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策略探究論文

學問君 人氣:7.77K

摘要:

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策略探究論文

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往重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注重凸顯語言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小學英語語篇教學是學生語言知識的再儲配、再運用和再實踐,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採取積極有效的教學策略來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能至關重要。

關鍵詞:

小學英語;語篇教學;有效策略

一、現階段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的現狀分析

新課標強調,小學生英語語篇教學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採取有效的教學策略,讓學生獲得充分的語言實踐機會,獲得語言學習的技能,掌握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爲他們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但實際教學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存在諸多亟需改進的方面。

(一)教師方面

語篇教學課過分強調教師的權威性和絕對性,往往侷限在字、詞、句的學習,忽略語言學科本身的實踐意義,語篇教學變成了單純的翻譯、領讀、齊讀、背誦,沒有對學生閱讀技巧的訓練和培養,沒有對語篇人文情感的滲透,沒有對課堂教學策略的運用,周而復始的重複使得語篇教學成了詞彙訓練的“打靶場”,學習的最高標準僅僅是認讀四會詞和句,閱讀的最終結果僅僅是理解課文大意,導致閱讀課的教學學之無味。

(二)學生方面

當前,小學生英語語篇學習呈現出這樣一些狀態:1.錯誤的閱讀方法。有隻能讀會的單詞,一遇到生詞、難詞便停下來等待,無法繼續進行語篇整體理解的指讀;有在閱讀中只動嘴不出聲,裝模作樣,有口無聲也無心的脣讀;有在閱讀中一直死啃不會的詞和句,而不肯繼續學習的'回讀;有在閱讀中只會進行逐詞逐句的翻譯,忽略語篇本身意義的譯讀。2.錯誤的學習策略。大部分學生只知道翻譯文字內容,而忽略文字以外的其他資訊和資源,語篇的整體理解和情感全然不管,能翻譯短文、背會對話就是語篇學習的最高目標。同時,語篇的難易程度與學生的學習態度成正比,凡遇困難便停滯不前,等待老師和學優生的“救援”,不敢也不願獨立學習或與同伴進行合作學習,學習在反覆枯燥的操練中索然無趣。

二、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小學生有其特有的年齡特點,他們好奇、好動、好模仿、好競爭;小學生也有其特有的學習特點,他們記得快忘得也快,興趣來的快去的也快。因此,教師在語篇教學中運用多樣的、豐富的教學策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遵循一定的原則,才能真正實現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提高。

(一)實效性原則

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的高效與否,關鍵在於教學活動的實效性。課堂教學中,要實現學生優質高效的學習,教師就必須提供給學生語言訓練的資訊和任務,學生在特定的語境中有了明確的學習的目標和任務,就會產生開口講英語的迫切願望和動機,他們的語言綜合實踐能力纔會得到提升。

(二)完整性原則

小學英語中的對話和故事等語篇教材都取材於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價值取向,是一系列相對完整的語言材料,都有特定的語意和語境,也有相對完整的語用功能。無論採用哪種教學方法和手段都應當尊重語篇的整體性,把語篇材料作爲一個整體來處理,切不可將語篇拆成零碎的詞彙來教學。如在對話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設計的情景化、層次性,讓文字在真實的語境中得以呈現、操練與運用;在短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短文題材,運用語文教學的一些閱讀策略,整體感知、具體討論,總結昇華,同時把詞彙、語法、情感等滲透在教學過程的不同環節,做到由詞達意,意由心生。

(三)整合性原則

教材的整合和學科之間的滲透在英語教學中是至關重要。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認真研讀教材、分析教材,把握教材前後的的聯繫,結合當地的教學實際和學生未來學習的需要,進行有效的增、減、刪、移,讓課堂教學做到有的放矢。小學英語的語篇教學也可以根據字詞、句型、情境等因素,加以有效調整和整合後再進行教學,以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當然,教學活動還可以根據不同語篇的特點,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避免單一的教學方法無法達到的教學效果。

三、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有效的課前預習

預習有利於培養和提高學生自學能力、聽課效率,變學生的被接受爲主動學習。爲了減輕課堂上的教學壓力,教師一定要佈置學生做好課前預習,預習要有目的性、針對性。對於大部分文章,可以讓學生聽錄音跟讀、翻譯中文意思,圈出自己不懂的詞句;對於一些含有豐富背景知識的語篇,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相關的背景知識。如Pep五年級recycle2有關於“Christmas”的語篇,學生可以蒐集關於聖誕節的資料,這樣他們在課堂上就會主動融入課文內容。

(二)有效的情景創設

語篇都會有相對完整的語境,設計有意義的情景,爲學生創造語言學習的條件,學生才能實現高效的語言輸出。小學英語教材的教學內容都取材於學生的現實生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使用實物或直觀教具等進行直觀展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啓發學生的思維。教師也可以藉助現有的條件如多媒體課件、網絡資源等模擬教材的部分語言內容和交際場面,讓學生尋找自己的語言角色進行學習。總之,教師要善於結合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利用實物或模型、圖片或簡筆畫、自制教具、音樂、多媒體、肢體語言等創設有意義的情景,讓學生能積極地根據目標語言,經過思維的加工,從而實現創造性輸出。

(三)有效性的活動設計

小學英語新課標指出:“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爲出發點,內容和方式要儘量真實,使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審美情趣和藝術感受、協作和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得到發展。”有效的課堂教學,首先要求活動設計要注重生活化,努力建構學生多元化學習的支架,讓學生活學活用;其次,活動設計要有一定的遞進性,由易而難,由淺入深,既考慮文字的設計梯度,還要兼顧學生的能力梯度,讓課堂教學過程自然順暢,潤物無聲;再次,活動設計要多樣化,根據不同的語篇特點設計多元化的活動,人人蔘與,不但可以優化教學活動,而且學生的思維訓練也會有不一樣的收穫。如低年級的對話教學我們可以設計情境表演、對話改編、簡筆畫描述,歌曲串燒等活動,高年級的語篇教學可以設計填表格、回答問題、思維導圖、短文複述,簡筆畫展現、小練筆等活動。

蘇霍姆林斯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個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探索者、發現者、研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這說明,學生作爲英語學習的主體,需要教師創設出適應其發現、探索、的情境場,讓學生在不斷地猜想和探索中走進文字,主動學習,進而達到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