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工作報告>

幼兒良好行爲習慣培養的研究實驗工作報告

學問君 人氣:2.9W

幼兒良好行爲習慣培養的研究實驗工作報告

這是一篇關於工作報告的範文,可以提供大家借鑑!

 

我們研究的市級“十一五”規劃課題“幼兒良好行爲習慣培養的研究”到目前已運作兩年,這期間在區教科室領導的大力支援下,學校領導及校教科室的指導下,課題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經歷兩年的思考、研究和實驗,已達到預期效果,初步完成了研究任務,現就實驗工作總結如下:

一、領導和關心支援是搞好課題研究的動力。

科研興校,科研興園已在北門小學唱響,領導非常支援教師參與課題實驗工作,從我園課題立項以來,受到領導的高度重視,學校教科研室每學期都進行科研督導、檢查、驗收,並請區教科室專家進行指導,如實驗方案的修改,資料的彙編都給予了極大的幫助,我們明確了研究的方向、目標,給我們的研究提供了更廣更深的指導。

二、落實組織機構,保證課題的開展。

  1、成立課題小組

劉真園長:主要負責課題的行政領導,組織管理資金疏通等工作。

孫玉梅:負責撰寫實驗階段性計劃、總結、實驗報告、工作報告、收集彙編資料。

  2、實驗教師分工明確

中、小班一線教師主要負責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研究。

大班一線教師主要負責幼兒學習習慣,交往能力,文明禮貌等習慣的研究。

三、加大資金投入,爲課題實施提供保障 爲了加強教師的理論學習,提供理論學習機會,學校爲每人提供100元的訂閱雜誌,鼓勵教師自費訂閱雜誌。爲培養幼兒良好行爲習慣創設更多的條件和機會,學校在資金緊缺的情況下投資50多萬元,每班配備電腦,提供教師收集資訊的條件,又配備了綜合活動室、圖書閱覽室、科學發現室,充實各班區角活動內容,幼兒在這裏學習合作、交往、學習、幫忙、分享和探索,良好的行爲習慣在這裏漸漸萌發—實踐—形成,老師在這裏觀察、記錄、調整自己的實驗方案,寫了許多的教育活動筆記和活動觀察記錄,爲教師的論文寫作提供了大部分素材。

四、健全制度,強化激勵機制、規範研究過程。

在開展課題實驗的過程中,我們前期有規劃,中期有記錄,後期有總結,積累原始資料,立足本園實際實際進行實踐,以實踐—理論—再實踐來驗證我們的過程。

(一)健全制度。

1、管理制度:

A課題研究過程包括開題、計劃分解、操作實施、中期總結匯報、補充拓展、材料收集。

B市級課題每學期不少於6節實驗課。

C接受校教科室對課題研究過程的監督、檢查,並定期向校教科室彙報課題進行情況接受其指導。

  2、目標考覈制度:我校不僅將教師的教育教學常規納入年度考覈目標,還把課題按省、市、區等級別納入考覈制度。

  3、學習制度:課題組成員定期進行理論學習、培訓,寫出讀書筆記和心得體會。

  4、資料收集制度:由專人負責收集資料、驗收並歸檔。

(二)規範研究過程。

實驗資料反映了實驗研究的過程,是原始資料,是以後實驗效果推廣的依據,實驗課題一啓動,就佈置每學期資料。每位教師每學期不少於10000字段理論筆記,每週一篇教育活動筆記,一篇觀察筆記,每週一上一節養成教育課,每學期至少追蹤調查一名幼兒,一篇有關幼兒行爲習慣的論文,一篇實驗總結或經驗交流,兩篇有理論價值的中心發言,每位實驗教師每學期好要收集一名養成教育的名言,一首兒歌,一首歌曲,或者一幅圖片,一個謎語等,還要根據本班幼兒實際情況自編一首兒歌。兩年下來,經過教師的辛勤努力,我們編了幼兒養成教育教師使用的大班、中班、小班的手冊(見附錄),以及家長使用手冊等,更好地指導教師、家長對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從而也更加規範了實驗過程的實效性。

五、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和科研能力。

針對實驗課題的要求,我們制定了積極可行的實驗方案,每階段實驗課題完成目標、方法、步驟,規定每單週三下午進行教師總結,具體做法:

