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精品】幼兒園小班說課稿合集十篇

學問君 人氣:1.41W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說課稿10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品】幼兒園小班說課稿合集十篇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1

一.設計意圖:

五彩繽紛的世界爲幼兒的成長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大自然中美無處不在,大自然又以其獨特的魅力深深吸引着孩子們。翠綠的樹葉、歡鬧的湖面、累累的果實、紛飛的雪花......都會使孩子們產生無限的遐想,獲得美的享。詩歌<<綠樹葉>>採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句式,語言親切、生動、讀來朗朗上口,能喚起孩子對小小樹葉無限的遐想。當我們感嘆小小樹葉“魔力”的同時,讓我們尊重孩子們的天性,讓他們在千姿百態、氣象萬千的大自然中感受其美無比,其樂無窮。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小班下學期幼兒現有水平,我從三個方面提出了活動目標:

1.喜歡詩歌,感受詩歌所表達的童趣。

2.樂於對樹葉展開想象,理解詩歌內容。

3.熟悉詩歌的格式,嘗試簡單仿編詩歌。

三.說教學重點與難點: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理解詩歌的內容,感受詩歌所表達的童趣。難點是:樂於對樹葉展開想象,嘗試簡單仿編詩歌。

四.說教學法:

本活動中我本着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把孩子作爲教育的主體,教師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活動中主要採取啓發引導法、提問法、操作演示法;使教學內容生動形象、直觀的展現在幼兒面前。並用討論法啓發幼兒創編兒歌突破難點部分。孩子們則透過自主探索法、觀察法、情景表演法來達到理解、創編詩歌的目的。

五.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認識樹葉,對樹葉有粗淺的認識。

2.物質準備:掛圖、音帶、樹葉每人一片,詩歌讀本人手一冊。

3.環境準備:把幼兒收集的各種各樣的樹葉擺放在活動室。

六.活動過程:

1.感知活動1)擴散想象:小樹葉變變變出示形狀各異的樹葉,引導幼兒觀察。

師:這是什麼?樹葉象什麼?

4歲左右的幼兒對樹葉很熟悉,也有一定的知識經驗,同時幼兒極富想象力,這一活動爲下面對詩歌的理解打下基礎,教師記錄下幼兒的想法爲下一創編活動作下鋪墊。

2)出示掛圖,播放詩歌錄音,幼兒欣賞思考:詩歌裏綠樹葉象什麼?(讓幼兒初步感受詩歌的優美和童趣)2.理解活動1)自主閱讀指導幼兒自主閱讀詩歌讀本<<綠樹葉>>

教師指導幼兒觀察畫面,熟悉綠樹葉被比做什麼.同時,這一環節的設計爲孩子提供了自主探索學習的機會,也爲教師瞭解孩子個體差異提供了機會。

2)集體閱讀,感受詩歌豐富的想象這一環節是本次活動重點,在該環節中運用啓發引導法和討論法,讓孩子更直觀更深刻理解詩歌內容.如:

(1)詩歌裏綠樹葉象什麼?(小傘,小船,小扇,蝴蝶)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展示自制“樹葉”。

(2)誰在樹葉傘下藏?誰在樹葉船上坐?

(3)樹葉扇起來感覺怎麼樣?(涼)(4)樹葉象蝴蝶怎樣飛?(悄悄)爲什麼說樹葉象蝴蝶是悄悄地飛?(幼兒表演樹葉象蝴蝶般悄悄地飛)3)教師播放音帶,幼兒看圖完整欣賞詩歌。

4)幼兒跟教師看圖朗讀詩歌一遍。

5)幼兒跟教師打節奏有感情地朗誦一遍。

6)幼兒分角色分句朗誦詩歌。

7)幼兒每人手執一片樹葉邊朗誦邊表演詩歌,更進一步體驗詩歌所表達的童趣.

透過以上觀察、提問、不同形式的朗誦和孩子們的親身體驗、表演詩歌等幾個環節,將本次活動推向了高潮。

3.創編詩歌這是本次活動難點,也是本次活動的昇華。這一環節,我運用了討論法和記錄法,再次激起幼兒的創編興趣。

1)出示上次活動中幼兒對樹葉想象的記錄,教師引導幼兒簡單仿編。

2)幼兒自由仿編詩歌.如:樹葉還可以當什麼?象什麼?

3)教師從幼兒仿編的詩句中選出一組合成一首新詩。

4.活動延伸:

1)園內延伸:整合美術活動,樹葉貼畫,樹葉添畫。

2)家庭延伸:家長帶孩子到戶外收集樹葉,指導孩子自制詩歌圖畫<<綠樹葉>>。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小班幼兒尚處於對幼兒園集體活動的適應和熟悉階段,這個年齡段的幼兒很少主動與同伴進行交往,“碰一碰“活動爲幼兒的交往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讓幼兒在遊戲中體會與同伴交往的樂趣。“碰一碰”是一首郎朗上口的幼兒歌曲歌詞中又可以讓幼兒自由創編的活動過程。本活動意在打破傳統單一教學模式,透過師幼互動,幼幼互動,運用幼兒喜歡的遊戲方式來調動幼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幼兒“學中有玩,玩中有學”愉快地投入到整個活動中。

透過這次活動可以幫助幼兒在演唱的基礎上隨音樂節奏做身體動作,使幼兒在演唱歌曲和做動作的同時,學會與同伴之間的友好交往。培養樂於和他人合作的意識。

根據《幼兒園指導綱要》、教材,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①、在感知歌曲節奏的基礎上隨音樂節奏做身體動作。

②、在熟悉玩法的基礎上創編歌詞,變換身體部位玩“碰一碰”遊戲。

③、在遊戲中享受愉快地情感,培養樂於和他人合作的意識。

活動準備:幼兒用書、CD。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班的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雙體互動模式、提問啓示發、遊戲法。

當代教育論認爲當代教育就是師生交往積極主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師幼互動是本活動的最大亮點。其次是提問啓發性,在提問上注重啓發性基於給幼兒更多想象與說的空間,不束縛他們的思維,爲表達自己的感受。遊戲法是幼兒的基本活動也是孩子最感興趣的,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

三、說教學過程

1、師生進行發聲練習。(根據幼兒聲區進行練習。)

教師:12|34|5―|幼兒:54|32|1―|

小朋友們好!×老師您好!

