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高校會計學專業課程改革研究論文

學問君 人氣:4.41K

摘要:隨着我國迅猛發展的國民經濟,各類企業也不斷壯大和發展,並由此增加了對高質量人才的需求。作爲促進企業成長的重要學科,現階段會計學熱度逐年上漲。我國有諸多高校開設了會計專業,隨着畢業生的逐年增加,也加劇了會計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壓力。而會計學專業課程的教學質量,對學生未來的就業和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所以,目前高校發展會計學專業的一項重要課題,就是對會計學課程進行改革。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會計學專業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針對問題,提出了合理化的改進措施。以期構建完善的會計學專業課程體系,推進高校教學改革的進一步發展。

高校會計學專業課程改革研究論文

關鍵詞:會計學專業;高校;課程改革

作爲一門專業學科,會計學專業具有較強的實際操作、較大的理論難度,高度契合了經濟發展,在高校學科建設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隨着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傳統的會計學專業課程已經脫離了社會實踐,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爲此,高校必須加大改革力度,真正與時俱進,更好的完善會計學專業課程體系,使課程教學充滿活力,促進學生掌握更多的會計學知識,能與將來的工作崗位更好的適應。

一、當前高校會計學專業課程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一)專業設定豐富,但界限不清

中國高校會計學專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歷程,已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並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在會計學專業的設定上不斷完善。但大多數高校還存在着諸多問題,如不具備清晰的專業和學科界限,具有模糊的教學目標。一些學校在編制學生培養計劃上,對於培養目標和培養要求,有着過於寬泛的描述。對學生所學專業和未來工作的現實聯繫,缺乏詳細的描述。在專業課程的設定上,具有嚴重的雷同問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所學專業的社會需求和專業特點不能精準定位。例如,財務管理專業和會計學專業,都具有基本相同的課程設定,在培養目標上也沒有太大的差別,使學生對兩個專業具有較爲混亂的認識,學藝不精。爲此,高校應進一步完善會計學各個專業上的課程安排,明確教育目標,突出專業特色。

(二)具有完善的課程體系,但實踐操作性匱乏

我國高校自從改革開放之後,將西方會計學理論積極引進。立足於學校的實際情況和中國國情,使會計課程體系相對完善。現階段,我國會計學科已經構建了相對完善的學科架構,主體包括成本會計、財務管理學和財務會計學。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在課程設定上,還存在着嚴重的輕實踐重理論的現象。在授課模式上,主要是還是採用滿堂灌和一言堂,這種教師授課、學生聽講的模式,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教師教學質量,產生了嚴重的影響。教師往往很難摸清學生知識掌握程度,只能從期末考試成績上,考評學生的學習情況。但即便從考試中暴露出一些問題,也已經結束了該課程的學習。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不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傳授和學習該門課程知識。在實踐課程的安排上,往往是在一個學期期末,才安排一兩個課程實踐。師生一般都將期末考試作爲關注的重點,使實踐課程流於形式。教師在教學中,因爲不能緊密結合理論與實踐,只是將空泛的'理論知識向學生傳授,使學生在走向工作崗位後,缺乏實務經驗,對工作沒有太大的幫助。

(三)實踐課程設定與企業實際應用脫節

隨着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企業會計實務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正大幅縮減會計覈算工作,並不斷優化財務流程。使更多的基層會計人員不在忙於繁重的核算工作,而對決策層面的內容,包括財務管理和管理會計更加關注。如今,財務共享服務透過重新整合傳統模式下的工作流程。優化原來相對分散的財務工作,以更加有效交流和快速傳輸內部資訊,優化企業的業務流程和財務流程,促進企業內部業務順暢的運轉。而目前高校開設的實踐課程中,還僅僅停留在會計電算化階段。同時,受制約於課時,僅僅是對電算化中簡單的總賬覈算業務進行學習。而這種模式,僅僅是換了一種學習方法,再次學習理論知識,從單純的理論學習到電腦系統操作。這種實踐課程的設定,並沒有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二、高校會計學專業課程改革措施

現有的會計學專業課程具有重大的價值,對學生畢業後更好的選擇工作崗位,產生了直接的影響。而現階段高校會計學專業課程中,還有很多問題存在,因此必須採取有效的措施,加快推進會計學專業課程改革的步伐。

