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統計教學反思(二年級)

學問君 人氣:1.14W

從現代課程理念來看,教學過程應該是一個學生主動發展的過程。因此評價一堂課,最重要的是要看學生在課堂上是否自始至終參與了學習的全過程,他們學習的情緒是不是達到了興奮點,是不是獲得了主動發展。基於這樣的觀點,我的反思如下:

小學數學統計教學反思(二年級)

首先,我試着在促進學生主動發展方面做了一點嘗試。

一、創設故事情境,讓學生樂於參與

《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和交流。”這就要求數學教學從內容到方法要更貼近兒童,儘可能順應兒童活潑好動的天性,要不斷地觸發他們的興趣點,從而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過程。課一開始,我就透過事先設計好的一個事例,讓學生能從生活中的事例,感知東西要分門別類的放好了,這樣纔不會出錯,其目的也是爲了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正所謂“未登殿堂,先入佳境”。再用計算機向學生呈現了一幅動物運動會的畫面,這幅畫面既富有現實生活的氣息,又充滿了童話的色彩,一下子就緊接着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仔細觀察,操場上有哪些小動物?他們參加了哪兩項活動?”從而迅速把學生的注意力遷移到統計問題上來,接着就是要讓學生透過幫小動物們“發運動服”、“訂午餐”等一連串的問題,產生按不同的標準分類統計的意識。

二、引導學生經歷統計過程

在本堂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沒有把教學目標僅僅侷限在掌握簡單的分類統計方法上,而是着眼於讓學生感受統計問題的產生,體驗統計方法在生活中的應用。首先,透過學生自主提出想知道的問題,引發統計的需要,這種需要很自然地轉化爲學生經歷統計過程的內在動力。

其次,我又試着在教學的安排上做了一點嘗試。

三、授課的大部分形式是教師與學生共動。

具體細節:在填統計表的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報數我在電腦前操作。我的想法是:這樣做,可以讓學生更具體更直接的看到圖表的製作過程,使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下將知識內化。但也有讓學生獨自完成的學習活動,如:學生自己動手完課本第95頁上的“想想做做”的第2題。我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到自己也能行,感到只有“動手又動腦,纔能有創造。”。

同時又安排了活動和實踐作業部分,讓學生動腦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可以用今天學習的知識進行統計的?我考慮到學生可能一下子發現不了,我就作一些小小的提示:“全班的小朋友,你想怎麼分類呢?”,接着課件出示“中國象棋”和“積木”幫助他們開動腦筋,他們的想法會可能很幼稚但仍需鼓勵,並鼓勵他們將自己的想法在課下實施。我的用意是讓他們懂得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在實際教學中還存在很大的不足:

如:在教學的第二個環節“合作學習,探索新知”,我如果這樣設計或許會更好些:先讓學生自己試着把看到的小動物“數一數記下來”,當學生用以前學的一個統計表來統計自己提出的小狗、小兔、小猴各有幾隻,跳高、賽跑的動物各有幾隻時,他們遇到了一個麻煩,那就是由於分類不清,讓人很難一下子看明白到底一共有幾隻小動物(看圖數是13只,看統計表算是26只)。這時,學生便對掌握更好的統計方法產生了期待。當學生面臨這個新問題時,他們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思維異常活躍,都紛紛投入到尋找新的統計方法的探究過程中,我想這時的參與將會是更深層次的參與。

運用以前的統計方法進行統計,學生的“記錄”顯然不夠科學,別人不易看懂,感受到了“挫折”,正因爲有了這種“挫折”,才激起了他們主動尋求科學的統計方法的積極性。接着,讓學生經歷了一個從獨立思考到小組討論、班級交流的過程。最後,把分類統計的方法告訴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更能體現學生始終是在自主探究,對分類統計這一方法的認識不斷加深,從而充分的經歷了統計的過程。

再如:由於某些原因,沒能充分的讓孩子說說透過觀看這兩個統計表你知道的什麼,尤其是“對於同一件事物可以有多種不同的分類標準”上分析得不夠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