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如何上好音樂鑑賞課

學問君 人氣:1.15W
畢業論文

1、關於音樂“欣賞”與“鑑賞”

如何上好音樂鑑賞課

欣賞是懷着喜歡與美好的心情去品味、感受你認爲美好的東西。“鑑賞”是透過對照、比較、評價判斷和知識性的欣賞。“鑑賞”和“欣賞”雖只1字之差,其意義卻大不相同。“欣賞”又可稱玩賞、領略,指1種相對被動的、多從感官出發的審美行爲,常常以其感性直觀引起的精神愉悅令人產生美感;“鑑賞”則更進了1層,往往兼及感性和理性,又帶有品鑑、判斷、反思的意思,所以鑑賞含有區別、品味、品評的成分,是比欣賞更多些主觀成分的1種審美態度。

音樂鑑賞活動分爲3給階段:(美國作曲家科蘭普)

1、把握音樂感覺階段(快樂地聆聽)

2、感受音樂表現力階段(理解地聆聽)

3、純理解音樂階段(識別、評價地聆聽)

第1階段,對音樂並不要求理解,只求感到快樂;第2階段就是懂得音樂的各種要素和他們的變化,以及他們所表現的內容;第3階段不但要理解音樂的構成,而且能夠理解作曲者的意圖等待。

2、音樂欣賞和鑑賞教學中的重點要求

1、記住主題(通俗與藝術音樂的區別)

2、對主題的感知(主題的特點,怎樣創作的,要素與風格)

3、聽出主題的變化(音樂中的“守恆”)

4、感知作品的結構與題材

5、關於作品的“背景”(作家、演奏者、歷史、社會及文化影響等……)

3、鑑賞教學的基本方法:

(1)創設情境的教學方法

情境是教師爲了幫助學生迅速理解學習內容,根據教學需要,創設與教學內容相應的氛圍和場景。由於音樂具有形象性、情感性等特點,在教學活動中,音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身心特點,將情、言、行融爲1體,創設1種可以讓學生聽、視、感、觸的環境氛圍,透過學生視覺、聽覺、運動覺等多通道的協同活動,藉助情境和具體生動的形象,營造與教學內容相應的課堂氛圍和情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音樂感受與鑑賞教學活動中。

1、語言情境

音樂是想象的藝術,當教師富有激情的語言爲學生在生活經驗和理解音樂之間架起聯想和想象的橋樑時,學生便會在不覺中投入到音樂之中。教師透過聲調的高低急緩、語氣的不同處理以及表情動作的配合,用語言創設情境,描繪情境,達到激發情感、培養情趣的目的。

2、實物情境

運用與教學內容相應的實物創設情境在音樂感受與鑑賞教學中,也會給教學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師透過實物演示,創設情境,能使學生獲得具體、生動、真實的感性認識,給學生以身臨其境的感覺,這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注意力,發展觀察力和思維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3、氛圍情境

教學場景與氣氛是獲得心理暗示的直接手段。特殊的教學場景必定渲染出特殊的教學氣氛,極易感染學生,使學生在短時間內迅速進入角色,如同身臨其境,直接產生心理體驗。

4、現代教育技術創設情境

現代教育技術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打破了傳統音樂教學在時間、空間和地域上的侷限,視聽技術、聲像技術的應用,極大地豐富了音樂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最大程度地開闊和豐富了學生的音樂視野。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圍繞教學的內容和主題,將學生們不能親歷的很多歷史事件、藝術表演、民俗民風、各地風光等場景,精心設計製作相應的多媒體課件,使課堂的教學變得更爲豐富多彩,生動直觀。

當然,依據教學內容和題材的不同,情境的創設是千變萬化、多姿多彩的,在1堂課的教學中,並不是只運用1種情境進行教學,在很多情況下,可能是多種情境的綜合運用。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根據上課的需要來選擇不同的情境創設方法,其目的都是圍繞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與鑑賞能力。

(2)重視學生音樂體驗的教學方法

音樂欣賞的過程就是感情體驗的過程,它是欣賞者對音樂的感情內涵進行體驗的過程,也是欣賞者自己的情感和音樂所表現的情感相互交融的過程,它整合了個體在聽覺、視覺、動作、認知和感性等各方面的運作。要讓學生獲得情感深入體驗,必須強調學生的參與性與活動性,在實踐中進行認知、參與、強化、反饋、分析評價,使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情感有更深層次的感受和理解。

1、以聽爲主,討論爲輔,適當講解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它是過音響所發出的樂音來喚起聽衆的審美和情感體驗。“以聽爲中心”是音樂教育所遵循的原則。強調以聽賞爲主並不是排斥討論和講解,談論和講解終歸是重要的教學手段,問題的關鍵是如何處理聽與討論、講解的關係,所以“以聽爲主,討論爲輔,適當講解”是教學中常用的好辦法。問題的關鍵是如何擺正聆聽與討論講解的關係。