(一)加強學習,提高理論指導的高度。

俗話說,沒有理論的高度,就沒有研究的深度。爲使實驗課題的研究深入有效,我們加強理論學習,具體做法,每位教師每天理論學習時間不少於半小時,有關實驗課題的理論筆記每學期不少於10000字,課題主持人每週向實驗教師推薦一篇理論學習的內容,每位教師每學期兩篇優秀的中心發言。針對理論學習的需要,學校出資訂閱了《幼教園地》、《學前教育》等雜誌。每位教師訂閱一份雜誌,教師們積極性很高,她們自費訂閱到《學前教育研究。、《幼教導讀》、《幼兒教育》、《幼教博覽》等,這些雜誌給我們的實驗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指導,提供了好多理論依據,對教師們科研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我們採取集體學習和自學相結合,講座、輔導與總結交流相結合,檢查與評比相結合的辦法,形成了學習制度,提供了學習質量,透過學習,全體教師提高了認識、更新觀念,增強了課改意識。

(二)外出學習,拓寬思路。

    在理論學習中,我們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的方式,先後聽取上海幼教專家陳教授、聞教授的講座,外出參觀一類以上幼兒園,借鑑和引進各地教師的教學改革經驗,分別聽取她們的優質課,觀摩課以及公開課,聽取專家的報告,從中既學到了理論,又有經驗和做法,學習回來及時談心得與體會,談如何轉化爲自己的工作思路,同時,鼓勵教師在教學工作大膽實踐,積極探索,從而推動實驗向縱深發展。

六、課題初步效應。

    透過兩年的悉心研究和探討,幼兒良好行爲習慣培養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已達到了預期目的。

(一)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從前評價一位教師要看教師執教能力,優質課怎樣,論文多少,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如何,現在評價教師不但要看專業技能還要重視教師個人素質,行爲習慣,從衣着到言行,從能力到態度,教師在整個從教過程中學會觀察,學會積累,學會運用,做幼兒知識技能的點播者,行爲習慣的楷模。

(二)家長教育新聞和教育觀念的轉變,家園互動合作讓家長了解到幼兒良好習慣,習慣是一個人獨立於社會的基礎,而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有使人終生受益,現在的家長不再僅僅關心幼兒學了幾個拼音,而是談論孩子如何愛看書,如何懂事,在家能讓家長省心、放心,尤其一部分缺乏育兒知識的家長從對幼兒園活動的置之不理到主動參與幼兒園的活動,有些家長爲了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爲習慣,把自己開的麻將社都關閉了,從事更加有利孩子健康、發展的職業了。

(三)幼兒良好的行爲習慣得到培養、發展及鞏固,對幼兒良好行爲習慣的培養採取了設計遊戲,引導幼兒;正面教育,鼓勵幼兒;堅持不懈,觀察幼兒等措施,採用了情景教育法、家園對照法、大小互動法、五星獎勵法、表揚法、榜樣法、溝通法等方法,增強幼兒良好行爲習慣的意識,規範幼兒良好行爲習慣的行爲,使幼兒的操作能力、自理能力得到提高。幼兒養成了良好的傾聽習慣、衛生習慣、學習習慣、禮貌習慣、交往習慣等,這些將使幼兒終生受益。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儘量把工作做細、做好,爲一線教師提供最優質的服務和指導,爲課題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基礎。

這只是我在工作中的一點點積累,還夠不上經驗所談,如有朋友來訪,歡迎提寶貴意見。

  我國著名青少年教育家孫雲曉先生說:“好習慣對兒童來說是命運的主宰、是成功的軌道、是終身的財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的五大領域的培養目標強調幼兒愛好的激發和習慣的養成。由此我們可以認爲:幼兒教育的主要任務不是知識教育,是養成教育;幼兒教育的主要目標也不是傳授知識,而是養成習慣。人的各種習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後天的生活、時間和環境中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又是不大容易改變的。因此,對幼兒進行良好行爲習慣的培養是幼兒園工作的重點,那在幼兒園環境中如何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爲習慣呢?

