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物理分化問題探索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1.22W

長期以來,學生感到物理“難學”,教師也感到物理“難教”,已成爲一種普遍現象,成爲困擾廣大學生和物理教師的“老大難”問題。就初中學生物理學習而言,如果不入門、不上路,基礎打不好,將直接影響到高中物理和以後的學習。在當前實施新課程的背景下,如何使物理由“難學”變爲“易學”,使學生由“苦學”變爲“樂學”,是每位初中物理教師必須思考並解決的問題。對此,近兩年來,筆者與同事們一起就初中階段物理教育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分化和防分化問題作了點滴探究,獲得了一定的成效。現報告如下:

物理分化問題探索的論文

一、分化原因探究

根據多年來的教學實踐和研究,我們認爲形成分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突出以下三個方面:

1.物理學科的特點和性質決定。物理知識是由諸多概念和規律(定律)組成的。物理學是一門觀察和實驗爲基礎的學科,物理概念的形成,規律的建立都與生活、生產實際密不可分,都要藉助觀察和實驗手段得以落實、深化。很多概念、規律既具體又抽象,更嚴密,邏輯性、實踐性強。所有的規律都有其成立的條件,如果條件不明確或不具備,那麼這些規律也就不成立了。同時與數學、語文知識的聯繫也很密切。可謂文、理兩科特點融於一體、兼於一身。數學是學好物理的基礎,但物理知識又有別於數學知識,它有其特定的物理意義。如數學中的比例式a=c/b,可以說a與c成正比,與b成反比。但在物理中像勻速直線運動公式v=s/t,密度公式=m/v,歐姆定律的變形公式R=U/I等都不能按數學的思維去理解。再加上這次我們地區改革力度較大,物理用滬科版教材,也加大了教與學的難度。

2.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知識水平決定。年齡處於13~15歲左右的初中生思維水平較低,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抽象思維、理性思維還處於萌芽階段,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多以感知爲主,停留在“看得見,摸得着”的淺層認識。物理知識雖以“物”論“理”、以“物”喻“理”,這也正是物理學科的特點和優勢,但由於受種種條件的制約,並不是所有的“理”都能透過“物”得以明示,有不少定律、定理是在以實驗爲基礎,透過建立理想化模型分析、推理出來的,有相當的抽象性。如牛頓第一定律的建立,浮力產生原因的分析,能量守恆定律的總結等。在就是接觸物理前,腦子裏雖有一些前物理概念,但不少前物理概念既根深蒂固,又與科學的概念相去甚遠。如“力是改變物理運動狀態的原因,而不是產生和維持運動的原因”這一科學的概念,與學生目睹的.事實有衝突,全新的概念很難取代前概念。並且隨着知識的加深,綜合性加強,特別是從八年級下學期開始,一些問題積累多、遺留大、基礎差的學生就更感困難,從而使物理難學和分化似乎成爲必然。

3.教師方面的因素。教師的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方法落後,教學手段單一,也是導致物理難學,成績分化的一個重要原因。主要表現在:

⑴受傳統的“應試教育”思想和教學評價影響,教學不是面向全體學生,一切圍繞“中招”轉。考試評估要求高,而且難度大,特別是八年級第一學期的期中、期末考試,如果不是面向全體,不能很好地把握難度,常使不少學生考得灰溜溜的,一蹶不振。嚴重影響今後的物理學習,八年級下學期的“分化”就突顯出來。

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管教,不管“導”、不管“學”,教學兩張皮現象嚴重。不重視實驗教學的研究和實施,即使是演示實驗也僅停留在把實驗作爲知識教學的輔助手段而不是教學目標的簡單層面上;不重視概念和規律形成過程的分析,不重視理論聯繫實際,難以體現物理教學應“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改理念,使本來生動活潑的物理變得“生吞活撥”。物理教學要麼有“物”無“理”,要麼有“理”無“物”。學生覺得物理真是“無理”,不是聽不懂,就是興趣衰減,或是高分低能。

二、防止分化的對策

1.轉變教師角色。

教師角色要發生變化,必須轉變一個觀念: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學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課程資源。把機會交給學生,把問題放給學生,給學生以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去討論探究,讓學生教學生。教師起點撥指導調控的作用,這種角色的變化對教師在教學的組織、引導方面有着更專業化的要求。要求教師要有新的教學理念,認真領會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及新教材的內容意圖。

做好思想工作,和諧師生關係是防止兩極分化的前提。在物理學習中兩極分化發生在教學內容比較枯燥,教學難度比較大的八年級下期,學生容易產生厭學情緒。這一階段尤爲重要,做好思想工作,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給學生成就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風,科學的學習方法,一絲不苟的精神和頑強的意志,發展學生的觀察力、思維上力等,都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

