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獅子和鹿教學反思3篇

學問君 人氣:1.27W

獅子和鹿課文講的是在叢林中,一隻鹿遇到獅子而奮力脫險的故事。下面是由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的關於獅子和鹿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到您!

獅子和鹿教學反思3篇

獅子和鹿教學反思一

《獅子和鹿》是三年級上學期語文第七組課文的一篇略讀課文。這是一個寓言故事,透過一隻鹿在遇獅前和遇獅後對自己的角和腿的截然不同的態度,闡明瞭一個道理:物各有所長、所短;不要因爲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爲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不要光圖美麗的外表,更要講實用;美和實用在不通的環境和不同的條件下都各有存在的價值。 在教學《獅子和鹿》這篇閱讀課文時,我設定了兩個教學目標:第一,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透過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鹿對角、腿態度改變的原因,從而懂得寓言所蘊涵的道理。教學重點是理解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後不同態度;教學難點在於體會故事所講述的道理。

獅子和鹿教學反思二

《獅子和鹿》是本學期第七組課文中的一篇略讀課文。這是一個寓言故事,透過一隻鹿在遇獅前和遇獅後對自己的角和腿的截然不同的態度,闡明瞭一個道理:物各有所長、所短;不要因爲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爲它的短處而否定它的長處。不要光圖美麗的外表,更要講實用;美和實用在不通的環境和不同的條件下都各有存在的價值。

按照略讀課文的課時安排,《獅子和鹿》的教學任務應在一節課之內完成。因此本節課我設定了兩個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後不同態度。2、讀懂課文內容,體會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略讀課文的教學,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理解即可。教師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本課立足這一精神,努力讓學生有目的,有方法,有時間自己去讀課文,以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學重點是理解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後不同態度;教學難點在於體會故事所講述的道理。

教完此課,我覺得值得反思的是:

教學時間安排顯得前鬆後緊。前面聽故事匯入、初讀、以及抓兩個嘆氣的句子爲契入點引導學生研讀課文、感受驚險的過程中,在朗讀上(包括個別讀,指名讀、分角色讀、齊讀等,特別是齊讀)花費了太多時間。雖然在設計中強調了略讀課應該放手讓學生自主讀悟的特點,但在操作中卻沒能很好地突出這一點,導致學生在感悟寓言所揭示的道理和聯繫生活實際時由於時間倉促而沒能很好地思考,教師給了學生過多的提示,把一些主觀的意念加給了學生。如果能夠把本節課的重心放在感悟道理上,再安排續寫,給充分的時間學生討論、思考,再讓學生髮表他們的看法,從而得出道理;在得出道理後,鼓勵、引導學生聯繫實際,舉出實際生活中的例子,再次說明問題,最後進行總結,這樣安排和組織,就能夠使大部分學生明白寓言所蘊涵的道理了。

總的說來,雖然這節課能夠比較順利、流暢地完成,但是在教學設計、課堂組織、時間分配等還有十分多的需要改進的地方。

獅子和鹿教學反思三

睡下了,如往日一般,反思一天的工作。想起了《獅子和鹿》的教學,心裏不禁泛起一陣甜蜜。多麼享受的一課啊!於是,忍不住,又爬了起來,重開電腦,儘快把心裏這絲甜蜜敲了下來,好好慰勞自己。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把它分了兩個半節來教學。之所以這樣,是因爲我覺得人的感悟是需要一個內化的過程,把它都放在一節課,孩子們未必能夠得出自己最佳的想法。美酒的釀製也是這個道理。上半節在早上第一節課的後半段。已經預習過課文,於是我便好像平時一樣,給他們朗讀課文,美其名曰給他們講故事。繪聲繪色地朗讀了小鹿在河邊喝水自我欣賞陶醉的一段,便打住,提問孩子們這幾段的主要內容。小手高舉,看來這個問題不難。我請了閱讀治療班的一個孩子,他能從開小差到舉手發言,我應該給他這個機會。他輕而易舉的歸納了這部分的主要內容,言簡意賅,非常好。接着,繼續給他們朗讀後半段課文。當我讀到獅子狂追小鹿,小鹿美麗的角卻被樹枝纏住,眼看就要被獅子追上的時候,我偷偷地看了一眼孩子們,只見他們雙眼都盯着書,神情緊張,有的甚至攥緊了小拳頭,他們都在爲小鹿捏着一把汗呢。看到他們這樣,我不禁想到對於一個語文老師,朗讀的教學技能是多麼重要,是幫助他們走進文字,走進情景的重要手段啊。看,小鹿終於脫險了,孩子們也長長地吁了一口氣。聽完了後半段的內容,我又請了一個學習中等的孩子歸納這部分的主要內容,看來,也不難。內容看來是讀懂了。接下來,我讓他們自己再把整個故事有感情地朗讀,然後思考小鹿說的話:兩隻美麗的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腿卻讓我獅口逃生!孩子們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再接着,我提出了這一課的主要問題:透過閱讀《陶罐和鐵罐》這個故事,我們學會了怎麼去看待別人。從今天這個故事,你又受到了什麼啓發呢?請你把你的看法和觀點寫下來。這時候,下課鈴響了。我讓孩子們利用課餘時間,完成了這個練習。

