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班主任管理班級論文

學問君 人氣:2.39W

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一定要有耐心和毅力,它需要我們在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的工作過程中去改進與完善。下面是 班主任管理班級論文,歡迎參考閱讀!

班主任管理班級論文

第一篇:班主任班級管理研究

一、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以身作則

孔子在論語中說過:“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反映了我國的傳統教育思想———“身教重於言傳”。它強調教育要從教師的自身品德與行動做起,誠信待人。以豐富的學識,整潔的儀表,潛移默化地感染教育學生,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性,學生纔會“尊其師,信其道”,進而“樂中學”使其和諧地融入學校教育的大家庭中。

二、在班級管理中要發揮班級幹部的作用

在現代學校教育中雖然班主任扮演重要角色,但也不能忽視學生自主管理的重要性。班幹部在班級管理中蘊藏着極大潛能。這就要求班主任要充分調動班幹部的積極性,使他們明確職責承擔義務。尤其透過小組管理,引入評比競爭機制,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使傳統的班級管理轉變到學生自我管理的良性循環軌道上。一個良好的班集體與學生的自主教育是分不開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這不僅減輕了班主任的負擔,而且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發掘出他們的潛能,從而學生們看到了自己的價值與存在的重要性。“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透過這種細雨潤物,自主管理的教育,使學生在班級管理中不斷成長起來,共同撐起一片藍天。

三、在班級管理中充分利用班團會加強學生的自身修養

學生的品德教育一直放在首位。因此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團會的機會,以小品,情景劇,手抄報,板報等形式對學生展開豐富多彩的修身養德教育。同時還要結合學生的自身情況組織多樣的體育活動,這不僅加強了學生的體魄,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和集體觀念。

四、總結

班級管理就要從學生的.心裏出發,才能打到學生的心靈深處。教育如果沒有愛,就等於無根之木,無源之水。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就需要對學生全身心關愛,潤物無聲,引導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第二篇:班主任班級管理心法分析

一、讓班級像家一樣安全

2009年是我第一年擔任班主任工作。當時一心想把學生“管好”,每天會很早到班級,眼保健操時間、午自修、晚餐之後的自修時間……總之恨不得所有時間都陪着學生,管着他們。一開始他們還會聽,但是一個月之後,我發現他們開始背離,從一個人背離發展爲班級整體的離心。他們集體跟我玩起了“老鷹捉小雞”的遊戲。而我只能苦笑,且疲於應付。反思:一個班級需要具備一些基本要素:尊重、真誠、生活希望、人際學習、班級凝聚力、接納、溫暖、歸屬與愛、情緒場、互動模式、價值與意義、自由與責任。在這個案例中,我一味地要求學生服從自己,我的想法僅僅是每個人都很自覺地遵守紀律,不然就會受到責罵甚至懲罰,學生感受到的只是壓力,感受不到尊重和愛,也沒有絲毫的歸屬感,更談不上自由與責任、價值與意義,他們只是一味地被要求服從,缺少安全觀感。

當我於20xx年9月接手八年級的一個所謂“最差”的班時,我馬上回憶起曾經走過的岔路,並立即反思自己,我選擇尊重並理性對待學生的一切。在最初的一個月裏,我基本維持原來班級的所有建制,並嘗試儘可能地多瞭解他們的想法。每天我都帶着微笑進教室,嘗試跟學生討論一些問題。看到教室地面有點髒我會調侃他們一句:“你們覺得家裏面乾淨好還是不好?”有的學生就開始微笑並發表他們的看法:“乾淨好。”“教室其實是你們的第二個家,因爲你們一週要在這裏待5天,在家裏只有兩天,所以大家更要把教室裏面打掃乾淨啊。”他們會接受,並趕緊把髒東西撿起來。看到班裏學生午自修不怎麼守紀律時,我會跟他們聊:“剛纔我從老遠就聽到咱們班聲音挺大的,你們覺得這樣好麼?”有些膽子大的會說:“不好。”大部分學生都趕緊安靜下來看着我,他們或許會覺得我要開始訓話了。我接着說:“你們知道別人怎麼評價咱們班麼?”有一些活躍的學生說“最差”“最吵”等。總之我沒有聽到正面的評價,學生們的回答給我的感覺是破罐子破摔,還帶有強烈的自卑感。我有點替他們難過,但是我接着說:“別人的評價來自於你們的表現,我相信同學們都是不錯的,雖然目前我們有一些不足,但是隻要願意,我們可以做得更好一些。我們是一個整體,當你們做得不好的時候,別的老師會說,你們班怎麼怎麼,你們覺得我會開心麼?我會很難過。我們是一體的,互相之間要維護對方的聲譽。”“如果你們有什麼困難可以找我幫忙,但是不能影響班集體聲譽。”類似的情況多了以後就讓學生們感到班級是一個比較安全的環境,學生們對我也產生了基本的信任。同時我也會找班幹部談心,瞭解他們原來的運作模式並加以改進。這就是陶教授提到的班級初建階段:我們要融入這個班集體。帶領要點是:安全氛圍,對依賴的抱持;心理教育;建立基本信任。