一、     找準切入點,制定計劃

在幼兒園這個大集體中,幼兒來自不同的家庭,因爲每位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不一樣,所以每個孩子的習慣也不同。針對於此,在今年開學初,我們向每位幼兒家長髮放了關於《培養幼兒良好行爲習慣的調查問卷》,家長除了對調查問卷如實作答外,還主動與各班老師交流孩子的不良習慣問題。從收回的一張張調查問卷和交談中,讓我們清楚的瞭解到每個幼兒的特點,根據幼兒的習慣不同,制定切實可行的良好習慣培養計劃,使其在良好的環境下健康快樂的成長,並逐步養成良好習慣。

二、     重視家園共育,形成教育合力

我們知道,要想讓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僅靠在幼兒園裏培養是遠遠不夠的,在家庭中也應嚴格要求。曾經有一個家長說:在對孩子的教育中,老師和家長就像土壤,而孩子就像種子,需要我們共同的培育,多麼生動地比喻!所以,我們做老師的,爲了孩子,首先要轉變自己的觀念,然後去聯合家長,統一觀念及行動,讓幼兒在幼兒園形成的良好行爲習慣在家中得以很好的鞏固和發展,實現我們最終共同的教育目的。爲了此項工作的順利開展,開學初,我園在徵求教師意見後,設計了適合家園共育的家園聯繫手冊。其中,教師將幼兒一週的表現、班級近期教育內容重點及需要家長配合指導的內容,週週與家長見面,讓家長從中更及時準確的瞭解幼兒的在園表現。家長還會在家園聯繫手冊中寫下家庭教育中的問題、困難,對教師的建議、要求等。一本小小的家園聯繫手冊,真正成了我們共同教育孩子的橋樑,讓老師和家長在培養教育孩子時做到統一思想,共同教育。

除此之外,全體教師又一次爲幼兒重新設計了《幼兒成長記錄冊》。平日活動學習時,我園教師善於將精彩的瞬間進行收藏,精心設計,積累到《幼兒成長記錄冊》中。並在每月的月底將其發放給家長,請家長對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提出寶貴意見。當家長看到孩子們在幼兒園所畫的一幅幅圖畫,親手剪出的一個個圖案,活動時專心致志的樣子,一張張可愛的照片時,一邊說着自己的孩子長大了,一邊連感謝老師、稱讚着幼兒園。

在進幼兒園的涌路旁有一櫥窗。雖然只有一塊小小的空間,但我們將其充分利用,使其成了家園聯繫的另一種方式。開學初的歡迎小朋友和家長如何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爲習慣的知識宣傳。每月份的我是禮儀小標兵、衛生寶寶、全勤寶寶、好習慣伴我成長等評比展示宣傳活動,得到了家長和小朋友的關注與支援,真正形成了家園合力,共同教育。也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三、     找準目標,注重轉變

園有園規,班有班紀。每個班級在學期初依據幼兒園培養幼兒良好行爲習慣計劃和本班幼兒的行爲習慣制定出符合本班實際的計劃後,又進一步將其制定計劃目標進行分解,按月份逐步展開實施。也就是每月初制定培養幼兒良好習慣的目標承諾,目標承諾中有培養標準,預期成果,月末對此承諾進行小結,找到不足,並進行反思找到整改措施。其中對於每月份中個別幼兒實施此培養目標有困難時,教師將作爲重點培養對象,對其進行關注,力爭讓幼兒達到預期目標,也就是班級每月份的典型案例。

四、豐富多彩的活動,促兒童發展

古希臘教育家亞里士多德曾有一句至理名言“習慣成自然”。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要貫穿在點滴生活與各項活動中。爲了在平日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更好的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我園特蒐集了與養成教育有關的兒歌和故事。讓老師在平時教學活動中透過講故事,唱兒歌等幼兒易於接受的方式,使幼兒明白哪些習慣是好的習慣,哪些是不好的習慣,以及不好的習慣會給我們帶來危害,良好的習慣會有利於我們的身心健康等等。

再有,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形式,也是幼兒最能接受的教學方式。因此,幼兒園及各班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在遊戲活動中,幼兒能很快進入角色,接受教育,透過遊戲,幼兒也能將學到的東西親身加以體驗,加深印象,逐步融入日常生活學習中,養成良好的習慣。

