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精選6篇)

學問君 人氣:2.65W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那麼你有了解過反思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精選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精選6篇)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

本課是學生初次接觸“平均分”。先透過2只熊貓分竹筍,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平均分。在學生把10個圓片分成兩堆後,介紹“平均分”,讓學生對“平均分”有一個清楚的認識。緊接着是判斷平均分,課後和辦公室老師交流,都認爲此處加的好,對比了“平均分”和其它分法,讓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平均分”的特點。

“分蘿蔔”教學反思:本課主要讓學生學會平均分的方法,初步體會“平均分”和“包含除”。在教學時,先出示情境,把12個蘿蔔平均分給4只兔子,可以分給幾個?學生在交流了許多種分法後,再拋出問題:12個蘿蔔,平均分給3只兔子,每隻兔子分()個。你還有其它的分法嗎?小組合作,交流。特別是交流其它的分法,學生想到了平均分給6只兔子,每隻分2個。平均分給2只兔子,每隻兔子分6個。感到很欣喜。

在學習“12個蘿蔔,每4個分給一隻兔子,能分給幾個兔子?”,學生利用學具分,再交流展示。然後全部放手,拋出問題:你還有其它不同的放法嗎?用小黑板出示填空:平均每隻兔子分()個,能分給()只兔子。小組討論,交流。學生的思維活躍,想出的放法多樣。我想:該引導的時候還要引導,但能放手的時候,一定要放手,給學生一個獨立思考的空間,提高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2

這節課的目的主要讓學生透過觀察、測量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建立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之後讓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引導學生用計量工具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用釐米做單位,同時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

這是一節實踐性較強的活動課。我設計一系列活動。如:設計觀察直尺,利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讓他們透過觀察、交流,掌握直尺的基本構造,既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又爲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打下基礎。認識1釐米,安排三次活動:第一次讓學生在直尺上找出1釐米的長度,體會每一大格的長是1釐米——建立1釐米的空間觀念;第二次讓學生找一找身邊、身上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爲1釐米,學生找出很多,如:手指的寬度、牙齒、開關、鈕釦、小獎品的寬度等等,我想對學生建立1釐米的表象起到很好的效果;第三次用手勢比劃出1釐米的長度。透過這些活動,讓學生正確建立1釐米的空間觀念,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建立幾釐米的長度觀念。然後應用釐米來估一估、量一量、辨一辨,讓學生在嘗試測量、比較、交流中,逐步總結出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今天課堂上學生都用“把物品左端對準0刻度,右端對着刻度幾就是幾釐米”這種方法,在判斷中,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在這裏我讓學生比較兩種不同的量法,學生認爲第2種量法從刻度3量起比較麻煩,要數或者要算。但也是可以的,我想體現方法多樣化,注重學生的自主性。在量一量,填一填這個活動中,留給學生很大的實踐空間,既讓學生測量已知物體的長度,又讓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熟悉的物體來測量它的長度,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達到在玩中練,在練中玩的學習效果。透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多數學生都能明白爲什麼要統一長度單位,而且也學會如何利用刻度尺量較短的物體長度。但也有個別學生在量物體長度時總忘記對準“0”刻度。在今後應該多給學生提供測量的機會,以便熟練掌握測量方法,達到熟能生巧的程度,同時也要對少數落後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對於這節課中涉及的估測內容學生們完成得不好,估測能力差,大部分學生是靠用尺子量來完成估算習題的,比較依賴測量工具。我必須在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上多下些功夫,讓學生的數學思維更加活躍。還有一個不足之處是第二種方法也是一句話帶過,有的沒有掌握好。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3

1、以學生的活動爲主線。

我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整個課堂氣氛活躍,透過擺一擺,配一配、連一連、讓學生在獨立嘗試解決的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交流、彙報都興致勃勃,參與熱情很高。

2、注重層次性和思考性。

活動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具有層次性。如“兩兩配”到“三二配”最後到“二四配”,由易到難,重視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讓學生在思考的基礎上進行交流,使學生互相啓發,共同提高。本節課我儘量設計些讓學生體驗數學的價值,這些教學內容很具有層次性和思考性。透過這幾個活動,不但鞏固所學的知識,而且聯繫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意義,體現數學的應用價值。

3、注重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去觀察問題和有序思考問題的能力。用數學眼光去觀察問題是培養學生的一種數感、一種生活問題數學化的感悟。有序思考問題的能力培養則是檢驗學生思維的`有序性。

搭配要按一定的順序,才能不重複、不遺漏。有效的引導學生思維有具體逐步過渡到抽象。抓住學生的認知起點,爲學生提供充分探索與交流的空間。

不足之處:

1、 問題的提出不夠明確,是不是能夠放手,讓學生自己試着提下呢。

2、課堂的教學語言不夠嚴謹,特別是有些過渡處理的較爲生硬。

3、課堂教學的評價太單一。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4

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解決問題》這一內容,課本設定了三個例題。學生對這三個例題所呈現的各個量的關係並不陌生。因爲在上學期的學習過程中已經出現需要兩步才能解決的問題,這個學期重點是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多樣化、小括號的正確使用以及會列綜合算式解決問題。我執教的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四冊例1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本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透過學習使學生初步學會解答兩步計算的問題,提供豐富的、現實的、具有探索性的學習活動,感知生活與數學的緊密聯繫,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逐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一、激趣匯入,讓學生進入課堂

本部分內容是本學期的開篇內容,但是解決問題又是學生最困難的問題,因此,有一個好的開端是十分重要的。我用書本上的情境,以談話的方式呈現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對課堂產生興趣,願意發現知識。

二、還原課堂,讓學生做主人

新課標強調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因爲已經有了上學期解決問題的能力,本部分內容讓學生自己來解決並不是十分困難。在課堂上我讓學生充當小老師,將自己的思路呈現在課堂上。

三、迴歸實踐,讓練習伴隨

練習是一節課的重中之重,或許有人會說,新知纔是主題,但是沒有了鞏固的新知,只是一粒沙子,微不足道,所以適當的練習十分重要,在練習的設計上我並沒有以量取勝,而是用簡單的三道題來完成這一環節,但是難度確實層層遞進。

固然,一節課有好的一面也會有不足的地方,在本節課的處理上我過於放手課堂,讓學生髮散思維,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年齡段,自己並不能夠有一個規範的書寫方式。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5

本節課在設計上,盡力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和過動的體驗,營造了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給學生提供了參與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學生敢於說出自己的想法,自己去做數學,想數學,在思考中學習,在遊戲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數學學習過程成了學生對數學的認識和體驗的過程。但是在運用階段中,我們發現在練習中,大部分學生不管怎樣的習題,都只用豎式來計算,而不能根據題目的特點靈活地選擇算法。

經過反思,出現了這種情況,正是我們進行算法優化所帶來的,這又使我們進行了深思。提倡算法多樣化到底用不用優化?如果優化,又應該怎樣來優化呢?經過討論研究,我們一致認爲,計算時雖然沒有適合全體學生的最優算法,但並不等於沒有適合大多數學生的最優方法,所以還是應該有算法的優化的。

事實上,多樣化與優化之間並不存在矛盾,兩者可以而且應該統一於學生探究學習的過程之中。但這種優化並不是教師“灌”的,優化算法的主體應是學生。優化的過程應該是學生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過程,教師應致力於讓學生在用自己的方法在計算過程中發現差距,產生優化算法的內在需要,自己選擇好的方法。所以在學習之初面對各種又多又雜的算法,教師不要急於評價,回阻礙學生思維的發展,而要引導學生透過比較各種算法的“特點”去選擇適合於自己的方法。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學反思6

乘法口訣是學生解決乘法運算的重要鑰匙,因此,它的教學可算得上是乘法計算教學的奠基石,顯得尤爲重要。《表內乘法二》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實驗教科書第六單元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2—6的乘法口訣後進行教學的。透過表內乘法二的教學,讓我感受到以下幾點在乘法口訣的教學中尤爲重要。

在教學中,有以下反思:

1、聯繫生活實際,產生學習需求。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新課匯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一堂課成功的起點。本節課一開始從生活實例引入,讓學生計算手指。在人數的不斷增加中,學生髮現這樣不斷的加太麻煩了,算起來也不方便,,那有沒有更簡便的點的方法呢?這樣自然而然的產生了解決問題的強烈慾望,從而匯入新課,學生躍躍欲進,激發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慾望,爲探究新知創下良好的開端。

2、找準知識起點,適當運用講解。

當我和學生談到該如何將幾個相同加數連加的加法算式改寫成一個簡單的算式這個問題時,我首先讓孩子們發言,可是從孩子們的回答中我瞭解到他們對於乘法知之甚少,所以我採用了教師講授的形式。以其中的一個連加算式爲例進行講解,之後又讓孩子自己嘗試改寫其他的算式,從學生作題情況看效果不錯,大多數學生已經掌握。

3、習形式注重趣味性

低年級學生特點是爭強好勝,應充分利用這一點。課堂上跟學生開展“對口令遊戲、跟同學比賽和跟老師比一比”等形式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起學生勇於挑戰的慾望。課堂氣氛很活躍,學生學習效果也很好。

透過這節課出現的問題,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注意的問題是:在上課之前應該瞭解孩子現有的知識水平,也就是備學生,課前預想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提出問題後學生可能的答案,這樣可以更好的發現學生在學習中的問題。另外就是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訓練學生說話準確,完整。在課後練習中充分開展動手操作等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注意練習的層次安排,力求做到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