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青少年學習效能之心理因素分析與教育策略研究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3.24W

【摘要】本研究採用由我國多位教育心理學家共同編制的“學習效能診斷5.0版測試軟件”隨機抽樣測查西安市中學生學習效能狀況,發現心理因素診斷因子爲“很差”等級。青少年心理因素與其生理特點、氣質與性格類型、父母與教師的期望、學校與班級的管理方式有關,結合實際,提出熱愛學生、提高自信、學法指導、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等教育策略。

青少年學習效能之心理因素分析與教育策略研究的論文

【關鍵詞】青少年心理因素自我管理

青少年(12~18歲),大致相當於中學教育階段。該階段的學生處於繼續成長期:沒有擺脫幼稚性,但也存在着成熟性;沒有擺脫依賴性,但還具有強烈的獨立性;沒有擺脫易變性,但還具有個性傾向的穩定性。同時,該階段的青少年,是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關鍵階段,也是養成獨立自主個性的關鍵時期。研究青少年的學習效能問題,促進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是中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本研究採用由我國多位教育心理學家共同編制的“學習效能診斷5.0版測試軟件”隨機抽樣測查西安市3所中學的310名中學生學習效能狀況,研究發現聽課、作業、練習、複習、注意力、記憶力、觀察力、想象力、思維能力、人格因素、外在因素、學風、學習習慣、考試、學習動機、自我管理等16個診斷因子評價爲“一般”等級,而心理因素診斷因子爲“很差”等級。

一、青少年心理因素分析

青少年“心理因素”診斷因子測試評價爲“較差”等級,說明青少年的心理素質普遍較差。中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其氣質、性格類型;父母、教師的期望過高;學校、班級管理的專制化;沉重的課業負擔,是造成中學生心理因素問題和人格因素問題的重要原因。女生的心理素質顯著低於男生,女性第二性徵的發育和性成熟,必然對中學女生的心理與行爲發生重要影響。“月經週期的第22天”,“大約有40%的女性體驗到更爲強烈的抑鬱、焦慮、煩躁、自尊心下降、疲倦和頭痛等感受”(海德,1987)。據筆者的一份調查顯示:61.01%的`中學女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情感問題,大多具有黏液質或抑鬱質氣質類型和內傾性性格的學生心理素質一般較差。學校和班級管理的專制化,會壓抑學生的個性發展,摧殘學生的身心健康。而沉重的課業負擔、激烈的競爭壓力,會使學生生理、心理紊亂,導致認知失調。

二、提高青少年心理因素的策略

1.教師應熱愛學生,做好學生的“明白人”和“引路人”

教師要做好角色上的轉變,“由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型教師轉到‘激趣、啓思、導疑’型教師”,“由命令主導型教師轉變爲指導幫助型教師”。教師角色的轉變離不開對學生的愛,教師對學生的愛要讓學生看得見、摸得着、感受得到,避免空談。高爾基說過:“愛孩子,這是母雞都會做的事情,但教育好孩子卻是一門藝術。”愛學生首先要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相信學生;做好學生的良師益友,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重視個性差異,做到因材施教;還要嚴格要求學生,做好學生的“明白人”和“引路人”。

2.加強對學生的信心教育,豐富學生的業餘生活

大多中學生都表現遇事而驚、遇難而退、細心有餘而信心不足,自尋煩惱而影響生活和學習。中學教師應採取各種措施加強信心教育,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制定合理的學習目標,給予學生適當的期望;教育學生不盲目地與人攀比,擡起頭來走路,微笑着生活,勞逸結合,學會學習,學會休息,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開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豐富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自己、發展自己、提高自己。

3.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

學習需要方法和毅力,學習的效果需要時間和時機,巴爾扎克說過:“人類所有的力量,只是耐心加上時間的混合。所謂的強者是既有意志,又能等待時機。”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學習的進步、學業水平的提高,會大大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教師還要積極引導學生學會生活,只有學生學會了生活,才能做到“忙而不亂”。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了,學生的生活“忙而不亂”了,就會大大減少學生的心理因素問題。另外,對於中學生的異性交往也應給予正確的引導,那種“中學生的主要任務是讀書,與異性交往是長大以後的事”的觀點是不正確的,因爲“青少年的主要任務是成長,而不僅僅是讀書”。

4.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及時與學生家長溝通,營造民主、平等的育人環境

高中階段是學生學習最爲繁重的時期,也是學生身心劇烈變化的時期,學校應當嚴格遵守有關教育法律法規,不得擅自延長學生的學習時間,不得加大學生的做題數量,對於課程表與作息時間的制定,要符合衛生學、教育學、心理學的要求。教師應當與學生家長保持暢通的交流渠道,爭取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形成合力,共同營造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尤其是對於放縱型家長和專制型家長,學校有必要定期爲其開展家長教育活動,以便促使學生更快更好地發展;學校、班級管理應當民主化、人性化、制度化,堅決摒棄所謂的“封閉式管理”模式,不能把育人的學校變爲改造人的監獄。

作爲教育工作者,要合理利用集體的教育力量,運用心理學、教育學、衛生學知識,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可生搬硬套,更不可搞“一刀切”。教育本身就是實現個人社會化和社會規範個人化的過程,中學教育尤其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做好學生的學習指導、人格指導、生活指導和職業指導,爲學生打造健康成長、快速發展的動感地帶。

參考文獻

[1]謝香.二十一世紀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典範[m].長春:吉林攝影出版社,2000:444~1168

[2]傅道春.新課程中教師行爲的變化[m].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7

[3]吳增強.學校心理輔導通論[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