五、分享快樂,經驗交流。

幼兒入園一段時間以後,在老師的正確教育引導下,行爲習慣方面都有了明顯的進步。爲了將各位教師培養幼兒良好行爲習慣的好做法加以宣傳、推廣,我園組織召開了班主任培養幼兒良好行爲習慣經驗交流會,交流會上,每位老師培養幼兒良好習慣的方法各有妙招,真正起到了互相學習,互相借鑑的作用。比如:陳文香老師在培養幼兒良好習慣時,除了建立常規制度,以身作則外,更注重了對幼兒的及時評價,對於表現好、有進步的孩子給予及時的鼓勵,並將其記錄在《比比最棒》評價手冊中,最後依據此評選出“好兒童”。哪個孩子不渴望受到表揚,就在這一句句表揚聲中,孩子們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良好習慣。

六、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爲習慣。

幼兒園的日常生活是平常而瑣碎的,但卻日復一日地反覆出現,潛移默化中會對幼兒良好行爲習慣的形成會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因此,將幼兒良好行爲習慣的培養滲透到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去非常重要。我園的每位教師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善於觀察、抓住機會不失時機地開展隨機教育,促使幼兒良好行爲習慣的逐步形成。因爲幼兒的年齡小,自我約束能力差,

因此,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爲習慣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必須貫徹落實在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嚴格要求,反覆抓,抓反覆,讓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

 

以德育人  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習慣

黃草街道辦事處,地處黔西南州興義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區。所轄區域公辦幼兒園9所。多數是小學附屬幼兒園,它的前身爲學校的學前班。近年來,各校都在加大對幼兒園的投入,改善辦學條件,新建園房舍結構基本合理,自成一體,獨門獨院,管理規範。迄今爲止,有省級一類幼兒園5所,其餘的爲省級二類幼兒園。9所幼兒園共47個教學班,在園幼兒2670人。在園教師112人。大專以上學歷75人,幼師學歷6人,中師學歷31人。

20xx9月我辦參與了 “十一五”研究課題《和諧德育研究與實驗》子課題《幼兒良好習慣養成教育的研究與實驗》,根據總課題組的要求,緊密結合本實驗區的實際,制定了切實可行的課題實施方案。半年來圍繞課題的培養目標,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強組織領導,爲課題的順利實施保駕護航

一個項目的順利實施,離不開堅強的組織做後盾。xx4月,輔導站召開了全辦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會議,成立了實驗區課題核心領導小組,在以一線教師爲主要研究成員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園本教研製度,形成了以核心領導小組爲龍頭,主要研究人員爲骨幹的研究格局,構建了規範的研究框架,爲課題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

  二、拓寬培訓渠道,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一)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課題實施以來,各實驗園,充分利用業務學習時間,採取集體學習和個人自學相結合的方法,組織學習了《中國德育》、《新德育》、《和諧德育論》等相關理論知識,爲課題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二)以園爲本,重視研討,層層推進。研究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隨時都可能出現新情況、新問題。我們針對出現的困難和問題,開展了以園爲本的教研活動,讓教師在不斷的總結、交流、反思中集思廣益,攻堅克難,增強信心。(三)走出去”、“請進來”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經之路。20xx4月,我們組織教師參加了州教育局舉辦的《幼兒禮儀教育》培訓,78日,邀請了課題組的劉華老師爲全辦幼兒教師作課題實驗專題培訓。透過專家引領,轉變教育觀念,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三、完善制度建設,確保課題研究落到實處

制度是課題研究與實驗有序進行的助推器,是實驗取得成功的保障。xx10月,我們完善了四個制度的建設。明確了實驗教師常規工作任務以及參與實驗活動的相關制度。製作幼兒行爲習慣跟蹤調查表下發到每一個家庭,讓教師有明確的目標,知道實驗開始該做什麼,該怎麼做?跟蹤表的填寫,記錄了實驗幼兒的成長曆程,讓家長和老師都能及時發現課題實驗給幼兒行爲習慣帶來的變化,體會到成功帶來的樂趣!增強教師對幼兒良好行爲習慣培養的信心。

