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精品】幼兒園說課稿大班彙編六篇

學問君 人氣:2.05W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說課稿大班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品】幼兒園說課稿大班彙編六篇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1

 一、設計意圖

根據中班小朋友與人交往能力較差,缺乏友愛、助人爲樂意識的年齡特點我選擇了《我想幫忙》這節活動。這節活動選自鳳凰康軒中班上冊語言領域《好朋友》這一主題。本活動選用了小朋友熟悉的小兔、小雞、小羊等動物形象爲角色,以主角河馬的思想、行爲活動爲主線展開情節講述。在原有教材的基礎上,我首先以談話匯入,創設一個小朋友想說、敢說、願意說、有機會說的語言環境,又抓住小朋友喜歡小動物的心理出示動物形象,激發小朋友學習興趣。透過設定懸疑問題引導小朋友積極動腦思考,充分發揮想象,進一步激發小朋友積極探索的慾望和興趣。又利用情境表演環節幫助小朋友感受和體驗河馬助人爲樂的情感,同時培養小朋友的自信,進而學習幫助他人。

二、說活動目標:

《綱要》中提出:“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援、鼓勵、吸引小朋友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根據這一要求,我從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能看懂畫面的主要內容,並嘗試講述畫面中的故事。(體現在教學環節一)

2、能用完整的話說出河馬幫助了誰?怎麼幫的?(體現在教學環節二)

3、幫助小朋友感受與體驗河馬助人爲樂的情感。(體現在教學環節三)

三、說活動重、難點:

現在的小朋友通常生活在成人的“保護圈”裏,與人交往的能力較差,自我意識強,缺乏友愛、助人爲樂的意識,我把“幫助小朋友感受和體驗河馬助人爲樂的情感。”定爲本次活動的一個重點。爲了培養小朋友養成說完整話的習慣,根據本次活動的目標,又把“能看懂畫面的主要內容,並嘗試用完整的話說出河馬幫助了誰及所用的方法。”做爲本次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

四、說活動準備:

課件、動物頭飾、字卡“幫忙”

五、說教法:

直觀法、提問法、情境表演法等。

(情境表演法能夠幫助小朋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故事的內容。小朋友在情節表演的過程中不僅能感受主角的快樂,又能充分展現自我,同時培養自信,學會幫助他人。)

六、說學法:

觀察法、談話法、遊戲法等。

(遊戲法的運用是爲了讓小朋友在輕鬆愉快的遊戲活動中,鞏固對詞語的認識和理解。)

七:說活動程序:

本次活動我設計以下三個環節:

一、展示《我想幫忙》課件,引導小朋友看圖說話,並認讀詞語:幫忙。

二、引導小朋友情境講述,進一步理解畫面內容。

三、嘗試表演,感受和體驗河馬助人爲樂的情感。

一、展示《我想幫忙》課件,引導小朋友看圖說話,並認讀詞語:幫忙。

1、談話匯入:

(教師神祕地說)告訴大家一個祕密:老師發現了一羣小動物們之間的故事,你們想知道嗎?可是,小動物們說了要想知道它們的祕密必須靠小朋友自己,要用自己的小眼睛認真觀察,動腦筋思考,還要大膽回答出問題才行呢!大家能做到嗎?就讓我們一起來試試吧!

(出示幻燈一)引導小朋友說說畫面中的小動物們都在幹什麼。

(出示幻燈二)猜猜“河馬會怎麼幫忙呢?”

(這樣的設計就是抓住小朋友喜歡小動物的心理,利用小朋友觀察小動物們生活化的動作形態和解答懸疑問題,激發小朋友的學習興趣。)

2、(出示幻燈三——六)在展示畫面的過程中,引導小朋友認真觀察,鼓勵小朋友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小朋友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並使小朋友養成注意傾聽的好習慣。

3、認讀詞語:幫忙。利用字卡和情境畫面幫助小朋友直觀形象地去了解、認識詞語,再透過遊戲《幫字寶寶找朋友》進一步加深理解詞語。

(此環節不但培養了小朋友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元號的興趣,而且使小朋友能夠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實現活動目標1。)

二、引導小朋友情境講述,進一步理解畫面內容。

爲了進一步加深小朋友對畫面內容的理解,我以啓發、提問的方式引導小朋友講述主要故事情節,如:河馬幫助了誰?(河馬幫助了小兔。)河馬是怎麼幫忙的?(河馬用嘴巴含住小兔,又把小兔送到草地上了。)要求小朋友用完整的話說出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及聽到的,告訴小朋友也可以用動作、肢體語言來表達。