下午第一節課,我又用了前半段時間來交流他們的觀點。我先請他們再把課文默讀一遍,閱讀自己的觀點,如果有修改的,儘快修改。然後我請了大約十個孩子把自己寫的觀點抄在黑板上。其他同學就在座位上和附近的同學交流看法。很快,上臺板書的孩子們寫好了,字型工整,非常清楚漂亮。“我覺得美麗的東西不一定有用,難看的東西也會有他的用處。”“每個人都會有優點(長處)也會有缺點(短處),我們要善於發現自己的優點(長處),也要正確對待自己的缺點(短處)。”最精彩的還是一個女孩寫的“每個人都會有短處,可是在不同的情況下面,短處有時也會變成長處”。我評價她是未來的哲學家。孩子們都笑了。……交流愉快和諧地進行着。孩子們也在不斷地汲取着他人的長處,修改自己或者補充自己的觀點。接着,我又問:“看來,大家都明白了一個道理,任何一種事物都是兩面的,有時候是優點,有時候是不足。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才能注意發揮優點,彌補不足。這樣的事例在我們的生活中也經常存在,想想,能舉出一些例子來嗎?”課室悄然無聲。是在拼命思考?還是設問超出了他們的能力?我心裏嘀咕着。“比如,隨着社會的發展,馬路上什麼越來越多了?”我不得不自己去打破這個沉寂。“汽車!”“是啊!汽車越來越多,是好事兒還是壞事兒呢?”“我認爲是好事兒。……”“我認爲也有不足的……”“我認爲有好的一面也有不足的一面。”班裏不少孩子的家裏都有車。這個情境正是他們日常經常遇到的,於是,孩子們的話匣子開啟了,滔滔不絕的論述着自己的觀點。在這個例子的啓發下,其他同學的思維也開啟了。有個學生舉了自己上體育課扭了腳是壞事,可是扭了腳以後才發現原來爸爸媽媽是這麼關心他的,同學們是這麼友好的。還有的學生舉了自己發燒的例子。等等。我順勢說,今天,我們班的一個學生被林老師發現他在老師出差期間欠了很多作業,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孩子們一致說“壞事!”“那麼,能不能想想辦法,把它變成一件好事呢?”一次要依時完成作業,要關心同學的思想教育在潤物無聲中完成。

最後,我讓孩子們比較了《陶罐和鐵罐》和《獅子和鹿》兩篇課文有什麼相同的地方。然後讓孩子們用同樣的方法-------講一個故事說明一個道理或者引起讀者的啓發進行寫話,並作爲課後作業。

課上完了,很滿足,也很開心。不但孩子們有所收穫,我自己也感受頗深。實際上今天就是一種辯證思維方式的滲透和陶冶。這是一種財富。我深深地體會到。只有辯證地去看待一件事物,才能讓自己始終保持樂觀的人生態度。再美的東西也有它的不足,再難看的東西也有它美的一面。在很多方面,我是個弱者,因此得以享受着朋友們的關愛和幫助;在某些方面,我也有自己的優點,因此得以儘自己的能力去關愛和幫助那些需要的人們。給予和獲得都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