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六模組建構式課堂”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嘗試

學問君 人氣:2.34W
“六模組建構式課堂”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嘗試
        六模組是指:自學質疑模組、交流展示模組、互動探究模組、精講點撥模組、矯正反饋模組、遷移運用模組。六模組建構式課堂是指:教師依據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確定適宜的教學目標,圍繞教學目標系統把握教材和適當整合其他教學資源,靈活選擇運用自學質疑、交流展示、互動探究、精講點撥、矯正反饋、遷移運用六模組,建構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實現對話交流、動態生成、合作共享,實現學生知識、能力與情感協同發展的課堂。
        一、課前預習,自學質疑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授課前的預習能使學生產生一種期待老師釋疑的心理,這種“需求”心理正是爲新知識的教學創設了有利的前提條件。
        在語文教學中,預習得是否充分將直接影響課堂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要教會學生預習的方法,指導他們每天進行有效的預習。首先是課前的整體把握。要求學生在預習時要閱讀單元內容說明、課文前面的閱讀提示或自讀提示,閱讀文字教材,閱讀課文的註釋,閱讀課後的“研討與練習”,這樣,我們就對整篇課文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瞭解,這就有利於我們日後對課文進行縱深的閱讀理解。其次,要求學生能利用資料瞭解作者、寫作背景。“知人論世”是課前預習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它能讓學生更充分地把握課文,瞭解文章的主旨。再次,就是查閱工具書,掃清閱讀障礙,過字詞關。最後,指導學生充分利用好學案,基本解決學案中的相關問題,完成基礎練習,提出自主學習中的疑難問題。可提前發放學案,讓學生利用課外和自習課等時間提前完成。
        二、分組討論,交流展示 
        本模組要交流展示學案中學習問題的思維過程和解題方法,教師要善於組織,互動交流,促使學生積極思維,讓學生透過交流展示共享學習成果。 
        六模組建構式課堂要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爲追求的最高境界,要鼓勵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參與,要營造民主的氛圍,提倡學生創新,着力點定位在學生不斷進步和發展上。可先小組交流展示,然後進行全班交流展示,最大限度地擴大交流展示的面。 
        1、組際交流,互相質疑  
        本環節是讓學生以組爲單位,學習能力較好的同學要主動協助基礎差的同學,再根據課文內容創建角色的互動。這爲學生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展示平臺。在互相交流活動中,不同層次學生的技能都得到了提高,學習潛能得到了開發,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不斷創新的精神。而且透過小組討論,對於基礎性的問題,學困生在基礎好的同學的幫助下一般都能自己解決。
        2、成果展示,檢測評價  
        學習目標達到與否只有透過檢測才知道,檢測的方式可以是測試性評價,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成就感則成爲重要的評價標準。特別是學困生一般處於教學邊緣,容易被教師冷落,這時如果給予適當的讚揚,就可以激發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各小組彙報合作成果,同時提出還沒有解決的問題。
        三、師生互動,探究質疑 
        本環節要選擇具有探究價值的質疑問題,組織學生進行互動探究。教師應充分地發揮自己的主導地位,要注意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因材施教、分層指導,尊重學生人格,鼓勵大膽質疑,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探究氛圍。互動探究問題的選擇,一是選擇有助於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達成的問題進行探究,可以由教師根據教學要求和教學經驗進行預設;二是選擇學生自學中發現的困惑和疑點進行探究,注意這些困惑和疑點應是本節學習的核心內容或對核心內容的理解不可缺少的。對多個問題進行探究時可分配給不同的學習小組,使每個小組都有明確的探究任務,透過小組各個成員的合作,把自己負責的主要問題探究透徹,在下一步交流互動中讓全班共享探究過程和探究結論。在班級交流時要注意適時點評(有時需要精講),不能放任,應中肯、恰當地評價,使評價既有利於調動積極性,又有利於形成正確的觀點和解題思路等。         課堂上的互動不僅是學生之間互相討論交流,也不僅是語文成績優秀的主動幫助學困生解決疑難,更不是簡單的教學程序,而是透過有意義的互動達到資訊的交流、感情的溝通、能力的培養和人格的塑造。它是一種重要的語言交際活動,涉及到學習者的學習動機、信心、興趣和情感等方面。師生互動能解決學生之間不能解決或者是已經初步解決但存在疑問的一些問題,是課堂學習逐漸深入的過程,也是指導學生主動思考探究的過程。我覺得師生互動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透過分析發現,我們的學生有許多明顯的不足之處,如實踐能力不足,缺乏創新精神,缺乏自主性、獨立性,基本沒有形成個體價值觀。針對這一現實,我們教師應樹立新的學生觀,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
        2、培養學生的探究發現能力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課堂教學必須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上進心。在這些基礎上學生纔能有探究的可能性,纔有發現的機會,在學生探究發現的過程中,充分調動自己的頭腦中存在的認識結構,積極與當前的新知識聯繫起來,使原有的認識結構改革和重組。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作爲引導者,使學生與課本、學生與作者相互交融、交流,達到互動,在互動中讓學生去探究作者的內心,去替代作者的寫作。這一過程中我們應允許學生犯錯誤,並鼓勵學生從錯誤中進行學習,這樣獲得的知識才會終生不忘。“學中做”的做,就是學生互動,作爲作者參與寫作、設疑,從而獲得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