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5篇

學問君 人氣:1.91W

身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透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5篇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

1、教材中選用大象運木頭,猴子摘桃,這些低年級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在課堂中,沒有像一般公開課改情境,還是應用這兩個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爲學生的負擔。”剛纔的教學促使我更深刻地理解了這句話。

2、在學生的交流中,我一直引導學生對同伴的方法進行理解,讓大家欣賞不同算法的精彩,達到思維的相互溝通和方法的相互融合;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歸類、優化,在此基礎上作出選擇和自我調整,使學生的建構活動富有意義。主要體現在對學生尊重不放縱、自主不自由。尊重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見解,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葉瀾教授說:“沒有聚焦的發散是沒有價值的,聚焦的目的是爲了促進學生的發展。”在剛纔教學中,既追求解決方法的多樣化,也重視方法之間的溝通和優化。教學優化過程是一個促進學生學會反思和自我完善的過程。這時我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討論、比較,使其將自己的算法與別人的算法作比較,並認識到差距,產生修正自我的需要,從而捂出屬於自己的最佳方法。在教學3×20後,很多小朋友認爲用3×2=6,推出3×20=60最簡單,但有一個女孩認爲用20+20+20=60簡單。這時,我還是尊重這位同學的相法,沒有強調讓她和其他同學用同樣的方法。在算8×20時,我再問她:“現在你認爲哪種方法簡單?”她透過再次比較,因爲8個20相加太複雜,所以認爲由8×2=16推出8×20=160最簡單。

因爲學生的個人差異,解決同樣的問題又想出了不一樣的方法,接着帶領學生選擇其中的最佳方法,這一點十分必要,也就是優化過程。學生思維開放以後,必要的選擇是一種科學探究的態度。這一態度也要從低年級培養。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2

這節課時本冊書的起始課重難點是:認識1釐米,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正確的用尺子測量長度。

不足的地方:

1.在讓學生理解統一長度的必要性是,沒有讓學生先說出測量的物品而是老師先舉出了例子,之後又讓學生說,最後看書。應讓學生自己看書找出古時候測量用的庹,拃,腳印,這一塊弄反了。

2.在本節課最重點的地方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的時候沒有落實好啊,沒有讓學生感受1釐米,沒有給出1釐米有多長時,就讓學生在直尺上找1釐米的長度,導致學生部知道怎麼找,也不知道要找什麼。聽完尉主任的評課後,覺得應讓孩子知道1釐米有多長後在讓學生在直尺上找1釐米,先是有1釐米之後纔有的直尺,要讓學生感受到直尺就是這樣的1釐米1釐米的連接起來的,之後要讓學生找自己的尺子上有多少個1釐米,進一步鞏固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在以後的教學中應一步一步的走把沒一步都落實。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3

數學預習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體現。學生自主學習是新課程改革的主旋律,“以學生爲主體”是當代教學的基本思想。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讓學生的學習變爲主動,是終身學習的基礎。從而我認爲,數學預習是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一、數學預習,有利於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自學課本時,學生由於認知能力的侷限,往往不能很到位的理解某些知識,只是有一些模糊的認識,讓學生大膽提出不懂的問題。儘管在老師看來非常簡單,但這些問題是學生思考後的思維斷點。由於學生間存在較大差異,有的問題具有思考的價值,有的甚至幼稚,我們重在培養學生提問題的意識。長此以往,水滴穿石,學生提出的問題肯定越來越精彩。

二、數學預習,有利於突出重點,提高教學效率

經過預習,有些簡單的問題學生自己可以解決,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解決。學生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興趣,對自己疑惑的問題肯定會倍加關注。教師要及時抓住學生的“模糊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探究和澄清,鼓勵學生學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得。經教師的點撥後,“山重水複疑無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對教師來說,間接實施了因材施教。對學生來說,易突出學習重點,突破學習難點。透過預習,當認知發生衝突時,學生能及時反思學習成果,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三、數學預習,有利於學生舉一反三,構建知識網絡