2、鼓勵學生對音樂產生聯想和想象

聯想和想象的能力是提高學生音樂鑑賞水平的重要基礎。音樂語言是多義性的,也就是它的“不確定性”。音樂欣賞課的任務不是“曉之以理”而是“動之以情”。

3、以動爲手段,培養良好的聽賞習慣

學生的音樂欣賞習慣是中學教師應該着重培養的,由於學生的年齡、閱歷以及知識結構的限制,使得學生往往不能長時間地專注聽音樂。教師1定要注意動靜結合。所謂動,就是指課堂裏所有的音樂活動。動可以動腦、動手、動口、動心、動筆,以及身體的律動。

A、教師出示標題,請學生聽音樂畫想象畫。

B、教師出示樂曲結構圖,提出1系列問題讓學生思考。

C、對比聽賞

D、根據旋律的特點,結合結構引導學生進入音樂。

E、從主題入手,聽辨曲式結構。

F、聽辨主題在樂曲中出現了幾次。

G、聽辨主奏樂器。

H、聽賞樂曲時,標出A、B兩個主題的速度。

I、用打擊樂或敲擊動作參與表現音樂力度的變化。

J、相關文化蒐集與運用

K、隨着拍子、節奏,邊模仿指揮邊聽音樂。

L、聽音樂,對音樂的形式作出動作反應

M、將聽音樂的感受用多種形式表現出來

(給樂曲命題、用圖形表現音樂、對樂曲進行創編表演)

N、聆聽樂曲,結合相關的圖片或音像資料,發展學生想象力

O、演唱或演奏音樂主題,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和記憶

P、結合聆聽音樂做適當的講解。

4、用豐富、有趣的自組材料對欣賞作品進行對比烘托

新教材的重要特點之1就是給教師更多的自我發揮的空間,教師可以以教材爲藍本,自選1些內容,對教材恰當地補充1些材料,這樣1方面既能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另1方面也能對單元教學內容起到豐富和烘托作用。

5、適當運用直觀教學手段幫助提高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恰當地採用直觀的教學方法,以發揮學生多種感官的通覺作用。例如,在引導學生欣賞京劇音樂時,有必要讓學生看錄像、聽唱腔、見臉譜和戲裝、知道舞臺美術、用上鑼鼓、學點唸白和走步、甚至學1兩個唱段等,學生透過多種感官的感受和體驗,對於理解、評價京劇藝術也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

6、不斷滲透判斷音樂藝術之真善美與假惡醜的是非標準

當然這種滲透應該伴隨着欣賞音樂來進行,而不是枯燥地講解哲學道理、美學道理、社會學道理等。例如,在引導學生演唱貝多芬《歡樂頌》時,就應該引導學生認識歌曲的內容在當時具有怎樣的進步作用,在今天它還具有哪些現實意義,歌曲在音樂表現上有哪些美的特徵,藝術家們的演唱和我們自己的演唱有哪些不同,判斷雅俗的標準是什麼等,這種滲透久而久之必將影響學生的音樂審美觀,也必將影響學生的音樂審美情趣。

(3)強調學生探究活動的教學方法

探究活動的教學方法是1種按照教學規律進行的,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學習探究知識,提高能力的教學方法。整個教學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引導學生自主發展”的教育理念。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採用“探究性教學法”,改變了傳統教學中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法,啓發學生運用已有知識,透過積極思維,探究新知識,透過大量的審美感知和體驗的交互活動,從而達到音樂欣賞審美教育的目的。

1、確定探究問題

根據欣賞教學的具體內容,提出探究問題是探究性教學成敗的關鍵。由於音樂具有形象性、情感性等特點,教師創造問題時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選擇情緒感染力強,音樂形象鮮明的樂曲來營造課堂的氛圍和問題的情境。教師在確定探究的問題要注意以下幾點:問題的提出能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寓意必須具有1定的挑戰性;問題難易程度應該接近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實際水平;問題有利於激發學生已有的相關文化知識,透過遷移、綜合、建構、創新等過程,達到1個新的層次。

2、確定探究形式

探究的形式有個人探究和小組探究。個人探究是小組和集體探究的基礎,沒有個人的主動思考,積極探究,便沒有集體探究的延續與發展。在教師公佈探究問題後,小組或個人要根據自己的實力與興趣,有針對性地對探究的問題進行選題,接着由小組負責人組織全組同學討論,發動全組成員從多方面獲取相關資訊,將彙總來的資訊進行梳理分析。