(此環節既突破了重難點:能看懂畫面的主要內容,並嘗試用完整的話說出河馬幫助了誰及所用的方法。又着重體現了活動目標2。)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2

一、設計意圖及教材分析:

全球資源日益減少,環境保護也日顯緊迫,保護生態環境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而我們的孩子生活無憂,社會環保意識淡泊,經常做出亂摘花草,隨意攀登樹木等行爲,這些看似毫不在意的事情,卻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而《綱要》中也明確指出:教育幼兒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的環保意識。所以對幼兒進行認識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

樹,在幼兒生活中隨處可觸,但幼兒對樹的認識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很少有幼兒進一步去理解樹和人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植樹造林對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益處。因此,對“樹”的深層次的探究已是一個迫不及待的工作了。故而,我爲大班幼兒設計了一堂社會環保課----《植樹造林》。

二、活動目標:

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經驗、和需要。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目標,分別對幼兒知識、情感、能力方面進行積極的引導。

1、知道樹木是人類、動物的好朋友,瞭解綠化的好處,初步產生環保意識。

2、激發幼兒熱愛和親近大自然的情感。

3、透過看看、說說、聽聽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判斷能力。 我把活動目標一做爲本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三、活動準備:

活動材料應有利於引發、支援幼兒的遊戲和各種探索活動,爲了能讓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提供條件,我爲活動作了以下準備。

1、各種樹的照片

2、多媒體課件(山洪爆發、沙塵暴來襲、小動物搬家)

3、植樹工具、小樹

四,說教學法:

主要有以下幾種:一、講解法,活動開始部分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大膽的在集體面前闡述自己的知識,能很好的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表現能力。實物、多媒體的運用也更能形象直觀的幫助幼兒理解同伴的講解內容,能使幼兒更清楚觀察和交流,使幼兒產生學習的興趣。二、情景體驗法:另外,我運用了多媒體,讓幼兒從反面深刻地體驗到植樹造林讓人們受益非淺,迫壞自然生態環境是不對的。三、動手操作法:在幼兒的思維達到最高潮時,讓幼兒親自動手種植小樹苗也是幼兒情感的一種宣泄,爲本次活動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五、教學流程

本次活動我把它分成三個部分,但這三個部分卻是有機的聯繫在一起的,層層深入、環環相扣。

(一)、活動開始部分

1、活動前我將收集到的照片、圖片把教室佈置成一個博覽會,一開始由我帶領幼兒參觀並作簡單的講解,並提問:你認識哪些樹?是怎麼樣的?它們長在哪裏?目的在於在幼兒好奇心的驅動下儲存大量的感性表象,可以讓幼兒在自己的

發展水平上、在不同層次上思考,同時幼兒在相互討論、相互交流中積累知識經驗,體現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2、介紹樹,幼兒觀察後請幼兒將自己認識的樹的圖片、照片拿過來放到實物投影儀上,請幼兒講解自己的知識,和同伴分享經驗,發展了幼兒的表闡述能力,提供給幼兒大膽表現的機會。其餘幼兒在透過耐心傾聽同伴的講解直接獲取資訊,在和同伴的知識碰撞的同時積累經驗。

(二)、第二部分,觀看多媒體課件

多媒體的運用的優勢在於視聽結合,聲圖並茂,把教師難以講解說清、無法直接感知的、抽象難懂的知識,生動的告訴幼兒,更聚說服力。幼兒從感知到理解,多媒體的運用恰倒好處,並自然合理地突破本次活動的難點,突出重點。

1、播放沙塵暴侵襲的片段,畫面中人們頭裹紗巾在風沙中艱難地行走、司機因看不清道路發生車禍、交通堵塞

2、播放山洪爆發,水土流失,家離失所的場面,同齡兒童因此失學。

3、小動物搬家

透過觀看,幼兒在情感上引起了共鳴,加上教師適當的提問,更加有助於幼兒的知識經驗的彙總。“爲什麼小動物會搬家?”“爲什麼會山洪爆發?”這些問題的巧妙安排都使幼兒想到:因爲沒有樹纔會發生這樣的情況。