有效的管理,增強了課題研究的時效性。20xx12月底,黃草實驗區八個實驗園31 個教學班,共上實驗課1017節。其中示範課26 節、辦級研討2 次、簡報7期、教師教學隨筆191 篇、論文 47 篇、實驗報告10篇、反思124 篇、德育活動課教案、375 份、填寫實驗測查表700餘份,圓滿完成了第一學期的研究任務。

四、家園合作,共同做好幼兒良好行爲習慣教育工作。

馬卡連柯認爲,在兒童良好習慣的培養中,學校和家庭都起着重要作用,父母應該成爲兒童行爲習慣的導師。因爲兒童未入學前,一天到晚最親近的人是父母,父母的言談舉止,是兒童所習見習聞的。就是入園之後,放學回家,還是和父母在一起,父母的言行舉止,在兒童良好習慣的養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實驗園非常注重家庭教育的配合。一方面,召開家長會向家長宣傳課題實驗的主導思想,爭取家長的理解和支援;另一方面,老師們一邊摸索,一邊完善工作方法,將幼兒行爲習慣養成研究,輻射到每一個幼兒家庭,爭取家庭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實驗中來,配合幼兒園做好教育工作,爲幼兒營造一個和諧、融洽,健康向上的生活、學習環境. 使幼兒良好行爲習慣的培養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和鞏固。在家長的`共同配合下,90%的幼兒良好的行爲習慣得到鞏固,一些家長從中也受到教育。

五、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強化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

講文明、懂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教師的職責就是傳承中華文明,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習慣。

向陽路小學附屬幼兒園的陳友晶老師認真履行職責,她在《懂禮貌》一課的教學反思中寫道:一般情況下,孩子對自己班上的老師都能主動有禮貌的問好。但是,在走廊或校園裏,見到其他的老師或家長就不會問候。孩子們的表現,着實讓我感受到:這些家中的小太陽、小公主們在禮儀行爲上的缺失。我覺得對孩子們進行禮儀常規的教育十分必要。首先,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嘗試透過收集一些喜聞樂見,朗朗上口的兒歌、童謠,讓孩子們在班上朗誦學習,從中瞭解什麼是文明禮儀,促進好習慣的養成。其次,孩子的禮儀行爲是在實踐運用中鍛煉出來的,於是我根據班上有的孩子膽小怕生的特點,開展了“文明小使者” 的評比活動,每天班裏都要選派一位“小使者”,與鄰班老師、學生家長打交道,讓孩子在實踐活動中鍛鍊自己的社交禮儀、養成自己的文明行爲。孩子們在體驗的過程中,學會了責任,體會到了用禮儀行爲交往的快樂,逐漸養成了禮儀行爲。

六、關注細節,巧用評價,讓幼兒良好行爲習慣得到固化。

習慣的形成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般要經歷一個從被動到主動的過程。陳鶴琴先生主張在兒童習慣的養成中應多鼓勵。他說:“一切的一切,你要用鼓勵的方法來控制兒童的行爲,來督促兒童的求學。消極的制裁不會發生多大的效果的,有時候反而容易引起他的反感。”因此,教師的評價對幼兒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至關重要。面對幼兒的正確行爲,教師給與肯定、讚賞的積極評價,會增強幼兒的自尊與自信。

盤江路小學附屬幼兒園的甘安瓊老師在觀察記錄這樣寫道:陳陽是個調皮的孩子,特別喜歡玩具。下課了,我聽見江紹宜小朋友說:“陳陽,把我的玩具給我”。“不、這是我的玩具”這是陳陽的聲音。我走過去對他說:“陳陽,這是小朋友的玩具,如果你想玩,應該怎樣對小朋友說”?在老師的幫助下,陳陽把玩具還給了江紹宜。第二天早上,陳陽一入園,就笑眯眯地對我說:甘老師,這是我的玩具汽車,我要和小朋友一起玩。我趕緊鼓勵他:陳陽做得對,真是個好孩子!果然,陳陽和其他小朋友交換玩具,而且玩得很開心。面對幼兒的過失行爲,教師循循善誘,會使幼兒在寬容、理解中自覺地改正過失。教師用積極正確的評價方式評價孩子,孩子就會在肯定、讚許、鼓勵中不斷改正過失,最終養成良好行爲習慣。