3、教師適當點撥指導

在分組探究的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到各小組瞭解情況,並參與學生討論,傾聽學生的觀點,進行點撥和指導。

4、總結歸納促進情感昇華

探究結束時,教師要歸納總結學生的探討結果,對學生的探究結果和音樂本身的藝術形象進行積極的評價,在此,教師1定要多鼓勵學生,不要過分計較學生音樂探索的結果,而應該保護學生探究過程中積累的點滴信心與勇氣,這樣才能在學生心中逐步培育出熱愛音樂審美創造的種子。在同時教師還要提出自己的觀點,使學生對問題有更加清楚的認識與理解,以達到情感昇華的目的。

(4)關注師生合作的教學方法

合作教學是新課改以來比較常用的1種教學方法,它強調運用集體力量進行學習。其合作過程既是學生共同體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過程,也是提高學生審美感受能力、審美表現能力、審美創造能力的過程。

正確認識師與生之間的主導與主體的關係是創設師生合作的關鍵。在音樂感受與鑑賞教學中,師生共同面對同1音樂審美對象,1起參加音樂活動,獲得相同或相似的情感體驗,師生之間互相給予對方尊重和欣賞。如在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的教學中,請班上會拉小提琴的學生演奏《梁祝》的愛情主題,教師鋼琴伴奏,其他同學演唱這段優美的主題旋律。透過師生的合作表演及學生嘗試性的練習,使學生進1步瞭解了塑造音樂形象和表達音樂情感的音樂的基本要素,同時爲後面完整地欣賞作品,感知作品的音樂形象作好充分的`準備。

(5)加強學科綜合的教學方法

學科綜合教學方法強調的是音樂學科爲主體的綜合,爲此,選準綜合的切入點就是學科綜合教學方法的關鍵。在音樂感受與鑑賞教學內容和活動的組織中,教師應該要圍繞某個教學重點,教師要將其他藝術表現形式及與教學內容有着密切聯繫的其他學科知識,有效地滲透和運用到音樂感受與鑑賞教學中,使學生把音樂與其他知識融合,進行觸類旁通,透過具體的音樂材料構建起與其他藝術門類及其他學科的聯繫,以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音樂的意義及其在人類藝術活動中的價值。

自古以來“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也就是說,不存在能實現各種教學目標的和最佳教學方法,沒有任何單1的教學方法,能夠用於所有的音樂感受與鑑賞教學情況。以上教學方法在實際運用中並不是單1化的,而是交叉、滲透、綜合的,也不是1成不變的,而是不斷髮展的。所以,有效的教學需要有可供選擇的方法來達到不同的教學目標,而且需要不斷予以相應的監控、調節和創新。總之,教學方法的選擇是以取得最理想的教學效果爲最終目的。

4、運用感受與鑑賞教學方法要關注的幾個問題

1、教學過程應體現以審美爲核心的理念

2、教學方法的運用要依據學生的認知特點

瞭解不同年齡段學生的音樂學習心理特點,對具體的音樂教學活動有着重要的意義。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不同年齡階段均表現出各具特色的心理特徵,因此音樂教學內容的安排及音樂教學策略的選擇,必須要根據學生的音樂學習的心理特徵進行。

3、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愛好,精心選擇音樂教材和教學方法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體現“以人爲本,以學生爲主體”的教育思想。學生由於年齡特徵、個性差異、知識層面等因素的制約,他們對音樂的喜好也千差萬別。因此,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並據此找到教學的切入點,因勢利導,將手中的“指揮棒”變成引領學生探索美妙音樂世界的“引路石”。

4、提高教師自身音樂文化素養,以適應學生和時代的要求。

學科綜合的理念,要求教師全面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加強音樂同其他學科的聯繫並在教學中整合與實施。因此,教師要透過教材的視窗,去透視廣闊的音樂世界,正確把握音樂學科的特點與多學科、多途徑、多渠道的綜合,拓展音樂教學空間,拓寬音樂活動渠道,開發出更爲豐富的教學資源,這樣才能適應學生的不同需求,才能適應時代對我們提出的要求。

5、正確處理音樂新課程實施中的幾個誤區

目前“,課改”已進入到由點上實驗到面上推廣的關鍵階段,許多新問題、新矛盾在實踐中凸現出來。如何正確看待這些矛盾,怎樣處理和解決這些問題,值得深入探討。音樂新課程的深入推進和普遍展開,必然會引發1系列的教學實踐問題。這些問題集中地表現在對音樂教學諸多關係的認識、理解和處理上。

1、把握學科綜合的度

2、把握知識技能傳授的度

3、把握學生自主學習的度

4、把握現代多媒體運用的度

5、把握評價學生的度

 

TAGS:音樂 鑑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