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關於德育教育的最新論文

學問君 人氣:1.74W

德育教育是學校教育中小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隨着免費師範生政策的不斷實施,進一步加強對師範生的德育教育顯得尤爲重要。以下是小編準備的關於德育教育的最新論文,快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德育教育的最新論文

中職德育教育路徑研究

摘要:網絡媒體的在推動社會發展的同時,也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例如網絡媒體導向的偏頗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導致了中職學生容易出現行爲偏差。本文透過分析當代中職生的身心特點,提出以心育融合爲切入點,以創新德育路徑爲途徑來樹立中職學生的自信心,提升自我約束能力。

關鍵詞:心育;中職德育教育;路徑

一、調查對象和方法

1.對象

以2014級全體學生(1050名)作爲研究對象,生源來自浙江省內各地區,其中農村學生佔31%,城鎮學生佔69%,學生平均年齡16.3歲。

2.調查方法

(1)訪談:班主任以電話、家訪等形式聯繫學生或家長,在新生報到後2周內與全體學生進行一次正式的溝通,全面瞭解學生的家庭情況,觀察、評估學生的個性特徵、興趣愛好等。

(2)問卷及測評:從學生家庭情況、身體檢查和心理測試三個方面進行問卷調查和網上測評,藉助專業的心理測評系統,初步瞭解學生心理狀態,並針對突出的問題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重點關注,隨時記錄,完成學生心理問題評估表。

(3)建立學生檔案:新生入學1個月後,透過班主任對班內學生日常行爲規範、文明禮儀等綜合素質進行評價,建立檔案,記錄學生在日常管理中的違紀細節,以統計學方法進行整體評估。

二、調查結果

調查總結果表明:在該年級的全體中職學生中,不良的家庭教育背景、心理問題、行爲習慣均顯示了相當比例。同時,學生羣體中該三種情況呈現交叉並存狀態,即家庭教育不當的學生,其心理不健康及行爲習慣不良的學生比例遠高於平均水平,進一步說明心理存在問題的學生應成爲德育工作的重點關注羣體。

三、分析

1.調查結果分析

心理輔導站、班主任、部分學生及家長的各類訪談記錄中發現,該年級段的中職生存在以下主要心理及行爲問題:

(1)缺乏自信。由於社會環境的影響,部分家庭教育對學生單方面“高標準、嚴要求”,缺乏正向的鼓勵與支援,從而導致學生自信不足,沒有理想與追求。具體表現爲學習不勤奮,做事不主動,人際關係被動。

(2)缺乏自控。主要包括情緒自控和行爲自控兩方面。由於不恰當的教育方式或者“真空”的家庭教育模式,使這些學生在碰到情緒和行爲問題時缺乏正確的引導與管理,逐步養成不良的'行爲習慣。自控能力差是導致中職生不愛學習、不守紀律的重要因素。

(3)情感孤獨。部分學生因長期缺乏父母關愛,出現性格內向、不善交流等“情感孤獨症”,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導致在校不適應新環境,同學關係不良,並對學習效率造成影響。

2.德育與心育融合的教育路徑

學校歷來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班主任的國家級心理諮詢師培訓率達100%。因此,在開闢德育與心育有效融合的途徑上創造了優良的條件,具體教育實施路徑爲透過知、情、行,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1)知——心育滲入課程,改變認知。每個人的行爲都有其動機,改變中職生不良的行爲從做人、做事、做學問的認知開始。懂學生心理,會分析學生行爲表象背後隱藏的心理動因,讓學生能正確辨明真與假、善與惡、是與非,是提升家庭教育缺失學生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徑。①知其然——德育課程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融合。德育課程是學校德育的主陣地,從研究當今中職生的身心特點入手,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挖掘社會熱點問題,順應學生的心理髮展水平,採用多種教學方法,將心理健康知識融入到德育課堂中,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正確的資訊與理念,改變錯誤認知。②知其所以然——德育導師“一對一”心理疏導。學校實施的“德育導師制”對學生管理起到了關鍵的促進作用。透過對重點學生(違紀或心理問題)的定期約談(即每月一次思想交流),知其心理根源,不定期交流觀察其心理髮展和疏導效果,兩者結合展現德育滲透心育的效力。③實踐認知——家校合力改變學生認知。個人認知的改變是不以環境變化而變化的,家庭介入是認知改變穩定性和持續性的有效保證。筆者學校充分發揮家庭教育指導委員會的作用,透過家長會、專題講座及家長介紹經驗等形式,針對筆者學校全省招生的特殊情況,抓住新生入學之日、寒暑假前後及學生進崗前等關鍵點,分享家庭教育理念,給予家長可操作性實踐指導措施,共同攜手解決實際問題,發揮家庭教育正面的引導與教育作用。