由於學生生活的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對同樣的知識構建的途徑必然也是多樣的。但因課本編排的侷限,不可能將各種想法全部展現出來,這就要求我們尊重學生,鼓勵學生在借鑑課本想法的基礎上,展現多樣化的見解,撞擊出思維的火花。在預習的基礎上,教師要鼓勵學生不滿足於課本知識的獲得,敢於向課本挑戰,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見解,運用自己的智慧填補課本的空白點,從而達到對課本知識的深層次理解,構建自己清晰的知識網絡體系。

四、數學預習,有利於提高教師駕馭教材的能力

在學生預習後,教師要相應的改變教學策略,必須站在學生髮展的高度,根據學生預習的情況,從學科的總體目標擬定出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再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靈活的選用教法,設計合理的科學的教學過程。在教材處理上做到以教材爲依據但不拘泥於教材。靈活多變的處理教材,讓教材爲師生服務,不要成爲教材的奴隸。學生預習時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認識浮淺。因此教師更應深入鑽研教材,結合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巧妙的將教材的知識思路轉化成學生易於接納的教學思路,並注意爲學生的學習提供合適的空間。學生的心理結構、接受能力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存在較大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分層教學。例如,原文用的除法例子:課本上是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怎樣分?重點是平均分及如何平均分。爲了防止學生背答案而不去深入思考,可以改爲: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怎樣分?

誠然,小學生年齡小,還不知道如何去預習,這就需要教師有步驟的分階段進行輔導。對於剛剛起步的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在一節課結束時流出5分鐘時間來一起預習下一節課的內容,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爲他們在家如何預習給予示範,以此逐步培養學生預習的能力和意識。在預習過程中,要鼓勵學生髮現問題、並設法自己解決問題。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4

《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本單元在學生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更大的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掌握更大數的讀寫,並能在數據的收集過程中,認識近似數。學習的內容主要有四個部分:億以內數的認識、億以內數的讀寫、大數的改寫以及近似數的認識。這一單元學生認識的數都是一些較大的數,學生在生活中接觸比較少,但現在的學生聰明可愛,課外知識豐富,喜歡有挑戰性的數據學教學內容,雖然這些大數更抽象,對學生而言有一定難度,但他們非常樂於接受挑戰。我在本單元的教學中主要採用的是創設情境,合作交流的方法,讓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體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提高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的教育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本單元的教學中,人口普查、土地面積、生產總值等數據,使學生的學習情趣高,學習氛圍濃。對於數一數,我加強學生對數的意義的理解。

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數小方塊,合作數小方塊,給學生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十萬在多大,一百萬有多大,藉助計數器掌握大數的數法,瞭解數的組成,加深對數的概念的理解,對於數位順序,數位,數級,計數單位及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位數等知識,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體會、從而理解這些知識。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5

本節課主要教學和在1000以內的不進位加法,課初首先呈現的是某校圖書室第七週各年級借書情況統計表,並根據表中的已知資訊提出了一個簡單的求和問題:二年級和三年級一共借書多少本?列式:143+126=?由於這個問題涉及的數量關係比較簡單,所以有利於學生在列出算式後把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計算方法上來。

考慮到學生已經學習了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所以此處我讓學生自己嘗試算出答案。交流方法時,一種方法是出示計數器,進行直觀計算。之後引導學生運用對筆算加法的已有認識解釋自己的計算過程,並透過交流,突出用豎式計算三位數加三位數時也要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從個位加起。

在此基礎上,我詢問學生怎樣才能知道計算的結果是否正確呢?及時指出:“算的對不對,要驗算才知道。”由此,引導學生用“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進行驗算,從而使學生初步掌握加法的驗算方法。

隨後的練習採用“想想做做”,第1題,出示已經給出的豎式進行計算,進一步突出筆算加法的基本方法,幫助學生在計算過程中鞏固已有認識。此題,學生計算過程中沒有什麼困難。

第2題要求學生“用豎式計算,並驗算”,學生在計算中,基本上掌握了三位數的筆算方法: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從個位加起。

第4題,是一個求被減數的實際問題。透過解決這樣的問題,一方面能使學生感受到剛剛學習的筆算加法的應用價值,另一方面也有利於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6

