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模擬臨牀思維教學法在外科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學問君 人氣:7.2K

外科學教學中習慣性沿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注重理論知識的系統化傳輸,並根據課堂標準的要求融入技能培養,部分醫學生雖然理論知識掌握得很好,但進入臨牀實習後卻沒有診斷思路,無法應對真正的疾病,其原因和醫學生的臨牀思維能力相關。因此,在外科學教學中應用模擬臨牀思維教學法,以期提高學生的臨牀思維能力。

模擬臨牀思維教學法在外科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1現代臨牀思維能力

臨牀思維能力是醫生的必備能力,其能力的高低關係到對疾病的正確診斷和合理治療。醫生臨牀思維能力的培養,關鍵在於對醫學生的臨牀思維能力培養,醫學生臨牀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的高低決定了其工作後作爲醫生這些能力的高低。一個正確的診療過程,往往是綜合醫學理論知識、臨牀經驗以及科學思維方法三者共同作用的結果,接觸患者首次獲得的疾病資訊是一些孤立的症狀,這些資訊不能完全反映疾病的本質,且罹患疾病後的表現呈現動態變化,要熟練運用已掌握的醫學理論知識、診療經驗對疾病現象進行整合、判斷,透過科學的分析,透過現象看本質,抓住疾病現象的核心,解決疾病關鍵問題,使疾病獲得及時、正確的診斷。經驗告訴我們,臨牀上誤診誤治的病例多數與缺乏正確的科學思維方法有關。科學的臨牀思維過程蘊含着醫師的知識、經驗和智慧,紮實的理論知識是臨牀思維形成的基礎,合理的診斷邏輯程序是治癒患者的保障,正確的臨牀思維是對疾病進行正確診治的前提,而臨牀經驗需要透過循序漸進的培養和不間斷的積累來獲取。臨牀思維方式的培養必須在醫學生進入臨牀工作之前就要開始,並貫穿於整個學習過程,因爲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下,人們會逐漸形成穩定的思維方式,並且習慣性運用這種思維方式去指導自己的行爲。因此在醫學教育中,根據專業課程特點從教學初始階段開始就培養醫學生養成正確的臨牀思維方式,透過討論、類比,把臨牀表象與醫學基礎知識銜接起來,強化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結合,使醫學理論知識的掌握與臨牀思維能力的提高相互促進。

2模擬臨牀思維教學

每一種疾病都有其發生發展的規律,對疾病的診斷不能簡單對號入座,而是要依靠醫生運用自身儲備的知識、經驗,有的放矢地選擇臨牀資料,確定線索和依據,對照相應疾病進行綜合分析和聯想推理,得出揭示疾病本質的結論,這就需要醫生具備科學的臨牀思維能力。醫學生進入臨牀的初始階段,面對疾病的診療常常舉棋不定,除了因爲疾病臨牀表現複雜外,還和在臨牀資料的綜合歸納、推理、分析方面存在不足有關。陳文韓等對進入臨牀實習的126名醫學生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常見的診療活動中,醫學生普遍不能很好地體現出對疾病的分析和思考,不善於病情觀察、歸納和分析,對患者的診療效果及異常問題未能從專業的角度和深度進行觀察、分析和處理,臨牀思維侷限。臨牀思維是臨牀工作者需要具備的一項重要技能,也是邏輯思維在臨牀診療中的應用,是醫生透過臨牀資料認識疾病本質、進行疾病診斷的工具。掌握正確的思維方式是智力性技能的主要特徵,也是臨牀醫學教育過程中迫在眉睫的必修課

