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如何引導學生建構歷史知識結構論文

學問君 人氣:5.05K

歷史知識結構是把大量的、分散的、相對孤立的歷史事實、歷史概念納入完整的學科體系之中,反映了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客觀規律。在歷史教學中,歸納、整理和形成知識結構的過程,就是對歷史進行識記、分析、綜合、比較、抽象和概括等不斷深化知識的過程。編寫歷史知識結構,就是幫助學生在理解歷史教材內容相互聯繫的基礎上,用一定的符號按歷史知識的內在聯繫用書面表達的方式將其有序地聯結起來,形成簡明的、直觀的知識框架。可以說,編寫歷史知識結構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學好歷史的捷徑。那麼,如何引導學生自制知識結構呢?

如何引導學生建構歷史知識結構論文

一、教師堅持用知識結構化的教學方法授課

1.學習新課內容時,教師應儘量把那些零散的、孤立的知識點納入到歷史的整體發展過程中去。在宏觀上,要注意講清單元之間、課與課之間的聯繫。如教學世界歷史上冊第12課《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第13課《美國的誕生》、第14課《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帝國》時,教師須向學生講明這些革命都屬於世界近代史上的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範疇,這三課當中,《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近代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開始,產生於17世紀中期,《美國的誕生》是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擴展,《法國大革命》是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高潮,美國與法國革命都比英國晚一個多世紀。講清這些重大事件之間的聯繫和它們分別所處的歷史地位,對於學生學習編寫總體知識結構是有重要作用的。在微觀上,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理清具體歷史知識之間的關係,教給學生學習歷史知識和編寫知識結構的一些基本方法。如:重要事件,一般是從發生的背景(原因)、性質、經過、結果和影響等方面進行學習;而分析發生的背景,可以從革命前的社會經濟狀況、政治狀況等方面入手。這樣,就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從宏觀到微觀學習歷史、掌握結構的'規律性方法。

2.教師要採用簡明的知識結構形式板書教材提綱,並要求學生仿照教師板書進行自編歷史知識結構的嘗試。結構式板書是在理清歷史知識層次關係的基礎上,以大小括號將有關內容的歸屬、並列關係連結起來,它是以直觀方式培養學生編寫知識結構能力的好方法。如前面舉例中的內容,從宏觀和微觀上可以板書如下:第12課《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這種結構式板書,學生比較容易模仿。教師進行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一課的典型板書之後,學到美國的誕生或法國大革命時,就可以讓學生在通讀教材內容的基礎上仿照英國革命的板書形式來進行編寫知識結構提綱的嘗試。嘗試過程中,教師可進行必要的個別指導,然後選擇編寫得較好的學生向全班同學說明或上講臺板書自己編寫的知識結構提綱,教師再和全體學生一起討論、糾正、增減,使全體學生在和教師的討論、糾正過程中完善自己編寫的知識結構提綱。

二、指導學生進行經常性的練習,提高編寫知識結構的能力

學生模仿教師編寫知識結構,是學生編寫知識結構的開始。教師應在此基礎上給學生創造更多的自編知識結構的練習機會。學習新課時,要多讓學生在理解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進行試編;學完一個單元之後,可讓學生編寫單元宏觀知識結構;複習舊課時,可讓學生編寫專題知識結構;還可以透過多項選擇題、列舉題加強學生編寫知識結構能力的訓練。例如列舉中共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的會議、建國以來的農村政策、中國現代化進程等都可以用知識結構圖表示:

三、編寫知識結構,可以使學生既掌握基礎知識,又提高學科能力

指導學生整理編寫知識結構,可以達到使學生既掌握基礎知識又提高學科能力的目的。只有真正理解了各種知識點之間的關係和它們所處的地位,才能把知識點有序地排列起來,這就使學生加深了對知識點的理解。一旦整理出科學準確的知識結構,知識點也就被牢牢地固定在知識結構的枝幹上,從而使知識點在學生頭腦中由點成線、由線成面、由面成體,構成基礎知識的立體之樹。其次,學生在整理編寫知識結構時,必須對教材內容進行分析、歸納和概括,透過思考使教材內容變得條理化、要點化,並按其內在聯繫進行組合和排列,這無疑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第三,學生在掌握了編寫一種歷史現象知識結構的方法之後,可以仿照這種辦法去整理編寫同一類歷史現象的知識結構,這有利於學生歸納這些同類歷史現象的共同點;同時由於具體歷史現象又有特殊性,這又迫使學生注意區分同類歷史現象的不同點,顯然這對於培養學生比較歷史現象的能力有積極意義。

總之,指導學生掌握編寫知識結構的能力,既能夠完成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任務,又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比較問題的能力,也是在初中歷史教學內容多、課時少、任務重的情況下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