(三)、討論

抓住這一思維我立即展開了下一個環節的教學,發展幼兒的擴散性思維,遷移幼兒新獲得的知識經驗。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拋向幼兒:“你認爲植樹造林有什麼用呢?”透過集體商討、小組討論、個別提問、教師巡迴指導等多種形式讓幼兒的知識在這裏作一個大彙總,也是對本次活動的檢查,在討論的同時發展了幼兒的交往能力和間接獲取資訊的能力。然後教師以簡筆畫的形式快速的勾勒出幼兒的想法:防塵防沙、固土、淨化空氣、減少噪音、治理污水美化環境,保持生態平衡等。最後讓幼兒判斷一組圖片:亂砍伐樹木、攀登樹木、在樹枝上懸掛物品、搖晃樹木、給小樹苗澆水、拔草、鬆土,爲小樹苗加上防護攔等讓幼兒正確的判斷這些行爲的真僞,發展幼兒判斷是非的能力。

六、活動延伸:

根據幼兒愛玩愛動的特點,我採用動靜結合的方法,利用課後延伸時間帶領幼兒到園內的種植園地去植樹,藉機還可以滲透3月12日是植樹節。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結束本次活動,此時,也真正的體現了教育的延續性、實效性,形成良好的社會主人翁意識,爲幼兒的一生髮展作好了準備。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3

一、說內容

選擇的依據《綱要》中明確指出:“讓幼兒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樂趣”。大班幼兒的測量活動是自然測量,自然測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筷子、腳步、小棍、繩子等)作爲量具,僅侷限於簡單工具的測量而不是標準工具的測量。

活動內容源於幼兒的實際生活,在平時的區角活動中,我們會經常在數學活動角里投放很多不同的材料,小棍子、繩子、尺子、吸管、鉛筆等,經常看到幼兒在東量量,西測測的,好像對於這些測量的活動很感興趣。另外,讓幼兒用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來測量,這樣對於幼兒來說會是很有趣的,幼兒可以在整個活動中都透過不停的身體運動,不停的遊戲,來感受測量的樂趣。幼兒自己探索,自己嘗試,這樣幼兒可以學到很多、很好的學習方法,也有利於他們以後終生的發展。因此就產生了今天的這個活動內容。

二、說活動目標的確定

1、嘗試用身體的各個部位進行測量,並進行簡單的記錄,體驗測量活動的樂趣。

2、知道測量結果與測量工具的關係。

3、學習與同伴那之間相互協商、尊重他人的意見,共同解決問題,體驗與同伴協作的快樂。

活動的重點:探索,學習各種不同的測量方法。

活動的難點:將測量的結果記錄下來。

三、說活動的準備

(一)知識準備

1、區角活動:教師和幼兒發現大量可以用來測量的工具。

2、觀察活動:幼兒會使用生活中常用的一些記錄表格。

(二)物質材料的準備

1、事先準備好場地。

2、筆、紙、記錄表等

四、說教法、學法。

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兒童的知識建構必須由兒童透過自己的操作活動去完成。根據這一理念,我從幼兒最感興趣的操作活動入手,讓幼兒透過實驗、遊戲、記錄去積極主動的獲得對測量的直接經驗,透過記錄、分享、交流的形式,讓幼兒不斷的積累學習經驗,並且透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發現和建構數學知識。

幼兒自主探索活動,必須由幼兒親身經歷,是他人無法替代的,所以在活動中給幼兒留有較大的自主活動的空間和時間,活動步驟不宜太細太死,讓他們充分體驗,纔能有助於幼兒獲得直接經驗,吸引幼兒,使他們更投入自由進行探索,在分享的過程中,進行自主交流與表達,使他們的零星的經驗得以提升與發展,從而形成測量的基本知識,理解測量結果與工具之間的關係。

整個活動主要用了探索操作法。根據幼兒愛動、愛問、好學的特點,讓幼兒自己透過動手、動腦去探索。探索操作法,不僅是作爲複習、鞏固知識的手段,更應成爲幼兒探索知識、尋求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的有效方法,這種學習方法符合幼兒思維發展規律,因爲探索未知,僅用理解與記憶是不行的,必須進行主動地分析、綜合、比較和初步的概括以求得測量的方法和結果,有利於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

五、說活動過程

(一)提出問題,設定懸念,引起幼兒的興趣師: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去森林小屋玩,可是,我們去之前啊,要幫助老師先解決一個問題,我們要來測量一下從這裏到小屋有多遠,你有什麼好辦法嗎?

幼兒自由討論,想出各種測量的方法。這時老師再提出問題。

師:可是,今天老師沒帶任何的測量工具,我們只能用我們自己的身體來測量,該怎麼量呢?