(一)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完善的課程體系

高校會計學專業課程改革的首要重點,就是構建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與合理的課程安排。如果培養目標不明確,會使學生不能精準定位自身所學專業;而課程安排的不合理,會使學生學到的專業知識不實用,對學生未來的工作不能提供有效幫助。所以,在課程安排和人才培養目標上,應更加合理科學。首先,對人才培養目標上定位不清,籠統描述問題的進行改革,與學生的就業形勢、學校實際情況、師資力量和學科特色相結合,精準定位人才培養目標。主要分爲以下三個方面的定位:一是人才定位,對實用性專業人才進行培養;二是職業定位,主要是開展一線實務工作;三是知識水平與能力定位,滿足資訊技術和會計技術發展需求,掌握基本的電算一體化理論知識和會計基礎知識,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對會計實務操作能熟練掌握。應結合學科研究重點和學校實際發展情況,對不同會計專業的側重點進行明確。在課程安排上,應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富有特色。在現有課程體系的基礎上,將通識課程比例增加,使學生能對相關的基礎理論系統的學習。透過明確人才培養目標,以提升會計專業學生的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

(二)創新教學模式和手段,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當前高校課程改革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將傳統的一言堂的教學模式摒棄,採用互動式教學。這就需要教師對自身重新定位,及時轉變角色,把課堂交給學生。從傳授知識的領導者,向輔助教學的幫助者轉變,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賦予給學生更多表達觀點的權利。並擁有充足的時間開展自主學習,將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出來。教師在教學中,可採用多種教學手段結合的授課模式。如開展專題講座,製作視頻課件,利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講解案例等。透過高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對報表、賬本、會計工作真實感受。透過對實際會計工作的模擬,讓學生觀摩並提出意見。採用案例分析的方式,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利用會計資訊得出重要數據,爲企業領導者提供重要的參考資料,幫助企業經營和決策。

(三)開展校企合作,強化學生實踐能力

會計專業具有極強的實踐性。爲此,教學的重點,就是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而會計專業改革的重心,就是培養複合型會計人才,既擁有較強的實務能力,同時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首先,可加強校企合作,打造校外實習基地。爲學生創造更多的平臺,透過在實際的工作單位中開展財務會計工作,不斷積累工作經驗。回學校後撰寫實習報告,對在企業工作的經驗和教訓進行分析,結合理論與實務,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其次,開展模擬實習。學校組織學生開展一系列集體活動,模擬會計工作,利用現實的賬本、憑證、報表等,對某種工作環境進行確定。在模擬環境中,讓學生開展實際會計操作。透過自我反思、同學建議和教師指導等,更深入瞭解和認識會計工作,對自身知識的不足進行彌補;同時,改善實踐教學環境,將一些新的實驗設施和實驗理念不斷引入,讓學生不出校門,就能對企業運營場景真實體會。因爲會計專業的特殊性,在短時間內,學生對於會計工作的全部業務,很難全部接觸。爲此,教師應協調課程安排的時間,在大四上學期的社會實習,應利用整個學期的時間。同時,加大實踐基地建設,對學生實踐項目,在協議中進行明確,以免出現做雜活的現象。

三、結論

高校會計專業在改革的過程中,應立足於自身的實際情況,不斷汲取學院其他學科優勢。突出會計專業特色,構建完善的專業體系。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對會計學專業課程改革,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本刊編輯部.東北暨內蒙古地區高校會計學教師聯合會2017年會召開[J].會計之友,2017(15).

[2]徐言琨.民辦高校會計學專業轉型建設探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8(04).

[3]文芳.我國高校會計學素質教育芻議[J].教書育人,2003(18).

[4]民辦高校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岑香軍.財經界(學術版),2016(04).

[5]湯曉燕.以市場爲導向高校會計學專業教育教學改革方略[J].管理觀察,2013(19).

[6]彭濤,王曦.構建我國高校會計學教師的繼續教育體系[J].網絡財富,2008(11).

[7]胡際蓮.新經濟對我國高校會計學教師的挑戰[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