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小學科學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論文

學問君 人氣:1.72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討論某種問題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那麼,怎麼去寫論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科學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科學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論文

摘 要:

我國小學課程改革首要任務就是小學科學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本文透過對小學科學課程資源的開發模式,和小學科學教學資源的培育、以及小學科學課程教材的選編與利用、到小學科學教學課堂設施的建設、小學科學課堂的師資力量的思考與實踐,建立了新課改後符合當代小學生特點,支援新課改的進程,貫徹落實教育推動社會進步的政策,促進小學科學課堂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關鍵詞:

小學科學;課程資源;資源開發;資源利用

一、小學科學課程資源開發的多種模式

小學科學課程資源價值在於教學者的開發與應用。透過教學課程中,課程所圍繞的中心要素而展開教學模式上的總結,小學科學課程資源都要開發模式是有跡可循的。根據開發者的不同,有專家主持開發模式(學科課程需求—專家主持開發—師生利用資源)、教師主導開發模式(課程教學需求—教師主導開發—學生消費資源)和學生主體開發模式(教學內容需求—學生主體開發—學生共享資源);根據資源的特點及需求的不同,有滿足需求開發模式(學生需求—資源調查—遴選優化—資源利用)、彌補缺陷開發模式(資源調查—診斷缺陷—資源創新—資源利用)和突出優勢開發模式(資源普查—提煉優勢—校本課程—資源利用)等。這些模式的構建有效引領和指導了一線教師開發與利用小學科學課程資源。

二、小學科學教師資源培育的重要性

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專門從事教育教學活動的執教者,我們將這部分人羣稱爲小學科學教師。小學科學教師資源是實施小學科學課程的首要條件,小學科學教師是小學科學課程資源的開發者、鑑別者、實踐者、教學經驗的總結者。在教學過程中,課堂中具備這兩個不可或缺的要素:一是教材,二是教師。而小學科學教師具備了素材資源與條件資源的雙重屬性。故此,小學科學教師是小學課程教學中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小學科學教師的專業素質,決定了小學生在小學科學過程中所汲取着知識範圍、知識深度、知識框架的完整度。好的教師能將學生的整體素養帶到平均水平以上。

尤其小學生正處於身體和心靈的生長髮育階段,良好的知識儲備和學習習慣的養成迫在眉睫。小學的教師不僅是小學生成才的教師,更是引導小學生人生第一步的導師。因此,教師的綜合素質和個人能力都是小學科學教師資源培養的重要方面。在小學科學教學資源的.開發過程中,應當將小學科學教師資源的培養作爲首要任務。小學科學教師是小學科學教學的原動力,教師應在小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過程中根據根據小學生的個人情況因材施教。教師要以能力、需求、經驗和學習方法相結合的方式爲學生構建科學的學習模式,促進學生提升科學課程的學習效果。透過學生學習效果的反饋,更加完善自己的教學模式,力爭成爲科學教學的研究者、促進者、建設者,讓小學科學教學走向專業化

三、小學科學教材自主開發與利用

小學科學教材不僅僅侷限於書本,是指小學科學教師在課堂中傳授學生學習小學科學課程的一切材料。小學科學教材包括:教科書、練習題、講義、知識框架圖、閱讀材料、提綱、參考書、多媒體影像等,本課題所說的小學教學材料主要是指教科書。小學科學教科書是由小學科學專業的課程專家、優秀的一線教師共同編寫完成的。

自主開發科學校本教材是新課改後對科學教師提出的又一新要求。這種要求不僅需要科學教師具備專業的知識素養,更需要教師髙超的文字表達能力。對於教材的開發和利用,我們提出了“五性”原則,即教材定位符合辦學理念,體現發展性;內容選擇瞭解學生需求,體現適應性;過程設計發揮教師特長,體現主體性;版面形式學生喜聞樂見,體現趣味性;教材使用注重分層指導,體現功能性。四、小學科學實驗室資源的有效開發與利用

落實小學科學課程目標不僅需要小學科學教師資源的軟件力量,更重要的物質基礎是小學科學實驗室的建成。小學科學實驗室是實現小學科學課程目標的第一陣地,是小學生在校園學習小學科學、構建知識框架、總結學習實踐經驗的重要場所。良好的硬件設施對小學生學習小學科學促進,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小學生的思維正在由簡單化向複雜化過度,科學知識的認識會隨着學生的年級逐層加深。故此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建設小學科學實驗室,是幫助學生思維具象化的最佳途徑。

小學科學實驗室建設必須遵循六大原則:科學性原則(指實驗室區域的劃分、設施的安置要按科學規範進行,實驗室的內容涉及廣泛、學科交叉,包括物理、化學、生物、自然等領域)、嚴謹性原則(指實驗室內張貼的名人畫像、格言警句、操作規範圖片等要體現嚴肅認真、活潑健康的氛圍)、趣味性原則(指實驗室陳列的實物、模型、標本要醒目,展示學生的成果等要有趣味)、互動性原則(指學生採用小組活動方式,每小組共享一個實驗操作檯,便於小組同學之間的合作互動,同時師生可以共同使用一個更大的實驗臺)、實用性原則(指實驗室內產品的配備和工具、儀器、材料的擺放要實用,符合學生探究的需求,管理方便,開放時間長)和安全性原則(指水和電的分離,給、排水系統一律設定在教室周邊,安裝安全電源系統。防火、防毒、防傷的“三防”措施及應急處置辦法缺一不可)。

資源的問題,特別是如何讓這些資源有機組合形成合力共同作用於科學課程值得系統地研究;再如如何構建一種學校、社區、社會的聯動機制促使社區、社會主動提供資源滿足學校科學課程所需,學校透過科學課程的教學直接服務社區、社會,如此形成學校、社區、社會的良性互動循環,非常值得研究;再如計算機、多媒體、互聯網等資訊技術作爲最富時代氣息的小學科學課程資源,本課題研究中雖有所涉獵,但還很不夠,沒有形成系統的理論成果,值得深人探討。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科學(3~6年)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2]夏永庚,周揚.小學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實踐智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餘虹.小學科學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策略[J].教學與管理,2008,(3).

[4]吳剛平.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