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會計資訊可靠性

學問君 人氣:4.97K
淺談會計資訊可靠性
淺談會計資訊可靠性

摘 要 從會計資訊可靠性的定義着手來討論會計的可靠性,然後介紹了其內容,最後談論了爲保證會計資訊的可靠性,所必須堅持的其他會計原則。
  關鍵詞 會計資訊 原則 可靠性

1 會計資訊可靠性定義
  國際會計準則中對可靠性的判別標準爲:“當資訊沒有重要錯誤或偏向,並且能夠如實反映其擬反映或該反映的情況供使用者作依據時,資訊就具備了可靠性。”“沒有重要錯誤”,指技術上的正確性;“沒有偏向”,指立場上的中立性;“如實反映”,則指結果上的真實性。
  美國財務會計委員會對可靠性的定義爲:“可靠性是指資訊使用者可以信任所提供的資訊。只有當會計資訊反映了其所打算反映的內容,不偏不倚地表現了實際的經濟活動和結果,既不傾向於事先預定的結果,也不迎合某一特定利益集團的需要;能夠經得起驗證覈實,才能認爲是具有可靠性的。”在這個定義中,可靠性包括了三部分:反映的真實性,可驗證性和中立性。與國際會計準則中對可靠性的定義相比,這個定義強調了兩點。一是可靠的資訊必須是值得資訊使用者信賴的;二是可靠的資訊必須是可以驗證的。
  由葛家澍、餘緒纓等主編的《會計大典第一卷:會計理論》一書中對可靠性的定義爲:“可靠性指財務報表所反映的資訊足以信賴。具體地說,對一個理性的,對會計資訊有充分理解能力的人來說,依據這些資訊,能夠作出合理的決策。這樣,我們就可以認爲資訊是可靠的。”這個定義與前兩種定義相比,突出了兩點:一是資訊是否可靠,是對於理性的、對資訊有充分理解能力的人而言,而不是對所有的人;二是可靠的資訊必須能使資訊使用者作出合理的決策。
  由此可見,應從兩方面來定義會計資訊的可靠性,即從資訊提供者,從會計人員的角度來講,必須遵守會計法規,遵循會計覈算原則,按照一定的會計覈算程序和方法,儘可能提供真實、公正的會計資訊;以及從資訊使用者的角度來講,所提供的資訊必須能使資訊使用者信賴,能夠放心地用於投資、信貸等決策使用。
2 會計資訊可靠性的內容
  可靠性包括了真實性、可驗證性和中立性。真實性是可靠性的核心質量標誌,而可驗證性與中立性是可靠性的輔助質量標誌。
2.1 真實性
  真實性是可靠性的一個內容,但並不等同於可靠性。真實性強調會計資訊應與實際相符,應具有客觀性。而可靠性不但強調會計資訊的'客觀真實性,而且強調會計資訊的主觀可信性。具有可靠性的資訊必然是真實的,但僅僅具有真實性的資訊不一定具有可靠性。要保證會計資訊的可靠性,除了堅持會計資訊的真實性外,還必須透過堅持其他的一些會計原則來達到。這個問題在本文第三個問題將會有詳細論述。
  對於會計資訊的真實性,有人認爲是“會計資訊與客觀事實完全相符”。我認爲這種理解不夠準確。會計資訊的真實性應是相對的、辯證的,會計反映不可能象攝像機一樣,將經濟活動全過程原封不動地複製下來。會計上的“真實”與現實中的“真實”是兩個相互聯繫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前者是對後者修正後的一種結果,不可能完全相同,只能接近。
  會計資訊的真實性之所以具有相對性,是由以下因素所決定的:①會計覈算前提的假設性。會計覈算前提是在客觀基礎上的主觀假設。一般情況下,會計覈算前提具有普遍的適用性。但是,在實際經濟生活中,有時會出現與會計覈算前提不相符合的情況。最典型的例子是關於幣值不變前提。因此,會計資訊只能是相對的真實,表現爲帳面數字與現實情況有一定的差異。②制度允許範圍內會計處理方法的可選擇性。由於不同的組織客觀情況的不相同,會計制度允許對於某些業務有幾種可供選擇的方法。對於特定的業務,到底選擇哪種會計處理方法,則需要會計人員的職業經驗和專業判斷,從而導致會計資訊具有一定程度的主觀性。③某些會計假設和原則的約束性。由於某些會計原則的影響,會計人員在提供會計資訊時,必須進行一定的估計,從而使會計資訊不一定能完全真實。如爲了定期報送會計報表,滿足及時性原則的要求,對於一些期末仍然不能確定金額的事項需要先進行估計。由於是主觀人爲估計,必然與實際有一定的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