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構建“研究型”課堂教學模式的思考

學問君 人氣:1.49W
構建“研究型”課堂教學模式的思考
摘 要:“研究型”教學作爲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是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方向,是對現有的大學課堂教學模式的突破,也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途徑。本文在簡單闡述“研究型”教學涵義和作用,並提出構建“研究型”教學創新氛圍的策略。
關鍵詞:構建;“研究型”教學模式; 主導作用; 主體地位
        教學模式是教學過程中諸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組織結構和操作程序,具有實踐性。教學內容是豐富多彩的,教學的形式是靈活多變的,因此,教學有模,但無定模,貴在創新,必須研究“研究型”教學模式。
        一、“研究型”教學模式的涵義和作用   
        課堂教學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共同實現教學目標的教學執行形式。現代教學理念認爲課堂教學不僅是一個認識過程,也是一個主動參與、構建以及創造的過程。在當今以創新爲主要特徵的資訊時代,高等教育質量也受到高度重視,“研究型”教學模式被廣泛引入教學領域,成爲當前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熱點。“研究型”教學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透過優化課程結構,建立一種基於研究探索的學習模式,以提高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爲目的,將學習、研究、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能創造性地運用知識和能力,在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的研究過程中,自主地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最終使學生有所發現和創造的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研究型教學的核心在“研究”,它包括教師的研究和學生的研究,教師在研究中教,學生在研究中學,也體現在教師的教、學生的學、以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活動的創新上;同時鼓勵教師運用啓發式教學即突出學生主體,強調問題中心。它引入科學研究的基本要素,對於提高學生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能力,培育大學生的科學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社會急需的創新型人才,實現全面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宏偉目標有着重要的意義。“研究型”教學模式的作用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一)“研究型”教學有助於改變教學理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學理念的轉變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教學理念的全面轉變應包括着重實現知識傳授向行爲引導、能力培養轉變;教師單向主導向師生雙主體轉變;接受型學習向研究型學習轉變。認識到教學理念的轉變不僅針對教師,而且也要針對學生改變單純接受型的學習方式,引導他們以自主探究、合作、開放、實踐的態度,進行研究型學習,已成爲提高教學效果的必然選擇。充分認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都是主體,只有都發揮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教學相長,從而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觀、教師觀、師生觀方面,教師的主導作用被大大強化,教師的話就是絕對真理,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確立,教學活動在大部分情況下,只演化成“教師講,學生聽”的單一圖景。在這種圖景中,教師是主動的,學生是被動的,存在忽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不能平等對待學生,沒有透過對理論或現實問題的研討、探究,使學生獲得相關知識,實現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研究型”教學以學生爲主體的觀念,創設了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真正成爲課堂教學的主角,實現了學習觀由苦學到樂學的轉變,教學中師生互動,教學相長,教學活動更富有民主性、平等性。樹立“研究型”的教學理念,對於充分認識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育理念,對於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意識和創新意識,培養創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有助於課堂教學中構建教與學方式的多樣化
        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把教學看做我講你聽的單向灌輸過程,教學成了教師的一言堂。這種扼殺個性的教育機制,導致教師的教停留在知識的填充,學生在學習方式上死記硬背,學而不思。在研究型教學中,教師貴在引導,學生重在自我探究,且教與學的方式呈現多樣化,採用講授、啓發、研究爲一體的綜合教學方式,教學方法重點培養學生能力,教會學生學習。教學對理論性較強的內容採用講授,現實針對性較強的內容採取討論研究,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如此,“研究型”教學還淡化了課內課外的時間觀念,教學不再只是課內的事,基於動機和興趣,學生自主選題、自主研究,同學之間、師生之間以研究爲紐帶,開展合作與交流,學習不再只是一件吃苦的事情,學生能從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中體驗求知的樂趣,感受合作的力量,分享成功的喜悅。並加大學生自學力度,在課內爲學生推薦先進的課程教材和參考書目,精心設計作業,規範作業管理,使課程作業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指導學生課外學習和研究小組,定期檢查學生的讀書筆記,促使學生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和學習團隊,自己去獲取知識、發展能力。
        (三)有助於整合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創新性
        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思想受教材和教學大綱的束縛,習慣於把自己的思想侷限在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和教材的框架裏。一切教學活動均圍繞教材和教學大綱來組織,使課堂停留在只讓學生掌握前人已懂的東西,學生缺乏思考而無力創新。“研究型”教學倡導問題意識,主張在領會把握教材內容,作出主次、輕重、詳略區分的基礎上,以“少而精”的原則,以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爲主線,重新整合教學內容。它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從現實問題切入,堅持理論聯繫實際,構建一個動態、開放的教學體系。一方面,重在講思路、講線索、講重點和難點。講授內容突出“少而精”的原則,大部分學生能在課外閱讀的內容不在課堂上講述,變“教材”爲“學材”,做好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變的工作;另一方面,注重教學內容的更新,教師結合自己的科研成果和現代科技文化發展的趨勢,及時更新授課內容。尤其注意在課堂上增加行爲規範和創新思維訓練的內容,使學生的行爲規範養成、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都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