2、教師演唱歌曲,幼兒瞭解歌曲內容。

①教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很有趣的歌曲,先聽一聽歌曲裏唱了些什麼?教師範唱一遍歌曲。

②教師:歌曲中找誰碰一碰呀?

幼兒根據教師範唱進行回答,如果幼兒沒有聽清楚,教師可再唱一遍,讓幼兒有目的地進行傾聽。

③教師讓幼兒瞭解歌曲的內容後,幫助幼兒學習演唱歌曲。

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學唱歌曲。

3、師生一起一邊唱歌邊玩“碰一碰”的遊戲。

教師:這次,我們一起邊唱歌曲邊做動作。

4、看教師示範一一怎樣和同伴做遊戲。

教師:現在我請一位小朋友和我一起做遊戲,請你們來唱歌吧。

5、幼兒與身邊的同伴倆倆進行遊戲。

教師進行指導,並進行個別指導。

6、幼兒分散站好,自由地找朋友進行遊戲。

教師播放音樂,幼兒隨音樂在教師的帶領下自行找朋友玩遊戲。

幼兒嘗試換朋友進行遊戲。

四、活動延伸

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根據平時經驗進行歌詞替換演唱。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聽覺是幼兒感知世界、理解世界的重要途徑,而《愛唱歌的大恐龍》正是在小班幼兒園建構式課程中奇妙的聲音這一主題中的一個活動內容。有趣的聲音、奇妙的聲音、悅耳的聲音給生活增添了豐富的意義;然而,無休無止的聲音、惹人心煩的大嗓門卻令人生厭,《愛唱歌的大恐龍》讓幼兒在詼諧幽默的笑聲中領悟到自覺控制聲音是一個融入社會的必要修養。而良好常規的培養不是透過哪一個活動就可以養成的,需要滲透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一點一滴常抓不懈。《愛唱歌的大恐龍》這一活動正是從孩子們的實際生活中挖掘出來的教材,貼近幼兒的生活,易於幼兒接收,因而會更有說服力。

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及心理特點,從情感教育、能力培養、知識三個方面我認真制定了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具體是:

1、透過聽聽、猜猜的方式幫助孩子理解故事內容。

2、培養幼兒養成仔細傾聽的好習慣。

3、知道聲音太大會影響別人,學習控制自己的聲音。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瞭解聲音大小的危害進而學會控制自己的聲音,不影響別人。難點是讓幼兒猜想讓大恐龍閉上嘴巴不發出聲音的方法。

二、說教法:

每個孩子都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對一切事物都具有極強的興趣。活動過程中我運用了教學課件、小圖片、教師自身的講述,把孩子們帶入了故事的情境中,使孩子們在傾聽老師的講述、觀看課件等的過程中,理解故事內容,知道聲音太大的危害,學習控制自己的聲音。活動的開展由易到難,層層深入,使孩子們能主動積極、自願地參與和學習,獲得經驗,體驗了孩子的主體地位,也正好契合了《綱要》中關於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援者、合作者、引導者的理念。此外我還採用了視聽結合法、談話交流法、引導孩子在活動中敢說、敢想,樹立了孩子的自信心,從而使本次活動更好地完成教學,形成快樂學習的和諧統一。

三、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爲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爲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的輕鬆氣氛中掌握了活動的重點、難點。在活動中教師充分調動幼兒運用講述法、討論法、談話法等學習方法,讓孩子學得輕鬆,感興趣。

說活動準備:

1、教學課件。

2、記錄表格、小圖片、記號筆。

3、畫一個禁止大嗓門標誌:在張大的嘴巴上打個。

四、說教學過程

每個活動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也是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活動設計很重要的體現和實現的過程。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幼兒的接受能力,我把活動分成三部分完成。

第一部分:透過課件開頭部分的展示,激起幼兒興趣。《綱要》明確提出了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的環境,支援、促進、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還提出了讓幼兒想說、敢說。在活動的開始部分教師以談話的方式和課件的開頭部分的展示(大恐龍圖像)給孩子設計了一個懸念。教師以神祕的語氣告訴孩子:在一座城市裏有一隻大恐龍,可人人都討厭它。這是爲什麼呢?你們來猜猜!孩子們一定會積極的響應我的提問,他們會展開想象的翅膀來猜想各種原因,這時我再繼續播放課件(從有一棟很大很大的樓房住着一隻人人討厭的大恐龍),看完,請孩子說說爲什麼人人都討厭這隻大恐龍?然後我再設計提問:大恐龍發出的難聽的聲音是什麼聲音呢?激起幼兒強烈的好奇心,讓孩子帶着問題繼續觀賞課件(從大家爲什麼這麼討厭他呢腦袋抖個不停),培養幼兒養成仔細傾聽的習慣。然後提問,給孩子提供一個自由想象說話的空間和機會。

第二部分:觀賞故事後半部分,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這一部分我分以下環節來完成:

(1)繼續觀賞課件,從有一天早上人們想辦法讓這隻討厭的恐龍閉上嘴巴然後老師進行提問:你有什麼辦法讓大恐龍閉上嘴巴嗎?讓幼兒進行自由講述,教師以簡筆畫的形式記錄在表格裏,並對於幼兒好的提議給予及時的表揚與肯定。

(2)繼續觀賞課件,從準備了一大堆土豆大恐龍又開始快樂地歌唱,啊噢,問爲了讓大恐龍停止唱歌,大家想了什麼辦法?和你想的一樣嗎?這些辦法有用嗎?