2.突出學科特點。

衆所周知,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學科。物理學產生於生產實驗實踐,也在實驗實踐中不斷髮展,物理學的全部科學知識和體系都離不開實驗和實踐。透過具體的物理實驗和學生參與實驗,不僅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幫助學生從具體的物理現象及變化中認識物理概念和規律,更重要的是能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激活學生的思維,開啓學生的智慧,培養學生的求實合作的科學精神,嚴謹認真的工作作風,開拓創新的思維品質。學生起初只所以喜歡物理,不單單是因爲物理在科學技術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更重要的是因爲物理課上有很多實驗,這是他們學習物理的直接興趣,也是他們學好物理的思想基礎。對此,我們時刻注意保護學生這種可貴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透過加強實驗課的教學將學生的直接興趣轉化爲學習物理的持久動力,努力創造條件做好各種實驗,發揮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巨大的育人功能,發揮其綜合效益,高度重視並付諸實踐。以透過實驗教學,落實課程目標中的“知識與技能”,落實“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育人目標。

3.重視興趣激發。

初中學生正處在物理啓蒙階段,他們最初對學習物理具有濃厚的興趣,抱有很大的信心,這正是學生學好物理、教師教好物理的有利因素和基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習的直接動力。著名美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教授說過:興趣是成功的祕訣。因此,我們針對初中學生的年齡、心理和認知特點,充分發揮物理科學的優勢,在教學過程中,以豐富的物理現象和事實爲基礎,努力創設物理情境,並結合物理新課程圖文並茂的特點,充分利用好多媒體課件,使學生感到身邊處處有“物理”,猶如身臨其境,從而觸境生情。

具體過程是:①創設物理情境,降低教材難度,恰當運動激勵機制,激發興趣。②加強和改進實驗,培養興趣。充分利用好現有的實驗條件,力爭做好每節課的實驗。③聯繫生活實際,重視知識應用,鞏固興趣。④積極組織開展科技製作和實驗,發展興趣。

4.抓習慣培養。

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學生終生受益的事情,非一時一地的物理學習行爲可比。不僅可以使“尖子生”得到應有的培養,而且還可以使中、下等生在物理基礎知識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是一種省時、省力、快速、高效、科學的先進學習方法,也是防止兩級分化的有效方法。

一規範學生的學習行爲,使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做到兩不代替。一不代替學生閱讀,二不代替學生思考。在每節課中至少要有一半時間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學生或自己閱讀、鑽研教材,或與同學交流、合作學習,認真做練習和核對答案,教師積極巡視課堂去指導優生,輔導學困生,促進中等生,發現問題,解決疑難問題,做一些調查研究,以便在下課前幾分鐘指導學生做好小結。糾正學生的錯誤,解決疑難問題,使作題規範化,促進知識系統化,落實課堂教學目標。

二抓習慣養成。使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觀察動手的習慣;討論質疑的習慣;課堂記筆記的習慣;獨立思考善於提問的習慣和及時複習認真處理作業的習慣等。習慣培養重點放在八年級階段,特別是八年級上學期至關重要。我們做到課內課外相結合,有計劃、有步驟地落實,持之以恆,直至達到“習慣成自然”。學生學習物理的良好習慣一旦養成,它不僅有助於形成學習物理的良好態度,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助於發展智力和培養自學能力,增強學習物理的興趣和信心,變被動爲主動。

5.加強學法指導。

辯證唯物主義認爲,教學是“教”和“學”兩者的有機結合,是由教師和學生雙方共同活動組成的統一體。在“教”與“學”這對矛盾統一體中,學生的“學”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師的全部活動最終都要落腳到學生的“學”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既重視自己如何教,更關心學生怎樣學,給學生以正確方法的指導,突出“授人以漁”的方法。

近年來,我們物理教研組在學法研究和指導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如在指導學生閱讀教科書方面總結出“五步程度閱讀法”;對學生關心的怎樣學好初中物理問題,總結出“學好物理六字訣”;就課堂聽講提出了“怎樣聽好物理課”的要求;以及學習物理的“五記”與“五忌”,“怎樣進行章後小結”,“記筆記的訣巧”和在物理複習中“重方法,求效益”等等。對學生的物理學習發揮了積極的指導作用。

6.實施分層教學。

一個班幾十名學生,智力水平知識水平參差不齊,存在對學習的認識、態度和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的不同。既使八年級階段物理作爲起始課,似乎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但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有一個“文化積澱”問題,客觀上也存在有不平衡性。這在學生物理學習過程中就逐漸暴露出來。爲此,我們從實際出發,遵循教育教學的客觀規律,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克服教學上的“平均主義”和“一刀切”。立足於中等生,堅持以“綱”爲綱,以“本”爲本。在課堂提問,課堂訓練,作業佈置上,根據不同學生採用不同的要求。在作業練習上我們將其分爲三類:第一類是直接應用概念、規律解答的基礎題;第二類是簡單的綜合題;第三類是有一定難度的提高題。要求基礎差的學生完成第一類題目,選做第二類題;中等生完成一、二類題,選做第三類題;優等生完成所有作業題。這樣就有效地調動了全體學生的積極性,減少了抄作業的現象,很好地解決了“吃不飽”和“吃不了”的問題。

透過以上措施有效的防止了兩極分化,大面積提高了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