二、班級需要民主和榜樣

開學半個月以後的一個午自習,我聽到紀律委員在班級中大聲喊:“不要吵了!”我馬上意識到班幹部的管理方式或許存在一些問題。於是我到了班裏,大家馬上一點聲音都沒有了,我示意紀律委員出來,我問她原來是怎麼處理的,她說:“本來都是我管,如果不聽話就叫到班主任那裏,他們都很怕原來的班主任。”我意識到這是一個誤區:班幹部與學生們站在對立面上,班級的穩定靠班主任的壓制來維持,顯然不是長久之計。我覺得有必要跟學生們好好溝通了。於是我來到班級,跟大家談心:“同學們,你們喜歡老師事事管着你們麼?”不出所料,冒出了一些微弱的聲音:“不喜歡。”其中還有一些平時表現較好的學生。“對啊,如果一個人老要人管的話會變得沒主見,沒擔當,老犯錯誤,只有幼兒園的小朋友才整天要人管呢,你們是初中生,怎麼能還這樣呢!”學生們都停下了手中的事情,齊刷刷地看着我,眼睛裏透露出贊同,還有的開始偷笑。我接着又說:“老師也不喜歡管着你們,因爲一方面這樣下去對你們成長不利,另一方面老師也要學習,並做好自己的教學工作,這樣才能教給你們更多的知識。”“大家知道我爲什麼叫班幹部到講臺上來麼?”有人說:“管紀律。”“錯,我讓他們上來是樹立一個榜樣,讓大家向他們看齊,所以坐在上面的同學是行爲表現比較好的,是你們學習的目標,不是來管你們的。”同學們若有所思,有的開始點頭認可。我適時推進:“我很不喜歡管你們,但是如果有哪個人需要我可以只管你一個人,整天盯着你,連下課都看着你。你們已經不是三歲小學生了,還老是犯這種低級錯誤,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就是故意破壞班級的整體聲譽,是跟全班同學作對。”我將學生、班幹部和班主任從對立面變成一個整體,也讓大家從心裏認識到這樣做是不好的,同時暗示他們,繼續這樣犯錯可能會導致自己失去一些名譽和自由。學生開始跟着我的思路,看向班幹部的眼神也變得不那麼反感了。我再接再厲:“現在,還有人需要我管麼,可以提出來,我會滿足你們的要求。同學們忍不住都笑了。“有麼?”他們連忙表示“沒有沒有”。我又恢復了笑容:“那麼從今天起,由幾位班幹部給大家輪流作榜樣,並負責記載相關的情況,如果有這樣的‘低級錯誤’請及時反饋給我,到時候大家一起來評判一下該怎麼處理。”就這樣,成功地解決了“班幹部”和“非班幹部”的基本衝突,大家又融爲一體,並開始懂得向坐在講臺上的榜樣學習。這就是班級建設的第二階段:過渡階段。帶領要點是:尊重每個學生在班級中的地位和價值;允許衝突出現併成功解決;鼓勵學生間產生凝聚力,促進學生之間相互學習。