(3)繼續觀賞課件,到結尾。

這時,誰來了,她對大恐龍說了什麼話?要求幼兒注意傾聽。回答可採用個別到集體學唸的形式,引導孩子學習控制自己的聲音輕聲說話。再提問,大恐龍改正嗓門太大的毛病了嗎?在教學過程中我運用視聽講結合法,主要根據了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而採用的。視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聽就是教師的語言啓發、引導、暗示和示範。在自由、寬鬆且安靜的環境中,透過多媒體課件,更加形象的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刺激幼兒的視覺感官,引導幼兒進行細緻的觀察。

第三部分:完整欣賞課件,知道大嗓門的壞處。

這一環節是解決本次活動的重點所在,爲了加深孩子對大嗓門危害的印象。我在欣賞完故事以後設計了以下提問:人們喜不喜歡恐龍的大嗓門?如果我們變成大嗓門會怎麼樣?在幼兒回答以後,我又利用小圖片一一記錄在記錄表上,使孩子們的回答變得更直觀了,也可以提醒別的孩子不要重複別人的答案。然後我根據記錄表上的內容和孩子一起進行小結,幫助孩子加深印象。

活動延伸部分我和孩子一起認識禁止大嗓門的標誌,然後根據孩子的意見把標誌貼在活動室內合適的位置,並教育孩子要提醒自己不當大嗓門。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根據小班幼兒年齡是培養和引導幼兒對追求美,感受美,探求美,創造美的教育活動,小班美術教育目標要求中提出;培養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能愉快大膽的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並樂於與同伴交流。能說出紅,黃,綠,橙等幾種基本的顏色,學會辨別和感受直線,曲線,折線及各種線條的變化,《彩色的線條》是小班的一節藝術課,透過對兩種不同線條的觀察,比較,體會線條的美感,感受生活和藝術活動中線條的美的過程中,讓幼兒在玩中認識波浪線和螺旋線,在看一看,玩一玩,想一想的操作嘗試中,表達自己對線條的情感,並且大膽話出各種線條。因爲小班幼兒非常喜歡畫畫的,所以我我選擇了這節課。

二、說設計思路:

《彩色的線條》是小班的一節藝術課,藝術活動“彩色的線條”是一個任何年齡階段都可以嘗試的教學活動,然而針對小班幼兒的身心特點,結合《綱要》“透過藝術活動激活興趣,發揮藝術活動的愉悅功能”,我把活動重點落在“鼓勵幼兒大膽嘗試用各種不同的材料變出美麗的線條”,在“變”的過程中,幫助幼兒充分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同時,活動以層層遞進的方式使幼兒逐漸認識“紅、黃、藍”三原色,幫助幼兒積累必要的色彩知識。

三、說活動目標:

1、從認知。情感。能力三方面出發,逐漸認識“紅、黃、藍”三原色。其實從一個學期下來看,大部分幼兒對這三原色已經有較好的認識,爲了以後奠下更好的基礎,進一步強化。

2、讓幼兒認識波浪線,螺旋線,並能大膽繪畫出這兩種線條。

四、活動的重、難點在於:

幫助幼兒自主、有序的操作各色毛線和綵帶。

針對此難點,我將注重材料種類與量的把握,並根據操作的難易程度考慮環節的先後順序、材料的合理擺放等。努力爲幼兒創設一個寬鬆、自主、有序的活動氛圍,愉悅幼兒的情感、豐富幼兒的知識。

五、活動準備:

紅,黃,綠三種顏色的毛線,紅,黃,綠三色的綵帶,畫好各種線條做以備示範,黑筆和畫紙。,黑板,課本等。六、活動過程

1、說學法:

讓幼兒分組玩擺放毛線的遊戲,將毛線擺放成各種不相同的線條。此時幼兒會顯得比較興奮,接下來透過個別幼兒的嘗試,讓全體幼兒初步感知線條與紅、黃、藍三種色的毛線變化。在玩的時候讓幼兒自己大膽創設各種玩法爲了讓使幼兒更有興趣。

2、教師示範跳綵帶舞,幼兒先觀察。將幼兒分組,跟音樂自由跳綵帶舞。進一步引導幼兒認識線條的變化和不同。

3、說學法:

前面的其實都是爲下面的做鋪墊。活動重點落在“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各種不同的材料變出美麗的線條”,在“變”的過程中,幫助幼兒充分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先提要求然後讓幼兒分組展開嘗試。這個過程中,可能很多幼兒會比較盲目,這個時候就要我更多的引導。針對不同能力的幼兒,在嘗試上也就有不同的選擇和範圍。同時邊嘗試邊讓幼兒和好夥伴產生交流。淺移默化的培養。

出示範畫[彩色的線條]並作簡單的講解和說明。

創造表現

1、幼兒創作,教師鼓勵幼兒大膽繪畫。

2、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幼兒自己畫出波浪線。螺旋線。

展示幼兒作品

將幼兒作品欣賞是每個美術活動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也是展示幼兒的大好時機。這個環節中主要的就是以欣賞作品爲前提,教師引導爲主軸,幼兒講述作畫想法及交流內心的感受,幫助幼兒肯定自己、欣賞同伴爲最終目的,讓幼兒自由發言。討論。當然這也是提高幼兒語言能力,增進師幼情感的好時機。

教學反思:

作爲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的不同特點,給予每一位幼兒以激勵性的評價,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東西,給予積極的肯定,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到手工活動的樂趣,從而增強自信心。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5

一、 教材分析

小袋袋形象是著名的繪本大師 查爾斯·福格 爲孩子們塑造的,生動可人,深入人心。書中的小袋袋形象滑稽可人,孩子總是樂此不疲的模仿。除了塑造了小袋袋形象外,還出現了很多動植物。有高大的樹木,有枯萎的樹葉,有盛開的花朵,有蹦蹦跳跳的小兔子、有美麗的花蝴蝶、有小鳥、鼴鼠、卡拉熊、烏龜、蜈蚣等。可以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孩子去觀察,讓孩子想一想,說一說。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觀察力。

