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談談新媒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學問君 人氣:3.26W

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要實現多種形式、各種資源的有效整合,只有打破各種形式媒介的芥蒂和偏見才能將各自最大的優勢發揮出來,給學生帶來更新的、出彩的內容。

談談新媒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摘要:新媒體是基於傳統媒體性質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興媒介,以其數據之廣、執行之快、表現之靈活而得到青睞。大學生作爲新媒體技術使用最廣泛的人羣,交往方式和價值選擇受到了其深刻的影響。高校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恰當運用新媒體技術,積極應對新媒體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內容改革上的機遇和挑戰,加大對大學生正確應用新媒體來獲取知識和資訊的指導,創新新媒體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1“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形式的影響

“新媒體”一詞最早由戈爾德•馬克提出,將其指定成是基於電波和圖像傳輸技術的廣播、電視、電影等媒體形態。而對於新媒體的概念,學術界並未有一個統一的定義,大衆熟知的博客、微博、手機APP等都被作爲新媒體內容下的表現形式。大多研究者並沒有完全擯棄傳統意義上的媒介,而是將新媒體看作是傳統媒體概念的補充和延伸,是一種動態發展過程中的媒體。新媒體的迅速發展使整個高校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與內容產生了一系列變化。首先,在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方式上,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透過教育者的單向傳播來得以實現的,資訊的交流和互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新媒體所帶來的開放性和共享性則可以恰到好處地實現資訊的傳播和分享,資訊的傳遞趨於多元化,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大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但與此同時,由於在傳播過程中資訊不具備自主的篩選性,學生在接受資訊的過程中容易受到不良資訊的誘導。

其次,在思想教育表現的形式上,在“新媒體”時代,網絡文化、網絡語言盛行,很多人在用網絡進行交流的時候更願意用符號和圖像來代替語言,並且隨着亞文化的產生,使受衆羣體產生了獨特的價值和觀念,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下,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文字爲主的形式,不能很好地被學生所接受,且比較難融於當下的時代背景中。最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上,由於“新媒體”的時代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也藉助開放式的資訊獲取渠道,更容易獲得典型案例,淘汰一些與時代不相符的內容,教育內容緊密契合時代背景。但是在注重教育內容時效性的同時,也不能拋棄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需要把握好這個度。新媒體的發展在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內容的同時,更是對高校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帶來了深刻的影響。新媒體的發展對大學生價值觀的確立起到引導的作用,使得大學生的目光放得更遠,不再僅僅着眼於眼前的鎖事,而是能站在更高的全球化層面來處理問題。在處理事件的過程中,能夠發揮主體意識,自主發表意見和建議,從而不斷完善自我意識。但同時也會出現價值取向紊亂、觀念自我化的傾向。

2新媒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運用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1)新媒體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挑戰。從內容和方式上來看,新媒體的普及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很多負面的因素,網絡的開放性使得高雅和庸俗文化並存,很多低俗、腐朽的內容在網上也能得到滋生和繁衍,對於三觀尚未成熟的大學生來說,大量虛假、負面的資訊成爲了他們茶餘飯後討論的熱點,從而使其道德標準產生了錯誤的傾向。並且,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理論性較強,缺乏趣味性,因此,很難引起大學生主動學習的慾望,面對紛繁複雜的網絡平臺,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設計顯得更加蒼白無力。從教育主體和客體來看,教師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導向性的作用,慣用灌輸的形式將內容傳授給大學生,而新媒體的出現打破了這樣的格局,在不斷的改革和適應中遇到了很多新的問題,如新技術的使用、知識面的拓寬、資訊儲備的更新等,而當代青年沉溺於個性的追求,對新鮮事物保持着一貫的好奇,新媒體多樣化的交流形式使其在線上線下形成了兩種不同的性格取向,成爲生活中的沉靜者和網上的活躍分子,其虛擬和現實的銜接顯得並不是那麼完美。大學生對新媒體的依賴性超出了想象,並且超越了教師的控制範圍,單純的複製和索取資訊成爲獲取知識的主要手段,而這些都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2)新媒體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新媒體將充分發揮其自身的特徵和優勢,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嶄新的合力。一方面,資訊的即時和快速傳播爲思想政治教育這片園地提供了更肥沃的土地,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不再以單向的書本爲主,可以是社會新聞中的熱點事件,也可以是喜聞樂見的文化娛樂,甚至是從大學生自己身上所發生的事情進行及時地引導和教育,做到取材於學生用之於學生。教育者可以充分整合利用各項資源,發佈個性化的資訊傳遞正能量,並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其中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另一方面,新媒體特有的形式多樣化不再將思想政治教育拘泥於課堂,而是滲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微信、微博、QQ等工具興起的同時,不管是學生之間還是師生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加頻繁和平等,很多時候避免了面對面時的尷尬,教師可以時刻關注學生的動態和心理,及時地和有針對性地爲學生提供幫助。同時,這些工具在思想政治教育資訊的傳播上更加新穎,微博和微信推送常常以較短的文字和圖像的組合形式出現,在抓住眼球的同時也能讓學生快速吸收所要傳達的資訊和內容,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也將更加具體和深入。

