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好的德育論文範文

學問君 人氣:1.72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藉助論文可以有效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好的德育論文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好的德育論文範文

新媒體是隨着數字化技術的發展和互聯網的普及而產生的,以較強的開放性、傳播性和互動性爲主要特點,透過各種便攜式互聯網終端,將海量的資訊即時傳播給用戶的新型網絡媒介。新媒體的發展給高校帶來了全新的德育環境,新媒體作爲新生事物,使大學生的學習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正在發生深刻地改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趨向於透過新媒體學習知識,獲取資訊,新媒體中豐富的資訊使大學生的認知和觀念受到影響。

一、新媒體視閾下的高校德育環境

衆所周知,環境是一切事物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和條件。新媒體視閾下高校的德育環境是指,在新媒體技術的推動下,依託數字化技術和龐大的用戶羣體而產生的,對大學生思想政治、道德、行爲等方面產生影響,對高校德育工作的開展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教育環境[1]。

新媒體的發展正在深刻地影響着高校的德育環境,高校要對新媒體環境進行深入的研究,把握機遇,同時要對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德育工作面臨的問題進行分析,積極主動應對新媒體爲高校德育環境帶來的消極影響。

二、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德育環境的現狀

(一)新媒體對高校德育環境的積極影響

1、爲高校的德育工作開闢了新的空間

一直以來,高校德育工作是透過課堂、校園活動等方面開展的,在開展德育工作的過程中,注重道德內涵等理論知識的宣傳[2]。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對新事物、新文化的興趣更加強烈,同時,受成長環境的影響,他們對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強。新媒體整合了傳統的網絡媒介,爲大學生提供了新的抒發自我的空間,也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特別是德育工作的開展開闢了新的空間。透過新媒體,高校德育工作者可以將德育工作的內容拓展至課堂以外,變傳統的灌輸式爲啓發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拓寬了德育工作的空間。

2、高效的傳播增強了德育工作的影響力

與以往的道德教育相比,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德育工作更加全面,更加立體。教育者可以透過實時上傳,即時分享等方式開展德育工作,突破了課堂教學的限制。另一方面,透過新媒體開展德育工作,在工作內容上,突破了傳統傳授內容來自書本,來自案例的界限,以圖像、音頻、視頻等豐富的媒體語言進行展開,全面開展德育工作,使德育工作在表現形式上更生動具體,增強了所宣傳內容的趣味性,學生易於接受。

由此可見,新媒體的開放性、傳播性和互動性等特點,使得高校德育工作的開展具有更廣泛的參與性,爲高校的德育工作開闢了新的空間,拓寬了德育工作的維度,豐富了德育工作的內容,增強了德育工作的影響力。

(二)新媒體對高校德育環境的消極影響

1、豐富的媒體資訊,衝擊了德育環境

衆所周知,高校的德育工作注重道德內涵的傳授,具有較強的理論性,注重提高學生的文化品味和道德意識2。而新媒體無門檻的特點,使得其使用者和所傳播的內容不需要經過篩選和過濾,資訊資源來源廣泛,具有較強的開放性,新媒體中摻雜着大量暴力、色情、庸俗的資訊,這些良莠混雜的資訊內容,衝擊了德育工作的大環境,高校德育工作的難度進一步增大。因此,在新媒體的環境下,高校德育環境更加複雜。

2、價值觀多元,道德意識薄弱

與其他互聯網媒介相似,新媒體具有較強的虛擬性和開放性,這樣的特點導致了新媒體中資訊的來源模糊以及媒體言論的開放性。在新媒體中,各種文化思潮相互激盪,價值觀念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新媒體中不乏鼓吹西方價值觀念的內容,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消極的、庸俗的言論,大肆宣揚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錯誤的價值觀念。大學生正處於價值觀念形成的重要時期,稍有偏差都會導致大學生認知的偏差,從而影響到大學生正確價值觀念的形成。因此,新媒體中多元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意識衝擊了高校當前的主流德育環境。

三、新媒體環境下優化高校德育環境的策略

(一)藉助新媒體,營造健康的校園文化環境

立德樹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要在新媒體環境下開展德育工作,進一步優化高校德育環境,就要適應網絡社會的發展,加強新媒體與傳統德育工作的融合,在開展德育工作,弘揚優秀民族文化的同時,藉助新媒體的傳播優勢,實現德育工作的現代化,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德育工作,在確保德育工作宣傳內容的科學性、嚴謹性的基礎上,增強所宣傳內容的趣味性。關注學生的成長成才的同時,注重學生的差異性和階段性,貼近學生學習、生活的實際,打造寬鬆、平等的教育環境,增進師生間的交流溝通,營造健康的校園文化環境,從而優化高校德育環境。

(二)提升教育者和大學生的媒介素養

要實現新媒體與高校德育工作的融合,優化高校的德育環境,最基礎的工作在於切實提高教育者和大學生的媒介素養。媒介素養是指媒介使用者對媒介的使用能力,對媒體語言的接收、加工、處理能力以及對這些媒介資訊的甄別能力和思辨能力。教育者要努力提升自身的媒介素養,力爭能佔據新媒體環境下德育平臺中的主動地位,有指向性地引導、影響大學生,對於新媒體中出現的緊急事件及其他狀況有較強的把控能力和處理能力。另外,要注重培養大學生的媒介素養,要重點提高大學生對新媒體中海量資訊的甄別能力和思辨能力,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媒介思維方式。只有實現師生媒介素養的提高,才能真正發揮新媒體的作用,使新媒體爲高校德育工作所用,使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德育環境得以優化。

(三)提升大學生的網絡道德意識

新媒體中的資訊涵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任何用戶都可以實現實時上傳,其中資訊真假難辨,其中不乏網絡謠言等虛假資訊,對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產生了不良影響。事實上,開放的新媒體並不代表着完全的自由,新媒體爲大學生提供了自我抒發的平臺,大學生可以透過新媒體自由地展示自己,發表言論,更重要的是,要培育大學生的網絡道德意識和責任感,要使大學生認識到,網絡的自由並不是絕對的自由,是基於一定的道德和規範之上的,要構建良好的新媒體網絡秩序,需要參與者規範自身的行爲。提升大學生的網絡道德意識,對進一步優化高校德育環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