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問診:學生問題意識淡薄誰之過?

學問君 人氣:8.64K
問診:學生問題意識淡薄誰之過?
摘 要:新課程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爲主旨,以問題解決爲教學核心。學生的問題意識決定着探究性學習的有效性。而傳統教育的教學方式和評價體系制約着問題意識的發展,家庭教育、生活方式弱化了問題意識。雖然探究性教學模式已經廣泛運用於課堂教學實際,但仍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情況,使學生的問題意識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
關鍵詞:問題意識 家庭教育 傳統教育 生活方式
        新課程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爲主旨,以問題解決爲教學核心。縱觀新課程下諸多教學模式,都以問題教學爲主線,問題,成爲教學的突破口,成爲引發思維火花的導火線,成爲探究性學習活動的航標,問題的發現和提出成爲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的關鍵之關鍵。但細看課堂教學實際之點滴,學生的問題有多少?問題意識有多濃?學生問題意識淡薄誰之過?
        一、傳統教育,制約着問題意識的發展
        1、家庭教育對問題導向的有限性
        孩童時代是個“是什麼”也是個“爲什麼”的時代。整個世界對於孩子們來說都是陌生的,也是新鮮的,他們的好奇心、探究欲都很濃。面對問題,更多的處理方式是採用詢問父母的方式來解決的。而作爲父母,孩子問題解惑的主導者,我們又何曾幾時真誠地面對他們的.問題,經過深思熟慮後,給了他們滿意的迴應?何曾幾時,及時提醒並有效地引導過他們,使他們敢於發問、勇於思考,鼓勵他們學會懷疑和設疑?
        經調查,中國大部分家庭都給孩子買了兒童讀物——《十萬個爲什麼》,說明家長的問題意識是有的。但我們總是在回答孩子問題時有太多的不專心和不經意,用了太多的冷漠和不經心的表情去迴應。孩子的問題意識淡化,誰之過?
        2、學校教育對問題生成的制約
        (1)傳統教育的評價體系對問題意識的制約。
        傳統教育的評價方式給教育指定了方向,確定了考試分數的地位;重知識的講解和運用,淡化了問題的發現和生成;教師以“講”定課堂,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課堂教學的目的是要求學生知道“是什麼”、如何運用,強調了如何提高考試分數,而不需要問“爲什麼”。
        (2)教師問題對學生生成問題意識的制約。
        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把持着問題的權力,問什麼,問誰,如何問,都由教師決定。在一問一答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失去了提出問題的權力,除了跟隨教師的問題進行必要的應對外,根本就沒有提出質疑和提出問題的權力和機會。      (3)課堂教學計劃對問題意識的制約。 
        在教學過程中,由於教學內容和課時計劃的安排,當出現教學內容或計劃以外的問題時,老師們很容易採用拒絕或者淡化的態度,不但不會肯定問題的提出,而且將他們提出的“離奇”、“古怪”給予排斥,不會給予相應的保護和正確的評價。
        (4)問題設計對問題意識發展的制約。
        由於有的老師在教學設計時問題設計太過於死板,或者缺乏情境,或者科學味比較濃,或者難度太大,缺少了必要的問題刺激效應,很多學生長時間處於厭倦性學習當中。久而久之,漠視老師提出的問題,也淡化了問題意識,使他們注意力分散,或者是注意力轉移。
        (5)對老師的盲目信任對問題生成的制約。
        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的講爲主體,教師作爲知識的代表出現在課堂上、出現在學生中間,透過教學活動中的一言一行,逐漸建立起了“威信”,使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敬師”、“信師”,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很難用懷疑的態度去質疑,即使發現了問題,也不會輕易提出。對老師盲目的崇拜和信任,制約了問題的生成。
        二、生活習慣對問題意識的制約
        生活從一日三餐,到學習與娛樂,都經歷着程式般的過程體驗。日復一日地循環,事情也一件接一件重複着經歷,慢慢地,一切都成了習慣,習慣了“是什麼”,習慣了“會怎樣”,習慣了過程,也習慣了方法,對身邊發現的事都變得漠然,早已習以爲常。
        例如,在生活中接觸到科技類產品,如彩電、洗衣機、冰箱、手機、電腦等等,我們首先習慣性地透過閱讀說明書來學會其使用方法,注重的是“是什麼”、“如何用”,從來不會問“爲什麼”,或者這與“爲什麼”根本掛不上什麼關係。久而久之,問題意識慢慢消失不見了。
        三、創新教育,“穿新鞋走老路”,制約了問題意識
        素質教育實施已經好些年了,探究式學習的教學模式已經廣泛運用於教學實踐中。口號喊着,模式也在嘗試着,但有多少學校真正擺脫了傳統教育評價體系的影響,真正實施了創新教育?穿着新鞋還依舊走着老路,這是造成學生問題意識淡薄的又一原因。
        總之,造成學生問題意識淡薄的原因很多。爲了讓學生更快適應探究式學習,必須及時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要從各方面成因入手,深入分析,找準原因,把準關鍵,謀求對策,及時有效地改變策略,重新激活學生的問題意識,使課堂教學從解決學生問題開始,真正建立“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課堂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