(設計意圖:幼兒天生就有好強的求知慾,透過教師創設情境,讓幼兒發現問題,激發幼兒主動的參與活動過程,探索發現問題的興趣。)

(二)討論與探究:分別尋找測量的方法,並進行講述。

1、幼兒自由探索測量的方法,在幼兒探究時,教師巡迴觀察、指導,適時引導幼兒發現用自己的身體,尋找各種不同的測量方法。

2、並讓幼兒進行演示。

(三)幼兒尋找合作測量的方法。

幼兒透過自己尋找測量方法以後,再透過和別人合作,可以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有助於幼兒在以後的學習中可以主動去和別人合作。

(幼兒的認知結構主要強調直覺思維,教學中與其指示幼兒如何做,不如讓幼兒自己試着做,邊做邊想,兒童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是以探究活動爲中介的,兒童獨立摸索,看起來是“浪費”了時間,實際上恰恰贏得了時間,這種探究最有現實意義。探究性遊戲活動的教育目的要求教師更多的關注幼兒學習的過程而不是結果。)

(四)引導幼兒把測量或者合作測量的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上。

幼兒將活動的過程和結果記錄下來,這是一個很好的習慣,可也是幼兒最缺少的。幼兒在測量以後用怎樣的方式將自己的測量過程和結果記錄下來,這就是我們這節課的難點。

(五)記錄、分享、交流測量的過程和結果師:我發現許多小朋友想出了許多測量方法,請小朋友把你的記錄表拿過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小朋友的測量結果吧,(請幼兒介紹測量方法及結果)還有和小朋友不一樣的嗎?你來介紹一下吧,(幼兒發現結果不同)討論;爲什麼小朋友的測量結果不一樣呢?再次測量,引導幼兒發現、探究產生差異的原因。

(將幼兒交流的多種經驗納入到自己的經驗中來,再次驗證,從而使幼兒的能力與知識得到潛移默化的鞏固與吸收。)小結:在測量時我們使用的測量方法不一樣,所以測量出來的結果不一樣。

(幼兒年齡特點決定了幼兒的認知能力有限,在探索中往往會出現許多的錯誤,作爲教師要允許幼兒出現錯誤,透過給幼兒創設一個寬鬆的、自由的環境,鼓勵他們大膽的發表自己的意見,透過積極參加討論、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糾正錯誤,讓幼兒的經驗進一步得到提高)

(六)集體合作測量幼兒利用集體的力量再尋找不同的測量方法,幼兒再次用遊戲的形式來進行測量,整個活動都在遊戲中展開,幼兒充滿了樂趣。

(七)說活動延伸區角活動:嘗試使用各種不同的物體作爲測量的`工具再去進行測量。

六、說特色:

1、操作性強。在教學中,幼兒對操作、用自己的身體部位當作測量工具,探究很感興趣,透過操作──遊戲體會了探究的過程和快樂。在活動中,孩子在探究的同時,提高了幼兒的觀察力,動手能力而且也提高了注意力、聽覺。

2、活動設計遊戲化。孩子特別喜歡遊戲,因爲在遊戲中可以使他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沒有絲毫的壓力。對於個別能力弱的孩子,老師採用集體與個別輔導的形式,並在活動中給他們提供機會,讓能力弱的孩子不會爲此而產生畏懼的心理;對於幼兒的新觀點新發現,我總是鼓勵和尊重幼兒的觀點,並共同分享。

3、整個活動設計,來源於幼兒日常生活中的一個興趣點,活動中,孩子們始終處於自主積極的狀態。活動層次清楚,過渡自然,透過個別量、小組合作量、集體量,使幼兒在與活動材料、教師和同伴的互動中獲得相關經驗,真正體現了師幼互動、生生互動、物我交融互動。

我們的這個活動主要體現了《綱要》的以下精神:

1、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注重教育的機智性、趣味性。

2、將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了幼兒情感、能力的發展。

3、充分利用了教師和同伴這一重要教育資源,使幼兒獲得的知識經驗更加具體、全面。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4

一、教材分析

《綱要》中指出:社會性的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藉助於日常生活,並且爲了日常生活而進行的。動物,對於孩子來說,一直都是一個感興趣的話題,特別是大班的孩子開始對自己的屬相(十二生肖)感興趣了,記得有一次,有幾個孩子正在討論各自的屬相,有一個孩子很熱情地問我:“老師,你屬什麼的呀?”於是,好幾個孩子也都新奇地湊了過來。也有的孩子問我:“老師,十二生肖是怎麼來的?十二生肖是怎麼排列的?”--爲了滿足幼兒的求知慾望,讓孩子對十二生肖有更進一步的瞭解,我設計了該活動,當然,我在活動的設計中更注重的是對孩子社會性的培養,讓孩子能透過該活動去關心一下身邊的親人,培養幼兒的交往、合作能力。