二、學生分析

幼兒期是人類的語言發展的關鍵期,作爲老師就要把握住這一語言發展的關鍵期讓幼兒獲得多方面的語言資訊,自由地創造性地運用語言。

幼兒語言教育的目標可以概括爲傾聽表述,欣賞文學作品和早期閱讀四個方面。

根據這四個方面,我對小班幼兒的語言能力進行了評估,發現了小班的孩子他們傾聽的特點是:由無意識傾聽到學習有意識傾聽表述的特點是,以自身活動或經歷爲內容,其中夾雜着一些想象的成分,表述的方式比較簡單,欣賞文學作品較少,早期閱讀的興趣還不明顯。

所以我選擇了這個繪本。書中的小袋袋形象滑稽可人,孩子總是樂此不疲的模仿。在閱讀過程中,孩子總是會模仿小袋袋,做那些天真可愛的動作,能讓孩子覺得快樂就是我們老師最大的幸福。

三、教學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小班下學期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幼兒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爲中心。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觀察、閱讀畫面,理解小袋袋喜歡做的事情,感受小袋袋的天真活潑。

2、願意用動作語言表現畫面內容,嘗試運用"我喜歡……"的句式進行講述。

3、喜歡和同伴一起閱讀圖書,體驗集體閱讀的快樂。

四、 說教法

本次教學活動以遵循"三個原則" ,做到"兩個注意",體現"一個整合"的指導思想來設計教法,學法。

"三個原則":一是"教師主導、幼兒主體,以問題的引導爲主線"的"三爲主原則",二是"教師在前、幼兒在後"的教學原則,既當幼兒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過程時,教師要觀察瞭解幼兒的學習行爲是怎樣產生的,並在尊重幼兒認識過程發展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和施加影響。三是"同時進行原則",即在教學活動中,要同時顧及興趣,態度和行爲的培養,既有明確的重點,又相互滲透。

"兩個注意": 一是設定符合幼兒"最近發展區"的問題情境。既要把各教學環節與教學要求設定成問題情境展示給幼兒,這樣容易使幼兒被問題情境吸引而主動投入學習。二是注意根據幼兒的認知規律和情感發展規律,把教學目標的要求分解成若干細小的層次,分散到各個具體的活動中,形成一個循序漸進的教學活動,使教學重點得以鞏固,教學目標得以實現。

"一個整合":《新綱要》中明確的指出:要爲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透過自主的學習,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教學過程體現整合性,對多元智能的發展提供保證。

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實際情況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我採用了直觀演示法、討論法、講述法和提問法。

1 、直觀演示法:運用直觀、形象的教具進行表演示範,引導幼兒理解作品內容。活動中主要運用多媒體課件,將整個故事製作成形象直觀的ppt,既可以完整欣賞,又能分段播放,透過觀賞課件引導幼兒瞭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

2 、提問法:這是語言活動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學中,我嘗試改變以往語言教學總是先講完故事再進行提問的模式,將單一性、回憶式、封閉式的提問方法改成多樣性、啓發式、開放式的提問,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

3 、討論法:是指讓幼兒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互相合作,共同探討問題答案的方法。在活動中,我將討論法結合在講述故事過程中。如:請小朋友而共同討論:小袋袋現在在做什麼?他的朋友們跟它一樣嗎?

六、 說學法

整個活動主要運用了討論談話法、發現法、講述法等學習方法。

1、討論談話法:幼兒在討論、談話中能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2、發現法:教師提供適於幼兒進行發現活動的教材,使他們透過自己的探索、嘗試過程,發現知識。在活動中,請幼兒觀察、討論故事中人物,透過提問和幼兒討論,引導幼兒自己得出結論,充分體現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講述法:主要教會幼兒能準確地回答問題,恰當地說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活動中,我採用多種形式的提問,爲幼兒提供講述的空間,啓發幼兒用宏亮的聲音、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並且注意爲每名幼兒創設講述的機會。

教學過程

整個活動分爲四大部分, 活動流程圖簡單明瞭地概括了整個活動,使大家一目瞭然地明白設計意圖,下面將其詳細說明一下:

設計意圖:

這是一本非常簡單的圖畫書,單看一幅幅精美的圖畫就能猜出故事大概。前半部分,主要描繪的小袋袋的動,一個非常頑皮的形象。後半部分,主要描繪的是靜,一幅很美麗很溫馨的畫面。故事本身淺顯易懂,講述了可愛的小袋袋和他的動物朋友之間的故事。這樣可愛的形象不但深受孩子們的喜愛,而且也吊足了孩子們的閱讀興趣。較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齡特點,且能很好的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所以我覺得這個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因此,我選擇了這個繪本。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中班語言活動《秋的畫報》,爲了更好地體現層次性,我將分別從說教材、說活動目標、說教法學法、說活動過程、說活動延伸五個方面進行闡述。首先說一說設計意圖: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各式各樣的水果總是讓幼兒們聊得津津樂道。《秋的畫報》透過描寫了秋天富有象徵性的梨、棗、蘋果、葡萄等幼兒喜聞樂見的水果,讓幼兒感受秋天的美麗景象。整首詩歌短小精悍、句式整齊,ABB的疊詞讀起來更是朗朗上口,充滿韻律感。詩歌中擬人化的手法,更是將秋天的豐收景象表現得淋漓盡致。幼兒透過學習ABB的疊詞形式,讓幼兒感受水果的豐富多彩,從而萌發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2、學情分析:

整首詩歌語言優美而不復雜,結構清晰而不繁瑣。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發展水平。中班幼兒正處在情感和語言等方面發展的關鍵時期,同時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小班幼兒相比,能較完整、連貫地講述一件事情,因此,透過學習本首詩歌,可以讓幼兒在掌握ABB結構的同時,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活動內容的範圍和要求,是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綱要》中指出“要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援、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往,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同時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我分別從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認知目標:欣賞詩歌,知道秋天是個多彩而又豐收的季節

2、能力目標:能用動作、語言等方式大膽地表現詩歌

3、情感目標:萌發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本次活動的重點:《綱要》中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體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因此將本次活動的重點定位在認知目標,即“欣賞詩歌,知道秋天是個多彩而又豐收的季節”上,同時也間接地發展了幼兒的理解能力。

本次活動的難點:語言教學應發展幼兒的綜合能力。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與其交流技能、知識經驗等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我將本次活動的難點定位在能力目標,即“能用動作、語言等方式大膽地表現詩歌”。同時,這也是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動作表現能力得到鍛鍊的一次機會。可謂“一舉兩得”。

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活動過程順利開展的前提,是活動過程重要的支援者、合作者。爲了更好地開展本次活動,我從物質和經驗兩方面着手準備:

1、物質準備:完整的教學課件一份、教學圖譜一份、水果實物、幼兒學具(頭飾若干)

2、經驗準備:幼兒瞭解過秋天的一些豐收現象

(在活動準備中,既有從教師自身出發的物質準備,又有需要家長配合所做的經驗準備,《綱要》中也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因此我充分發揮了這一資源的寶貴作用,也是“家園共育”的體現。)

三、說教法學法

洛克說過:“任何東西都不能像良好的方法那樣,給學生指明道路,幫助他前進。”良好的教學方法對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本次活動中,我所用到的教學方法主要有:圖譜教學法(圖譜法在語言活動中較爲常見,圖譜也能夠直觀明瞭地呈現教學內容,對於詩歌的學習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自主學習法、情境表演法、實物感受法等。這些方法都將滲透在活動過程中。

四、說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是活動內容的具體表現和實施,是至關重要的一個部分,爲了更好地體現層次性,我將整個活動過程分爲五個環節:一是歌曲匯入,激發興趣;二是實物亮相,交流感受;三是圖譜展示,完整欣賞;四是多元練習,鞏固提高;五是情感提升,結束活動。這五個環節我會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中逐一體現,首先說一說第一個環節:

一、歌曲匯入,激發興趣

1、(教師播放歌曲《秋天多麼美》,幼兒邊感受邊可以隨意地做些動作。)

師:剛纔這首歌曲好聽嗎?你聽出來它唱的是哪一個季節嗎?(秋天),恩,秋天是個怎麼樣的季節呀?都有哪些水果豐收了呢?(幼兒自由發表意見)

2、師:呀,秋天真的是個豐收的季節,今天老師把其中的四位水果寶寶請到了我們班,你們想不想見見他們呀?

(歌曲能夠很好地營造一個美好輕鬆的氛圍,教師透過播放有關“秋天”的歌曲,讓幼兒能夠明白本次活動內容的主體,同時進行了一些圍繞中心的提問,教師很自然地就能夠把幾位水果寶寶請出來,同時也爲接下來活動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二、實物亮相,交流感受

1、出示實物梨:咦?這是誰呀?我們和梨寶寶打個招呼吧“梨寶寶好!”這是個怎麼樣的梨寶寶呀?誰來說一說(黃色的)哦,梨寶寶長得像什麼呀?我們小朋友有沒有吃過梨?誰來說一說,梨的味道怎麼樣?梨寶寶說,她還有幾個好朋友也急着要和小朋友見面了,那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下一位水果寶寶吧!

2、出示實物棗:這個是什麼呀?你們見過沒有?棗寶寶今天穿了一件什麼顏色的衣服呀?(紅色的),呀,真喜氣。我們趕緊和棗寶寶也打聲招呼吧“棗寶寶好!”,猜猜下一位是誰呢?

3、出示實物蘋果:瞧!誰呀?蘋果寶寶今天也是穿了一件紅色的衣服,它可是我們的老朋友了對不對?好的,那我們也和蘋果寶寶打聲招呼吧“蘋果寶寶好!”現在我們請出了幾位啦?還有最後一位,我們用掌聲歡迎它吧!

4、出示實物葡萄:呀,這是誰呀?葡萄寶寶穿了什麼顏色的衣服呀?誰來描述一下。葡萄寶寶呀朋友真多,請了好多她的同伴一起來我們班,那我們也和她打聲招呼吧?

師:這麼多的水果娃娃,顏色真是五顏六色啊!老師把這些水果娃娃編進了一首好聽的詩歌裏,你們想不想一起來聽一聽?

(這些水果都是幼兒日常生活中所熟悉和喜愛的,因此教師可以透過實物展示,讓幼兒近距離接觸,同時對於詩歌內容的學習也是具有很好的輔助作用,同時,實物更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或許會發出驚歎說“呀,老師真的把XX寶寶給請來了”,這讓幼兒有一種真實感和興趣感。)

三、圖譜展示,完整欣賞

1、教師完整朗誦詩歌,幼兒欣賞

2、圖譜展示,幼兒交流

師:詩歌中你聽到了什麼?(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貼出相應的圖譜)

3、師:那你最喜歡哪一句呢?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幫助幼兒鞏固詩歌)

4、男女分角色朗讀詩歌:請男小朋友朗誦前面四句,女小朋友朗誦後面三句。

(教師透過完整朗誦,給幼兒整體的印象,透過圖譜展示,讓幼兒能夠根據圖譜反應出詩歌的句子,而透過提問幼兒最喜歡的句子,幫助幼兒鞏固詩歌內容。整個環節讓幼兒在聽聽、說說的過程中發展了表達能力和善於傾聽的技能。最後透過角色朗誦,讓幼兒能夠真正理解詩歌。)

四、多元練習,鞏固提高

1、遊戲情境:這麼美的詩歌,老師也想來表演一下了,我就來當風娃娃吧,請四位小朋友來當水果娃娃。(佩戴頭飾)

2、如果幼兒興趣高漲的話,教師可以酌情再玩1--2次。

(透過一定的遊戲將活動再次帶入高潮,遊戲對於營造氛圍、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具有很好的效果,同時也體現了“生態課堂”的理念,充分發揮了幼兒的自主性。)

五、情感提升,結束活動

1、簡單仿編:秋天除了這些水果娃娃會豐收之外,還有哪些也豐收了呢?請你也用詩歌的句式來說一說(有針對性地請2名幼兒即可)

2、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一首詩歌,你們喜歡嗎?秋天真是一個豐收的季節,五顏六色的水果把它裝扮得真好看。我們趕緊回教室,嘗一嘗這些好吃的水果吧!

