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析民辦高校教師歸屬感的思考與探索

學問君 人氣:5.44K
淺析民辦高校教師歸屬感的思考與探索


  論文摘要:提出教師歸屬感的概念,指出教師歸屬感是影響教師隊伍穩定的重要因素。跟公辦高校相比,民辦高校的教師歸屬感明顯缺失。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目前民辦高校要把握教師這個核心競爭力,就不能迴避教師歸屬感問題。利用體制優勢,在對教師的管理過程中,加強人文關懷,建立完善合理公平的薪酬制度和激勵機制,充分利用黨組織和工會組織加強師德教育。

  論文關鍵詞:民辦高校;教師;歸屬感
  
  我國民辦高校已有20餘年的歷史,在國家政策法規的支援下,民辦高等教育有了巨大的發展。據教育部《2009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至2009年底,全國共有普通高等學校2305所,本專科在校生2144.66萬人;其中民辦高校658所(包含322所獨立學院),在校生達446.14萬人。民辦高校已經成爲我國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可否認,民辦高校的發展對緩解我國教育資源短缺,實現高等教育精英化向大衆化的轉變起到了重要作用。與公辦高校相比,民辦高校更注重辦學特色,同時也存在不可忽視的困難,如國家扶持力度不足,社會偏見,師資不穩定等。在師資方面,教師隊伍的水平與穩定是影響教學質量最直接的因素,而教師的歸屬感又是影響師資隊伍穩定的重要因素,本文就民辦高校教師的歸屬感進行思考與探索。

  一、民辦高校教師歸屬感困惑

  從高校的職能角度來看,不論是公辦高校還是民辦高校,同樣具有培養人才、服務社會、科學研究三項職能。雖然不同學校在科研、教學的主次關係上會有所不同,但培養人才是高校最根本的任務。至於培養什麼樣的人才,把學校辦成什麼樣的高校,每所高校都要有明確的辦學目標。學校的辦學目標一旦確立,就必然需要相配套的人才培養模式、教學管理制度、師資隊伍建設措施等來保證目標的實現。
  上述關係到高校發展問題所包含的各項任務,最終要靠教師來實現。民辦高校的教師主要是剛從高校畢業和公辦院校離退休的兩類人員,在年齡、職稱結構上具有“兩頭大,中間小”的特點。前一類教師職稱低,甚至沒有職稱,科研能力不足;後一類雖有高職稱,但年齡大,精力及科研動力不足。年富力強的中年教師偏少,甚至年輕教師在取得經驗或職稱之後也紛紛選擇“跳槽”。
  筆者接觸到的一些民辦高校的年輕教師,他們坦言自己來到民辦院校工作純粹是因爲激烈的就業形勢所迫,只要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或有機會,就會去公辦院校或更好的工作單位。跟公辦院校相比,民辦院校的教師流動性要大得多。教師流動本來是正常的,但如果頻繁流動,勢必會影響學校教學穩定,難以保證教學質量。這種現象的產生,除了民辦高校的福利待遇等客觀條件的影響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教師對民辦高校的辦學目的缺乏認同感,難以使個人的發展目標與學校的目標趨於一致,將個人與學校的關係定位爲“打工者”與“老闆”,工作充其量是“職業”行爲,還談不上“事業”。
  由此可知,教師的歸屬感又歸結到教師對學校辦學目標的認同感。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爲,“歸屬和愛的需要”是人的重要心理需要,只有滿足了這一需要,人們纔有可能“自我實現”。教師歸屬感形成的過程,是讓教師們在工作過程中不斷加深對學校的瞭解,意識到學校的發展與自身發展密切相關、學校的辦學目標與自身的事業相統一的過程。
  與公辦院校相比,民辦高校教師的歸屬感明顯缺失。社會對民辦高校存在偏見,甚至認爲民辦高校教師也“低人一等”,傷害了教師的自尊心。由於民辦高校是自負盈虧,爲了節約成本,民辦高校普遍存在着人員緊張的現象,教師工作量大,但福利待遇卻比公辦高校的老師低。加上民辦高校科研條件差,科研激勵措施不足,教師發展空間小。有些民辦高校對教師尊重不夠,重使用,輕培養,師德教育缺乏。這些因素都導致民辦高校教師歸屬感嚴重缺失。

  二、教師歸屬感對民辦高校發展的重要性

  最有效的管理是對人的管理,最激烈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隨着適齡入學人口逐年下降,高校間的競爭愈來愈激烈。2010全國高考報名人數共946萬人,比2009年減少74萬人。民辦高校的生存與發展跟生源密切相關,要想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形成並強化自身特色,提高教學質量,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教師隊伍就是最核心的競爭力,而教師歸屬感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基礎。
  1.教師歸屬感是教師做好工作的感情基礎
  心理學家對歸屬感做過研究,認爲缺乏歸屬感的人會對自己從事的工作缺乏激情,責任感不強。高校教師如果沒有歸屬感,就只會以“打工”的心態來面對自己的工作,沒有作爲教師應有的責任感和榮譽感,在工作中也就難以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某些高校會對教師的教學、科研作量化的要求,也只能是讓老師被動地完成任務。
  據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做的“青年教師工作生活質量狀況調研”顯示,高校青年教師中對生活壓力感到“很大”的佔26.63%,感到“比較大”的佔49.05%。青年教師儘管普遍對物質生活條件不滿意,但自我實現的需求仍然激發他們不斷進步。如果青年教師對學校的歸屬感得以建立,即認同了學校的辦學目標,並相信學校的發展給自己提供了一個實現目標的平臺,那麼自然地在工作中就會有無窮的動力。
  2.教師歸屬感是民辦高校師資穩定的保證
  師資隊伍流動性大,流出率高是民辦高校普遍存在的問題。“流水不腐”,合理的人才交流對民辦高校的發展是有利的。但民辦高校普遍缺乏科學的人才交流機制,“流出”與“流入”並不均衡。加上流動的教師大部分是有較強能力,學術水平較高的中青年教師,不利於學校的長足發展。造成民辦高校師資不穩定的原因,歸根到底,就是教師對民辦高校缺乏歸屬感。在高消費時代,教師面對家庭、事業前途諸方面的壓力,希望尋求有更好的福利保障,可以解決自己的後顧之憂,從而讓自己在更具發展空間的單位可以更好地投入工作,以獲取“安全感”。而這恰恰是民辦高校所欠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