二、活動目標

1.知道十二生肖是中國人的屬相,人人都有屬相。

2.瞭解十二生肖中所包含的動物及排列順序。

3.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引發幼兒過新年的願望。

重點:知道十二生肖是中國人的屬相,人人都有屬相。

難點:瞭解十二生肖中所包含的動物及排列順序。

三、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爲活動目標服務的,幼兒透過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獲得發展。新《綱要》中指出“要爲幼兒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讓幼兒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爲此,我做了如下準備:

1.十二生肖頭飾。

2.多媒體課件。

3.生肖禮物。

四、說教法

《綱要》中倡導“教師爲主導,幼兒爲主體”的精神,因此,在活動的始終,我都將自己定位爲一個參與者,讓幼兒有廣闊的空間去發現和探討,並在此過程中尋求探索的快樂。生態課堂也告訴我們要放權放手,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讓幼兒自主地學習和探討,爲此,我採用瞭如下教法:

1.提問法:每個幼兒都有自我表達和表現的需要,巧設提問,有助於幼兒的思維。

2.直觀教學法:本活動爲了幫助幼兒熟悉。。內容,加深作品的理解,我準備了相應的圖片等,讓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欣賞作品。

3.多元激勵法:在活動中我尊重每個孩子的想法,善於運用多種激勵方法,透過語言讚美孩子,摸摸孩子的頭......讓幼兒在心裏上獲得滿足感,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整個活動中我遵循幼兒學習的規律和年齡特點,在綱要的理念下,始終以幼兒爲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爲“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讓幼兒在想想,說說,看看,聽聽,玩玩中,運用多種感官參與,掌握活動的重難點,爲此,我採用瞭如下學法:

1.觀察法:爲幼兒提供圖片材料,引導幼兒學會觀察,感受圖片裏的內容,讓他們有所體會,感悟;

2.講述法:在活動中啓發幼兒大膽地用完整,準確的語言表述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充分體現了《綱要》中語言能力實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五、活動過程

(一)遊戲認知十二生肖。

1.和幼兒玩猜猜看的遊戲。結合課件依次出示十二生肖圖片。(一名或多名幼兒來運用肢體語言、或口語表達動物的特徵,其他幼兒猜。)

2.談話、討論,引入課題。

教師:剛纔我們猜的都有哪些動物?(幼兒自由回答)知道老師爲什麼帶這些動物來嗎?(幼兒自由討論)引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十二生肖。你們知道什麼叫生肖嗎?你有生肖嗎?你的生肖是什麼?

(二)理解生肖與屬相之間的關係及其順序

1.啓發幼兒談論交流:我們都知道每年都用一種小動物代表,那今年是那種動物?是什麼年呢?今年出生的寶寶屬什麼的?幼兒透過討論後在說出自己的看法。

2.教師適當小結。十二生肖是中國人很早發明的,只有中國人才用。我們用十二種動物作標誌,一種動物表示一種生肖,也就是一種屬相。知道自己的屬相還可以推算出別人的屬相呢!

3.小朋友們認識了十二種屬相,可十二屬相一年只能來一位,其他的就排好隊等着,知道它們誰在前誰在後嗎?(幼兒討論回答,引出兒歌。)老師這裏有一首兒歌大家聽了就知道了。

4.結合課件展示兒歌。一起學習兒歌。

5.剛纔我們透過兒歌知道了十二生肖的排隊順序,我們小朋友想不想自己當小動物來排排看呢?(向幼兒講好規則在一定時間內排好順序。)

(三)瞭解屬相的含義引發過年的願望。

1.既然每個人都有屬相,那你跟同伴們說說你還知道那些人的屬相?

2.你最喜歡什麼屬相。爲什麼同樣屬相的人年齡卻不一樣大?(引導幼兒討論交流自己的想法。)

3.教師小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屬相,一個班的小朋友有很多人屬相是相同的,因爲他們一樣大。

4.今年知道是虎年了,那麼明年是什麼年呢?(幼兒討論後回答)

5.對了,明年是兔年,現在又快過新年了,過年好嗎?老師就提前收到了朋友送給我的新年禮物。(出示禮物)小朋友們想不想也自己製作一個這樣的生肖禮物送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老師同伴呢?我們一起去製作吧!