在教學本堂課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乘一位數一次進位筆算的方法,(積是兩位數是教科書上主要學習的內容,積是三位數的情況補充習題上也有出現過),因此學生已經體會到兩位數乘一位數積可能是兩位數也有可能是三位數,同時教科書第85頁第7題已初步接觸了本單元的第一次乘法估算(積是兩位數),對估算方法已基本瞭解。所以這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使學生理解兩位數乘一位數連續進位乘的算理和掌握其筆算方法,並能正確的計算,以及估算的方法。 連續進位的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是學生學習的難點,造成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是以下三各方面:

1.在用一位數與另一個乘數的十位相乘時,積滿了幾百,就要向百位進幾,這是一個新知識。

2.在用一位數與兩位數相乘時,每次都要進位,計算出錯的機會增加了。

3.在用一位數與另一個乘數的十位相乘時,學生短時記憶的容量增加了,不僅要記住向百位進的數,還要記得加上個位進上來的數。

這節課我鼓勵學生自己進行估算,再引導學生探索需要連續進位的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這給學生的自主探索算法留下了必要的空間。

一、教學中以舊知識的複習引入新授教學,讓孩子透過舊知識和新問題的比較,探究新的方法。課堂中注意算法的交流,同時加強練習(板書),發現問題並及時糾正,在提高正確率的同時提高計算速度。

二、引導學生說出計算時應注意的事項,讓學生自己提醒自己,比單純的歸納計算法則讓學生記憶效果更好。學生在相互交流補充中總結計算方法,自主討論發現豎式計算中的錯誤,相互交流計算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三、透過對連續進位算理的反覆訓練,讓學生掌握了計算的過程。學生能清楚的.表達計算連續進位的時候應該先算什麼再算什麼。課堂有講有練,講練結合,在估算和連續進位這兩個知識點後分別安排了一組練習,將書上的習題有效的整合,達到更好的訓練效果。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7

一、因爲平等,所以互動

一年級學生好動且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上課時總有跟同學跟老師不配合的現象,以前出現這種情況我總說“××同學,請認真聽講”,“××同學,請坐好”等方式提醒他們注意,可效果總不理想。近段時間我多表揚和一些平易近人的語言,如“你真乖”,“你真聰明”,“××小朋友講得真好”等語言,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學習過程中,教師的民主程度,是激發學生學習潛能發揮的重要因素。教師的言行神態,都在小朋友的腦海裏定位,他們也有相應的學習反映。教師時刻關注着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捕捉學生創造出來的寶貴的教學資源,讓所有的學生都覺得自己被老師重視了,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認爲自己是班裏重要的一分子,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爲了,認爲要跟同學和老師好好配合。

二、因爲合作,所以成功

在計算技能方面,一般的小朋友都能完成得比較出色,不需要在課堂中花更多的時間去練習。這樣,其實爲學生的自主合作創造了很好的條件。由於一年級的學生好動且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等原因,我們總是擔心他們不能很好地進行合作學習。學生在討論交流的時候,往往有部分學生漫不經心地看着別人操作,聽着別人發表意見,自己卻不參與到活動中去,像一個旁觀者。如何組織好一年級學生的小組交流合作是教學的重點任務。

一年級是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初級階段。一年級的學生特別喜歡童話故事,教學中我透過在改編過的故事中穿插數學學習的知識,讓他們在聽的過程中找到問題,解決問題,這時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就比較默契了。在教學中,我還採用了小組間複述故事解決問題及小組間新編故事設計新的問題兩個主要環節進行小組合作。而且透過這樣的討論,平時不願意主動回答問題的孩子也能提出問題考考小組內的同學了。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8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是數據收集與整理,屬於統計的內容,教材選擇了的生活場景看似都接近學生生活實際,但是這些例題我們還真是不能在自己課堂上用,因爲那不是我們學生自己的事情,因此,每個例題我都結合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做了適當修改,用自己編創的例題教學,課本上的例題學生自學,效果很好。具體是這樣的:

例1是做校服選顏色,我問學生怎樣才能知道喜歡那種顏色的有多少人呢?學生很自然地想到了舉手,於是我在班裏讓學生透過舉手選自己喜歡的顏色,然後做統計,最後結果和課本一樣,喜歡藍色的多,但是我又引導學生想一想,體會到如果全校都訂做藍色校服也不合適,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2是選舉,主要學習數據收集與記錄的方法,我們成人遇到這種情況就是用投票的方法來解決,但是看看二年級的小孩子,你會感覺我們大人多麼虛僞。教學這個例題,我還是沿用以前的方法,讓學生從班級元旦演出的兩個男主持人中選一人,當學校六一節目主持人,這兩人是邢皓斌和王晨赫,學生一聽就說,那太簡單了,我們還是舉手選就行,這時很多學生就在班裏喊選邢皓斌。這些孩子心靈多麼單純呀,他們沒有任何虛僞的掩飾,想選誰就大方地選誰。我說:那如果有的同學和他倆都是好朋友,如果選了邢皓斌擔心王晨赫不高興怎麼辦?沒想到王晨赫說:老師,沒關係,既然都是好朋友,選誰大家都不生氣。

這時劉睿熙站起來說:老師,我們可以投票,我讓她給同學們講一講如何投票,她說得頭頭是道,她說我們每人拿一張小紙條,想選誰就在上面寫上誰的名字,寫好後把紙條教給張老師,張老師拿着這些紙條數一數,就知道他們兩人每人幾票了。這時又有幾個學生說真麻煩,我告訴孩子們,等你們長大以後就知道了,投票用處非常大,我們今天就試試吧。於是全班學生開始鄭重其事的投票,投完票,我又問學生怎樣才能知道他們每人各幾票呢?學生紛紛出主意,說可以把票分開數,可以畫√,竟然有一個學生說可以畫正字記錄,接着唱票,記錄,我全部讓學生操作,最後結果是邢皓斌45票,王晨赫6票,統計完後,有的學生依然感覺投票真麻煩。

孩子的心理單純可愛,我們教材上學習的知識他暫時用不到,就體會不到它的好處,不管怎樣,學生總算體會了把畫正字記錄數據的簡潔性。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9

時間過得真快,半個學期就在不知不覺中悄然而逝。回首一瞧,這半個學期我都在忙些什麼?

這一學期突然改爲從事數學這一學科,還真的有點茫然,剛接手時,自己還真的像是一隻無頭緒的蒼蠅。面對着新的面孔,我還得從新認識,從新瞭解,從新要求,從新建立起我們之間的默契,從新樹立我們的班規…一切從新開始!剛開始的時候總是很急,由於這是我人生第一次從事數學教學工作,所以很害怕自己教不好,着急的讓自己忘了形。似乎在班級裏面自己的笑容也比以前少了,激勵語也少了,獎勵的方式也少,學生的作業情況也不怎麼好,連成績也不見得進長。後來,請教了,反思了,原來真的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心靜,心思,才悟出了以下的結論:

一、與孩子們培養默契很關鍵:

課堂紀律的好壞直接影響着學生學了多少,所以培養起師生之間的默契非常關鍵,如:只要老師一說“同學們,快樂數學”,學生們就會邊拍手邊說“陳老師,數學課快樂”。“眼睛”,“黑板”。“火車,火車開起來”,“嗚嗚嗚” …這樣不僅可以調控班級的紀律,還可以調起整個課堂的氣氛,氣氛好了就可以激發起孩子們對學習的興趣!

二、讓學生更喜歡你,從評價的激勵語開始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直接可以看出“讚揚的激勵語”的作用是多麼的強大,所以多表揚學生大多數總是好的,而且對轉化後進生也是非常有幫助的。誰不喜歡被表揚?被表揚之後的感覺如何?對今後的學習、工作的影響有多大?不言而喻,表揚就是激勵,而且激勵是一種進取的動力,是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能源。就拿我們班的楊晨露來說吧,這位學生經常作業沒有及時完成,上課也沒見過她舉手發言,她就是後進生中的一員,也是讓我們頭疼的一員,見到這樣的情況,我總是說她這不好那不好,應該要這樣做要那樣做,她還是無動於衷。有一天,我發現她在做好人好事,於是我就表揚了她,沒想到她既然會說:“謝謝老師的表揚。”後來漸漸的發現:越表揚她,她就做的越好,連在課堂上她的發言次數越來越多,作業也做的越來越好。或許這就是語言的魅力吧!