3實現新媒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運用的對策

1)促進教育者的`角色轉換。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起到主導性的作用,高校作爲思想政治的主營地要與時俱進,積極地與新媒體和新技術相結合。就目前來看,教育的方式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多媒體教學佔據了主流,這對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者要根據時代的發展,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和內涵,以學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不斷增強學生的主體地位,大膽地放手交給學生去做,使教師從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者逐漸轉變爲引導者。現在很多教育者在利用新媒體的同時,依然只是在課堂上進行單一的授教,其效果並不明顯,教育者要找到新媒體教學和單向灌輸式教學的結合點,創新網絡教學方式,針對不同的教學任務、教學目的和教學對象靈活地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並且在網絡教學的環境下把各種方法的優勢和作用最大化顯示出來。

2)引導大學生獨特性和能動性的發揮。大學生作爲思想政治教育被動的接受者,往往是被動地接受和學習,而現在的年輕人大多追求個性化的心理,不管是在想法還是行動上都有自己獨特的一面,他們對於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更是迅速。因此,面對網絡的大面積覆蓋,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就更需要發揮多媒體的各種特性,抓住多媒體對於學生的新鮮感和吸引力,讓學生在合理利用多媒體進行學習和蒐集資料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更要合理地利用課餘的時間主動地關注健康向上的社會事件,主動地傳播優秀的思想文化。在設計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時候更要與時俱進,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這不僅能發揮“頭腦風暴”的作用,更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多媒體教學能突破時間、地點的限制,如果結合契機加以引導,能在開發學生的獨立人格和能動性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3)實現校園多種媒體形式的整合。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可以採取多種方式和手段來實現其教學目標。新媒體的不斷髮展讓視野變得更加開闊,學生可以經常聽到校園廣播裏熟悉的聲音,可以看到微信、微博、海報、報紙等各式各樣的文字宣傳,可以經常參加豐富多彩的社團、學生活動,可以利用各種通訊工具隨時與同學、教師取得溝通和交流。這些都是身邊的媒體形式,並且使受衆者時刻感受到新媒體的影響力和感染力,而這些形式正是新媒體時代下對於課堂教學的補充,能夠及時有效地將社會主流的、積極的思想傳播給學生,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這些新媒體的形式都有各自的特色和特點,但由於很多組織和團體並不隸屬於同一個管轄部門,因此,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要實現多種形式、各種資源的有效整合,只有打破各種形式媒介的芥蒂和偏見才能將各自最大的優勢發揮出來,給學生帶來更新的、出彩的內容。

4)營造高校和諧健康的新媒體環境。學校在進行新媒體創新教學方式的時候還需要做相應的預防和治理措施。網絡環境複雜多變,對於很多意志力淡薄的大學生來說往往不能學會拒絕誘惑,對於資訊的控制比較有難度。學校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首先就要給學生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不管是在硬件設施上還是在軟環境上都要有相應的措施。新媒體的教學已經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教育環境,但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弊端,在機制不夠健全、方式不夠創新的情況下進行課堂教學很容易失去吸引力。因此,在校園網絡的監管上還需要下大力氣,不能讓學生對網絡產生過度的依賴心理。學校可以適當放寬上網的限制,但在思想解放的同時也要對腐朽的、不良的資訊進行嚴厲地打擊,把消極的因素扼殺在搖籃裏,給學生營造一個健康向上、充滿活力的校園新媒體環境。

參考文獻:

[1]段志英.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146.

[2]張菁燕.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調查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33):43.

[3]季海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合力”的動態生成———以新媒體語境爲視域[J].南京社會科學,2009(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