六、活動延伸

爲了保持教學活動的完整性,連貫性,更好的促進幼兒發展,就要求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也是一個完整的整體,延伸活動可以更好地將這個活動和後續活動聯繫起來。

日常活動:帶領幼兒一起爲自己喜歡的人制作新年禮物。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5

一、說教材:

散文《跳舞的小露珠》是一篇充滿童趣、語言簡潔優美、寓意科學道理的散文。大班的幼兒探索慾望開始增強,對語言的感受和表述能力也很強了。《跳舞的小露珠》它擬人化、情景化的手法表現露珠與太陽的關係,生動形象、優美,不僅可以讓幼兒感受散文中快樂而優美的意境,同時讓幼兒感知露珠的特徵和它所處的特定的時間和空間環境。

二、說目標

對於文學作品欣賞的教學不能脫離語言領域的價值,學習作品中優美的語言,感受語言所表達的情感,要達到此目的必須引導幼兒理解作品內容,感受作品所表達的意境,在次基礎上擴展想象仿編或續編。所以結合散文和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把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在。

1、萌發初步的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理解散文詩內容,瞭解露珠與太陽的關係,感受散文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3、大膽與同伴交流自己對露珠的認識,能運用“小露珠在xx上跳舞,xx怎樣了”的短句進行多句創編。

三、說重難點

重點:因爲只有把握了散文的內容,才能進一步理解、感受散文所表現的內涵和意境,所以把目標1、2作爲教學的重點目標。

難點:大班的幼兒的理解和表述能力增強,但是對短句進行多句創編還是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把目標3作爲教學的難點目標。

四、說教學準備(爲更好地開展活動,我進行了教學前的準備)

物質準備:製作動態課件(只有動態的畫面,才能讓幼兒感受到小露珠跳舞時那種輕輕的、柔美的、快樂的動作,幫助幼兒感受散文所表現的意境美)

圖片:教師將小露珠跳舞的場景畫下來製作成照片樣。

幼兒經驗準備:提前一週讓幼兒早期尋找和觀察小露珠。(將有小露珠的場景拍攝或幼兒觀察後畫下來)

五、說過程

本次活動我預設“照片匯入”“欣賞、理解”“活動創編”三個環節來完成活動,透過照片激趣、動畫的直觀演示、有感情地朗誦、給難點構建支架,讓幼兒透過欣賞、交流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下面具體談談每一個環節的開展。

(一)欣賞照片匯入

欣賞小露珠在不同場景跳舞的照片。小露珠在哪裏跳舞?猜猜小露珠會在什麼時候去跳舞?

分析:從幼兒的已有經驗匯入,引發幼兒的積極參與,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透過欣賞小露珠優美的跳舞照片,說一說哪裏跳得美?讓幼兒初步感受小露珠跳舞的美。

(二)欣賞理解散文

欣賞部分分三個環節。

首先:結合動畫視頻完整欣賞散文。提問:小露珠常在哪裏跳舞?小露珠在等誰?爲什麼?

第二:教師完整朗誦第二遍。提問:小露珠等到太陽了嗎?小露珠突然不見了,它去哪裏?還會回來嗎?

最後:散文裏是怎麼說小露珠跳舞的?帶着這個問題再次欣賞散文。

分析:幼兒的欣賞和感受除了問題的意釋、討論交流,還需要給幼兒在聽覺和視覺上充分的感受,這篇散文比較短,所以教師可以透過多次的欣賞來完成對散文內容的理解和散文語言及意見的美。我透過三次欣賞完成“小露珠在哪裏跳舞?”“小露珠去哪裏了?還會回來嗎?”以及“散文裏說小露珠是怎麼跳舞的?”三個不同層次的內容,是從內容的瞭解到感受散文語言和意境美的遞進,同時透過討論、模仿,給予幼兒大膽地說和模仿着說的機會,來發展幼兒的語言感受和表述的能力。解決了活動中的重點目標問題。

(三)活動創編

1.跟隨音樂和朗誦,幼兒用肢體語言表現小露珠。

2、活動創編

分析:“小露珠會在哪裏出現”幼兒已經有了先前的積累和討論,“大膽與同伴交流自己對露珠的認識,能運用”小露珠在xx上跳舞,xx怎樣了“的短句進行多句創編”這是活動的難點。要求幼兒創編2句及以上,並連貫地表述,對一些幼兒是有難度的。爲了解決這個難點,我爲幼兒搭建了一個支架,利用幼兒活動前製作的樹的好處的卡片,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多張卡片進行創編,降低難度,讓幼兒按個體經驗和需要進行學習,不同能力的幼兒可以說的數量不一樣,體驗成功感,從而解決活動的難點問題。

