思想方法在解題中的地位和應用,並且逐漸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個性品質目標。

6、變式延伸,進行重構。

重視課本例題,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例題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累積、加工,從而達到舉一 反三的效果。

7、板書

8、佈置作業。

針對學生素質的差異進行分層訓練,既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使學有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 減負”的目的。

結束:說課是教師面對同行和其它聽衆口頭講述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根據的新的教學研究形式。以上,我僅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上說明了“教什麼和“怎麼教”,闡明瞭“爲什麼這樣教”。說課對我來說仍是新事物,今後我也將進一步說好課,並希望各位專家領導對本堂說課提出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