(2)情——心育融入活動,導引情感。作爲培養醫護人員的衛生類職業學校,“白衣天使”是我們育才的目標。透過“塑天使形、育天使心、鑄天使魂”三條實踐路徑,以環境文化、活動文化淨化心靈,逐步形成正向積極的天使情懷。①心育融合“外顯”文化。校園文化是凝聚人心的土壤,對師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有着潛移默化的薰陶作用,是任何顯性課程無法比擬的。對於中職家庭教育缺失的學生尤爲重要。②美化校園環境文化。多年來,筆者學校不斷完善校園設施,重視校園綠地文化、走廊文化及職業文化建設。文化氛圍遍佈教室、寢室、心理諮詢室、團輔室等學生場所,使身處其中的每位學子,沉浸於文明、溫暖、積極、豁達的人文環境中。③優化校園勵志文化。學校“一訓三風”定位於“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源自“奉獻、重託、品牌”校園天使文化基因要素。透過合理佈局構思,關注視覺與聽覺的效果,在校園綠化區完善校訓、校風、教風、學風的勵志石刻,讓學生隨時謹記校紀校規;以黑、紅和金的遞進色調,按照擡頭是奉獻、轉身有重託、追求鑄品牌的空間立體設計,強化文化基因要素,從而抓住視覺強化效應;制定“天使文化”的宣傳整體規劃,充分運用校園廣播站、多媒體轉播、國旗下講話、德育課堂等文化宣傳陣地,以聽覺強化深入師生內心,營造濃厚的衛生職業教育特色文化氛圍。④打造特色班級文化。班級是每一位學生每天都身處其中的場所。以天使文化爲基調,結合專業文化及班級特色,透過主題班會、班級博客、特色班歌等活動深化班級文化,師生共創“一班一品”特色。在集體教育的同時,教師再進行鍼對性引導,利用各種班級活動平臺,鼓勵集體合作,在過程中體驗成功和團隊的力量,展現班集體的正能量,正向強化健康的心理和行爲。⑤心育滲入“內隱”文化。把德育活動作爲文化載體,化精神追求於學生的思想、語言和行爲之中,從而滋養學生心靈深處向善的種子,主動“屏蔽”來自家庭或社會的負面影響。透過搭建豐富的活動平臺,鼓勵人人蔘與,在活動中激發自信,體驗肯定。一是團結向上——班團活動。在研究活動中,針對班級特點開展班團活動,有主題班會(如友善、誠信、文明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有文體活動(如陽光體育、班歌創作、班級排舞等等),使學生在活動中悄然接受教育,培養團隊精神和正確價值觀,增強集體意識,學會交往,理解他人,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同時在活動中感受師生之情和同學之誼,形成快樂團結的情感體驗。二是多元多彩——社團活動。學校擁有近40個學生社團,學生覆蓋率達100%,目前有專業禮儀社、舞蹈社、逐潮文學社、英語社、專業技能社等等,成爲學生展特長的舞臺。在該項研究中,指導老師充分挖掘學生優點,主動吸收自卑、內向、膽怯的同學加入,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充分展示自己,增強自信,以促進學生持續健康的發展。三是特色品牌——主題活動。校級層面每學期有序安排主題活動,抓住教育時機,滲透德育教育。如護理專業實習進崗前,舉行“南丁格爾傳光授帽儀式”,邀請“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爲學生傳光授帽,在感動、感恩中洗滌心靈,振奮精神走入崗位,大大提升了活動的育人成效;校園文化藝術技能節,共設20多個項目,給每一位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找到自信和勇氣。

(3)行——心育助力德育,規範行爲。行是指外顯行爲。夯實認知教育和情感引導的基礎工作,能否真正見效,還需剛柔並濟的管理和輔導,確保身心共健,從而促進行爲習慣養成,使習慣形成內涵。①廣義——整體規範。以7S標準化管理爲德育管理的日常抓手,配合“文明禮儀”主題教育活動,借校文明禮儀星級班評比,促進全體學生綜合素養提升。嫁接企業持續質量改進(CQI)的方法,服務於學生管理。實施兩年中發現,CQI管理能夠有效解決管理難題,透過有針對性的問題分析、有效策略及實施反饋等手段將困難各個擊破;同時也針對特徵明顯的學生團體和個人進行追蹤管理,使學生規則意識不斷強化,偏差行爲得到有效糾正,契合中職生管理要求。②狹義——針對性輔導。一是團體輔導:以“天使加油站”爲“助力”平臺,以違紀學生羣體爲對象,強化德育管理針對性。源於“助低成長,不掉隊”的思考,筆者學校針對該學生羣體創設天使加油站,透過“申報—審覈—加油—完成”的程序,採取定期彙報、及時交流及自願提升等措施,結合班級同學、班幹部、班主任、學工處老師的成長幫扶,綜合評定考覈,促進學生在規範中順利成長,實現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目標。二是個體輔導:透過心靈氧吧、結對幫扶和具體化策略,實現個別特殊學生的個性化輔導。德育管理配合有效的心理疏導,對於行爲習慣、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劣勢的中職生,頗具成效。同時也需要教育工作者、學生家長和社會輿論,先擺正自己,再規矩學生,杜絕在自身和受教者身上執行雙重標準,即家庭、學校和社會三合力,才能真正立德樹人,達到“育人爲先”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趙忠心.問題學生診療手冊[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

[2]焦曉駿.家庭教育缺失背景下的學校德育[J].教學與管理,2011(6).

[3]黃少懷.融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於一體[J].寧德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

[4]王鑫,王麗化.淺談現代職業教育中的“德育失範”[J].職業,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