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做好班級工作的思考與探索

學問君 人氣:1.22W
做好班級工作的思考與探索
        從教十餘年來,在不斷的教育教學實踐、反思、學習、探索中我發現:爲人師者,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更爲重要的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注重家校協作,和家長一起用真愛和學生溝通,用真情期望學生,並真心對學生提出要求,從而喚醒學生心中沉睡的自信和自尊,激發學生心中強烈的學習慾望,培養學生有擔當的學習責任心。然而,班主任工作僅靠時間與汗水是不夠的,還需要科學與藝術,需要智慧的育人策略。
        一、掌握學生內情,做學生的朋友
        班主任對學生真誠相待,做學生的朋友,既有利於開展班級工作,又能減少許多班主任的工作。我在與學生交朋友的過程中發現學生是盼望教師和他們交朋友的,只要老師平易近人、和藹、熱情、主動地接近學生,邀他們上門喝杯水、聊聊天,課餘時間和他們一起談生活、談理想或拉拉家常,有時拍拍他們的肩膀,說上一句關切、鼓勵的話,他們會覺得老師對他是真誠的愛護,是對他的信任,是對他的關心。記得有一次,我班一位住校的學生,由於參加競賽交錢,沒有了生活費,還要兩天才能回家,我借錢給他,他堅持不要。我對他說:“你的家離學校遠,不是休假回去不方便,我先拿來給你,是把你當作我的朋友,你爲什麼不把我當作你的朋友?”這位學生難以推卻我的心意,只好收了下來。真誠對待學生,和學生交往多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也拉近了;關係融洽了,感情自然也深了。記得還有一次,我們班有位同學生了重病,已經晚上九點多了,我知道後,馬上與我班的另兩位同學一起把他送到了醫院。由於他家離學校較遠,父母不能及時趕過來,我便跑前跑後,爲他拿藥,直到他父母趕來、病情穩定後我才離開。等他病好之後我又抽出業餘時間爲他補課,這樣不僅使學生感到了你對他的愛,並且得到了其他學生的尊重和信任。
        二、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
        針對一部分學生不完成作業和買零食的現象,我做了一個學生生活狀況調查,爲了保證調查的真實性,採取學生不記名的形式。從調查中我瞭解到,全班58名學生,有19人父母從不給孩子做早飯,有5名學生家長從不關心孩子的學習,有30名學生家長在孩子寫作業時不管不顧,一味地看電視或做其他事情。雖然是不記名,但作爲班主任,從字型上,我可以看出凡是不吃早飯、父母不關心學習、寫作業不督促的學生,在班中基本上屬於學困生、問題生。有的對學習沒有興趣,有的基本上一點也不學習,有的心理有障礙,有的上課不遵守紀律,有的與同學打架,有的與任課教師關係緊張,甚至有的與父母關係都非常不好。
        這種現象使我深深地認識到:家庭教育缺位,孩子難以成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是孩子終生的課堂。 父母良好的教養,孩子在家庭中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直接關係到孩子的健康成長與發展。因此,學校教育要與家庭教育密切配合,而家庭教育首要就是把生活細節做好,父母要盡到自己的職責,照顧好孩子的飲食起居,與老師聯手教育孩子,而不是把孩子送進校門就萬事大吉。我決定從家長會入手,逐漸改變家長的教育觀念,家長的觀念轉變了,班主任的工作才能事半功倍。我以我的孩子爲例教育家長:我的孩子上學較早,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學習成績中游以下,各種能力在班裏都是較差的。可我從沒有放棄對孩子的教育,總是鼓勵他、關注他,與老師聯手教育他。三四年級開始他進入了班級前十名,五六年級能考入前五名,升入初中在班級考到了前兩名,組織協調、交流溝通能力也都增強了。他的小學同學中有許多原來比較優秀的學生,現在大部分都落後到中下游水平,只有很少幾個同學保持優秀。難道說,原來的'幾位優秀的同學不聰明?不是,主要是家長對孩子的關注少了,關心少了,鼓勵少了,他們做的僅僅是滿足孩子的物質需要,沒有真正從內心上去關懷他們。爲了配合家長會的召開,我還讓學生每人給自己的父母寫一封信,題目是《爸爸媽媽,我對你說》。有的學生在信中對父母每日的勞作充滿了感激之情,有些父母落淚了。我還讓學生當衆讀好的文章,這些父母對孩子的關心、照顧,其他學生家長也是一個啓示與教育。與會家長沒有考慮到因自己的一些不良習慣會給孩子造成這麼大的傷害,有些家長還在會上做了批評和自我批評。教育從來就不是孤立的,它要求家庭、學校相互配合,共同搭建起學生健康成長的橋樑。
        三、發揮環境的育人作用
        俗話說:“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一個積極向上、充滿凝聚力的班集體,會對生活在其中的每一個學生都產生感召力。因此,要努力爲學生創設一個適合他們發展的環境。首先,我組織學生制定了班訓:靜思(學會思考、善於思考)、明禮(懂禮儀、明事理)、能羣(善於合作)、自勵(自我勉勵、自立自強)。其次,學生輪流每天抄寫一句格言,如“一年之中務求不虛度一日,一日之中務求不虛度一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境由心造,事在人爲” 等等。同時我還注重教室文化建設,充分利用教室牆壁設計了“書法園地”、“手抄報專欄”、“繪畫專欄”、“優秀作文展評”、“小製作天地”等。這些看似簡單的做法,爲學生營造了一個健康、向上、樂觀的學習環境。潛移默化中,守紀、學習不再是外界強加給他們的束縛與壓力,而變成了一種發自內心的自覺行動。
        透過一段時間的探索與實踐,我們班學習氛圍濃厚了,社會實踐活動、教室文化、路隊管理、衛生、宿舍內務等都走在了全校前列。
        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使我深深地認識到:作爲教師的我們,只有真誠地關愛學生,讓學生、家長、老師相互理解、相互支援、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不斷成長、不斷進步、不斷成熟。 
TAGS:探索 班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