模擬臨牀思維教學法是按照臨牀診療工作的思維路線,重新整合傳統教材內容,透過課堂模擬教學和專題討論的方式,調動學生綜合應用基礎知識分析解決臨牀問題的積極性,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臨牀思維能力目標的教學方法。外科學授課中,根據模擬臨牀思維教學的需要,不同章節的授課方式有明顯差別,電解質紊亂等臨牀基礎部分主要採用示範性講解的方法進行教學,而臨牀實踐部分(如腹部疾病)則採用模擬臨牀思維教學法進行重點教學,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逐漸增加複雜的病例,提供需要解決的複雜問題。具體方法參照以下步驟進行:教師提前選擇典型病例,設計相關問題,準備疾病資料、專科檢查資料和治療情況材料。在教學中,引導醫學生圍繞問題進行分析、推理;課後學生査閱資料,自學、諮詢;分組討論,最後由教師做出小結,講授診療該疾病所要具備的基本操作技能,以強化、鞏固醫學生對疾病的正確認識,並介紹相關前沿研究進展。授課過程從醫學生實際出發,提出的問題要具有思考性,注童培養醫學生敏銳的觀察力,能有效促進醫學生思維發展。透過以問題爲導向的討論式學習、訓練,提高醫學生的臨牀思維能力,使醫學生主動獲得與問題相關的知識,逐步瞭解疾病的診療思路和方法,並逐漸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爲以後的`臨牀實習和工作打下基礎。

3臨牀思維的培養和運用

臨牀思維的形成和發展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是長期豐富知識、積累經驗的過程。模擬臨牀思維教學指在對教材知識掌握的基礎上,透過課堂上模擬臨牀處理疾病的過程,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基礎知識分析解決臨牀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臨牀思維能力。專科醫學生在校學習時間短,學習任務重,應在教師的引導下,把握學習機會,鍛鍊自己的臨牀思維能力,積累臨牀思維經驗,在以後的臨牀實習、工作中,建立良好的外科臨牀思維模式併合理運用,從而提升專業能力。來衛東等透過調查研究後得出結論,目前醫學類實習生臨牀思維能力普遍較低的原因和現行的醫療環境、醫患關係、教學模式、教育環境等有關,雖然現行的各類考試中對臨牀思維能力的考覈並未引起重視,但是對醫學生臨牀思維能力的培養一定要加強。要形成正確的臨牀思維,醫學生在校學習期間首先要多參加臨牀實踐,培養和積累臨牀診療經驗,多參與和疾病診治有關的一切學習活動,包括實訓動手操作、觀看影像資料、病例分析等。有學者透過研究發現,模擬臨牀思維教學法中對大量病例的分析、比較、討論,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學生應對疾病的處理能力;在“問題解決”討論式學習中,培養了醫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臨牀思維能力,使其知識和能力得到了最大發揮,醫療知識越積澱越多,越應用越熟,學習興趣也越來越濃。透過座談我們發現,對於某一個疾病來說,醫學生印象最深刻的是病例分析中患者的具體表現和診療過程,尤其對於討論過程中自己不成熟的觀點記憶猶新,一段時間過後,回顧自己在診療過程中正確的、遺漏的甚至錯誤的地方,仍然會對該病例中不能解釋的問題進行追查,檢驗自己的觀點是否正確。再者,醫學生可以隨時請教他人,在以“問題解決”爲目的的討論式學習過程中,有些問題可向有關專家請教,或透過其他途徑弄明白後,再和自己原來的診療思維進行比較,經過“消化”變成自己的知識。這樣帶着問題有目的地學習,容易記得牢,印象深刻。這些培養方法和手段是在校生醫學教育中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橋樑,也是培養醫學生臨牀思維能力的重要環節。

良好的現代臨牀思維貫穿於外科醫生對一位患者的診斷,確定治療方法、手術方式,併發症的預測和預防,疾病的轉歸以及在這一疾病治療過程中的總結、縱向和橫向比較。要當一名會看病的外科醫生,知識和經驗的積累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運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和經驗去發現臨牀問題並能妥善解除患者的病痛。

外科學是專業性和實踐性很強的一門學科,採用模擬臨牀思維教學法授課,學生以開放討論的形式學習,加強了外科學理論知識和臨牀操作的銜接,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基本知識和臨牀技能,不僅可提高學習興趣,培養臨牀病例分析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創新學習能力,同時還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動了教學相長。