三、讓學生愛上做作業

班上總有那麼幾個學生作業總是不及時完成,這是一件很惱火的事。由於剛接手數學,太着急了把以前的老辦法給忘了:作業做得全對的、字寫得很端正的給他們蓋一顆星星,積累20顆星星的可以換一個大拇指印,看一看,比一比,誰得的大拇指印最多,誰就是勝利者!看來這一招還是可以騙的過二年級的學生。透過這一招,學生們的作業情況好多了。竊喜!

當然在教育教學方面還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正如以前吳校長說的,新教師的通病就是把握不好整堂課的重難點!

在接下來的工作裏依然要堅持用腦子工作,力爭做到:反思昨天——在反思中揚長;審視今天——在審視中甄別;前瞻明天——在前瞻中創新。時刻把工作與思考相結合,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0

半年來,我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針對半年來的工作,作出如下反思,希望發揚優點,改正缺點,克服不足,總結經驗教訓,以促進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

一、堅持學習教育教學理論,認真備課,及時批改作業。備課中,我不僅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課前做好充分準備,課後寫好教學反思。佈置作業有針對性,有層次性,認真分析並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做出分類總結,進行適且的講評,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正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二、努力增強我的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使講解清晰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們的主體作用,讓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注意精講精煉,在課上,老師講得儘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儘量多,同時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動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

總之,一學期的教學工作,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困惑,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不少缺點:如對新課改理念的學習,現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等。今後在工作中,彌補自己的不足,爭取取得好成績。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1

本單元的《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是在學生會口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基礎上編排的。主要教學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其包含兩位數加兩位數的不進位加法和進位加法,兩位數減兩位數的不退位減法和退位減法,兩位數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以及兩位數加減法估算等內容。重點是進位加和退位減。

在教學《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時,我注重知識間的相互遷移,重視了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構建新的知識內容,消除了學生對新知識的陌生感,希望使學生易於接受、理解。而且也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用擺小棒的方法,力求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又使學生更直觀地瞭解抽象算理.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2

透過這節課的教學,課後我對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了如下的反思:

一、合理並充分地創設情境,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我首先透過創設老猴子給小猴子分桃子讓學生讓學生看到平均分和求平均數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接着接着是對主題圖的觀察、討論,在學生說出“移多補少”方法的時候,我緊接着提出13是他們實際收集的結果麼,進一步強化求平均數和平均分的區別與聯繫。讓學生清楚的看到並得出平均每人收集的3個相當於把我們組收集的礦泉水平均份,在用計算的方法就很容易理解了。所以在教學中適當的情境教學有利於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這樣在教學中才能做到更好!創設合適情境對教學活動有着密切的關係,只要有合適的情境對於學生參與學習,獲得知識和促進思維的發展,的確是個很關鍵的。

二、口算、估算、筆算相結合

教學例1時,我忽略了“估算"這一部分,因此我認爲在學生從統計圖中獲得資訊後,我直接引入了新的教學,應該在這裏要學生們想一想:平均數會大於15嗎?會小於11嗎?那應該在什麼範圍內呢?先確定平均數的範圍,再計算,更突出了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這樣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就可以自己算完後進行簡單的檢驗,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在後面的練習中雖然也讓學生先估一估,但重視不夠,因此在後來的作業中學生出現了求出的平均數計算超出所給的最大數和最小數時也不知道是錯了。因此強化估算能讓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可以自己算完後進行簡單的檢查。!