(根據需要,如果時間允許,可以適當增加仿編的次數。如果時間已經超出,則仿編可以放在延伸活動進行。)

六、說活動延伸

活動延伸是活動的延續,對於鞏固所學內容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從領域滲透和家園共育兩方面進行說明:

1、領域滲透:在美工區擺放一些白紙和畫筆,供幼兒仿編和繪畫使用

2、家園共育:請家長繼續和幼兒鞏固詩歌《秋的畫報》,有條件的話在來年秋天帶幼兒實地感受豐收景象。

(《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充分發揮這一資源的作用。”)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如今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長期處於衆星捧月的地位,加上家長重智輕德的教育傾向,使多數幼兒形成了自我中心,只知獲取、不懂給予的衆人爲我的心理傾向。前不久,一項現代兒童生存狀況調查顯示:90%以上的孩子有惟我獨尊的傾向。

具體表現爲:他們很少幫父母做家務,沒有覺得父母掙錢辛苦,也很少幫助別人。這是我國現行教育的一種悲哀,即在爲孩子付出大量愛的同時卻忽略了最重要的東西讓孩子學會愛、學會如何去愛自己的父母、學會如何去愛親人、學會如何去愛周圍的人、愛大家。結合幼兒園建構式課程大班主題活動《七彩世界》我們設計了這個大班綜合活動《愛意濃濃》。在這節活動中我們是以母愛爲支點,逐步延伸到愛親人、愛周圍的人、愛大家。

二、說目標

新《綱要》指出,活動要以幼兒發展爲本,要關注幼兒的情感、認知、能力、態度。《愛意濃濃》這個活動共設定了三個目標:

目標一:引導幼兒透過觀察、瞭解媽媽的辛苦,激發幼兒熱愛媽媽、家人及周圍人的情感。

目標二:透過活動了解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媽媽及周圍人的關懷,懂得感恩。

目標三: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傾聽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其中目標一、目標二對於幼兒來說,情感是一種內心感受,也是教師難以把握的,所以這也是活動的難點。

目標三的難點是可以逾越的,但也需要教師多方面的啓發和引導,所以這個目標是活動的重點。

三、說準備

爲了引起幼兒的情感共鳴,使活動呈現綜合性、活動性,我們作了如下的準備:幼兒愛聽愛看的多媒體課件,小熊娃娃,爲模擬情景的生日蛋糕,製作愛心禮物的一些手工材料,愛心氣球。

四、說教法、學法

要讓幼兒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

教師注重輕鬆的教――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我們採用了激情教學法、電教演示法、師幼互動法、情景教學法,給幼兒提供了自我感受、自我表現的機會。

幼兒注重自由地學――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我們採用了多通道參與法、操作法、觀察法、體驗法,引導幼兒看一看、說一說、想一想、學一學、做一做,使活動變得豐富,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五、教學過程

爲了完成本活動的教學目標,抓住重點,突破難點,解決關鍵問題,我們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一)情景感染

幼兒的學習氛圍是很關鍵的,活動一開始情景就很感人,教師充滿激情,富有感染力地用自己對幼兒的愛感染幼兒,透過摸一摸、抱一抱、親一親、牽一牽等親密動作營造了愛的氛圍,拉近了師幼之間的距離,注重了教育內容的情景化。

(二)說說媽媽的愛

教師聲情並茂地講述故事《猜猜我有多愛你》,運用肢體語言:小熊愛媽媽那麼多―,媽媽愛小熊那麼多――,誰的愛多一些?讓幼兒明白媽媽的愛多於寶寶。緊接着教師啓發式提問:你們的媽媽是怎樣關心、愛護你們的?她爲你做了什麼事?引導幼兒回憶日常生活中的各個片斷和細節,並大膽地、自由地說出來。

(三)體驗媽媽的愛

僅僅憑幼兒回憶媽媽的愛是不夠的,爲了深化情感,教師展示課件《我的媽媽多辛苦》,視聽結合,引導幼兒在《燭光裏的媽媽》這首旋律中觀看媽媽照顧寶寶的圖片:圖片內容有媽媽懷孕、給寶寶餵奶、洗澡、教寶寶學說話、學走路,生病時照顧寶寶等一系列圖片,這麼多貼切的生活場景使幼兒明白媽媽是那麼辛苦,從而引導幼兒關愛媽媽,懂得感恩,並透過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進一步體驗媽媽的愛。

(四)愛意濃濃,表達愛意

幼兒在情景中體驗媽媽的愛以後,一定感觸很深。於是,我們設計了一個情景摸擬活動――爲媽媽過生日,透過唱生日歌――說祝福語――分享蛋糕,讓幼兒把濃濃的愛意盡情地表達出來。接着唱出愛意,跳出愛意,讓幼兒把愛親人、愛朋友、愛大家的愛意配上熟悉的兒歌旋律即興表演出來。正當幼兒充滿濃濃愛意時,教師引導幼兒分享這份愛意,把愛製作成禮物送給大家。幼兒在自由操作活動中帶着一顆感恩的心在動情的《感恩的心》音樂聲中進一步抒發對親人、對朋友、對大家的愛,沉浸在濃濃的愛的氛圍中。

