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論進化的新視角

學問君 人氣:2.73W
淺論進化的新視角
  [論文關鍵詞]微觀漸變進化 退化
  [論文摘要]
達爾文的進化論敘說了生物的進化方式是透過基因突變引起的,透過“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來儲存變異後更能適應的基因,從而實現生物的進化。生物的進化是透過基因的改變這點毋庸置疑,然而達爾文這種突變理論無法解釋。

  從基因突變到新物種產生延續的可能性:鑑於此問題,我做進化假設如下:生物的進化是透過基因變異引起,種羣的行爲以及外界因素是這種變異的誘因,這種誘因決定了變異的大致方向。基因的變異的過程是漸變(量變)的,但當這種變異的積累量與環境行爲的刺激因素達到某種程度時則會發生突變(質變),且質變的方向與量變的方向相同。此種理論爲基因量變質變方向理論。
  達爾文在1859年出版的《物種起源》一書中系統地闡述了他的進化學說。其核心自然選擇原理的大意如下:生物都有繁殖過剩的傾向,而生存空間和食物是有限的,所以生物必須“爲生存而鬥爭”。在同一種羣中的個體存在着變異,那些具有能適應環境的有利變異的個體將存活下來,並繁殖後代,不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就被淘汰。如果自然條件的變化是有方向的,則在過程中,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微小的變異就得到積累而成爲顯著的變異。由此可能導致亞種和新種的形成。
  可以從中看出,達爾文進化論表明基因的變異是不定向的,物種的進化以及新物種的產生是靠這種不定向的基因突變。舉個簡單的實例即可看出其中的缺陷。南方古猿(約生活在400萬年前)的腦量爲400毫升,直立人( 約生活在50萬年前)的腦量爲900毫升,現代人的腦量爲1400毫升。從中可以看出人腦的發育是呈遞增趨勢,是定向的。根據基因量變質變方向理論分析產生此種變異的原因爲長期的腦部運動行爲促使了控制人腦發育基因的良性逐漸變化,然而這種變異的積累量與外部環境行爲的刺激量不足以產生新物種,所以還是屬於人的範疇。而人類飼養家豬的腦量程遞減趨勢,身體脂肪的含量則呈遞增趨勢,同樣這種變異也是定向的,但卻是退化的。這不是物競天擇的結果,因爲笨豬不會比聰明豬更適應環境。同樣退化還能在人的扁條體與盲腸看出。是行爲導致了基因變異的方向。美國阿默斯特馬薩諸塞大學的 Lynn Margulis及其他研究人員令人信服地證明了某些細胞器(如產生能源的線粒體)是透過古代有機體的共生融合而進化來的。生物的變異不只是由行爲而引起的,外界的刺激(例如氣候,溫度,輻射,化學刺激)同樣可以產生這種變異。而且這種外界刺激更容易產生基因的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