現在《課標》越來越注重口算、估算、筆算三者的結合,口算能力時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估算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是學生應當具備的一種重要的計算技能。口算和估算活動對於學生的思維發展具有促進發展。所以我們教學時,要重視學生口算和估算技能的發展。充分利用教材上的素材,或選擇學生身邊的實際例子,給學生創設運用口算和估算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讓學生多次經歷口算和估算的過程,形成相關的技能。教學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口算、估算的習慣和意識,這樣更有助於筆算的教學。口算和估算是筆算的基礎,筆算也是口算和估算的一種應用。

三、在生活中體驗平均數,並從平均數的數量中得到資訊

讓學生經歷求平均體重的活動,經歷測量數據----收集數據----處理數據----獲得資訊這個過程。在教學中充分運用數據求3人平均體重,求2人平均體重,再求5人平均體重,這樣可以在活動中加強鞏固練習。我十分注意在學生理解平均數的概念的基礎上,正確理解求平均數的方法,練習的設計注意了現實性,聯繫了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體現了數學的工具性。根據求出的各項平均數和標準體重進行比較,既強化了本課的新知和統計的知識,再現了"求平均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又使師生的關係更加融洽,同時又使老師得到真實的資訊反映。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爲了讓學生能把平均數引進平時的日常生活,運用求平均數的方法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真正理解數學就在來源於生活,數學問題就在身邊,我讓學生在課下蒐集了很多關於平均數的資訊,使學生感受到原來平均數用途這麼大,國家大事中也離不了它。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3

這節課的內容比較枯燥。我利用課件“猴媽媽分桃”,創設教學情境,引入例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教師充分發揮了自己的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爲學生創造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機會,給學生留下獨立思考的空間、合作探索的時間,讓學生在交流法中透過用擺小棒的方法求商培養動手操作能力獲取新知,有的用依次減的方法、還有的用乘法口訣,使學生了解不同的求商方法,在比較中選擇簡便的方法。這樣即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體會到探索的快樂,又培養了合作意識。但學生在選擇求商的最佳方法時出現分歧,說明學生擇優的能力還有待提高,今後在這方面我要加強培養。

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好勝心,又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使整個教學過程在活動中完成,以活動促發展。透過這節課我認識到要上好一節課不但要備教材,備教法,備學法,還要備學生,這樣才能恰當處理課堂上的“突發事件”,提高自己的應變能力。

整節課注意到了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教學活動,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思考、獲取新知、發展能力,使他們的綜合素質不斷得到提高。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4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上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體會化繁爲簡的數學思想方法,並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本節課,我儘量爲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搭建自主探究的平臺,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在探究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從中獲得數學學習成功的體驗,點燃學生創新的思維火花。

1、選取學生熟悉的教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節課,我在不改變例題呈現形式的前提下,把例題中的種樹問題換成校門口的植樹,他們感到十分親切,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高漲。

2、充分發揮小組合作作用,培養學生交流、糾錯的能力。

教學時,我設計先讓學生自己獨立畫線段圖,然後在組內進行交流。交流中,不同的解法引發了學生的思維衝突,在經過交流思考後,學生不僅找出了問題,並改正了錯誤。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的作用,還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和自我糾錯的能力。

3、重視發展學生思維。

數學課要重視發展學生的思維。重視發散學生的思維是本節課最成功之處。在最後的課堂練習中,除了完成教材設計的兩題,還增設了兩題發展學生思維的拓展題,幫助學生靈活應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5

在經過幾次試講後,我又對教案進行了修改,確定了本節課主要是利用乘法口訣來解決問題。但上完課後,閻老師又進行了點評,讓我有了進一步的思考。原來的設計還是以傳統的方式呈現圖,讓學生觀察圖尋找數學資訊,並根據相關的資訊提出問題。但在這一課中,既然教材呈現了兩個問題,可以直接拿出來,讓學生讀題並補充條件,這兩個問題解決完後再來填寫表格,討論12只小兔安家的問題,即研究12與除數的關係,這裏都用到了得數是12的乘法口訣。老師應明確本節課和上一節課的區別,第一課時《長頸鹿與小鳥》是利用乘法口訣解決問題,而本節課是利用乘除法的互逆關係來求商。在縱向觀察表格時,老師應點明這一點。對於練一練第1題也不能刪,必須讓學生做一做,可再補充一道題,如48×14=672,672÷14,672÷48,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到利用乘除法的關係解決問題。練習題中的第3題,第5題分別用到了得數是24的乘法口訣和得數是18的口訣,這一點也可以在評講的過程中讓學生意識到。

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多思考多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即使覺得再簡單的課,也要拿出來和其他老師共同探討。我想不同的人在一起交流一定會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這樣自己對教材的理解也會更加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