七、創設育人環境,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薰陶,養成習慣。

陳鶴琴先生說的好,凡是可以給幼兒刺激的,都是他們的環境。要努力爲幼兒營造一個輕鬆自然的教育氛圍,使校園中的一切客體都能對兒童產生有益的影響。延安路小學附屬幼兒園的教師在實驗研究中,充分發揮教材的示範導向作用,把“媽媽請您先吃!、環境整潔靠大家、不亂花錢、自救方法要牢記,我幫弟弟繫鞋帶、指甲長了剪一剪等鮮活生動的圖畫內容搬到圍牆上,讓幼兒園的每一塊牆壁、每一個角落、每一個區域都能與幼兒對話,利用周圍環境的因素對幼兒的行爲起到促進作用,不斷引發幼兒對自身行爲提出新的要求,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薰陶,養成習慣。

 

八、抓住特點,開啓智慧,促進幼兒良好行爲習慣化。

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爲習慣,就是要把孩子本來不自覺的行爲轉化爲有意識的自覺行動。教師要仔細觀察,瞭解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善於抓住幼兒好奇的心理特點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孩子儘快地從“要我做”向“我會做”轉變。如何實現這一轉變?百春幼兒園黃恩萍老師《如何培養小班幼兒午睡擺放鞋子的習慣》的教學反思給出了答案。

我們班的孩子在午睡時,有個不好的習慣,他們總是飛速上牀,讓脫下的鞋子“隨意而安”。每次午間巡視,七零八落的鞋子就像是給我設定的層層障礙,讓我氣不打一處來。我也曾經多次教育他們將鞋子放到牀底下,可小傢伙們仍舊我行我素,這個問題讓我頗傷腦筋。

我想,這是我們在行爲習慣上沒有做好,所以,不管怎樣強調,把鞋子放整齊,小朋友們就是不聽。在冥思苦想之後,我終於找到了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我用彩色油漆在牀下的水泥地上畫了不少的藝術小腳丫,小腳丫是一對出現的,而且有着擬人化的表情,一個個都睜着大眼睛,張着大嘴巴,好像在對孩子們說,趕緊把鞋子放到我這兒吧……小腳丫的出現引起了孩子們的極大興趣。一來,這些富有童趣的小腳丫,讓整個午睡室充滿了藝術氣息,孩子們都樂意把脫下的鞋子放在小腳丫裏;二來,小腳丫一對對的出現,能讓孩子將鞋擺放正確,避免起牀後穿反鞋子,真是一舉兩得。從此以後,班級裏鞋子亂放的局面就再也沒有出現過了。

學前教育課題研究與實驗,對黃草幼兒園的教師來說,還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在實踐中,我們摸着石頭過河,邊學邊做,像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一步一步往前走。雖然,在幼兒良好行爲習慣養成教育方面已取得一些成效,但許多問題還有待我們去不斷深化。                        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是幼兒個人與環境、行爲相互影響的結果,培養良好的習慣不可以等待“習以爲常”,而應當以社會的價值取向對幼兒加以訓練引導。

(一)幼兒透過一階段的學習和積累,已掌握一定量的良好行爲知識,但在日常行爲中,有些孩子還會做出與之不一致的行爲舉止,特別是在園一個樣在家一個樣的行爲傾向很難改變。如何才能讓幼兒把真正學到的行爲知識反映到自己的日常行爲上,使良好行爲“習慣化”,這是值得我們進一步去反思的問題。

(二)教師對幼兒行爲問題的教育技能有待提高。在教育實踐中我們發現一些教師在幼兒的行爲問題尚不明顯時採用順其自然的策略,而在行爲問題明顯時則會採取極端的手段,還有一些教師面對幼兒的行爲問題常常束手無策,比如孩子吮吸手指、偏食、挑食、迷戀動畫片失去自控能力等頑固性的行爲,不能進行長期有效的矯正。

  (三)成人不良行爲對幼兒的影響該如何抑制。幼兒是生活在天地間的,他們除了跟自己的家人相處外,還要接觸自己家庭以外各種不同行爲的人,因此社會環境的行爲淨化也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

認真做事把事做對,用心做事把事做好。我們相信,在課題組專家的指導下,憑着對工作的熱情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每一位教師都會用心記下自己實踐中的點點滴滴,在“和諧德育研究與實驗”未來的成果中添上濃重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