整個活動的安排,遵循了新《綱要》中教育性、互動性、針對性的原則,注重了教育內容的情景化、過程化、活動化、經驗化,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情感發展,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幼兒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情感態度。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8

我今天要說課的內容是:小班美術活動《小飛鏢》。

一、說教材

也許大多數的老師在看到教材之後,首先就會想到設計語言或音樂活動,而我卻選擇爲小班幼兒上一節簡單而有趣的摺紙課。摺紙它可以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可以開發幼兒的智力,是一種陶冶情操的教育。一件美術作品,既能表現幼兒天真的心靈,又能反映他們不同的個性。教師可以透過觀察幼兒的美術作品去影響幼兒個性的形成和發展。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及小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學習兩邊對摺的技能,培養幼兒摺紙的興趣。

2、透過讓幼兒親自動手實踐,感受摺紙的快樂。

3、訓練幼兒投擲的基本動作。

三、教學重難點

使幼兒掌握兩邊對摺的技能

四、說教法學法:

基於對教材和幼兒的分析,我採用啓發、示範、體驗的教學方法展開教學活動。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準備讓幼兒先觀察後操作的學習方式來學習摺紙,在學習過程中對個別幼兒適時、適當的指導,並給予評價,從而有效的培養幼兒摺紙的興趣。

五、教學過程分爲:

談話匯入激發興趣——教師示範幼兒觀察——動手操作學習技法——戶外活動感受快樂四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教師出示摺疊好的小飛鏢與幼兒談話激發起幼兒自己動手摺疊的興趣;第二個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我透過講解和示範製作,讓幼兒掌握摺疊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第三個環節是本課的難點,我透過開展看圖解折,高興玩和欣賞精美的摺紙作品兩個活動來解決這一難點。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9

一、說活動設計

1、《綱要》中要求小班幼兒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幼兒的生活,來源於生活。健康活動《橡皮膏小熊》正好符合這個要求。小班幼兒已具有初步的自我意識,對身體各器官逐步產生探索興趣。然而,幼兒對身體器官的認識還很膚淺,愛護身體,保護自己的經驗又比較缺乏,此活動的進行,可以使孩子認識到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加強身體鍛鍊,熱愛運動,學會自我保護。

2、幼兒情況分析,此活動是小班上學期的第二個主題的活動,孩子都是九月剛入園的小班新生,他們從原來的生活,一下子融入到集體生活中,需要一個適應教育的過程。特別是自理能力方面,需要很好地引導加強。《橡皮膏小熊》這個故事既來源於幼兒的實際生活又很讓幼兒感興趣的健康活動,可以教會幼兒在參與集體活動中如何用小手保護自己,並鼓勵幼兒多參與運動。

二,說目標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現有水平,我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爲:

(1)能透過故事瞭解小熊受傷的真正原因,知道在運動時要注意安全。(重點)

(2)初步掌握保護自己的方法,會辨別哪些行爲是安全的哪些行爲是危險的。(難點)

(3)能夠愉快安全的參與遊戲活動

三、活動準備

爲了更好的服務於本次活動目標,完成教學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幼兒平時在遊戲中危險動作和安全動作的照片、橡皮膏小熊、掛圖第4號、故事磁帶

2幼兒已玩過拋接球,跑步,攀爬的遊戲,事先讓孩子們瞭解“接”“扶”“爬”的動作

四,說教法

講述法:如何教幼兒在生活中,學會保護自我,我就採用幼兒最喜愛的小動物以及愛聽故事爲切入口,透過幼兒認識的動物和教師講述故事,

談話法:運用與幼兒的談話,調動幼兒已有的經驗,圍繞小熊都做了些什麼運動,爲什麼會貼滿橡皮膏,引發到如何保護自己等問題。

模仿遊戲法:由於小班的幼兒年齡小經驗缺乏且好模仿,爲了鞏固幼兒在活動中所瞭解的自我保護方法,因此在活動中我採用模仿遊戲,如:小熊怎樣做,它的鼻子上纔不會貼上橡皮膏?幼答:用手接皮球,鼻子就不會被撞的又紅又腫了。幼兒在回答小熊時,自己也獲得經驗的鞏固。

對錯辨別法:觀察照片內容,在教師的講解引導下能夠辨別照片中幼兒行爲的對錯,豐富自己的安全知識。

五、說學法

情境法:根據幼兒經驗缺乏,語言表達能力弱等特點,我就透過簡短的動物名稱介紹,讓幼兒認識故事中的角色,而故事中的劇情都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已發生和正在發生的事,當小熊受傷流血孩子們會難過;見到小熊摔倒孩子們會緊張。

遊戲法也貫穿於活動始終,請你告訴小熊應該怎麼做;

談話法引領幼兒瞭解故事中的角色;

經驗感知法的運用使幼兒透過現實與故事相結合知道如何保護自己。

六、說教學過程

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及活動目標,我將整個活動分爲四個環節:

1、情景匯入,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故事的主角橡皮膏小熊的出現,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爲什麼它的身上會有那麼多橡皮膏?激發孩子們解答疑問的想法,師趁機引出課題。

2、理解故事,知道故事的主要內容

這裏爲解決本活動的重難點,我採用了講述法,透過講述故事讓幼兒瞭解;接着我透過仔細看,小熊哪些地方受傷了,他爲什麼會受傷呢?看圖講述故事,瞭解貼橡皮膏的真正原因;透過幫一幫的能力所及,讓幼兒幫助他人,從而自己獲得經驗感知。

(1)小熊哪些地方貼上了橡皮膏?

(2)鼻子上怎麼會貼上橡皮膏的?

(3)臉上怎麼會貼上橡皮膏的?

(4)屁股上怎麼會貼上橡皮膏的?

