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職稱論文>

論職業帶理論與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

學問君 人氣:1.1W

 摘 要:透過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ch著的《工程技術員命名和分類的若干問題》原始文獻的解讀,建立了“職業帶”上人才結構與教育層次發展變化示意圖,分析了“職業帶”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特徵。根據職業帶理論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中,不同類型的學校應找準自己的位置,準確設計自己的發展路向;同時,還應做好培養技術型人才的專業設定並完善技術型和高技能人才的專業技術職務系列,這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核心內容。

論職業帶理論與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

關鍵詞:職業帶;技術教育;人才類型;教育類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198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出版了一套有關工程教育研究的叢書,共九部,其中第七部爲ch所著的《工程技術員命名和分類的若干問題》,在這部著作中提出了“職業帶”的概念。本文透過對英文原始文獻的閱讀理解、“職業帶”理論及相關參考文獻的分析研究,對“職業帶”理論進行簡要介紹並根據該理論建立了“職業帶”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變化示意圖模型,其目的是使該理論能對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有所幫助。

一、“職業帶”理論分析

(一)“職業帶”理論模型概述

“職業帶”理論是將工程領域的技術職業範圍表示爲一個連續帶,如“圖1”[1]所示。第一個三角形左側短邊表示手動和機器操作的技能與技巧;另一個三角形代表科學知識和工程原理。由一條直線表示的一個特定職業可以由斜線切成兩部分,斜線是兩個三角形共同的邊。代表特定職業的直線被斜線分割的比例表示手工技能與技術知識在不同職業中所佔的比例。

圖1中處於職業帶最左端的直線AB表示機器操作員的工作,這表明他的工作基本是手工操作的,涉及的技術知識可以忽略不計。處於職業帶最右端的直線CD表示以理論方法從事工程研究分析人員的情況,他們涉及高度的理論知識,不要求太多的實際操作能力。工程領域中各種類型的人才分佈在職業帶的不同區域和位置。例如,技術工人主要是透過已掌握的手工技能作出貢獻,其由直線E-G表示,他們需要一定程度的理論知識,用G-F表示;可見他們的理論知識通常是有限的,本身的經驗經常與特殊的工藝技能密切相關。可以看出,如將能工巧匠都分佈在圖上,就不是一條線,而是一個區域。這表示技術工人在其區域內,手工技能與需要的理論知識之間的比重也存在差異。如新合格的技工可能會處於左端邊緣;有經驗的技工更大程度與積累的知識相關,則可能處於技術工人區域的右端邊緣。

像“技術工人”區域一樣,圖1中表示“大學水平的工程師覆蓋的區域,顯示出所需的技能和理論知識比例之間也存在差異,如處於工程師區域左端和在右端邊緣線之間的差異。這源於兩個原因,首先,工程師有不同的類型;其次,對於實際需要的教育培訓程度也不一致。

對於技術人員(技術員或技術師)區域及其邊界,是介於技工活動的上限和大學水平工程師活動下限之間的工程活動範圍。技工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紀的手工業行會,實際還要早一些,而工程學位水平的學制也已存在一個多世紀了,有些國家還要更早些。中間人員或稱技術人員相對來說概念較新,五十多年來只有少數國家承認這種工作水平是工程領域的一個獨立部分,大多數國家在更短的時間裏才承認了這一點。事實上有些國家還沒有對這種水平人員着手製定教育和訓練法規,說明不同國家對技術教育是否是獨立的教育類型還存在爭議。

(二)“職業帶”理論與人才分類

職業帶是一個既連續又分區域的職業分佈理論模型,對分佈帶上各種類型的職業進行定位並顯示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兩個方面的能力結構要求,愈靠左邊對實踐操作技能要求愈高,對理論知識要求愈低;愈靠右邊對理論知識要求愈高,對實踐操作技能要求愈低。而對居於這兩類人才之間的技術型人才,則對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都有比較高的要求;相對而言,對技術型人才中技術員的實踐操作技能比理論知識要求略高,而對技術師的理論知識要求明顯高於實踐操作技能。

嚴格地說,僅僅透過職業帶理論模型來表述複雜的社會人才結構和類型分佈有不夠精準的方面,特別是現代科技的發展日益呈現明顯的綜合性、各類人才在職業帶上的重疊區域不斷變寬,專業內涵不斷深化,特別是技術類崗位對專業技術複合程度的要求愈來越高,技術人員區域在職業帶上的分佈持續向高端前移的現象,更會不斷顯露出不能完全反映時代特徵而需要研究的問題。關於社會人才結構分類、人才培養的分類以及教育的分類問題,一直存在多種不同的觀點。但從事教育的學校類型的差別應該主要透過人才培養類型的差異來反映,而人才培養的類型又應該根據社會分工對不同類型人才的需求狀況來決定這一邏輯關係是始終存在的。

關於人才分類,雖有各種不同的觀點,但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從人力資源在社會活動過程中的主要功能劃分爲兩大類:“一類是發現和研究客觀規律的人才――稱爲學術型人才,另一類是應用客觀規律服務於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直接爲社會謀求直接利益的人才――稱爲應用型人才;這類人才根據不同層次或工作範圍,又可分爲三類:工程型人才、技術型人才、技能型人才”[2]。《工程技術員命名和分類的若干問題》以及“職業帶”理論雖然也存在需要豐富和完善的內容,但它畢竟對工程型、技術型、技能型三種類型人才的命名、分類,工作職責的定義、學歷要求、資格認定與註冊等若干問題進行了系統論述,特別是在對30多個國家進行調查研究並廣泛收集資料的情況下,對容易混淆,在“職業帶”中上下重疊的技術型人才的職業分類界限、主要職責、需要具備的能力和工作內容以及教育狀況,進行了說明和分別介紹。所以說“職業帶”理論畢竟是迄今爲止能夠得到廣泛認同和比較完整的人才結構和分類理論,特別是透過對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兩個方面的比例關係研究人才分類,便於與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設定相聯繫,從而建立起反映應用型人才結構類型與職業內涵以及教育類型的對應關係。

二、“職業帶”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與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