三、班級要合理分工,明確責任範圍

一個月後,我對於班級的情況比較瞭解,學生們也比較信任我了,並且也有學生時常跟我分享一些資訊。因爲我經常跟他們說:“你們有什麼困難可以告訴我,我會盡力幫你們。”不過新的情況總是不斷出現:打掃衛生的同學會經常忘記值日,提醒了幾次以後仍然會出現。我意識到這個是輪流值日的弊端,於是我認爲需要明確分工、明確責任。我讓班幹部將所有的崗位公佈出來,讓學生們認領自己的工作範圍,接下來選出各小組的責任組長來督促。當然,分好工並不意味着萬事大吉,學生們的習慣養成需要21天,所以我會經常到各區域巡視。第一次沒有做好的時候我會叫負責人來打掃乾淨,並私下告訴負責的班幹部應該在最後將負責的區域進行徹底檢查。第二次再出現問題的時候我會告訴負責人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任,如果再有下次的話將扣除個人積分。並再次和負責的班幹部談話,讓他到班裏宣佈:下次誰不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要採取扣分等一些懲罰措施,讓大家都心裏有數,提高認識。第三次個別出現問題的時候,負責人通常不會爭辯,而我就按照制度來,讓他自己去班幹部處扣分登記。如果有特殊情況學生也會告訴我,確實事出有因的就再給一次機會,並囑咐他要及時完成任務,實在有困難就讓同學幫忙。遇到其他類似的問題,我也是一樣處理,讓學生明白自己的責任所在,爲了這個班集體必須要自覺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同時也讓他們學會相互理解信任和互相合作。他們會從心底裏遵守班級制度,也會真心信賴班主任和班幹部,達到一種羣體性的心理平衡。

四、家校溝通出新招

不論哪個班級,都會有問題出現,所以需要家校溝通。君不見,經常有老師把叫家長到學校並當成一個威脅學生的手段,導致學生內心的反感或恐懼。我認爲,維持學生安定的內心環境。引導孩子自覺反省是最重要的。所以發明了“一二三四”四步走措施。“一”就是指學生第一次犯錯時,我採取的策略是陪學生面對這個問題,與他一起探討應該怎麼做,例如有幾個學生出現不做作業的情況,我從各種角度幫他們分析,明確告訴他們,這是錯誤的,認真做作業是學生職責等等。既然是第一次那就不通知家長,但是在班級內部進行不點名的教育,與大家一起就這個問題展開一些對比和教育,讓學生在笑聲中充分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二”就是指學生們第二次犯相同錯誤(人數已經少多了)時,我採取的策略是讓學生單獨告訴我上次進行教育的內容以及他個人的承諾,這就是內省的過程,讓他選擇是通知家長還是改正——基本上都會選擇改正。如若再犯,就由他自己請家長到學校來。“三”就是指再一次犯錯誤(極少)時,直接表示對他很失望,讓他請家長到學校來,並且在來之前由他自己跟家長解釋清楚。一般來說,這個時候學生都會苦苦哀求——他已經認識到錯誤的嚴重性,求老師再給個機會。我當然不能放過這個教育時機,表示最後一次,下不爲例。“四”就是極個別的學生仍會犯相同錯誤,這一次我直接讓學生請家長到學校,並教他怎麼請家長:先誠懇地跟家長說清楚自己犯錯的經過和老師教育的內容以及自己的悔悟,然後請家長到學校協助班主任幫助自己糾正。家長來了以後的溝通也要盡力從幫助學生成長的角度出發,家長也更加樂意接受,此後家長多會主動跟教師溝通,教師及時反映學生進步的表現,家校溝通就此建立起了一座“心的橋樑”。

我經常跟學生講:“你們老說自己正處於叛逆期,所以老犯錯,但是到底什麼是叛逆期呢,叛逆期就是你們逐漸地長大了,懂事了,學會像大人一樣去思考問題了,所以反而應該更加會替爸媽、老師及他人着想纔對,這纔是叛逆期的真正意義所在!”正如陶教授所說:“只有從尊重學生成長的內心需要和生命成長的角度出發,我們才能走進學生們的心裏,讓他們學會如何作正確的選擇,這也是教師無法替代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