3、引導幼兒模仿“接、扶、抓”的動作,瞭解它的危險性,知道怎樣做纔不會受傷。

教師:小熊愛運動卻不會保護自己,受傷的小熊朋朋心裏很難過。請你們告訴小熊:

(1)小熊怎樣做,它的鼻子上纔不會貼上橡皮膏?

(2)小熊怎樣做,它的臉上纔不會貼上橡皮膏?

(3)小熊怎樣做,它的屁股上纔不會貼上橡皮膏?

教師開啟錄音:“小朋友謝謝你們幫助了我,我以後再也不做橡皮膏朋朋了。”

4、看照片,找錯誤,鞏固經驗,讓幼兒的自我保護方法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教師出示平時捕捉到孩子們在遊戲中有危險動作的照片,讓幼兒找出自己不對的地方,在討論中鞏固自我保護的正確方法。

七、拓展延伸

師再次出示橡皮膏小熊,(以小熊的口吻):小朋友們,今天我學會了怎樣玩是安全的,你們記住了嗎?那我們去玩吧!

(師扮演小熊,帶領幼兒去戶外活動場進行遊戲,讓幼兒在遊戲中鞏固自我保護的經驗)

附故事:橡皮膏小熊

小熊有許多好朋友,它最喜歡和好朋友一起做遊戲了。

第一天,小熊和小狐狸一起玩皮球。小狐狸把皮球拋給了小熊,小熊沒有用於去接,“咚”的一聲,皮球碰在了鼻子上。鼻子碰得又紅又腫,小熊“嗚”地哭了起來。小狐狸連忙說:“別哭別哭,貼上膏藥就不痛了。”說着,小狐狸就在小熊的鼻子上貼上了橡皮膏。

第二天,小熊和小花貓一起滑滑梯。小熊沒有扶好扶手,一下子從上面滑下來,“咚”的一聲,屁股撞在了地上,被撞得又紅又腫。小熊“嗚”地哭了起來。小花貓連忙說:“別哭別哭,貼上膏藥就不痛了。”說着,小花貓就在小熊的屁股上貼上了橡皮膏。

第三天,小熊和小猴子一起爬攀登架。小熊沒有抓緊攀登架,摔了下來,“咚”的一聲,膝蓋撞在了地上,撞得義紅又腫。小熊又“嗚”地哭了起來。小猴子連忙說:“別哭別哭,貼上膏藥就不痛了。”說着,小猴子就在小熊的膝蓋上貼上了橡皮膏。

小熊的鼻子上、屁股上、膝蓋上都貼上了膏藥,小夥伴們都說:“哎呀,小熊變成‘橡皮膏小熊了。”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10

一、說設計意圖

下雪、堆雪人,是冬季最明顯的特徵之一,對於幼兒來說是冬天裏最感興趣的一件事情,因此我選擇了語言活動《下雪了》。

幼兒喜歡悅耳的聲音,重疊有節奏感的象聲詞更能使小班幼兒產生親切感。喜歡小動物又是幼兒的天性,這個故事透過象聲詞介紹了幾種動物以及他們的叫聲,在輕鬆而又充滿懸念的故事氛圍中,幼兒可以學習並掌握動物的名稱與各種象聲詞。透過活動可以讓幼兒積累動物名稱的經驗,反覆出現的“你去哪兒呀”是一種招呼用語,便於幼兒在生活中模仿運用,有助於幼兒的語言學習。

二、說目標

1、認識小狗、小貓等幾種小動物,準確說出它們的名字,知道叫聲,學說象聲詞。

故事中的小動物都是孩子們比較熟悉的,而孩子們印象中小動物的名稱或許是其叫聲的代名詞,因此,應該給予孩子正確、科學的語言資訊,所以知道小動物的準確名稱是本次活動的目標之一。

2、知道冬天會下雪,初步激發幼兒喜歡冬天的情感。

下雪、堆雪人,是冬季最明顯的特徵之一,對於幼兒來說他們可能不喜歡冬天的寒冷,但是他們喜歡雪,喜歡玩雪,玩雪會使他們不怕寒冷,因此我選擇了語言活動《下雪了》,透過故事初步去激發幼兒喜歡冬天的情感。

3、象聲詞:汪汪喵喵哞哞等。短句學說:你到哪兒去呀?

故事裏告訴幼兒小動物的名字,如小狗、小貓、小豬、小雞、小牛、小麻雀、小老鼠等,讓幼兒積累了動物名稱的經驗;表示小動物聲音的“汪汪、喵喵、哼哼、嘰嘰、哞哞、嘰嘰喳喳、吱吱”,能使幼兒學習並掌握動物的名稱與象聲詞;反覆出現的“你去哪兒呀”是一種招呼語,便於幼兒在生活中模仿運用。

三、說重難點

活動重點:知道動物的叫聲並與正確的名稱建立聯繫。(給予孩子正確、科學的語言資訊)

活動難點:能根據畫面的情節聯想到“堆雪人”,並會用材料表現(對於小班孩子來說根據畫面的情節去有意識聯想,並會用抽象的材料去裝扮的確很難,活動中也是初步培養幼兒的這種能力。)

四、說過程

活動分三個環節完成:

一、匯入部分透過看ppt,欣賞美麗的雪花,激發幼兒對冬天的喜愛。從而引出汪汪叫的小狗、喵喵叫的小貓……

二、理解故事

1、根據小動物的叫聲猜測出小動物的名稱,學學、說說,幫助幼兒學習語言。

2、小動物們拿着各種各樣的東西,急急忙忙地走着,他們去哪兒呀?他們在一起幹什麼呢?一個個匆匆忙忙、連奔帶跑的樣子,激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引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3、根據小動物拿的各種東西學習裝扮小雪人,讓幼兒初步瞭解原來生活中有很多東西可以來裝扮雪人。

三、延伸活動故事到此結束了嗎?沒有,還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全部藏在好看的書本里,給幼兒留下懸念,激發幼兒繼續閱讀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