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會計精細化控制在成本控制中的應用論文

學問君 人氣:2.58W

一、透過精細化管理優化企業成本控制的重要意義

淺談會計精細化控制在成本控制中的應用論文

(一)精細化管理是管理會計的制勝之道

首先,精細化管理的前提是一定要在明確企業戰略目標的基礎上進行管理。實現企業的戰略計劃是管理會計的真正意義之所在,所以,明確各個階段性戰略目標和工作重點是非常重要的。其次,精細化管理要透過系統運營保證各項會計數據真實可靠,從數據的取得途徑開始就需要嚴格把握,這就要求企業要對內部會計人員和非會計人員同時進行高標準的培訓,才能保證工作人員對自己所負責領域的各類數據掌握精準無誤。與此同時,對於數據的總結分析階段,只有各個財務報表是不夠的,也需要企業根據自身特點進行特定系統設計。

(二)精細化管理是成本會計完善的必經之路

無論是零售商店還是跨國公司,任何企業的成功和成本會計都是息息相關。成本會計在企業管理和成本控制中起到的作用也越來越大,成本會計既可以提供產品生產、產品銷售、產品服務、客戶以及供應商各個方面的成本資訊,也可以提供管理人員的計劃、決策等相關資訊。因此,企業針對成本會計的優化是非常有意義的。如今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成本資訊必須更具有相關性和準確性,這就要針對成本會計實施精細化管理,企業才能在新的環境和競爭下健康快速發展。

二、會計精細化控制在成本控制應用過程中的不足

(一)精細化管理意識不不到位

大多數工業企業內還存在着傳統的成本管理意識,它通常更重視成本管理中“料工費”給企業帶來的直觀利益,而忽略了管理中其他各種安全成本、質量成本、包裝成本等可能帶給企業的巨大效益。正是由於這樣的傳統意識的影響,絕大多數企業的對精細化管理認識不足,這造成企業忽視了精細化成本管理對企業的影響,導致企業在現代市場中競爭力不足,從而失去了會計精細化管理中的部分價值。

(二)精細化成本預算體系不完善

企業的成本預算是保證企業管理工作目標明確的保障,是企業各項決策計劃、成本控制合理化、準確化、目標化的前提,是企業經營業績的考覈標準。大部分企業由於成本預算體系的精細化不足,使得成本控制不當,在財務成本的預測和計劃方面產生一些偏差,導致一系列不必要的損失。作爲財務成本管理核心基礎,應將精細化成本預算體系逐步完善,防止成本控制作用的'發揮。

(三)精細化會計成本管理層次較低

財務成本管理分爲事前、事中、事後三個層次,絕大多數企業忽視了最重要的事中控制成本,重點關心事前壓縮預算、事後分攤成本,這就使得生產經營中材料管理和費用開支的管理缺失,使得監督和績效考覈機制空缺,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財務成本管理的失效。

三、會計精細化控制在成本控制中的建議

(一)提升精細化管理意識

企業各部門要貫徹精細化成本控制的管理理念,建立成本控制與投資回報相匹配的方針政策,充分發揮精細化成本管理科學決策功效。爲了適應精細化管理的發展要求,企業應該進一步完善自身成本會計規章制度,明確各部門的權利與責任,從整體到個人實行全面成本管理;嚴格篩選財會人員,實施擇優任用、競爭上崗,企業會計人員要及時更新業務知識,提高自身預測、決策、判斷能力,積極參與管理;完善激勵獎懲機制,把績效工資企業效益以及工作效率掛鉤,最大程度調動員工積極性。

(二)推進成本會計電算化

實現成本會計電算化是提高成本管理效率方法之一,爲了節省開發成本,企業可以從外部引進適合自身特點的資訊管理系統。利用會計電算化逐步取代手工覈算,將多個子系統整合成一個高效、統一的資訊管理系統,將會計電算化推向管理覈算,爲進一步提高成本覈算的工作效率提供技術支援。

(三)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

爲控制成本增長,企業需要對各種物資進行定額消耗管理,對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進行限額管理,這樣才能使成本消耗得到有效控制,減少資金佔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企業要針對每一筆項目進行可行性分析,透過各項目的投資回收期、淨現值等各種靜態、動態財務指標進行對比分析,從而進行合理有效的決策。其中,時間作爲一個重要的競爭因素,也是成本精細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要想獲得更多市場份額,就要儘快地搶佔市場,這就要求企業管理人員必須能夠對市場的變化作出快速反應。另一方面,競爭力還表現在顧客對產品和服務的滿意程度上。顧客購買商品,其所得到的價值不僅僅限於產品本身的質量和性能,還表現在產品所附帶的服務上,使顧客價值最大化。

(四)實施全過程精細化財務成本管理 因爲財務成本管理在各個層次有着不同目標和要求,所以我們將從項目前、中、後三個方面來分析精細化財務成本管理的具體措施。下面我們以建築施工企業爲例,探討一下全過程精細化財務成本管理的具體要求:

第一:項目前的成本管理。投標階段的合理預算和成本處理可以給建築施工企業帶來很大一部分利潤,項目前期成本管理某種程度上就是投標階段的成本管理。完整合理的策劃包括對資源配置、採購方式、項目利潤等方面的預測;透過多方研究得出科學嚴謹的資源配置,市場化的分包與採購模式,完整合理的目標成本編制。

第二:項目中的成本管理。主要是合理覈算工程量,爲施工提供完整準確的數據,幫助企業規避風險,引導企業向有利的方向發展;爲保證成本控制的合理性,我們要及時對合同進行評審、分析、監控,從而最大程度的規避企業風險,保證企業利潤的實現。並透過分析不斷調整公司經營策略,爲決策者做出正確的決定提供依據;監控合同的簽訂、實施過程以及生產中的數據,以便於及時採取補救措施;對階段成本進行合理編制;對於資金支付、稅金、各種管理費等應當依據合同的要求和當地的稅收政策儘量降低成本;完成分包結算,保證合同參與者的基本利益,提高公司的信譽度。

第三,項目後的成本管理。竣工後的成本管理完成才代表建築施工公司的財務成本管理的完全結束。竣工後的成本管理主要包括現金流量速度帶來的財務成本高低、留守人員的工資成本以及在合同保修期內的風險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