六、延伸活動

區域活動:語言區角(將活動中的卡片放在區角,爲幼兒繼續創編提供支援),還可以提供相關的科普讀物在閱讀區裏;科學區:探索水的祕密。

集體教學:美術活動(跳舞的小露珠),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創造性地畫出不同動態的小露珠;韻律活動:小露珠的一天,表現小露珠從跳舞要變成水蒸氣的這一過程;科學活動:小露珠的祕密。

分析:幼兒的成長除了集體教學以外,也需要與外界環境互動,爲幼兒提供自我探索、操作的空間,幼兒根據已有經驗進行探索。此次活動後也可以延伸出高結構的集體活動活動和低結構的區域活動。

七、說活動特色

我認爲我今天設計的活動還是有特色的。

1、注重多聚道美的感受:幼兒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其感受美也是透過具體形象的事物來感知的。活動中透過看小露珠跳舞的照片、聽一聽說一說散文的美、動一動學一學小露珠跳舞,給幼兒以美的體驗,來感受散文的語言和意境美,同時也讓幼兒在過程中有機會說,使幼兒的語言在運用中發展起來。

2、強調發揮幼兒的主動性,活動中教師利用圖片爲幼兒的多句創編提供了支架,降低了的難度,給幼兒說的信心。

3、課前準備充分,關注幼兒的經驗積累,瞭解幼兒的已有經驗,這些都是好的開展的依據。同時針對活動內容必須具有動感才能更好感受美的意境這一情況,製作動態課件(只有動態的畫面,才能讓幼兒感受到小露珠跳舞時那種輕輕的、柔美的、快樂的動作,幫助幼兒感受散文所表現的意境美)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謝謝!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6

一、活動背景

活動室一角,幾位孩子對着窗外的雨談論着。陽陽說一下雨又不能出去玩了,真沒勁。

紅紅說秋天下了雨,菊花會開很美麗的,明明說秋天能吃到很香的糖炒栗子……,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地發表着自己的意見。我發現幼兒對於秋天的感受只侷限於視覺,除秋天的水果、秋天的花給幼兒較深印象,對秋天的認識還較狹窄、片面的,他們不能體會到秋天的雨中萬物會發生着各種變化,同時更不能感受雨景中的美。

爲此,我精心設計、製作了多媒體課件,利用多媒體把散文《秋天的雨》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讓幼兒在身臨其境、輕鬆愉快的情景中主動參與活動,獲取知識,同時又受到美的薰陶。

二、過程實錄

(一)活動目標:

1、從不同的角度去感受秋天的美,知道秋天是充滿喜悅的豐收季節。

2、能細心傾聽,初步理解詩中的擬人表現手法。

3、理解並掌握詞彙"五彩繽紛"、"溫柔"等。

(二)活動準備:

自制多媒體課件。

(三)活動過程:

1、猜謎"雨":千條線,萬條線,落入水中看不見。

2、完整欣賞散文詩《秋天的雨》。

(1)教師演示課件,幼兒欣賞一遍,完整地感受整首散文詩。

(2)幼兒自由討論、講述。(重點引導幼兒簡單講述散文詩的內容)

(3)提問,引導幼兒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感受,教師可適時用散文中的語句予以引導。

①師:詩裏說了些什麼?

幼A:秋天的門開了……。

幼B:小樹葉慢慢離開了樹媽媽。

幼C:秋天的雨滴答滴答唱起了歌,它給小朋友帶來了音樂。

幼D:各種顏色給了菊花,金黃色給了農田、橙色給了水果……。

②師:你聽了這首散文詩有什麼感覺?

幼A:我聽了這首詩覺得很美、很好聽。

幼B:我覺得好象聞到了梨子的香味。

幼C:我覺得菠蘿甜甜的,有點讒。

3、幼兒再次欣賞一遍,並學習運用散文詩中的句子來講述。

師:這次請小朋友一邊聽,一邊把你最喜歡的、覺得最美的話記在心裏,等會兒告訴大家。

(評:幼兒積極、踊躍、大膽地發表了自己的意見,而且在不知不覺中就運用了散文詩中的語言。)

4、結合五個畫面,分段欣賞。

(1)欣賞第一畫面:着重引導幼兒注意傾聽、感受。

(2)提問,理解清潔、溫柔。

師:爲什麼說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開啟了秋天的門?

