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關於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論文

學問君 人氣:8.46K

一、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技能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

關於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論文

計算機專業技能人才既需要具備本學科專業知識,也需要具備從事未來崗位的工作能力。這就需要高校和用人單位相互配合,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確立特別適合計算機技能人才培養需要的課程體系,科學界定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方向。

(一)明確教學目標

由於計算機專業是一門注重科學與工程實踐的學科,因此,在高職院校教學改革中需要培養的是專業知識精、適應能力強、知識水平高的技術技能人才。首先,要精通專業知識。在當今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科技日新月異,計算機技術更是融入到社會所需的各個行業之中,從而使企業對專業技術人員的需求大大提升,同時需求的標準不再是大而全,而是要小而精,如對開發型人才要求熟練掌握一門開發語言,熟悉數據庫常用功能及紮實的SQL語句功底,對網絡型人才則要求非常熟悉常用網絡設備的安裝調試,具備常見故障處理能力等。其次,突出實踐能力和問題分析能力的培養。計算機專業技能人才的培養,需要與現代社會科技發展趨勢相吻合,同時也要適應以計算機爲核心的資訊技術的發展目標。因此,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學生學會問題分析能力快速適應社會和企業,在實際的工作中會遇到很多書本上沒有講到的問題,這就需要學生運用學習的理論知識,結合現場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快速找到問題的根源,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最後,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職業道德是企業對員工最基本的要求,任何員工都要遵守職業道德,否則將會被企業淘汰,被社會淘汰。因此培養學生時要注重德育塑造,對學生的心理、人文道德素質加以培養,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成爲崗位所需要的人才。

(二)健全教學體系

計算機教學體系需深化改革,滿足社會各崗位對高職院校計算機技能人才的需求。人才培養應該注重整體優化,加強基礎,注重素質,突出能力。要保證基礎知識的學習時間,聯繫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做到既有寬度又有深度。首先,公共基礎和人文社會科學課程的學習,重在提升其自身文化素質,培養可持續學習的能力,這是高職院校培養專業技能人才最基本知識的保證,也爲學生以後的學習和自身文化素質的提高打下堅實基礎。其次,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重在加強培養學生資訊處理和基礎的網絡管理與維護的實踐能力,要求學生熟練掌握Office辦公自動化處理軟件的應用技巧,將計算機基礎知識和辦公軟件進階應用有機融合;要求學生掌握網絡組建與管理、網絡配置與維護等方面的實際操作技能,提升學生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的應用能力。第三,專業核心課程的學習,重在培養實際工作任務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需要對基礎性和原理性的內容重組,歸併精簡課程門類,引入企業真實項目,整合成實戰性項目課程,學生透過在企業兼職,教師和校內專職的帶領下完成項目任務,加強課程之間知識完整性的理解,提升學生綜合專業技能水平。

(三)優化教學內容

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應該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使其綜合素質得以協調發展,在爲社會貢獻力量的同時,也使自己得到均衡發展。首先,在學習基礎知識的時候,應拓寬學生知識面,避免講解單一知識結構,靈活設定課堂教學方法。該階段課程主要講述的是全校公共基礎課和資訊技術基礎課,計算機專業則應適當安排更具全面性和更高質量的課程內容。其次,在提升學生專業能力階段也要注重加強各環節協調發展,不斷優化課程結構,努力增加實踐機會,對寫作水平也要多加訓練。該階段學習應具備比較全面的專業基礎課程,諸如語言與程序設計、數據結構、計算方法、計算機網絡原理和軟件工程等。最後,計算機專業人才應具備社會責任感、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識。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同時注重團隊合作意識培養,加強團體之間的協調合作。

(四)創新教學方法

首先,要打破以往教師主導的教學模式,突出學生自主學習的地位;其次,教師應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精心設計課堂問題,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多參與討論、實踐,適時給予啓發,注重新知識、新技術的傳播,拓展學生的思維,提升專業素養。在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以學生參與具體項目爲主要教學形式,在項目的執行過程中將知識點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潛移默化的傳授給學生。

二、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技能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

(一)制定明確的培養目標

針對計算機相關職業崗位(羣)技術領域與工作任務的職業能力標準,結合學校的地域特徵及資源分佈情況,制定明確的專業培養目標。首先,注重區域經濟特色。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不同,所偏重的'技術領域也不盡相同,要針對不同的產業發展形勢,圍繞地區產業佈局特點,制定符合本地區的人才需求形勢的培養目標。其次,注重專業崗位技術領域要求。針對專業崗位技術領域對計算機專業技能的要求,分析並建立崗位知識、能力、素質要求對應表,確定核心課程與崗位職業資格證書要求之間的關係,明確培養目標人才市場與人才專業崗位(羣)之間的對應關係,制定符合專業崗位技術領域要求的培養目標。

(二)構建科學的課程培養體系

要培養計算機技能人才,需要確立人才培養方案,而確立最佳的人才培養方案,必須要以課程爲載體,課程設定的好壞直接影響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首先,注重社會需求。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首先要對計算機專業相關崗位進行調研,瞭解相關崗位就業標準,以此爲根據來設計符合崗位需求的課程內容。制定詳細的校內教學計劃和校外教學計劃,可以使學生對計算機專業知識的學習更具系統性。校內課堂傳授基礎知識,並適當結合案例,完成第一階段學習。校外學習則與崗位需求直接掛鉤,讓學員提前瞭解崗位需求,崗位任務,對應培養基本崗位和核心崗位能力,爲以後勝任工作打下基礎。其次,課程體系設定注重強化專業能力。課程體系設定要突出能力培養,應與崗位需求和能力培養緊密聯繫,切實做到能力培養與崗位需求相吻合。因此,以能力本位爲主線,以實際需求爲出發點,按照專業技能、綜合能力培養等方向確立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使課程體系中的每個教學知識點與實際崗位技能相對應,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不因循守舊,制定科學的考覈辦法,對學生分階段進行實踐能力的考覈,督促學生自主自願提升專業能力,使學生無論是在生產第一線還是在系統管理、技術服務甚至是高技能應用中都能勝任,最終形成一整套符合計算機專業技能人才的課程體系。

(三)推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在資訊網絡產業不斷升級的大環境下,要實現校企“雙贏”的局面,需要有創新的教學理念,制定具體的人才培養方案,並且與市場崗位需求相結合,以此適應產業升級換代和經濟發展的需求。首先,工學結合教育促進資訊技術發展。由於目前人才結構不合理,具有專業技能的高端人才短缺,必須建立和實踐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綜合素質過硬的高技能人才。透過持續的校企合作,將企業文化融入到學校,把企業真實項目引入課堂教學當中,使學生真正接觸工作內容,在人才培養上與經濟、市場、用人單位和崗位需求相吻合,畢業實習時即可上崗,上崗時就可以勝任,以此來促進資訊技術的發展。其次,工學結合教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高職院校透過和企業的合作,獲取行業、企業的最新用人需求資訊,設定和調整計算機專業的培養方向,行業、企業人員參與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制定人才培養規格、專業技能項目及崗位能力標準,優化教學過程和教學體系。聘請大量來自企業的兼職教師,調整計算機專業教師的師資結構,優化教師隊伍,提高教學質量。同時透過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引入企業文化,企業精神,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提高計算機專業技能人才的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