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關於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中西文化導向失衡分析

學問君 人氣:7.34K


  論文摘要:大學教學不僅是我國英語習得的一個重要途徑,同時也是對華的重要視窗。由於大學英語教學中國文化元素的嚴重缺失,教學中的中西文化導向處於失衡狀態。西方文化的過度輸入不僅會影響學生參與中西文化雙向交流能力的培養,而且還會改變中生的傳統觀念,從而危及中國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因此,大學英語教學的各個環節需要調整中西文化比例,適當增加中國元素的含量,以求二者間的平衡與對等。

論文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語言習得;中國文化;西方文化;平衡與對等

一、引言

美國語言學家EdwardSapir(2002)曾經說過:“語言的背後是有東西的,而且語言不能離開文化而存在。”英語作爲西方語言的代表,帶着國際語言的通行證,乘着中國改革開放的東風,向着東方古老國度長驅直人,一路卷着“英語熱”的狂潮,源源不斷地將西方文化輸送到了中國,並以語言所特有的穿透力給中國的民族語言與文化注入了異族成份。
  如今,英語及其所承載的西方文化已滲透到了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給語言的使用及中國人的行爲習慣帶來重大變革。今天的中國人,可以身着西式服裝,手捧代表愛情的玫瑰,在情人節(SaintValentine’Sday)的派對(pany)上向情侶表達愛意。
  在親朋好友的生日宴會上,人們吃着具有西方色彩的西式蛋糕,唱着西方傳統的生日歌(HappyBirth—daytoYou),沒有了壽桃、壽糕和壽麪,看不出一絲中國式生日的痕跡。更令中國古人難以預料的是,中華民族延續了數千年的“紅白喜事”風俗,由於受西方文化的影響現已今非昔比,面目全非。人們已不再遵循紅與白的界律,而紛紛效仿西式婚喪嫁娶的風俗。可見,西方文化的入侵已對中國帶來巨大沖擊,如果這樣發展下去,我國的傳統民族文化將面臨極大危險,甚至有被完全異化的可能。當然,造成這一危險局面的因素很多,而其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就是作爲“英語熱”狂潮的弄潮兒——大學英語教學。

二、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親西方"文化現象

大學英語教學是我國英語語言技能習得的一個最爲重要的平臺。現階段,我國各大專院校針對各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所開設的英語課程主要包括:精讀、泛讀、聽力、口語、、、、英美概況等。雖然這些課程的設定主要是以語言習得爲標準,以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爲目的(參見《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2007),但課程中充斥着大量反映西方風土人情、傳統習慣、思想、價值觀念等的各類語言,而與中國有關,反映中國文化的英語資料可謂鳳毛麟角。不僅如此,爲提高英語學習效率,廣大英語教學工作者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增加對西方與文化的宣傳介紹。楊傑瑛(2003)在其《大學英語教學的`文化導人》,就從語言學習的角度,提倡在英語教學中加強西方文化的宣傳。林汝昌先生(1996)就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因素提出文化導人分三層推進的文化教學思想:(1)講授目的語的語言結構知識,消除學習中影響理解和使用的文化障礙,重點是導人有關詞彙的文化因素和有關課文內容的文化背景知識;(2)較爲系統地匯入相關的文化知識,根據每篇課文或每冊書的內容,歸納出能涵蓋課文或全書內容的文化框架;(3)導人更爲廣泛的文化容,包括一個民族的與傳統,即綜合與概括一種文化的社會模式及其價值體系的文化表現形式。可見,爲了全面準確獲取英語語言技能,我國英語界已把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西方文化導人提到了極高的意識日程,並在研究與教學中付諸實踐,這在無形中爲英語語言傳播西方文化又開啓了一道方便之門,使得西方文化的強勢地位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加強,進而將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中國文化推向了弱勢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