幼A:因爲秋雨一下,花兒都開了。

幼B:雨下了之後,我們的城市就變得很乾淨。

師:秋天的雨下過後,自然界就有了很多的變化,就好象一把鑰匙輕輕地把門開啟看到了許多東西。

(評:由於幼兒對於溫柔這個詞不理解,因此感受不到詩中所表現的秋天的雨如何溫柔,這時教師採用靈活方法,反覆播放、定格觀看,幫助幼兒進一步來感受及理解秋天的雨的溫柔。)

(3)欣賞第二畫面: 在動態畫面中感受色彩的美。

(4)提問,重點指導幼兒說出各種植物、花卉的色彩變化。

師:爲什麼說秋天的雨有一盆五彩繽紛的顏料?

幼A:雨下到哪個地方,哪個地方就變顏色。

幼B:秋天的雨落到田野上,田野變得金黃;落到楓樹上,楓葉就變成紅色;落到菊花上,美麗的菊花都開了……,所以它有各種各樣的顏色。

幼C:因爲秋天的雨落到銀杏樹上、楓樹上、田野上,它們都變成各種顏色,所以是五彩繽紛的。

師:因爲秋天到了,各種植物都有了變化。銀杏葉變黃了,水稻成熟變得金黃,各種顏色的菊花都開了……所以秋天是五彩繽紛、是四季中最美的。

(5)欣賞第三畫面: 進一步傾聽,感知語言的美。

6)提問,引導幼兒從氣味上說出秋天的雨給小朋友帶來了什麼。

師:爲什麼說秋天的雨有非常好聞的氣味?這氣味是從哪裏來的?

幼A:因爲秋天水果都成熟了,好聞的氣味是從水果中發出的香味。

幼B:糖炒栗子、烤山芋都很香,我在很遠都能聞到,所以秋天的雨有非常好聞的氣味。

師:秋天來了,水果成熟了,都發出很多好聞的香味。而且在秋天遠遠都能聞到糖炒栗子、烤山芋的香味。

(7)講一講秋天來了有些什麼變化。

(8)欣賞第四畫面:引導幼兒感受動、植物的過冬方法。

師:爲什麼秋天的雨有一支金色的小喇叭?小動物、小樹是怎樣過冬的?

幼A:天冷了,小動物們開始穿上厚厚的、亮亮的衣裳,忙着準備一些食物,準備過冬了。

幼B:要給小樹刷上一些白的東西……。

幼C:大風吹過來有點冷,小樹葉鑽到泥土裏會溫暖一些,還有小草可以蓋在樹葉上當被子,溫暖一點。

師:……爲了減少水分的蒸發,落葉樹的樹葉紛紛飄下來,工人叔叔也開始爲小樹過冬作好準備,冬眠的小動物忙着儲藏食物……。

(9)欣賞第五畫面:

(10)提問,進一步感受想象秋天的豐收景象。

師:爲什麼秋天的雨給大地、小朋友帶來的是豐收、快樂的歌?

幼A:因爲秋天水果都成熟了、豐收了,所以它是一首快樂的歌。

幼B:吃了水果甜蜜蜜的,所以很快樂。

(評:分段欣賞在以往是很枯燥的,幼兒興趣不高。但在色彩鮮豔、動態的畫面中充分調動了幼兒的注意力、記憶力,幼兒主動思維,積極講述。特別是講到小動物、植物怎樣過冬時,幼兒非常地興奮,紛紛舉手要求回答。同時活動中教師設計的提問也着重於幼兒對散文詩的感受與理解,而不是純粹的記憶。)

5、再次完整欣賞,進一步傾聽、感知語言的美。

6、討論(重點引導幼兒會用散文詩中優美的語句來表達)

(1)你聽後覺得秋天美嗎?什麼地方美?

(2)散文詩裏是怎麼寫秋天的美?

(3)秋天的人們爲什麼這麼高興,你是從那幾句話裏感受到的?

7、初步理解散文的擬人化寫法

師:散文詩裏怎麼說秋天的雨會唱歌?有一盆五彩繽紛的顏料?

(幼兒自由討論、發言,鼓勵幼兒充分想象)

幼A:小雨滴答滴答就像在唱歌。

幼B:……滴答滴答落在地上,有好聽聲音,所以小雨就唱歌了。

幼C:小雨把顏色給了銀杏、楓樹、田野、菊花,銀杏變黃了;楓樹變紅了;田野變得金黃;水果變成了橙紅色……。

師:我們把秋天的雨比作人,滴答滴答的聲音就像在唱歌;秋天下了雨以後,銀杏變成黃色,楓樹變成紅色,五顏六色的菊花盛開了,就好象人用顏料塗上去的,這樣寫就讓小朋友聽起來感到秋天更美。

(評:擬人手法對大班幼兒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但前兩個環節進行較紮實,在本環節中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各抒己見,使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有了進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